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分考进北大,却主动休学,一年后,报考技校,如何看待?

其实我们家长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利用自己过时的经验替我们孩子决定自己的人生,我们的眼界决定我们的局限性,当然我们有些可靠的经验,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恋爱成家都有可取之处,但是社会的发展必将让我们成为落伍人,这个孩子的选择变化其实就是家长代替选择重新来过的事情,孩子如此喜欢机械,从小就应该鼓励,不应该替他决定。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再加上努力结果一定不差。所以我们做家长的是陪着孩子一起再活一遍,我们陪伴,发现,学习,鼓励,监督,在大是大非上面坚决不让步。比如违法乱纪,比如道德的坚守,但是在孩子的职业选择上,我们做的就是陪跑者,不是代替者,这个孩子最终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未来一定会非常好,喜欢,又智商高,在竞争中会更容易出成绩。


除非有病……


真正找到自己心理想要的,并有了明确的目标,挺好的,开心就好


机会来到你面前不去珍惜,怪谁呢


人各有志。


北大都是些姣姣者,心生害怕,怕落后于他人,有抬不起头的心态,所以休学。考技校心里坦然多了,他可以成为该校的尖子,被学校捧为天才,这样做我觉得有点愚蠢,有理想的人绝对不会这样做。


估计是个人问题


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

只要你考虑清楚,坚定做出选择,并承担所有后果,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正常的。


这样的情况果然有真实案例,办了休学还是还可以继续在北大读的,放弃读北大而去读技校,像电影一样跌宕的情节,却真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5月20在网上突然发现了,还真有这么一条新闻,先把文章贴上来:

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2011年,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技术工人,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周浩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脑子活络,并且动手能力极强。从小就对机械拆装十分在行且表现出极大兴趣。

2008年的高考,周浩不出意外地取得骄人成绩,以660分的高分获得青海省理科排名第4。在别人都还不知道考分的时候,他就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周浩原本想报考航空航天大学,因为他对这方面饶有兴趣。但是,他的父母认为孩子考了这么高的分,不上清华、北大实在是可惜。一向乖巧顺从的周浩听从了父母的安排进入到北京大学学习生命科学专业。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周浩仍然无法适应对这个专业的学习,生命科学专业要求学深厚的专业理论,而他对此毫无兴趣。为了不辜负家人对他的期望,他这样在北大混日子终究不是个办法,于是他打算休学1年去社会上闯荡,希望1年以后回来自己能重新适应北大的学习和生活。可是,1年后回来的他仍然感到煎熬和焦灼。

这一次,他决定玩一次大的,从北大退学。他搜集了一些信息,最后决定进入到北京技师学院学习机械类专业。

从一名北大的高材生到一名技术生,周浩的身份的转变引人非议,而他的父母更是彻夜难眠。但是,到了这里学技术,周浩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情绪激昂,而是专业素质极高。

2014年他带领团队斩获当年全国数控大赛的冠军。他的兴趣终于换来了荣誉。

周浩的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不能辜负了兴趣;

周浩头顶名校的光环走出了北大投身于他热衷的专业并且取得了可人的成绩。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名校也好,荣光也罢,这些可以赢得社会和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敬意,但是绝不能成就一个业内专家。

如果周浩当初破罐子破摔,在北大浑浑噩噩的度日,估计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了。

2.当发现做错了选择要及时刹车、纠正

周浩宁愿不被父母理解,宁愿脱离北大名校的壳而选择当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那是因为他真正意识到北大的路不适合他,学技术才符合他的兴趣。

当初他在北大学不下去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继续行尸走肉下去,而是果断做出了新的选择。其实,当时他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一方面对你掏也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他的做法又得不到家里人的认可和支持。

在左右两难的境地,他仍然坚守初心,为自己的出路忍痛割舍北大另谋出路!

结束语

周浩的事也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老师和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期盼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教育要遵循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孩子热爱什么,兴趣于什么才重要。当下很多家长都喜欢替孩子做决定,孩子明明喜欢钢琴,家长偏偏要求她学舞蹈,导致想学钢琴的学不成钢琴,只能被动地接受学舞蹈。

若干年后,那些想学钢琴却被迫学舞蹈的又有哪些做出了成就呢?


原始地址:/rebang/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