邻居之间应该怎么相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关系融洽,彼此都舒服。在我小时候,大人小孩都互相串门,我不喜欢吃家里的饭,常去吃邻居家的饭。我妈常对邻居家的刘阿姨说:“都是我把她贯坏了,不会做饭。老是来吃你家的,真不好意思。”刘阿姨说:“一家人不要说两家话,我家小洁不是常上你家吃饭吗?”说完,两个大人开心的笑了。

现在小区里的人,门一开,人进去随手关门,门对面不知叫啥名字。在农村,我家也搞个不锈钢门,牢固耐用不生锈,到了晚上,极少邻居来,偶尔邻居来串门,时间不长。

现在邻里之间隔着一道网,缺少几十年前的信任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主要的就是真诚。

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只要你拿出足够的诚意去对待身边的人,相信他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远亲还不如近邻呢!与邻居相处好了,远胜过千里之外的亲兄弟姐妹,关键时刻还是邻居最先跑来给予帮助?

我是有这么几个好邻居的,她们都像我一样随意,善良又那么的没心没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物以类聚”吗!哈哈哈哈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关系和谐很重要。现在在大城市住高楼大厦的,可能一年到头都没碰到自己的邻居的,更别说相处了。但是绝大部分还是有见面的,比如在我们农村,邻里关系特别重要,大家都知道农村人多争吵的无非是土地问题。其实如果每个人都多点宽容心,多换位思考,以诚相待,每个人都会相处得很好的。


像亲人一样的相处就好啦,呵呵。


远亲不如近邻,老话还是有道理的。危及时刻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是一无反顾的帮助你的。并且你也会放心。


只要守住自己的心,别净想着占便宜,凌驾于别人之上就可以和平相处了。现在的人不相信因果,以为欺凌别人就能显摆自己的能耐,还能多吃多占,却不知上天都看着呢……懦弱的人不会还击,也无力还击,但上天会用一种看得见的方式惩罚恶人,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平日相敬如宾,见面打招呼,同时保留各自的隐私,不要习惯乱串门。邻居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相互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施以援手。


前段时间我妈跟我家2楼邻居吵架,我家一楼,最下面是车库,相当于我家1.5楼,然后2楼人家不在自己家烧饭,她家车库在我妈房间正上方,然后他也不在车库烧饭,在车库外面起了一个台子,就在车库外面台子上烧饭,一开始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时间一长,发现我家空调外机上全是油烟,还有他家太阳能管子漏水,也不修,就直接流下来,我妈跟他家说过几次都无果。

因为是拆迁小区,所以没有物业,找社区,社区也不管,然后10天前他又在外面烧,我妈就拿抹布和水去洗窗户,水就落到他家锅里,听见水遇到油的声音,她心里很爽,底下就是一阵死逼大战。

第二天,他家在我家卫生间和厨房上面倒水,晚上不睡觉,在家蹦一夜,我们就带耳塞,睡的还行,早上起来,我妈把我家油烟机的油,倒在他家车库下面,他家女的,早上下来看到了,又是一阵对骂。。。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遇到没素质的人,你就比他更没素质,没底线,没节操,你就赢了。最起码,他现在只要在他家车库烧饭,我妈就倒水,之前跟他说,在车库装个油烟机起来,这样对谁都好,非不听,那就别怪我妈没下线了。后来他家在车库装油烟机了。


谢谢邀请!笑脸相迎,有事儿互相关照,现在都是楼房,上下班又接触少,一般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不愉快事情发生。和谐相处的前提是不斤斤计较,不自私自利。做事有原则,事情讲道理。


“桃花源”是人们对一种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古人云: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邻里和睦,每天无忧无虑,有困难大家一起来帮忙,这样的生活环境确实令人心动。哈尔滨桥北小区里的人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怎么形容呢?有人在早市上买了两捆韭菜,落在小区花坛边上,3个小时后回来取,两捆韭菜已被人择好整齐地放在原处。这种“神奇”情景在桥北小区里不算什么新鲜事儿,我还跟同事“调侃”,再晚两个小时想起来,韭菜盒子都替你烙好了。

居民间你帮我,我帮你,亲如一家,彼此守望相助,真正的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这个小区有3806户居民,建了67个群,只要你有啥事,在群里喊一声,保管有人来帮你解决。

现如今,这样的相处模式确实不多见了。我所住的小区,居民确实不少,但彼此间很少有联系,都是自己管自己的事情。出门碰到邻居,打声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这就让我非常怀念小时候。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家里住平房,左邻右舍都非常熟悉,今天你来我家串门,明天我去你家溜达,饭后大家都来到街上,聊聊天,侃会大山,时间一到,各回各家。有时夫妻吵架了,邻居都会过来劝。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没在家,中午放学后,很多邻居都在街上等着我,喊我去家里吃饭。那场景,现在想遇到几乎不可能了。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居住环境也是越来越棒,可邻里间的感情却是越来越差。互相之间不熟悉,就都多了层防备,让人无法深入交往下去。很怀念以前的邻里关系,没有隔着一扇扇大铁门,邻里和睦亲如一家。

(图片来自网络)


原始地址:/rebang/2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