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排名每一年都在变化,清华和北大无疑是我们国家最强最好的两所院校,其它8位看评选的指标来说。
Top2: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大学在双一流学科评选中拥有自定的权利)
Top3:华东五校(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大、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TOP10: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
我心中的前十排名是:北大NO.1(北大数学最厉害),清华NO.2(有两位菲奖得主),复旦NO.3,浙大NO.4,上交NO.5,南大NO.6,中科大NO.7,中国人民大学NO.8,国科大NO.9,中大NO.10(因为我是广东的,在我心里中大仅次于清北复浙南)。
你的学校排名是怎么样的?还有很多可望而可及的事和物,等着我去这些大学探索。
中国内地排名前十的大学,不要看那些各种各样的榜单,那些榜单的人为因素太大,而且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最公平的方法是看高考录取分数线,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全国考生选择的结果,代表着考生心目中的排名。这比任何榜单都靠谱得多。
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上海交大。
4,复旦大学。
5,浙江大学。
6,中科大。
7,南京大学。
8,人民大学。
9,北航大学。
10,北京理工。
录取分数线越高,说明高校越被学生和社会认可。
学生在报考大学的时,一定会首选自己认可、社会影响力大的高校。录取分数线越高,这说明报考的人越多,越说明该高校被社会普遍认可。学生和社会普遍认可的高校,当然是好学校了。
录取分数线越高,说明学校的教学质量高。
学校的教学质量从两个方面说明,即一进一出。首先,学生报考该学校,就是认可该学校,首先就是认可该学校的教学质量。被学生普遍认可,当然说明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学校的招录分数高,说明学生质量好,说明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也高。这同样也能说明高校的教育质量好。
录取分数线越高,能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资。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在高校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一定会参考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因为录取分数线说明了学生的整体质量和学习能力,用人单位用的是人,人的能力永远都是首位的。
广东深圳举办本次主题为“奋进‘十四五’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人民网2020大学校长论坛。
论坛上公布了《2019-2020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
本次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由人民网教育频道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推出,截取时间段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选取对象为165所部属重点高校及地方重点院校,由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舆论影响力、科研影响力等多个榜单构成。
首先揭晓的是高校社会影响力榜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位居榜单前十。
随后,高校媒体影响力榜单公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居榜单前十。榜单从中央级媒体关注度、地方及行业媒体关注度、网络媒体关注度三个维度进行评测。
第三个公布的是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榜单。
通过对高校社交媒体账号,主要是“双微”服务力、传播力和互动力等指标进行赋权分析,综合评估高校“双微”等新媒体的综合影响力。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和郑州大学的新媒体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的前十位。
通过分析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行前十高校的“双微”基础数据,发现高校新媒体影响力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高校“双微”平台活跃度高;二是微博原创内容比例明显上升;三是高校“双微”中用户新媒体接触习惯逐渐巩固,转发、评论、点赞等互动行为数据走高。
第四个是高校网络舆论影响力榜单。
网络舆论影响力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四川大学。数据显示,监测期内,全国165所高校网络关注度总量达5071.9万。其中,“双微”平台数据量占据总量超九成份额。
第五个是高校科研影响力榜单。
根据各高校公开数据及媒体报道情况,选取生产知识基地指数、学科水平指数、师资水平指数等多个指数;综合加权评分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位居全国高校科研影响力前十。其中,清华大学在生产知识基地、学科水平、师资水平方面以及高校经费方面位居首位或前列。北京大学在生产知识基地、学科水平、师资水平等指标方面表现亮眼。浙江大学则在学科水平、师资水平、高校经费方面的指标非常突出。
最后公布的是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排行。
榜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将“A+”至“C-”共九档分别赋值,然后进行相应换算和处理。得出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别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
第一档清华北大。
第二档华东五校。
第三档航开济(北航,南开,同济)。
第四档中坚九校。第五档普通985。
第六档高档211。
第七档末流985(央民,西农,海洋等)。
第八档普通211。
第九档末流211及高档一本。
第十档普通一本和二本。
第十一档民办三本。
第十二档专科。
第十三档高中和技校。
第十四档初中和小学。
第十五档文盲。
1.清华大学:电气四虎之一、建筑四大龙之一、计算机行业先锋、金融巨头、拥有几十个双一流学科、唯二拥有学科自主建设权的学校。
2.北京大学:院士众多:acadician.html,师资实力雄厚,在医学、金融、计算机、数学、法学等专业都是顶流,唯二拥有学科自主建设权的学校。
3.复旦大学:复旦的法学、金融、数学、哲学、医学等专业都是很厉害,复旦的数学是唯二敢于北大一争的学校。
4.浙江大学:计算机、医学、农业、电气、机械等都是王牌专业,浙大的农学是全国第一
5.上海交通大学:工科强、在医学、理科方面发展不错、计算机和电科专业也是其王牌专业
6.南京大学:文理经管强、医科和工科偏弱。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科强、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专业都是数一数二。
8.中国人民大学:文科强、经管、法学也很厉害。
9.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科强、国防七子、C9之一。
10.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是广东第一高校、在医学、文科、理科、商学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在材料、电科表现也很优秀。
内地前十的大学有很多,不变的肯定是清北第一第二的位置、华五也是前十的,剩下的三所在不同的评判标准,得到的排名不同。
我国内地高校前十排名(综合实力)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清华大学A类学科达到37个,其中A+学科有21个。而北京大学A类学科有35个,A+学科也是21个。所以综合来看清华大学领先北京大学一点点,不过这两所学校属于我国顶级高校第一梯队。
浙江大学A类学科全国最多,达到了39个(第五轮学科评估还会增加),但是A+学科才11个,所以距离清华北综合实力差了几个档次。我个人觉得浙江大学处于独立一档存在。
上海交通大学A类学科有25个,其中A+学科只有5个;复旦大学A学科有23个,其中A+学科也是5个;南京大学A类学科21个,A+学科3个。这三所学校处于顶尖高校第三档,按学科评估来复旦大学是强于南京大学,但是综合实力排名却排在前面了,其实这三所学校加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类学科15个、A+学科7个)都有争第四的实力。
华中科技大学A类学科有14个(A+学科4个);武汉大学A类学科19个(A+学科4个);中山大学A类学科14个(A+学科2个)。如果按学科评估排名武汉大学是好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但武汉本地人都觉得华科(又称“武二”)强于武大。
所以前十排名基本上都是这样,其中稍微有点分歧的应该是武大武二的顺序,上交和复旦的顺序。大家觉得呢?
中国内地大学排名,除了前2没有争议以外其他的争议都比较多,所谓的排名也都是按照不同维度或者按自己的标准进行排序的结果,甚至很多国内排名可以根据赞助费的多少而变化,因此建议不要太看重排名,更多是了解一下各个学校的特长和优势,在选择的时候更有方向。当然李老师简单的说一说部分值得说的高校:
1、清华北大,没有争议的top2,清华偏工科无论是传统工科还是新兴的工科都很强势,北大的文理更强,人文社科相关也有很多强势专业;
2、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南大+人大,第二档次高校,上交和浙大都以工科见长,此外上交还有管理和医学的强势,浙大的农学和医学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复旦和南大都是文理强势,复旦的人文社科也比较强,南大的工科现在也有一定发展;中科大这是理工科学校,专业少而精,科研氛围浓厚;人大强势在人文社科专业,经法管等专业很强。
另有国科大,算是加强版的中科大,虽然招生分数很高,但是毕业生太少占时不好评估。
3.航开济,华武中,西哈师。北航、同济、华科、哈工都是现在强势的工科院校,各有强势专业和自身特色,哈工底蕴深厚,实力强劲;北航紧跟前言,发展迅猛;华科发展全面,医工结合;同济守本推新,重新发展。北师作为国内第一师范,除了教育心理专业强势,更是文理兼备;西交虽不负当年,但强势专业依旧保留,更有复兴之势。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作为综合大学的典范,更是全面发展各类学科,打造大而强的综合高校。
了解高校不是目的,树立目标才是目的。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好好发展才是立身之道。
1、清华大学
2、北京大学
3、复旦大学
4、浙江大学
5、南京大学
6、上海交通大学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武汉大学
9、华中科技大学
10、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