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被二次创作,你怎么看?

世界名画是记载着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史诗画卷,铬印着时代变迁的印记。现在有名画正儿八经的被二次创作(也可称谓模仿秀吧),觉得经典流传到如今变得,有点不好说。


世界名画被二次创作可以,但不能是恶搞!

创作目的是积极的我们就应该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存在。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走近大师和他们的作品,现在有很多自媒体方式介绍各种世界名画以及再次创作他们的作品。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作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个性想法与创作,对艺术创作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比较接地气的二次创作,比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由于转载他人作品需要经许就不转载了)。有的画成了萌萌的胖胖的油画棒作品。让人看了就感觉很喜欢,甚至还会用在手机壳等实用物品上,既能间接的了解原作,也能让自己的生活物品变得很有个性和创意。

反之,是俗套的恶搞,那就应该屏蔽和改进。世界名画的确很让人仰慕和膜拜,不免对作者会有敬畏的感觉。所以再次创作的目的就很重要。既然难以超越,那就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个性。

所以个人认为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创作意图和目的。喜欢原创还是喜欢再次创作,就好比你喜欢原唱还是翻唱?各有各的感觉吧。我觉得艺术应该是动态的,他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环境的改变会越来越丰富、多变。体现出人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思想和状态。

纯属个人想法和观点,期待大家一起探讨[可爱]图片为网络搜索截图。


这种事以前西方学院派经常干,向经典致敬嘛。


我认为世界名画被二次创作要分情况来看的。我们现在处于后现代主义的消费社会。很多东西是进入消费领域的。不是你个人说想或者不想就能够改变一个时代趋势。

世界名画固然是杰出的艺术家先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但不得不说他们所表现的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或在表达一个永恒主题时或多或少地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烙印。对世界名画进行二次创作能够更加直观地说明当下的问题,能够清楚地让人们认识到现在比名画创作的时候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而绘画中所表现的思想性会对社会有益,这就成立。但是抱着戏谑地恶搞的态度去二次创作。作为旁观者我们能够见微知著看到这个时代人们是在消费的什么,人们的品味又是什么水平的。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在我们这个时代都存在,我们只能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努力,在法律和道德的规则内,这些现象存在且不可避免。

西班牙画家、摄影师塞·马努艾尔·巴耶斯特尔作品

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感跃然纸上,在时空跨越之后,画中的场景依然留存而无论是神,是人都已不见,这难道不是很成功的改写吗?


毕竟是画,不过用心来画肯定有深受感情。所以用感情画出来的不是画而是心灵的归宿


世界名画更多的是炒作起来的收藏价值,商人严重的是钱,普通人眼中也是钱,很多收藏爱好者看中的也是价值,还是钱,只有那极个别的真心懂话的看到的是艺术是历史,那既然大都看到的钱,二次创作自然也是为了钱


近些年,世界名画被二次创作的事例越来越多,个人觉得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这个时代,艺术所呈现的形式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

当然有些人搞名画二次创作或许是纯粹的娱乐,也有些人是借此蹭热度,达到某些商业目的,也有些人是处于提升自己。我觉得这些都无伤大雅,没有问题。

但是,当这些东西特别多的时候也很容易带偏大众的艺术追求以及审美。形成一种思维束缚,更多的去模仿,而不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创新。

所以我们更应该引导大家,鼓励大家去积极创新,大胆探索,营造一个非常良好的艺术气息风向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次元和名画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原创和同人之间的关系,二次元不可能超越名画的艺术价值。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画师将加菲猫,或者是家里的萌宠化为名画中的角色,好玩,逗趣。这是一种,从高雅的艺术走向大众化的转变。

从名画到二次元的转变,评论可以说是两极化!不可否认的是,这也算是一种另类宣传。让许多对名画不感兴趣的人开始关注,至于是好是坏?只能从解读人的视角自己感受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高雅的名画艺术有多元解读的方式。二次元使名画,有了更多的延伸阅读空间,沾染了一些地气。

其实对于再创作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否则这种手法的运用难免有投机取巧之嫌。也基于同样的道理,“再创作”更应该强调自身的独创性与不可重复性,不然它就会完全堕入剽窃抄袭的污秽之中。

使人欣慰的是,这只是广大网友对自己喜爱名画作品的致敬。


贪玩,跟艺术无涉。


“世界名画被第二次创作”这个说法好听,但是不是事实。他们的祖师爷,就是法国的艺术家杜尚先生。1919年杜尚在巴黎购买了一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他用铅笔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划上了一翘胡须和山羊须,并题上《L.H.O.O.Q.》几个缩写字母,就这样完成了绘画史上的第一件“现成品”的美术品。杜尚本人后来解释这副“作品”创作意图的时候说,“达达派”艺术家们以反对一切偶像崇拜的态度,向文化艺术传统挑战,这幅《蒙娜丽莎》也就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他给蒙娜丽莎添加胡须,是蔑视一幅名画。他不认为蒙娜丽莎是女人,她就是一个男人。至于L.H.O.O.Q.几个缩写的字母意味着“下面有火”的意思,暗示的某种烦躁不安急不可耐的心情,也可能多少反映了当时的“达达派”艺术家们的反抗战争鼓吹和平主义的倾向。

“达达艺术”是1916~1924年在欧美许多城市兴起的一种虚无主义艺术运动。是战后欧洲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厌倦战争、彷徨、失望以及在艺术上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崇拜虚无主义的精神产物。追求艺术表现的偶然性,作品怪诞奇特。

自从杜尚先生的这一次对名画进行“冒犯”的行为之后,很多艺术家就开始用这种方法调侃前辈的或经典的艺术作品,以表达自己的艺术态度,其实是自我创意绘画枯竭的一种表现,用“第二次创作”的说法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伪装。


可可爱爱づ ̄3 ̄づ╭❤

《蒙娜丽莎》猫咪版

《梵高自画像》猫咪版

《维纳斯的诞生》猫咪版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猫咪版

对名画的二次创作是对名画的一种戏仿

戏仿,又称谐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

已经成型的艺术如果不被二次创作的话,它就永远是死的。只有经常被后人模仿,它才能获得新的诠释,新的生命力。艺术家也能从二次创作的作品中收获新的灵感,甚至创造出新的艺术派别。

猫咪版的名画为人类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人类中心主义,又译“人类中心论”,是以人类为事物的中心的学说。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名画上面的主体基本都是人类,神是人的形象,无数的自画像都象征着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本性。

但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类只是一个物种罢了。如果世界的主宰不是人类而是猫咪,那么所有的名画都会变成猫咪的样子。我们看着这些画,会不会觉得有些奇怪和滑稽?可能所有以人类为中心的名画在猫咪眼中就是同样的奇怪与滑稽吧。

如果说,猫咪不足以智慧到评价人的文明,那么假如今后有个比我们更智慧的物种从外星降临地球,我们的艺术在他们眼中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我觉得对名画的猫咪戏仿可以引起人们对以上问题的思考。

只有敢于质疑传统,人类才能进步

经典为什么是经典?经典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在现代还适用吗?

每个名画背后都有它相应的意识形态,不管是宗教的,还是文化的,或者是画家本人的。

这些意识形态需要不断地进行诠释和更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如果人类只局限于经典作品,永远不进行突破的话,人类文明还是会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水平,永远也不会进步。


谢谢邀请!

你喜欢达芬奇吗?

嗯,那还用说?我还想捕捉大师的脑回路,我在《蒙娜丽莎》里找他画鸡蛋留下的蛛丝马迹,我在找他的眼睛,他是怎么捕捉光影的,他又是怎么抚摸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嘴角的,他的笔是怎么把衣服弄出皱褶的……

对,我想二次创作,哈哈哈,还不如说膜拜吧。

你喜欢达芬奇吗?

哈,还用说。

你看,我画的《蒙娜丽莎》,怎么样?

什么?她在哭?你还不让她穿衣服?达芬奇,快起来……

哈哈,这也不懂?戏谑,戏谑啊,或者就当是搞怪吧,不喜欢他才不会这样呢,哎呀,甘拜下风啊,马尾续貂啊。

你喜欢达芬奇吗?

哈哈哈,这样问不是看不起我吗?

你看,这诺大一个餐桌,我也画了十三个人呢,这是我,那是你……哈哈,但愿借大师的光,也有人喜欢。

这不还是仰慕大师吗?

只是方式不同罢了,哈。

这大概就是世界名画被二次创作的基本缘由。


对世界名画进行所谓二次创作,不管是何种心理、什么想法,个人觉得不可取。

首先,世界名画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种特殊的地位,占据了人们的心灵,画作焕发出来的思想性、历史感、充满智慧的审美力量,特别是一些宏大的名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无数的人们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精神食粮。乃至于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增添的丰富,充分体现在诸多方面,领域,潜意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视野的拓展,懂得了用美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理解人生。

其次,就一幅具体的世界名画而言,画面的题材、结构、色彩、人物动态和表情、光线的取舍、背景的处理、艺术留白等等绘画艺术语言的运用,各种元素的组合协调,形成的艺术画面和冲击力,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再生,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次创作,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作品的画面。尽管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些充满自由抽象的作品,别致新颖,视觉冲击力十足,佳作不少。但建立在世界名画上的二次创作,在试图颠覆传统中隐含的嬉戏,不但未能超过原作的艺术性,倒是损失了世界名画不少的艺术魅力。不严谨的二次创作,丢失了对世界名画的尊重,很难让人们愉快地接受。人们充满对世界名画根深蒂固的敬仰之情,不会轻易地被颠覆。

最后,艺术创新,应该遵循艺术创作大的原则,在有序的创作过程里努力超越前辈的作品,是艺术创作的路上应该有的目标。来自经典的力量,汇聚在无数艺术创作者心里,努力前行。在商品社会里,实现物质富裕的生活中,还要有社会广泛接受的审美价值,完整性才得以成立。一个知道世界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美渲染得意义非凡,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群,这个世界也不乏这样的群体。


原始地址:/resou/43896.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