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是海瑞海大人。
说是有一天,时任淳安县令的海瑞,在大街上买了两斤肉,准备回去给自己的母亲过寿用。
没想到,这件事情竟然很快就传到了浙江总督大人胡宗宪那里,而且还当成了特大新闻讲给了其他人听(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要知道,胡宗宪可是当时浙江的一把手,一个县令去街上买了二斤肉,怎么会引起这个一把手的注意呢?原来海瑞一年到头都不舍得吃一顿肉。平时就是窝窝头。
清朝皇帝道光的抠门,恐怕葛朗台知道了都要相形见绌,黄世仁晓得了都要甘拜下风。所以我给道光起了个名字:尼古拉斯•抠搜得死•道光。
对自己及家人方方面面都很抠门
俗话说得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道光为了衣服耐穿点,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只是因为衣服洗勤了容易搓破。
要是衣服真的破了,那也不能丢,打两个补丁继续穿,再穿破再打补丁,一直穿到完全不能穿为止。
大学士曹振镛有一天上朝,为了讨好道光,也穿了件两个膝盖打了补丁的裤子。
道光见了就问“你这两个补丁花了多少钱打的?”
“东街裁缝铺打的,三钱银子。”
“你看我这裤子上的两个补丁,跟你差不多大,怎么内务府找我报销了五两银子呢?”
曹振镛慌忙解释到“皇上贵为天子,补丁的布料,缝线肯定都是用最好的,打补丁的师傅肯定也是最好的,所以价格贵!”
道光叹了口气说:“看来还不够节俭啊”
于是就逼着宫里的皇后妃子学做针线活,这样以后给衣服打补丁就能不花钱了。
内务府:????
皇后妃子:????
来,咱们来看看道光的画像,他长这样:
道光皇帝
看这骨瘦嶙峋的,营养不良的样子,要不是披上了龙袍,我还以为这人是个遭了饥荒吃不饱饭的农民呢。
平日里,道光规定,他每餐吃饭不能超过四个菜,真•一辈子吃不上四个菜。
他还规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宫里任何人都吃素,不能吃肉,除非过节。
每天下午四点,道光就让小太监出宫买烧饼,为啥这么早就让买烧饼,因为离得远的那家烧饼摊便宜啊。
买回来后烧饼都凉了,道光就和皇后泡一壶茶,把烧饼往热茶里一泡,烧饼就又热又软了。吃完了烧饼,趁天还没黑透,赶紧睡觉,这样又省了灯油钱。
这天,皇后过生日,本来道光规定皇帝皇后寿诞这些活动都不准搞的,怕铺张浪费。但是道光又非常爱皇后,于是这次就破例为皇后办一场寿宴吧。
文武大臣都悉数到场,已经坐在席上,空出肚皮,准备大吃一顿了。
因为道光的规定,已经好久都没有油水落肚了,搞得各个面黄肌瘦的。好不容易搞个活动,总不至于肉都不给吃吧。况且都听到御膳房的人说了,已经杀了两头猪了。
结果等到上菜,众人都傻眼了,为啥?因为每人只有一碗打卤面!
皇后寿辰活动就吃一碗打卤面??抠,真抠。
来都来了,吃吧,总不能驳了皇上的面子。道光看到文武大臣吃完了打卤面,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自己抠就算了,还强迫皇宫内院的人一起抠;强迫宫里的人抠也说得过去,还要强迫朝廷大臣抠。
道光刚当上皇帝那会,就发布了他的节(kou)俭(men)精神指导文件:《御制声色货利谕》。
他说,百姓都没有达到共同富裕,我怎么能过富裕生活呢。
于是就规定,诸事都要从简。
各省进贡,舟车劳顿,费时费力费钱,免了!
皇宫建筑,新建要大兴土木,费钱,不新建了,翻修就行了!
宫廷每年至少40万两的花费太多了,直接砍一半,每年预算20万两!
自己用的硬嘴紫毫毛笔太贵了,换,就用普通毛笔了!
宫里皇后嫔妃化妆品护肤品太贵了,以后都不准化妆护肤了,都素颜!
皇后嫔妃:????
每次上朝,道光看到大臣里面有穿着华丽崭新的衣服的官员就生气,要是听说哪个官员不节俭,轻则训斥责骂,重则革职销官。看见一身补丁满身旧装的官员就喜笑颜开,高兴了还给人家加官进爵。
但是道光不知道的是,他的抠门直接给京城的二手服装市场带来了巨大繁荣。
朝廷官员们为了取悦道光,纷纷光顾京城的旧物铺子,把铺子里面的破衣烂衫都给买走了。就是为了在皇帝面前穿上让皇帝高兴高兴。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观,京城的旧衣服被官员哄抢,居然卖得比新衣服还贵了。有些穷官员买不起旧衣服了,只有自己在家用石头砸,用磨石磨,把衣服做旧。
于是搞笑的一幕发生了,堂堂大清帝国的早朝上,上至一国之君,下至末品小官,个个都是粗衣麻布,破衣烂衫的。要不是手里没有拿棍子,还以为是丐帮夺了政权呢。
丐帮大会
生活内务上抠门也就算了,军事政治方面还抠门,最后被英国揍得割地赔款。
道光刚当上皇帝那会儿,新疆张格尔叛乱了,好不容易花了几年时间平了叛乱。这不得封赏一下将士嘛,于开了个赏功宴会。
但是道光还是老尿性,赏功宴一桌子人,就上了几碟子小菜。这些五大三粗的军人一人两筷子就没了。这些军人平时能量消耗得多,这哪能吃饱呢,都大发牢骚,但是也不敢让道光知道。
后来武将提出要在新疆驻扎军队布防,向道光要兵并拨款驻扎。本来已经考虑到道光节俭,就只要想要一万八千兵驻扎。
但是道光只想给六千,后来争辩了几次,道光只好同意给一万八千兵,但是要其他地方上的兵裁撤百分之二,每年省下三十万两银子给新疆边防兵做军饷。
只要是在国家大事上,有人说要花钱,道光就不高兴。
甚至后来鸦片泛滥,道光命林则徐禁烟。林则徐要收缴英国人的鸦片,但是也不能强征蛮收,于是就规定英国人交出一箱鸦片,可以得到五斤茶叶补偿。
最后收了20200箱鸦片,需要补偿给英国人10万多斤茶叶,这可是一笔不少的费用。道光顿时就心疼钱了,迟迟不给林则徐拨款。林则徐只好跟道光说,钱我来凑吧,不用你拨款了。道光这才让林则徐继续禁烟。
后来因为禁烟发生了鸦片战争,英国人都骑到中国人脖子上拉屎拉尿了。
眼看着花费了大把大把的银子,打仗还打不赢,道光那是心痛不已。
道光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这场仗还是个花钱的无底洞,道光从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于是就和英国签订了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近代屈辱历史拉开了序幕。
林则徐销烟
正如有人评价道光皇帝:“徒齐其末,未揣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不足”。
道光自认为的节俭,这种吝啬抠门,治理家族还行,用来治理国家是不足的。有点本末倒置了,节俭只能作为手段,不能作为目的。道光任何事都要奔着节俭而去,就成了舍本逐末了。
有很多。
其中一位既帅气,又高贵,还有钱,特别有才气,胜过现在任何一位高富帅。他就是王戎。
他的名字可能不少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过不是知道其人抠门,而是知道他聪明无比。
对,就是那个才七岁就能一眼变出苦李子的王戎。
王戎不仅聪明,打小就胆子天大,见了老虎也不怕。有记载,“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亦往看。虎乘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他人都吓得屁滚尿流,王戎还站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但说实话,这个胆子可能有点问题,他太聪明了,估计已经看出老虎无爪无牙。没有了爪牙的老虎还没鸡狠,有喙的公鸡还会啄人,这样的老虎光会吓唬人。
王戎出身高贵,属于琅琊王氏一脉,父亲是曹魏凉州刺史王浑。
王戎长相非常帅气,属于现在所说的“高富帅”类型,神采秀美,有一双电眼,裴楷说他“戎眼灿灿,如岩下电”。不仅帅得不同寻常,王戎还特别会说话,言论高雅,有品位,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要是放在现在,王戎绝对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万人迷,风流倜傥,见识高超。
这个人还懂浪漫。很多人不知道的,就是男女谈恋爱很喜欢“卿卿我我”的始作俑者,就是王戎。他的妻子太喜欢王戎了,这可以理解,能遇到这么风流倜傥的郎君,女同志谁不爱啊。当时女同志一般称丈夫为“君”,这是很客气很尊重的说法,他的妻子偏要称王戎为“卿”。
王戎就说了,这不好吧,礼数上不太恭敬吧,以后不要这样了。她的妻子就说了在中国爱情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句话:“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你不是不要我说卿吗,那我就说个没完,反正就是两个人的事,别人能怎么样?同样著名的成语“卿卿我我”就这么诞生了。王戎没办法,不认也得认了。说来说去,这还是王戎自己惹出来的。要不是平日太亲昵(浪漫),他妻子会这么去撒娇吗?
以女性的角度看,王戎简直就是一个出门就会把人迷晕的人物。
因此王戎在当时名声特大,进而跻身竹林七贤只列。能进入该行列的,都是当世乃至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除王戎外,另外一些人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
竹林七贤的这些人物,因为不满于当时政治,都喜欢放荡形骸,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从现在的角度看,都是些仙气飘飘的人,诗仙、琴仙、酒仙、歌仙一类。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么一位丰神俊美、仙气芬芳的人物,在钱字上比卖菜的都不如。
这里必须先明白一件事,就是王戎不缺钱,他是有名的富豪,出身高贵,袭封贞陵亭侯,自己也做官,成为大将军司马昭掾,累迁豫州刺史,因参与晋灭吴之战,进封安丰县侯(人称“王安平”)。晋书谓王戎“性好利”,多置园田水碓,聚敛无已,富甲京城。
套用现在的一句话,王戎这个人,就是人生赢家,什么都有,相貌、美人、地位、权利、财富,还有智慧,样样齐全,咱们想要的,王戎什么也没落下。
有几件事可以说明他抠门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他的侄儿结婚,王戎难得大方了一次,送了件单衣。但后来后悔,觉得礼物送贵重了。换成再小气的人,一般只懊悔不迭。王戎可不是这样,他不止懊悔,还去要了回来。”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不仅对侄儿这样,对自己女儿小气得也没法说。女儿出嫁后,缺钱用,找到王戎。一般有爱心的父母,这个时候只要女儿开口,都会送钱救急,完了还会问上一句,够不够啊,不够再拿点。但王戎不是,他是借。估计对女儿的唯一情意就体现在他还借钱,换成别人他借都不借。后来,女儿会娘家了。王戎却没好脸色。原因嘛,自己女儿还不知道?赶紧还钱。钱一还,王戎马上就和颜悦色,摆出好父亲的样子了。
这个不缺钱的王戎,有了那么多钱还不甘心。《世说新语》说“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富得流油了,王戎呢,还不放慢赚钱的步伐,还在紧密操持,“”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鞅掌,在这里就是多的意思,就是说王戎家的契书类的东西多得不得了。这些契书就是财富,他不放心让别人管,天天带着自己可爱的老婆在油灯下算来算去。
往好了说,这就是个赚钱的命,跟现在忙得没时间休息的企业家相似;往不好的地方说,这就是吸钱罐,只要有一分一毫,他都要淘进来。
更出格更好气的是,王戎卖李子。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因为识别李子出名,有了成就感,王戎跟李子结了缘,也练出了好本事,能找到好的李子种子,因而种出来的李子比别人家的又大又好吃。这么好的李子自然要卖,要用来赚钱。
但是小气的王戎做了一件让大家目瞪口呆的事,他把所有要卖出去的李子的核都钻了出来。“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一件事抠门到这样绝顶的程度,真不愧是那个聪明无双的王戎。
但这些抠门的事是否真是王戎的本性,很难说。竹林七贤里的人物,都有个特点,就是穷尽手段要搞怪,要出名,这是他们一致的做派。刘伶脱了衣服对人裸体以对,阮籍坐车坐着坐着就哭一场,都是这种行为表现,难保王戎抠门到家不是,这些都是聪明人,他们会想出各种花招来玩。
抠门的名人太多,但是要说抠门到“要钱不要命”,要钱不要江山的,还得数明末崇祯皇帝和他手下一帮皇亲国戚和重臣。
1644年3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紧接着刘宗敏等人在明朝皇亲国戚和大臣家里进行“拷饷”,其实就是抢劫加绑票,不给钱就往死里打,甚至杀头,短短几十天就弄到白银7000万两之巨!
让人疑惑和气愤的是,明末内忧外患下,因为财政危机,崇祯曾发动皇亲国戚和大臣们“助饷”,目标是凑100万白银,而这些人不是哭穷就是打死也不出钱(关键是没打),比如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皇后的爹,一个劲儿哭穷,说:老臣哪来的多金!最后只捐了万八千两。而后来被大顺军逼出来钱财近白银60万两!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首先崇祯皇帝自己太抠门,一方面对待臣下刻薄,另外一方面明朝皇帝有内帑库,他自己都舍不得拿出来当军费,别人自然上行下效了。二是明末士人三观崩塌,许多人都已经准备好了改换门庭投降大顺军,怎么可能出钱呢。三是明末贪污腐败严重,你如果出多了恰恰说明你贪得多!当然得哭穷说自己清廉!
节俭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可一旦节俭过了头,斤斤计较起来,就变成了“抠门”。而中国的历史上就从来不缺乏这样一群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们,今天我们就按吝啬程度,由弱到强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吝啬鬼”。
1、韦庄
第一位便是唐末五代的诗人韦庄,他不仅写的一手漂亮的诗词,更是一位出了名的吝啬鬼,只不过韦庄的“抠门”有时候是生活所迫。韦庄早年父母双亡,自己又郁郁不得志,家里穷的叮当响。后来虽然受到王建赏识得以飞黄腾达,但早年落魄的经历还是养成其“抠门”的性格。
比如每次韦庄做饭,下多少米,烧多少柴,都会事先称好。今天要是有肉吃,只要有人偷吃了一片肉,韦庄都能知道。韦庄的“抠门”不仅在吃上,甚至连自己儿子的葬礼都抠。韦庄一个儿子在八岁时夭折了,韦庄为了省钱将儿子入殓的衣服都剥了下来,只用儿子原来睡的旧草席随便包裹下就埋了。而“抠门”的韦庄居然在埋完儿子后,还把草席带了回来,洗洗再用。
只是韦庄的“抠门”多受早年环境影响,自己幼年的不幸加上仕途的坎坷,最终造就了他的“抠门”,并非本性使然,相比后面两位就真是小巫见大巫。
2、王戎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除了作为魏晋名士外,还有另一个个身份,就是西晋富豪。可就是这位名士加富豪,恰恰却是铁公鸡”中的战斗机,抠门中的极品。他的“吝啬”甚至比他的才气还为世人所熟知,以至于《世说新语》中九篇“抠门”故事中就有四篇与王戎有关。
王戎的侄子结婚了,作为长辈王戎总该送些什么礼物吧,结果王戎就送给侄子一件“单衣”当做礼物。“单衣”就“单衣”吧,说不定是礼轻情意重,结果“抠门”的王戎送完后后悔了,居然连夜把“单衣”给要了回来。王戎不仅对自己侄子抠门,对自己女儿也没大方到哪去。王戎把女儿嫁给裴頠时,王戎借了数万钱,可裴頠迟迟不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脸上就不开心了,也不怎么待见女儿,直到裴頠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
既然对自己的亲人都这么“抠”,王戎对外人自然是更“抠门”。王戎家中有棵李树,结出的果子又大又好,王戎就高价出售,可又怕别人得到种子,于是把李子的果核一个个钻破,这样别人就种不出一样的好李了。“抠门”都能抠到这种程度了,也难怪《晋书》说他“性好利”了。
3、道光皇帝
就算抠门如韦庄、王戎,还是比不过一个人,这个人坐拥四海却真真正“一毛不拔”,他就是道光。道光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节俭”皇帝,只是他的“节俭”程度太令人无语,甚至连“抠门”这个词都已不足以形容道光的“节俭”。道光为挽救危机中的大清,主动将每年宫廷开支由四十万两银子,改为二十万两。日常用品也一律从简,笔墨纸砚全用普通品。为传达自己的节俭理念,道光还特意发布一道《御制声色货利谕》。核心精神就是要求大家向自己学习,一切都“节俭”、“节俭”再“节俭”!
国家有位“节俭”的皇帝不是件好事吗,怎么道光的节俭就成“抠门”呢。其实,问题还是出在道光自己,“节俭的过了头”。比如一次皇后过生日,本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可文武百官为响应皇帝的“节俭”号召,一件寿礼都没带,道光居然还很高兴。宴席开场,吃什么呢?一人一晚打卤面,就算是给皇后庆生了!不仅如此,他还规定,宫内妃嫔及太监宫女,非节庆不得吃肉。妃嫔不能使用化妆品,不能穿光鲜的衣服,愣是把皇宫,弄成了“难民营”。对自己,道光也”严格要求“,只要衣服破了,就打了补丁继续穿,绝不买新衣。
讽刺的是道光近乎抠门的节俭,却无法改善大清的危机。大臣们为显示“节俭”,纷纷有样学样的穿起破袄烂衫,甚至还坐破驴车来上朝。这也导致北京的破衣服比新衣服还贵,帮人打补丁都成了“高薪”行业。这场道光发起的节俭运动,最终沦为一场大臣默契配合的“抠门”闹剧。
参考文献:
刘义庆:《世说新语》,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夏承焘:《韦端己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