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山海情》,想问一下90年代宁夏有那么苦吗?

那时农村饿死一大波人


绝对有的!


现实比电视演的还苦。一年吃不了几回肉。


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是那个年代生人,经济落后的鲁西北,土生土长的农民家庭,土坯房很普遍,砖房算是条件好的,那时候自己还小记忆里没怎么吃过苦,有电灯使,有黑白电视机看,童年回忆里满是快乐,印象最深的几个片段是跟着妈妈去捡冻烂在地里的白萝卜,去地里揽花生和地瓜暑假捡麦穗,都是在别人收成完了的地里,再去捡掉地上的不要了的。

那时候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才有肉吃,才有零花钱。那时候的玩具都是拿泥巴捏的,用木头疙瘩削的,一个玩具可以玩很久很久。。把瓶盖砸扁了玩翻瓶盖可以玩整个暑假.....

不知为何现在条件好了,每天吃肉穿新衣却感觉不到快乐,总感觉日子过的比小时候还要艰难......


历历在目,,真的很穷。。那时候的信念就是走出去。。。


说实在的我看了电视才知道小的时候只是听大人说海吉那边吃水很困难,每家就靠着天吃雨水,把雨水流入一个窖里,就是一年的用水,家里一条裤子轮流着穿,1993年我们来到了西安上大学那时侯回家的时候看到银川附近有些房子,有人说那就是吊庄,有时候听说吊庄的人来跟附近的人打架了,吵架了,都说他们不好,可是今天看了电视才知道,他们多不容易,政府让他们迁到这里,房子要自己盖,地要自己从新开垦,没有电没有水,真的很艰苦,今天看到永宁附近绿油油的麦地可是谁能想到他们那时候那么艰苦。真的不容易


因为一部电视剧,让国人认识国情,是这部剧最大的收获!中国如此之大,地理不同、气候不同、语言不同、经济不同、习惯不同、饮食不同、条件不同等等,但祖国是一个大家庭,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这个问题我看到很多人都在问。但基本可以肯定这些题问题的人基本属于现在的年轻人而且生活在城市里。

这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不能想象九十年代的中国还会有电视剧中表现出来的那么贫穷。

我想告诉他们九十年代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的生活不能用当时沿海东部发达大城市的标准。这就是东西差异!同时也不能用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来形容。这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差别。正式基于这样的两个“差异”才使得《山海情》这样的电视剧被观众质疑对于贫困描述的真实性。

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脱贫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在中国要想解决所有中国人的贫困问题使他们过上幸福生活是多么伟大的工程


剧情里面只是讲了当时西海固没水,其实还有一种特别现象没体现出来,就是打一口水窖,每当下雨下雪的时候就会蓄水(把雨水或者雪倒进水窖里)澄清下用作饮用及生活用水,上面飘的动物的粪便呀,虫子呀就别(ben)提了,现在还记忆犹新……


真苦,不信现在去看,有些地方还是比较苦呢。


宁南山区,比沿海差二十年


我们甘肃都比宁夏苦,何况宁夏。93年,我弟在学校照了一张照片,回来问我妈要一块钱,被我妈追着打,跑了两公里。家里确实穷,一块钱都是命。我们上学每周都是背馍,冬天还好,夏天到了周三,馍就开始发霉,发霉也得吃到周六,没办法呀,一毛钱的零花钱都没有。


当然了。只会比电视剧里更差。九十年代,很多还有虱子,基本能吃饱,但是没有副食。还有不读书的,不读书的原因很多都是要干活,要看弟弟妹妹。总之,自然环境差,生活困苦。


当然不奇怪。


九十年代可能就是这么苦!


《山海情》大火,很多观众却有疑问,都九十年代了,西海固为什么还这样穷?可能么?

西海固,位于中国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地带,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它属于黄土高原的干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南缘,有着无数的沟、壑、塬、峁、梁、壕、川,属宁南黄土丘陵地带。这里年平均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0℃,全年无霜期90~100天,年降雨量200~700毫米之间,大都集中在6~9月,多冰雹,而年蒸发量1000~2400毫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干旱气候,水源奇缺。这里由于流水切割及千百年来的盲目垦殖,水土流失严重,除少量河谷川台外、大部分地方生存条件极差,且多发生其它各种自然灾害,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

西海固地区贫困现象十分严重.以固原地区为例,1996年末人口和土地面积均占自治区的1/3,但其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仅占自治区总值的9%,3%和4%,农民人均纯收入810.50元,是自治区平均水平的58%.据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调查,西海固地区1996年人均收入300~500元(1990年不变价,现价540~860元)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4.2%,人均收入300元(现价540元)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6.2%。由此可见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程度。西海固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人口与粮食、燃料矛盾尖锐,经济、人口、生态三个系统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学者们认为人口压力是造成山区生态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西海固地区人口长期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状况,人口数量剧增,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导致人地关系失衡,生态恶化和环境破坏,由于人口剧增,人地关系失衡,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只能掠夺式的利用资源,陡坡开荒,破坏森林和草场资源,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结果陷入了“人口增加—开垦土地—破坏生态—贫困—人口增加”的恶性循环之中。


我是87年内蒙古人,印象里没有这么苦,可能我们这里好点,从小家里就有电视机,黑白的,洗衣机也有,吃的也还好,虽然不太丰富,但是苹果橘子香蕉什么的还是经常吃,以前也没有什么零食,馋了就是方便面,糖水泡馒头,但是没饿过,衣服也每年过年都有新衣服


水是生命之源,在缺水干旱地区人们的生活都是围绕着水的,没有水就没有一切。实际情况比电视剧还要困难的多,天不下雨农民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为了抢水哪年不打架,哪次不打死人的!


现在也可以来看看西海固遗留村的实际情况!来一次就会了解了!


原始地址:/resou/2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