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竹生笋
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孝道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
但元朝这个郭守正搞了二十四孝故事,完全是让孝道蒙羞的东西。
我们一个个来看一看,都是什么离奇的故事。
1、孝感动天:舜,有个不良的父亲,还有个歹毒的继母,坏得很的继弟。可舜至孝,对亲爹后妈都孝。三人多次要害死他,舜都孝心不变。对后弟还极好。结果据说感动上天,又是派大象帮着耕地,派鸟儿帮锄草。尧一口气把两个女儿和帝位都给了他。
无限吹捧神话中的帝王,强调三纲五常中父为子纲(包括继母对继子也是有纲的)的绝对权威,要无条件服从。
2、戏彩娱亲:一个老头七十岁了,为了逗父母开心,趴在地上学婴儿哭,以逗父母开心。他要不是老年痴呆,他的父母就是了。要不是他爹妈担心也担心死了:这儿子七十了,竟然傻透了!
3、鹿乳奉亲:他爹妈要吃鹿奶,这儿子就披着鹿皮跑到鹿群里去挤奶。还成功了。你信了吗?
4、百里负米:子路,孔门弟子,大贤啊。家里穷没有白米,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就到百里以外去背白米给父母吃。
5、啮指痛心:曾参,孔子弟子。事母至孝。一天曾参去打柴。家里来的客人,母亲为叫他回来,就咬自己的手指,曾参马上感到心痛,立刻就回家了。比后事的手机BB机还好使,手机大山里还没信号呢。谁是是孝子,就让老妈试一下。
6、芦衣顺母:子骞,又是孔子弟子。后母对他不好,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给弟弟穿棉花做的好衣服。父亲知道了生后母的气,子骞却为后母求情。提到芦花衣,那出处都是这个故事。可见没人试过。这东西比棉衣还难做。
7、亲尝汤药:汉文帝,母亲太后生病,每次吃药他都先尝一下,不知道是干啥,试毒?太医都别活了,吓都吓死了。看看好使不?你没病能试出来什么?本来这是作者要捧权贵的臭脚,却弄得不伦不类。
8、拾葚异器:汉朝的蔡顺,家穷,捡桑葚吃,把熟的给她老母吃,酸的自己吃。似乎也没什么吧,难道别人都是给老母吃不好的,自己吃好的,那社会道德也太败坏了吧。
9、埋儿奉母:汉郭巨,又是家贫,为了省口吃的给老母吃,决定把儿子挖坑埋了。结果,挖坑时挖出了一箱黄金,不用埋儿子了。真是令人发指啊。太残忍了,居然被这个郭姓儒生当孝道典范写出来。最后还有天上掉馅饼的贪婪。
10、卖身葬父:汉朝董永,老父去世,没钱安葬,卖身为奴葬父。结果感动了仙女,下凡嫁给了他。那地方后来还改名孝感。卖身葬父,古礼说得通,仙女下嫁,还有地名为证,有时你感觉是不是真的有天庭存在呢?
11、刻木事亲:汉朝的丁兰,父母早亡,丁兰想父母,就刻了两个代表父母的木像。寄托思念也没什么。关键他像对待活人一样对待木像。跟着说话,给做好吃的。他媳妇,心里不舒服,就用针扎了木像,结果流出血来了。吓不吓人!木像看到丁兰回来后,竟流了泪。丁兰知道真相后休了媳妇。这个要是林正英拍个片,都不用写剧本的。孝道故事,原来是胡编的鬼片剧本。
12、涌泉跃鲤:汉朝姜诗,又是汉朝的。也是个大孝子。母亲爱吃鱼,喝江水。他和媳妇就做鱼给老娘吃,他媳妇每天到七八里外江边取水给老娘喝。有一天取水回来晚了点儿。这姜诗就把媳妇给赶跑了。看到没有一是一块戏骨:老娘是天,媳妇是地里的蚂蚁。一点怠慢绝不轻饶。后来还是他老母发慈悲又接回了儿媳。这下可不得了了。又感动了上天,在他家院子里,地涌江水,江水里还跳出大鱼,让他们随便吃。
13、怀橘遗亲:后汉陆绩,名人。六岁时,到别人家做客。偷拿了几个橘子。被发现了。理直气壮地说:拿回家里孝敬母亲。这就是三国中怀橘陆郎的故事。最有道理的偷盗理由,孝敬娘亲。
14、扇枕温衾:后汉黄香,九岁时也懂孝敬,母亲早亡,就孝敬他爹。晚上不睡,夏天给他爹扇扇子,冬天给他爹暖被窝。他九岁,按古代十五六就会有孩子来讲,他老爹也就二十五六岁吧,这就有人不要命不睡觉地孝敬了。生个儿子比养个奴隶还好用啊。
15、行佣供母:后汉江革,和老母相依为命,遇到了贼人劫道,就哭述:我上有八十岁的老娘没人养啊。结果强盗好感动,就放了他们母子二人。这个也成了遇劫道的标准救命语言。强盗都是敬孝道之人的。
16、闻雷泣墓:魏晋时人王裒,他母亲生前很怕打雷。他母亲去世后,只要一打雷,他就跑到他母墓前陪着,怕他母亲害怕。
17,哭竹生笋:三国时期吴国孟宗,父早亡,和母相依为命。一年冬天啊,他母亲想吃竹笋,这冬天哪有啊。也不一定。试试。孟宗就到竹林里痛哭,结果竹子受感动了,赶紧生出了几查竹笋给老太太解馋,谁让人家有个孝顺的儿子呢。
18、卧冰求鲤:晋王祥,继母对他不好,他却非常孝顺,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他就大冬天的解开衣服趴冰上想捉鲤鱼。捉鱼方式很奇特吧。结果,又感动天了。冰忽然化了,从里面跳出了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来。后妈终于吃上了鲜鱼汤。孝吧!
19、扼虎救父:晋朝人杨香,十四岁时和老父去割稻,突然不知从哪跳出来一只老虎叼起他爹就走。杨香一急跳到老虎背上,猛掐老虎脖子。老虎可能是见不得这么孝顺的人,竟然眼一闭,就软到地上死了。
20、恣蚊饱血:这又是个幼年的大孝子。晋朝吴猛,八岁时就对父亲特别孝顺。家穷么,没蚊帐,那怎么办呢?小吴猛就光个膀子坐在睡着的老爹边上(这老爹也是二十多岁),让蚊子吃饱,这样就不会去咬他爹了。
21、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在父亲病时,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孝心。医生很善解人意,要知道病重不重,尝尝病人的大便就知道了。味苦好,味甜就不好。结果他一尝,甜的。很是伤心。果然,没几天老父病亡了。庚黔娄给守了三年的孝。
22、这个有点儿莫名其妙。唐朝崔山南曾祖母,岁数大了没牙了。吃东西不香了。他的祖母就用母乳喂老太太。老太太又多活了不少年。这里面好像没有这个崔山南什么事。
23、涤亲溺器:宋黄庭坚,亲自为老母倒尿盆洗尿盆。可能古人做这个很难吧,尤其是黄庭坚更难。
24、弃官寻母:宋朝的朱寿昌,七岁时他亲生母亲改嫁了。五十年都没见到。他是个当大官的,就辞了官去找亲妈,结果找到了。
好了,故事都结束了。孝不孝的,自己看吧。这就是一种国学经典。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救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24孝包含着24个感人的故事。这是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友事汇集而成的。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
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
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我名杨波,二十四孝,当代是勤劳,才有钱孝父母,要忠老板才相信你,要义朋友才尊重你,要礼别人才会理你。等等。
我知道王朗卧冰,后来冰化了,钻出一头海豹…
孝道二十四章。第一章父母养育子女有义务,子女孝敬父母有义务。为人父母教养子女有义务,但为子女之人,孝敬父母,亦有义务,父母子女,双方所担之义务,能做得週到,方能符合,敬親教子之道理也。
第二章:孝道万古常新,绝无新旧之别。
为父母之人,有保子教子之义务,由十月怀胎,至三年乳哺之保抱,以及十年教训之养育,此乃万古不移之道理,亦要如天地日月一样,万古不变,来孝敬父母,方可谓之孝道无亏欠也。观现在世人,自以为科学文明人,而误解万年不变之孝道,为陈旧腐败者非也。
第三章:孝行无偏,对待父母翁姑,祖父祖母,继父继母一同。为人子女,有不念父母之恩情,而忘恩页义否。有厭恨父母,而放去不顾否。
第四章:能真心体贴父母,方可谓之孝子。
第五章:父母比较于金钱、妻子、职位、我身更重。第六章:父母即是生神活佛、猶如王侯将相。第七章:学君子之态度,使父母无忧心。
第八章:父母衣食须齐备,依顺环境行孝道。第九章:父母在生前或死后,目中心内须常记念。
第十章:孝子之敬親,不可贪求妄取,使父母能安心。第十一章:知做合父母之心意,大杖则避,小杖则受,便是孝子。:第十二章:合理合法教训子女为之慈,合理合法顺从父母为之孝。
第十三章:莫说无钱就难尽孝,须知为子女之人,若知勤俭节约,不積私财,不求私利,始终行孝道,则免受忤逆,不孝之罪也。第十四章:自己之安乐,当念父母之艰苦,能孝人,方可受人孝。第十五章:不可骂父母不慈而虐待,反抗父母则成为不孝之人。
第十六章:子之孝,亦要妇之孝,亦要孙之孝。第十七章:扬名声显父母,尽忠就是尽孝道。第十八章:男子爱祖国,就是爱父母,女人孝父母,须孝敬翁姑。第十九章:父母定不是永久,能得在世,所致为人子女者,须要明知我根本,因此逢父母存生一日,必须要加尽一日之孝敬。
第二十章:逢父母在世之时,为子女之人,若知奉敬一粒豆,或是粗依淡饭,胜过死后,虔心祭拜一席好洒好菜,及全猪全羊。第二十一章:有孝之子,定不敢忘恩负义,虽然父母死后,如在世一样,必知用神主牌纪念,墳墓亦知药坚固,以传万世。
第二十二章:男子顺妻,须先顺親父母爱女,须加爱媳。第二十三章:父母慈子女孝,翁姑慈媳妇贤良,双方並重齐全。第二十四章:逢亲染病急医治,卖田借财不计较。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以上内容复制于百度。
具体的解释百度文章里都有,我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有些文化,过去的就是过去的,再拿到现在来说,根本就是很可笑。
比如说,老莱娱亲。讲的是老莱子这个人,年纪很大了,为了讨父母的欢心。时常穿着彩色的衣服装疯卖傻,逗他父母开心????反正我是要有这样的孩子,别说开心了,都得把我气死。一天打100遍都不多。之后再说说争议最大的郭巨埋儿。郭巨家里十分的穷,养不起母亲了,他的妻子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更加剧了家里的负担,于是这个郭巨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想儿子可以再生,但是母亲只有一个,所以就要把自己的孩子埋了,然后集中精力抚养母亲?然后他老婆居然同意了???我看的版本最后有一个神仙帮助了他,给他一罐金子,让他抚养自己的孩子和母亲。这样的父亲怎么可能教育出孝顺的儿子呢?简直令人发指。自己没出息,养不起家里人,竟然想出这样的馊主意,为了养母亲而杀自己的孩子。这种人不配有家,不配有儿女,不配做儿子。别人的父亲都想尽办法保护家,保护儿女。偏偏郭巨,还没有好好侍奉母亲呢,就将自己的孩子判了死刑。如此残忍,应该遭天打雷劈!!
由于古代人认知有限,大部分的故事都带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还有一些在现在看来只是力所能及的事儿,并不是什么非常难做的事。还有一些愚孝就不说了。反正如果是孝顺双亲的话,一定要根据具体条件,根据亲人的需要来做,才算孝顺。
之前读李毓秀的《弟子规》,里面也有怎样侍奉长辈,侍奉亲人的描写。未免有些刻板。也不适合现代人做。而且动不动就哭,是很过分的事儿。
我倒是很赞同孔子对孝的解释,有人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针对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色难”,说的是侍奉父母的时候脸色一定要好看。“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说的是继承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算是延续父母的生命,也可以算是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知道父母的生日,用来给父母惊喜,也提醒自己,父母逐渐老去。“无违”,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做事,也可以算是孝。“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父母很担心孩子的身体,保持自己好的身体也是孝顺的一种。
与其讨论孝不同的是,孔子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出了不同孝的答案,这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而不是针对所有人都一个标准。但唯有一个标准,就是你自己有出息父母一定会高兴。古今一同。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其中流传甚广的是“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
1.孝感动天。远古帝王舜年轻时,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拿着拨浪鼓戏耍,就像小孩一样。一次他跌了一跤,怕父母伤心,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3.鹿乳奉亲。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郯子就身披鹿皮,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要用弓箭射杀他。他连忙解释,猎人才知是人,对他大加赞扬。
4.为亲负米。春秋鲁国人仲由,年轻时家贫,自己常吃野菜,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后来他做了大官,但是父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父母亲去负米,却再不能了。”
5.啮指心痛。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山里去打柴。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
6.芦衣顺母。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后来父亲发觉后要休掉妻子,闵损反而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十分疼爱。
7.亲尝汤药。汉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母亲病重,汉文帝日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一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汉代的蔡顺生活岔困,每日拾桑葚奉养母亲。一天遇到军士,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开装他说黑桑葚让母亲吃,而红桑葚自己吃。军士们就送给他米和牛,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儿。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子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儿子埋掉。挖坑时,突然挖到一坛上天所赐的黄金,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又可抚养儿子了.
10.卖身葬父。汉朝董永家贫,父亲去世后只好问地主借钱办丧事。后来他准备卖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于是董永就将她带到地主家帮忙。该女子勤劳能干,一个月就织了300尺布,还清丁债务.原来她是天上的七仙女被董永感动,特地下凡来帮助他的。
11.刻木事亲。东汉丁兰的父母逝世后,他用木头刻了双亲像,每次吃饭都更先供养木像,然后自己才吃,仿佛父母在世一样.一次邻居用杖打坏了木像,丁兰大怒,将他痛打一顿。后来官人来抓丁兰时,木像竟潸然泪下。
12.涌泉跃鲤。东汉姜诗之妻每日取婆婆爱喝的长江水,还常做婆婆爱吃的鱼。一次她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不孝顺而将她逐出家门。后误会澄清,姜诗将妻子请了回来,此时院中突然冒出了与长江水味道一样的泉水,以后每天还跳出两条鲤鱼。
13.怀橘遗亲。三国时陆绩6岁随父谒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款待。陆绩悄悄在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走时掉了出来。袁术嘲笑他,陆绩则说:“这是要送给母亲的.袁术对此十分赞赏。
14.扇枕温衾。东汉黄香9岁丧母,对父亲特别孝顺。夏天就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则为父亲暖热被褥,得到世人的好评。
15.行佣供母。东汉的江革背着母亲四处逃难,有时贼人要杀死他,江革以老母无人照顾哀求,贼人遂不忍下手。后来他做雇工供养母亲,而自己整日衣着破烂。皇帝听说后,就任他为孝廉。
16.闻雷泣墓。战国时魏国王哀的母亲生前惧怕雷声,他常在打雷时陪伴母亲。母亲去世后王哀特意把她安葬在幽静的山林中,打雷时还跑到坟前跪拜,低声说道:“母亲请不要怕,儿来陪您了。
17.哭竹生笋。三国时盂宗的母亲得了重病,想吃竹笋煮羹。可是当时正是严冬,大雪纷飞,孟宗十分着急,就跑到竹林里痛哭。过了一会,他发现四周冰雪部化,草木变青,竟然长出了许多竹笋,原来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18.卧冰求鲤。晋朝王祥的继母对他很坏,但是继母病时想吃鲤鱼,又恰逢冬天,他就脱掉衣服卧在冰上,这时冰忽然融化,跃出了两条鲤鱼。
19.扼虎救父。晋朝的杨香14岁那年随父亲下地干活,路上突然跳出了一只老虎,父亲被虎拽走了.杨香手无寸铁,但一心想着救父,就冲上去和老虎厮打,死抓住丁老虎的脖子。老虎受了惊吓逃跑,父子俩都逃过了一劫。
20.恣蚊饱血。晋朝时,吴猛家贫,买不起蚊帐。夏日蚊叮虫咬,父亲不能安睡,于是夜里吴猛就赤身坐在父亲床前,虽然蚊子将他咬得全身是包也不驱赶,生怕蚊子去咬父亲。
21.尝粪心忧。南齐黔娄任县令时忽然心惊流汗,怕家中有事,就急忙赶回去一看,原来他父亲病了。医生说尝病人的粪便即可知是吉是凶,甜则凶,苦则吉、黔娄就尝了尝父亲的粪便,发现是甜的,十分担忧。过了几天,父亲果然去世了。
22.乳姑不怠。唐代崔山南的曾祖母年高无齿,他祖母就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这样过了好几年,曾祖母的身体非常健康。后来崔山南对祖母也非常孝顺。
23.亲涤溺器。宋朝黄庭坚对母亲非常孝顺,每天都为母亲洗涤溺器,他身为高官,仆人很多,但他从不让他人代劳,而是坚持亲力而为。
24.弃官寻母。宋代的朱寿昌自幼母子分离,他当官后知道了母亲的下落、就弃官不做,去寻找母亲,后来终于母子团圆。
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
内容简介:《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相传为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取材于《孝子传》、《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一、孝感动天与涤亲溺器
孝感动天是指舜不计前嫌,对继母和弟象破害自己的行为不予计较,反而还对他们十分友好,这份孝心甚至感动了上苍。涤亲溺器则是指黄庭坚不嫌脏乱,亲自洗刷老母亲的便器和便桶,十分孝敬母亲。
二、戏彩娱亲与弃官寻母
戏彩娱亲是指老莱子为哄父母开心,不惜做出许多小孩子才会做的动作,玩小孩子的玩具,甚至在摔倒后模仿小孩的哭声。弃官寻母是指朱寿昌为寻得生母,不惜辞官跑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与母亲和弟弟团聚。
三、鹿乳奉亲与乳姑不怠
郯子为救双目患有眼疾的父母,不惜亲自披上鹿皮,伪装在鹿群中,试图取到鹿的母乳,还险些被猎人射杀。乳姑不怠是指唐夫人对自己的婆婆长孙夫人十分孝顺,甚至用乳汁喂养婆婆,让长孙夫人十分感动。
四、百里负米与尝粪忧心
仲由为了让父母吃上大米,因此一年四季都徒步数百里背重重的米袋回来。尝粪忧心是指庾黔娄为了确定父亲的病情如何,亲尝父亲粪便的味道。
五、啮指痛心与恣蚊饱血
噬指痛心是指子舆有一天上山打柴时,家中来客,其母因不知如何招待十分心急,以至于咬破了手指。子舆回到家中后,看到母亲手指被咬破十分痛心。恣蚊饱血是指吴猛为了不让蚊虫扰父母安睡,于是便赤身坐在蚊帐外,吸引蚊虫咬自己,让父母安心睡去。
六、芦衣顺母与扼虎救父
芦衣顺母是指尽管闵损的继母在大冬天让他穿芦花做的衣服使民损受冻,闵损也不愿让父亲休掉继母。扼虎救父是指杨香为救险入虎口的父亲,不顾自身安危将老虎的脖子掐住,让父亲得以脱身。
七、亲尝汤药与卧冰求鲤
亲尝汤药是指汉武帝刘恒即使贵为天子,但在照顾母亲的种种事情上仍然坚持亲力亲为。他不仅亲自照顾母亲穿衣和饮食,就连汤药也要亲自尝过之后才放心让母亲食用。卧冰求鲤是指王祥在知道继母不待见自己的情况下仍然卧在冰层上,用体温暖化冰层,捉到鲤鱼给继母吃。
八、拾葚异器与哭竹生笋
拾葚异器是指蔡顺由于家境贫寒只能与母亲捡拾桑葚吃,为了让母亲吃更甜的桑葚,蔡顺便将红色和黑色的桑葚装在不同的袋中。哭竹生笋是指孟宗的母亲急需鲜竹笋治病,而苦于竹子未生笋不能寻得,于是孟宗便跑到山上一直哭,竹子竟然长出了笋。
九、埋儿奉母与闻雷泣墓
埋儿奉母是指郭巨担心自己刚出生的儿子会影响自己供养母亲,浪费家中物资,于是和妻子商议要将孩子活埋。闻雷泣墓是指王裒知道母亲生前最害怕打雷,于是便在雷雨天时,跑到山上母亲的墓前边哭边安慰母亲不要害怕,十分孝顺。
十、卖身葬父与行佣供母
卖身葬父是指董永为换取父亲的丧葬费用,不惜在乱世中委身于一家富人家中做奴仆,好在后来为他人相救。行佣供母是指江革为躲避战乱背着母亲四处逃窜,路上有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诉母亲无人供养,贼人感其孝心便放他一命。
十一、涌泉跃鲤与扇枕温衾
扇枕温衾是指黄香因为年幼丧母,于是对父亲极为孝顺。夏天时,黄香在父亲睡前帮其把枕席扇凉。冬天时,则用身体帮父亲暖被窝。涌泉跃鲤是姜诗与其妻庞氏十分孝顺,一次姜诗以为庞氏怠慢父母将其赶走。等误会解开,庞氏回家之时,家中的井涌出了母亲爱喝的长江水。
十二、刻木事亲与怀橘遗亲
刻木事亲是指丁兰因双亲过世,十分思念父母,于是用木头刻出父母的样子,每日盯着看,睹物思人。甚至在得知妻子不尊重木像后,休掉了妻子。怀橘遗亲是指陆绩去他人家中做客,将他人用来招待的橘子藏在衣袖中带回去给母亲吃。
我只听说3个孝(子)的故事:董永卖身葬父;王强为母卧寒冰;孟冬哭竹,详细故事就不叙述了,大家可能都知道。
二十四孝内容有: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
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
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
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指古代二十四名尽孝的典型人物。旧传元郭守敬弟守正辑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等二十四人孝行,成《二十四孝》一书。
元张宪有《题王克孝二十四孝图》诗。冰心《往事》二:“大家站在远处,点头赞叹的说:孝子!真孝顺!‘二十四孝’加上你,二十五孝了!”参阅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是古人孝敬父母长辈的故事集锦。这些故事或舍身或忍气,或乖觉或伶俐,不仅在古时影响巨大,就是在倡导新型孝道的今天,也具有不可小觑的深刻影响。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也是为人儿女的基本准则,儒家提倡修身,修身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孝,流传了几千年的高尚品德我们要继承并发扬光大,古代孝子的许多做法也许我们做不到,但从小事做起也是未尝不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孝心!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石,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重要门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
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
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3、鹿乳奉亲
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
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射他。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家中贫穷,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
5、啮指痛心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6、芦衣顺母
闵损,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7、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8、拾葚异器
蔡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农民起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
蔡顺回答说:“黑色甜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酸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9、埋儿奉母
郭巨有兄弟三人,早年丧父,丧礼完毕,两个兄弟要求分家,因为家财共有二千万,两个兄弟各取一千万,郭巨独与母亲居住在客·店,夫妻俩靠给人帮佣来租赁客舍供养母亲。不久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心想养儿妨害侍奉母亲,这是一;一般老人吃东西,都喜欢分给儿孙,会减少饭食,这是二。
于是就在荒郊野地掘坑,要埋掉儿子,却挖到一个石盖,石头盖子下有黄金一瓦罐,里面有红字书写的信,上面说:“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于是郭巨名振天下。
10、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1、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
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2、涌泉跃鲤
广汉旁盛的女儿是姜诗的妻子。很孝顺他的婆婆,是个能尽妇道的。姜诗的母亲喜欢喝大江里的水。可是那江水离他的家里有六七里路,庞氏不怕劳苦,每每顺流而下去用水桶打那江水。
挑回家里。供给他婆婆喝。有一回。碰着了大风。回来得迟了些。母亲渴了。姜诗就责着妻子。把他赶出了。庞氏就住在邻舍那儿。用了纺织得来的钱。
买了好的饭菜来。叫邻舍的妈妈送去给他婆婆吃。过了好久。他婆婆感到惭愧,就叫媳妇回家了。后来姜诗房屋的旁边。
忽然涌出了泉水。水的滋味。竟和江水一样。并且泉里每天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他们便可拿来做鱼脍。供给母亲做下饭吃。
13、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14、扇枕温衾
黄香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九岁时母亲便去世,又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除平时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外。
冬天还要为父亲暖和被子,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尽心尽孝,人们都夸他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1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6、闻雷泣墓
王裒自小就立有良好操行,用礼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身高八尺四寸,容貌绝俗,声音清亮,修辞的气度典雅方正,博学而且多才多艺,悲痛死于非命的父亲,不曾朝西向而坐,用来表示自己不愿入朝廷为官。
于是他就隐居起来教授弟子谋生,朝廷的三征七辟他都没有去应召。他在坟墓旁边盖起草庐,早晚经常到坟墓那里跪拜,手扶着柏树悲伤地哭泣,眼泪滴落在树上,树都因为这样而枯萎了。
他的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母亲死后,每逢打雷,他就到母亲墓前说:“儿王裒在这里(请母亲别害怕)。”
他只要读《诗经》一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没有不痛哭流泪多次的,他所教授的门人就废弃不学《蓼莪》这一篇了。
17、哭竹生笋
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18、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0、恣蚊饱血
据说吴猛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榻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虽然其法不可取,但只有对父母爱到极点,才会有“痴傻”的行为,这是一颗多么纯净的童心啊!
21、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2、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3、涤亲溺器
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24、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二十四孝是:
1、孝感动天;2、戏彩娱亲;3、鹿乳奉亲;
4、百里负米;5、啮指痛心;6、芦衣顺母;
7、亲尝汤药;8、拾葚异器;9、埋儿奉母;
10、卖身葬父;11、刻木事亲;12、涌泉跃鲤;
13、怀橘遗亲;14、扇枕温衾;15、行佣供母;
16、闻雷泣墓;17,哭竹生笋;18、卧冰求鲤;
19、扼虎救父;20、恣蚊饱血;21、尝粪忧心;
22、乳姑不怠;23、涤亲溺器;24、弃官寻母。
查阅《二十四孝故事》及有关典籍,二十四孝讲述的是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包括以下故事。
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亲尝汤药。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种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10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13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14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乳姑不怠。崔山南,名琯,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
19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诚邀回答;
古人崇尚教化,把孝顺父母,称为人之大伦。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有道是“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编成成《全相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01虞舜(上古时期)【孝感动天】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02汉文帝(西汉时期)【亲尝汤药】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从小便奉行孝道,他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地侍奉她,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整日整夜的没法合眼。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汉文帝的仁义和孝顺感动天下人,加上他治国有方,国家一派兴旺景象,并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二十四孝》:“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于天下。”
03曾参(春秋)【啮指痛心】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少年时家贫,曾参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参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闵损(春秋)【芦衣顺母】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
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5仲由(春秋)【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6董永(东汉)【卖身葬父】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7郯子(春秋)【鹿乳奉亲】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08江革(东汉)【行拥供母】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东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09陆绩(三国)【怀橘遗亲】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0唐夫人(唐朝)【乳姑不怠】
乳姑不怠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1吴猛(晋朝)【恣蚊饱血】
恣蚊饱血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12王祥(晋朝)【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3郭巨(晋朝)【埋儿奉母】
埋儿奉母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晋朝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4杨香(晋朝)【扼虎救父】
扼虎救父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15.朱寿昌(宋朝)【弃官寻】
弃官寻母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16臾黔娄(南齐)【尝粪忧心】
尝粪忧心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17老莱子(春秋)【戏彩娱亲】
戏彩娱亲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18蔡顺(汉朝)【投葚异器】
拾葚异器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19黄香(东汉)【扇枕温衾】
扇枕温衾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20姜诗(东汉)【涌泉跃鲤】
涌泉跃鲤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
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21王裒(西晋)【闻雷泣墓】
闻雷泣墓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22丁兰(东汉)【刻木事亲】
刻木事亲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ú]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23孟宗(三国)【哭竹生笋】
哭竹生笋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三国时期吴国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孟宗,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4黄庭坚(北宋)【涤亲溺器】
涤亲溺器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记得3孝,卧冰求鲤不可能做,尝汤药丶倒尿壶算孝子。我父亲在世时我经常做。24孝有这2孝我常沾沾自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提倡孝道,“百行孝为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孝道经过传承,变成了传统美德,并积淀成了“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人物分别是:
1.孝感动天——舜(远古帝王):
2.亲尝汤药——刘恒(汉文帝);
3.啮指痛心——曾参(孔子弟子、宗圣);
4.百里负米——仲由(子路,孔子弟子);
5.芦衣顺母——闵损(子骞,孔子弟子);
6.鹿乳奉亲——郯子(春秋人);
7.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隐士);
8.卖身葬父——董永(东汉人);
9.刻木事亲——丁兰(东汉人);
10.行佣供母——江革(东汉人,任五官中郎将);
11.怀橘遗亲——陆绩(三国吴人);
12.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
13.稍豁温食——黄香(东汉人);
14.拾葚异器——蔡顺(汉代人);
15.涌泉跃鲤——姜诗(东汉人);
16.闻雷泣墓——王裒(魏晋人);
17.乳姑不怠——崔山南(唐代人);
18.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官至太尉);
19.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
20.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21.哭竹生笋——孟宗(三国人,官至司空);
22.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
23.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人);
24.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
二十四孝的故事情节感天动地,对后世的教益影响颇为深重,值得我们今人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