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资料简介有什么?韩世忠最后结局如何?

韩世忠所在的部队驻在西北地区,经常与西夏军队发生冲突。韩世忠入伍不久就参加了战斗,因作战勇敢就由士卒升为小队长,只管十几个人。官职虽小,但韩世忠仍能积极负责,他领导的那些士兵都比他年纪大,可是韩世忠作战勇敢,处事公道正派,说话正直在理,所以大家都听他的。有一次宋军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久攻不下,韩世忠打红了眼,一个人爬墙冲进去,杀死守城的敌军头领,把他的脑袋扔出城外,宋军受到鼓舞,一涌而上,攻下城池。不久,西夏王的监军驸马亲率夏军向宋军反击,宋军有畏怯之状。韩世忠问清驸马的身份和作用,然后率几名敢死士卒,冲入敌阵,这突如其来的冲击让敌人惊慌失措,韩世忠冲入敌阵直奔元帅帐,还没等西夏兵明白过来,手起刀落,将西夏监军驸马的头砍了下来。西夏兵大乱,争相奔逃。宋军将领都称赞韩世忠的勇敢,说他年纪虽小,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因此,经略使上报朝廷,请求破格提拔韩世忠。可是,当时主持边事的童贯却怀疑汇报的真实性,只同意给韩世忠升一级。

抗击金兵

1121年(宣和三年),宋政权派出的部队与金兵战于燕山南。几路兵马均被金兵打败。韩世忠率五十余骑巡逻于滹沱河上,不巧与金兵大队人马遭遇。金兵是一支两千人的骑兵主力。韩世忠遇事冷静而果断,他告诉士卒:“慌乱就等于死,不要乱动,一切听我安排。”他让一个叫苏格的小队长率部分人抢占高坡,列阵其上,观而不动。又派出十余个骑士,把在河准备抢渡的散乱宋军组织起来,得众数百,让他们列阵击鼓呐喊。然后,他率几名敢死骑士,径直冲入金兵队阵之中,专砍打旗的金兵,连杀几个之后,其余举旗的纷纷将旗放倒,河边的宋军士卒击鼓高喊:“金兵败啦!金兵败啦!”倾刻间金兵大乱,苏格率占据高地的骑兵自上而下杀来,金兵丢下上百具尸体,乱纷纷向北逃去,韩世忠又追了一程才收住坐骑。

1126年(靖康元年)十月,正在滹沱河一带担任防守任务的韩世忠被金兵数万追逼退入赵州城内。敌兵围城数重。城中兵少粮乏,军心不稳,有人主张弃城而遁。韩世忠传令下去,有敢言弃城者斩。当天夜里,天降大雪,韩世忠选精壮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进金兵围城主帅营帐,杀死主帅,后偷袭金兵驻地,挑起金兵内部误相攻杀。一夜大战,金兵死伤过半,当得知主将被杀,看到遍地都是自家兄弟的尸体,流出的血把雪都染成了红色的,金兵无心再战,溃散退去。

韩世忠在河北一带坚持抗金斗争数年,官阶不高,所率兵马并不多,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此,其威名震慑金兵。

解救高宗

靖康之变,开封城陷,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两人作了金兵的俘虏。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商丘)当了皇帝,是为宋高宗。这是南宋小朝廷的第一任皇帝。赵构不想有所作为,只图苟且偷安。在商丘就任之后,一路被金兵追击,从商丘跑到杨州,又从杨州跑到杭州,最后跑到海上去躲避金兵。在岳飞等将的抵抗下,金兵退出江南,赵构又从海上返回杭州。为了平息舆论,他罢免了投降派宰相汪伯彦、黄潜善等人,任朱胜非为宰相,王渊掌枢密院事,吕颐浩为江东安抚制背使。将官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高宗让位给三岁的儿子。吕颐浩约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平息叛乱,解救高宗。

韩世忠身边兵不多,就在盐城一带收集散卒,组织起几十人的部队,从海上来到常熟。约见张浚等人进兵到秀州,然后诈称休兵,不再前进。实际暗中作攻城的准备。苗傅、刘正彦知韩世忠来攻,就俘虏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作为人质。宰相朱胜非已假意屈从苗、刘,对他们说,与其逼韩世忠战,不若遣梁红玉去抚慰韩世忠,只要韩世忠能降,大事可成矣!苗、刘果然让使者跟随梁红玉去见韩世忠。梁氏回到丈夫身边,使者到来后,韩世忠烧了诏书,砍了使者,下令进攻杭州。韩世忠在杭州北关击败叛军防守部队,苗、刘惊惧,率二千主力逃跑。

韩世忠救出高宗赵构,高宗告诉他,宫中的中军统制吴湛和苗、刘是一伙的,此贼不除,宫中不安。恰在此时,吴湛率兵前宋迎接韩世忠,伸手与韩世忠相握,韩世忠力大,顺势捏断了吴湛的手指,喝令拿下,与其他叛将一并斩于市曹。苗、刘之乱遂平,南宋小朝廷稳定下来。韩世忠功劳最大,从此成了高宗的亲信,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

围困兀术

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镇,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又要逃跑。韩世忠面见高宗,慷慨陈词:“国家已丢失河北、河东、山东诸地,再把江淮丢掉,还有何处可去?”赵构根本听不进去,他所想的只有保住性命。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而赵构则跟随投降势力逃到了海上。镇江其时已处敌后,韩世忠领命仅率所部八千人急赶镇江.金兵在江南抢掠一阵之后陆续退去。韩世忠驻守于松江、江湾、海口一带,听到金兵撤退的消息,韩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地,准备乘机斩杀金兵。埋伏的宋兵差一点儿活捉金兵元帅兀术。

兀术乃好战之将,他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期会战。韩世忠与敌约定日期,在江中会战。金兵因不习水战,韩世忠就利用敌人这一弱点,封锁长江,几次交战大败金兵,还活捉了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兀术不敢再战,率十万兵马退入黄天荡,企图从这里过江北逃。

黄天荡是江中的一条断港,早已废置不用,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去的路。韩世忠见金兵误入岐途,就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待金兵进去之后,立即率兵封锁住出口。兀术率金兵被困于黄天荡内,进退无门,眼见十万士卒就要被饿死荡中,兀术派使者与韩世忠讲和,愿意把抢掠的财物全部送还,向韩世忠献宝马,以此为条件,换条退路,韩世忠一概不答应。兀术只好重金悬赏求计。兀术重金从一个汉奸那里买来了良策。黄天荡内有一条老鹳河,直通建康秦淮河,因年久不用而淤塞,派人挖通即可从水路逃出。兀术派人,一夜之间挖通此河,企图从水道入建康。途经牛头山,刚收复建康的岳飞在此处驻有军队,见敌人从这里出来,立即调集大军猛击,兀术只好退回黄天荡。

韩世忠准备置敌于死地,他派人打制铁索和铁钩,一遇敌船定要消灭。眼看敌人无计可施,只有等死,此时又一个汉奸向金兵献策,教他们乘宋军扬帆行船之时,集中火箭射船帆,烧毁宋军战船,这样便可逃出黄天荡。兀术大喜,依计而行,果然有效,宋军船只被烧毁许多,金兵乘机冲出黄天荡,向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战四十八天,歼敌万余。此战意义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绪,使人民看到了金兵并不可怕。韩世忠因黄天荡战役以巧制敌,其威武雄姿和将帅风范传遍江淮地区。

大仪镇大捷

1134年(绍兴四年),韩世忠任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扎镇江。岳飞收复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六郡后,伪齐主刘豫派人向金乞援,金太宗完颜晟命元帅左监军完颜宗弼率军5万,与伪齐军联合,自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等地,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企图先以骑兵下滁州(今属安徽),步兵克承州(今江苏高邮),尔后渡江会攻临安(今浙江杭州)。九月二十六日,金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宋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军自承州退守镇江(今属江苏)。宋廷急遣工部侍郎魏良臣等赴金军乞和,并命韩世忠自镇江北上扬州,以阻金军渡江。十月初四,韩世忠率兵进驻扬州后,即命部将解元守承州,邀击金军步兵;自率骑兵至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抵御金骑兵。十二日,魏良臣路一行过扬州,韩世忠故意出示避敌守江的指令,佯作回师镇江姿态。待魏良臣走后,韩世忠立即率精骑驰往大仪镇,在一片沼泽地域将兵马分为5阵,设伏20余处,准备迎击金军。翌日,金将万夫长聂儿孛堇从魏良臣口中得知韩世忠退守镇江,遂命部将挞孛也等数百骑直趋扬州附近江口,进至大仪镇东。韩世忠亲率轻骑挑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弓刀无所施。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并命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金军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等200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

捷报传到杭州,群臣入贺,高宗命令令对韩世忠及各部将论功行赏。大仪镇之捷,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当时论者有认为这是南宋中兴武功第一。

斥责秦桧

在南宋政权内部始终存在着抗战与投降之间的斗争。以岳飞、韩世忠等战将为代表的主战派,拒绝妥协投降,反对与金议和;而以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势力,企图偏安一隅,因此,反对抗战,主张妥协议和,最终走向了屈膝投降的道路。

韩世忠不管率兵多少,从不畏惧金兵,不管在什么地方,闻警则动,见敌则战。他坚决主张打过长江、打过黄河去,收复所有失地。1140年,在金兵大肆南侵的形势下,韩世忠竟然率领为数不多的军队包围了被金兵占领的淮阳,然后大败金兵主力于泇口镇。在这个时期,抗战派略占上风。韩世忠因功被封为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河北诸路讨使。

正当韩世忠招兵买马,扩大队伍准备大干之时,形势急转直下,投降派势力获得了宋高宗的支持,因为岳飞率领的抗金大军已在中原一带大得其势。宋高宗所担心的是一旦打败金兵,迎回他的父皇(徽宗)和哥哥(钦宗)。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秦桧一日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处在抗金最前线的岳飞罢兵回临安。因韩世忠对宋高宗有救驾之恩,因此,升枢密使,明为升官,实为剥夺其兵权。

岳飞父子被捕下狱,秦桧独霸朝政,无人敢言,但韩世忠不管这一套,他面见秦桧,当面指斥道:“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答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斥道:“‘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好友劝他,得罪秦桧日后难逃报复,而韩世忠却说:“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铁杖?”

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

晚年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最终还是忧愤而死,卒于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绍兴四年(1134年),韩世忠任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扎镇江。此时,岳飞收复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六郡后,伪齐皇帝刘豫派人向金国乞援,金太宗完颜晟命元帅左监军完颜宗弼率军五万,与伪齐军联合,自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等地,兵分两路,南下攻宋。金军企图先以骑兵下滁州(今属安徽),步兵克承州(今江苏高邮),尔后渡江会攻临安(今浙江杭州)。

九月二十六日,金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韩世忠军自承州退守镇江(今属江苏)。赵构急遣工部侍郎魏良臣等赴金军乞和,并命韩世忠自镇江北上扬州,以阻金军渡江。十月初四,韩世忠率兵进驻扬州后,即命部将解元守承州,邀击金军步兵;自率骑兵至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抵御金骑兵。十二日,魏良臣路一行过扬州,韩世忠故意出示避敌守江的指令,佯作回师镇江姿态。待魏良臣走后,韩世忠立即率精骑驰往大仪镇,在一片沼泽地域将兵马分为五阵,设伏二十余处,准备迎击金军。翌日,金将万夫长聂儿孛堇从魏良臣口中得知韩世忠退守镇江,遂命部将挞孛也等数百骑直趋扬州附近江口,进至大仪镇东。韩世忠亲率轻骑挑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弓刀无所施。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并命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金军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等二百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

捷报传到杭州,群臣入贺,赵构命令对韩世忠及各部将论功行赏。大仪镇之捷,是南宋所谓十三处战功之一。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南宋中兴武功第一。

此役虽为小胜,且金军随后的北还,也主要是因为金太宗病重、金国内部将有变动。但在战术运用上,大仪镇之战因和平使者以误敌,然后用伏兵战法击破之,此则在战术思想上极为重要。

后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晚年喜好释、老,自号清凉居士。得以善终。后追赠太师、通义郡王、蕲王、谥号忠武。


宋朝名将。(1089-1151)

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能开三百斤强弓,勇冠三军。北宋末年在抗击西夏和平定方腊中立下战功(史上宋江和方腊并无交集),以功绩封武功郎。宋高宗继位,为光州观察使,平定苗、刘之乱有功。金兵南下,韩世忠在黄天荡伏击大破金军,为中兴第一战功,升任检校少师,武成、感德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为“中兴四将”。

之后朝中主和派当权,岳飞被“莫须有”罪名杀害。韩世忠是唯一一个敢于当面斥责反问秦桧的大臣,宋高宗念在韩世忠有救驾之恩,韩世忠升为枢密使,实则收其兵权。于是韩世忠告老闭门谢客,数年病卒。


韩世忠(韩忠武,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有清凉居士之称。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十八岁应募从军,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为官正派,不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后配飨宋高宗庙廷。


谢邀。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绰号“韩泼五”。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去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其为“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后配飨宋高宗庙。

宋理宗时又被列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明清时期更配享历代帝王庙。

今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


韩世忠,字良臣,是南宋时期又一位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南宋抗金战争中,出现过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以韩世忠和岳飞最为著名,所以宋人总以韩、岳并称。韩世忠是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名将,一生铁马金戈,叱咤风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据史书记载,他五绺长髯,面色白皙,肌肤光洁,是一个美男子。

韩世忠年轻时勇气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好喝酒、不受约束。18岁应募参军,身体魁梧、风度潇洒、双目有神,时而挽300斤强弓飞马射箭,时而舞铁槊急驰峭壁之间,勇冠三军。

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

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他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表示思念沦于金朝统治的故土。绍兴二十一年病逝,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韩世忠(1090-1151)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为“中兴四将”。韩世忠身材魁梧,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做出重大的贡献。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将帅中社稷臣也”。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绍兴26年,去世,年63岁。追封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今有词作流传《临江仙》,《南乡子》等作品。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岳飞被判处死刑是大理寺根据宋代律法的审判,铁案如山,而且岳飞本人也没有提出上诉,韩世忠当然没有必要去为岳飞申述。

而且岳飞被杀的关键证据就是岳飞的四条罪状中(三条大理寺判定属实,且两条均是死罪),便指斥乗舆一条有“及向张宪、董先道:张家、韩家人马,你将一万人蹉踏了”,可见岳飞对韩世忠的鄙视。

再者韩世忠为人“优游物外以智藏身”,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这样性格的人是不可能为岳飞火中取栗的。顺便说一句,关于韩世忠质问秦桧这个事,历史上的一些较为严肃的史料忠没有记载,这里可能存疑。

所以岳飞和韩世忠两个人交情有限,可能关系还不是十分的好,而且韩世忠是国家重要的军事将领。““今国家所仗,惟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将之兵耳”,这个评论要比岳飞高上很多,作为上级的韩世忠捞岳飞是为人仗义,不捞岳飞是理所应当。


韩世忠出生于1090年,是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他出身草根,年轻时就爱喝酒打架,没人管得了。他人高马大,力气惊人,能徒手挽住奔马,别人不敢骑的野马驹,到他手里就服服帖帖,拉300斤强弓硬弩更是小菜一碟。后来,韩世忠报名参了军。韩世忠所在延绥军,主要的对手就是西夏军。有一次,西夏侵占了大宋国的银州,朝廷要求延绥军克期收复。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杀,宋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始终没有攻下城池。眼看宋军士气一再衰退,关键时刻,韩世忠然后手持一把大砍刀,不要命地从云梯爬到城墙上,只身一人与十多个敌人短距离地展开搏杀,他大喝一声,将一个西夏指挥官刺伤,快速砍下那个将官的脑袋,扔到城墙下面,并大声招呼自己的队伍。宋军见了,顿时士气大涨,一拥而入,奋勇冲进城里杀敌,西夏军队大败,宋军一鼓作气将银州城收复(世忠斩关杀敌将,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不久,西夏国的驸马亲自作监军,率大部队向宋军反击。韩世忠问清驸马的身份和模样,然后率几名敢死士卒,冲入敌阵。西夏大军顿时慌作一团,将包围圈逐步缩小。韩世忠一匹马,一条枪,冲开包围圈,直接杀到元帅大帐。还没等西夏兵明白过来,韩世忠手起刀落,将作监军的西夏驸马的脑袋连同肩膀斜斜劈了下来。西夏兵大骇,争相溃逃(跃马斩之,敌众大溃)。延绥经略使将战功上报朝廷,请求破格提拔韩世忠。当时主持边事的童贯却怀疑下面冒功请赏,只同意给韩世忠升一级。宋徽宗时期,由于江南百姓久受“花石纲”之苦,方腊挑头造反。韩世忠时任王渊部下裨将,也参加了征讨方腊军的战斗,很快方腊叛军就被朝廷军队战败,方腊率几个亲信逃向山里。韩世忠紧追不舍,一路跟踪而去。他一人赶到杭州淳安县山区一带,却发现前头没路了。于是他拴了马,沿着溪谷往山里走。遇见一个村妇,一打听,村妇指指深山,说里面有三个山洞,有一伙子“军爷”藏在哪里。他鼓足勇气,紧握长矛,小心翼翼地往前搜索前进,还真发现了前面有个山洞,原来正是方腊藏身的老巢清溪峒。韩世忠用长矛刺杀了七八个卫士,最后生擒活捉了方腊。他咬着牙关,硬是把方腊一路从山里背了出来。不料韩世忠刚一下山,就碰到了童贯的部将辛兴宗。得知韩世忠抓的俘虏正是方腊时,辛兴宗指挥手下,活生生地从韩世忠手里连哄带抢地弄走了战俘,向朝廷邀赏去了。建炎四年(1130年),金人退兵后,赵构改杭州为临安。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兵变发生时,苗刘二人扣留了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和儿子韩亮做人质,企图逼韩世忠就范。韩世忠第一个率部赶到杭州勤王。他“瞋目大呼,挺刃突前”,打得苗刘叛军大败。赵构跑出深宫来见韩世忠,小声对韩世忠耳语:“有个叫吴湛的宫门看守,这些天一直欺负朕!他现在还在宫里,将军能为朕诛灭他吗?”恰在此时,吴湛率部前来迎接韩世忠,伸手与韩世忠相握,韩世忠力大,一下折断吴湛中指,部下一拥而上,将这个叛徒立时诛杀。而逃出杭州的苗刘二人,后来也被韩世忠擒获磔死。赵构感激韩世忠的“救命之恩”,亲自手书“忠勇”二字,揭旗以赐,授他检校少保、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再加封梁红玉为“护国夫人”。一人兼两镇节度使及功臣之妻受封赏皆始于此。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这年十月,金兀术统兵10万,大举南侵。有人劝赵构放弃临安、迁都长沙,韩世忠面见赵构,凛然反对:“国家已失河北、山东,又又弃江淮,还有何地可去?淮、浙富饶,今根本地,岂可舍而之他?”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在镇江焦山寺屯兵8千,与10万金兵在黄天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韩世忠与敌约定日期,在江中会战。在这场敌我极为悬殊的战争中,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上阵执桴擂鼓,连续打退金军10多次攻击。金兵不习水战,韩世忠就利用敌人这一弱点,封锁长江,几次交战大败金兵,还活捉了金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这年十月,金兀术统兵10万,大举南侵。有人劝赵构放弃临安、迁都长沙,韩世忠面见赵构,凛然反对:“国家已失河北、山东,又又弃江淮,还有何地可去?淮、浙富饶,今根本地,岂可舍而之他?”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在镇江焦山寺屯兵8千,与10万金兵在黄天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韩世忠与敌约定日期,在江中会战。在这场敌我极为悬殊的战争中,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上阵执桴擂鼓,连续打退金军10多次攻击。金兵不习水战,韩世忠就利用敌人这一弱点,封锁长江,几次交战大败金兵,还活捉了金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金兀术不敢再战,率金军退入黄天荡,逃围而去。韩世忠成功阻击金兵入侵,保住了赵宋半壁江山不失。绍兴四年(1134年),金太宗命金兀术率军5万,与伪齐军联合,南下攻宋。韩世忠巧妙利用使者诱导敌人上当,暗地里率精骑驰往大仪镇,在一片沼泽地域将兵马分为5阵,设伏20余处,准备迎击金军。翌日,金将从使者口中得知韩世忠退守镇江,遂命部将向大仪镇进发。韩世忠亲率轻骑挑战诱敌,故意战败,将金军诱入伏击区,这时,韩世忠一声令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弓刀发挥不了作用。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并命他训练专门用来对付金军的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使金军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200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捷报传到杭州,群臣入贺。高宗说:“世忠忠诚勇敢,朕知道他必定成功。”大仪镇之捷,是南宋“13处战功”之一,后人评价这是南宋“中兴武功第一”。韩世忠治军严整,所部号称“韩家军”,与“岳家军”齐名。他对兵器设计独具匠心,曾首创或改进了克敌弓、连锁甲及骑马跳涧、洞靶射箭等武器、方法。韩世忠为人正派,不肯依附奸臣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后来,他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晚年喜好释、老,自号清凉居士。公元1151年(宋绍兴二十一年),韩世忠忧郁而死,时年六十八岁。死后被拜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廷。宋理宗赵昀图画24功臣像于昭勋阁,韩世忠位列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37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韩世忠。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他出身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爱练武,有过人的力气,为人憨直。十六岁时,被农村贱生贱养大的韩世忠长得高大魁梧,力道极大,这样的人种地纯粹是浪费资源。他家乡的人就对他说,你有这么好的功夫,还喜欢行侠仗义,为何不去当兵呢?于是韩世忠就带了一腔热血参了军。

韩世忠刚入队时的队伍驻扎在西北,经常和西夏军队发生冲突,时势造英雄,韩世忠的才能很快展现出来,有勇有谋,功夫高强,敢只带几人就直冲敌军元帅兵帐,拿下西夏监军驸马人头。韩世忠善于带兵和运用心理战术,以小胜多的战役打了一场又一场,史书上夸奖他在河北一带坚持抗金斗争数年,官阶不高,所率兵马并不多,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媲美当年西楚霸王的能力。

他真正声名显赫的时期是在靖康之变,靖康耻,开封沦陷,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两人作了金兵的俘虏。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商丘)当了皇帝,为宋高宗,也是南宋朝廷的第一任皇帝,只求苟且偷安,没有作为,但是金兵并没有放过他,追兵跟着他从商丘到扬州,又从扬州到杭州,最后跑到海上去躲避金兵。后来,朝中有人谋逆,逼赵构传位给三岁的儿子,想来一个挟天子以令天下的至高权利。韩世忠仅以一支由散兵组织起来的几十人部队营救了赵构,并将叛将诛杀,此后韩世忠便成了赵构的亲信。

他最出名的一战是黄天荡一战,黄天荡是江中的一条断港,早已废置不用,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去的路,见敌人误入此处,韩世忠马上派人将其出口封闭,力求置率领十万军队的完颜兀术于死地。虽然最后金兵借火箭术逃离了黄天荡,但是经此一战之后,金兵直接撤回黄河以北地区。长江一带不敢再来犯,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战四十八天,歼敌万余。

韩世忠领兵有方,从不畏惧金兵,也不怕部下数量少,不管在什么地方,闻警则动,见敌则战,打不过就迂回改日再来分散歼灭,打出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队气概。南宋有岳飞和韩世忠,本应收复大好河山,只是时间问题,结果在频频传回捷报的同时,赵构发了退兵令,他怕迎回自己的父王和哥哥,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昔日收复的河山化为泡影。韩世忠因对赵构有恩,所以升为枢密使,但是夺了兵权,给了一个文官职位,这对一个以征战沙场、收复河山为目标的大将是多么大的打击。

秦桧诬陷岳飞,只有韩世忠站出来怒斥秦桧,但终究无力回天,眼看抗金无望,忠臣已死,韩世忠直接辞去了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最后忧愤而死。死后在宋孝宗时期被追封为蕲王,并为其立碑,叙述其抗金功绩,长达万字。为什么没在宋高宗赵构时期被追封?只因那时秦桧还在,他怎么可能允许这种对自己老对头有益的事情发生。

韩世忠的原配妻子为白氏,但历史上并没有对她多加记载,后人多只记得,另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史书中只有她的姓氏,红玉一名是在她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

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她自幼跟在父亲和兄长身边练就了一身功夫,本应该鲜衣怒马,上战场杀敌,但是红玉的父亲和祖父在平定方腊一乱中都因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从此中落,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没错,韩世宗的第二位妻子是一位官妓。但是红玉与其他人不同,沦到此境地,也并未放弃武力,精通书墨,能拉开强弓,每发必中,对羸弱的少年子弟都是白眼相待,自然没多少人喜欢这种一身汉子气息的红玉,也让红玉身上没有丝毫娼家气息。

方腊此人本是睦州一居民,不知出于何原因,聚集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人,方腊之乱,祸延六州五十二县,戕害百姓二百多万,他败亡后所掠妇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全身赤裸,自缢于林中的,相望百多里。朝廷派多位大将镇压,都无能为力,最后抓住方腊的反而是一位小将韩世忠。因此韩世忠得以参加镇压庆祝方腊之乱的庆功宴,但他对这种场合颇为不感冒,闷闷不乐,引起了红玉的注意,两人眉来眼去就看对了眼,韩世忠为其赎身纳为妾,白氏病逝后,扶正为正妻。

大概只能说武官粗枝大叶,做事全凭个人喜好,历史上还有谁像红玉这般,前身是官妓的妾坐上正妻位置?韩世忠起兵后,和梁红玉两人相亲相爱,转战各地,后来梁红玉有了身孕,便留在京城,想不到竟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也就是逼赵构传位给自己三岁儿子的那两个叛臣)但韩世忠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对他颇为忌惮,对梁红玉母子颇为客气。事变之后,赵构被控制,宰相朱胜非与隆佑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然后朱胜非就对苗傅说: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苗傅居然就信了,提前奏响了他们失败的钟声。

之后,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八千军队围困完颜兀术十万军队,两军交战,韩世忠率军在江面上拦截,梁红玉冒着箭语亲自击鼓,可不要小看这击鼓手,历来作战,这个位置的人不可或缺,力气要大,会掌控战场形势,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是撤退,在鼓声中都能体现出来。其实就是一种鼓舞士气的buff,观历史上的许多战役,都是随着战鼓声打得兴起,我们现代人看打架片儿,不也喜欢那种带着音乐、看起来听起来特别带感莫名热血的那些群架片么?

历史上高度评价此战役中的韩世忠,仅以八千人围困10万余人48天,并使完颜兀术在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南下。但是,韩世忠其实败了,在接二连三的胜利中麻痹大意,认为金军不习水战,谁知有人向兀术献计,说韩世忠的战船多海船,体型大,稳定性好,但是开起来很慢,只要在一个无风的天,使用火箭,他们船开不及,就能突破重围。果不其然,兀术成功突围。

在此战之后,红玉直接一纸谏书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致使金兵突破江防,请求朝廷加罪,如此举动,震惊全国,人人感佩,传为美谈。她也被加封为为杨国夫人,如此一女儿,她最后是怎么死的呢?有人说她是遇伏遭到金兵围攻,力尽伤重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金兵佩服她的气质和勇猛,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还有一种说法是,韩世忠二人老年隐居深山生活,在世忠死后两年红玉也郁郁而终,宋孝宗将夫妻俩合葬。

无论如何,这一对抗金夫妇,死能同穴,也算是一桩美谈。


韩世忠乃南宋名将,也是有名的词人。在当时,他与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人并称为中兴四将。他有着魁梧的身材和英勇善战的特点,曾经为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也是一个耿直之人。他在岳飞被害时,不愿意依附秦桧,眼睁睁看着岳飞父子被奸人所害却又无能为力,在种种压力下决定辞官回乡,可因终日酗酒,最终忧愤而死。

1090年,韩世忠在延安的一户贫苦人家出生,从小就喜欢练武的他,自然对武术充满了兴趣,也愿意刻苦学习,更是拥有过人的力气。在他16岁的时候,因为常年习武,导致他的身材已经比同龄人要魁梧高大许多了。因此家里的人对他讲,有这样好的体能和功夫,不应在家中浪费时光,而是要为国效力。所以在他18岁的时候正式参军,并先后参加过多次战斗,也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说起他在战争时所立的功,那么就是1121年,他参与了抗击金军的队伍,并一举杀死了金军主帅,随后又偷袭了金军驻地,将内部人员全部杀死。而且,他带兵抗金数年,虽然官位不高,但是战无不胜,足以见得他在军事方面展现出的过人才能。

此外,他曾经在苗刘之乱中救出了高宗,也是战争中的另一次立功。随后,他便成为了高宗的心腹,先后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以及御营左军都督制。也是这一次立功,让他在南宋将领当中拥有了超高的地位和名声,几乎整个军队就没有不认识韩世忠的人。可说起他的结局,但是令人感到悲伤的,这还得从岳飞被陷害讲起。我们知道岳飞是当时难得的奇才,也被称作民族英雄,而他也是一个极具孝顺之人,然而有一句话叫做好人不长命,岳飞也是如此。他被秦桧陷害,最终他与父亲都被处死,令人感到惋惜和悲伤。在他遇难的时候,韩世忠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救岳飞,甚至是为他鸣不平,也不愿意依附秦桧,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能够救岳飞的能力,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岳飞被处死,而他也受到了刺激。

所以,在岳飞死后他选择辞去官职回乡,然而在家中他却染上了酒瘾,终日酗酒,大概是想要借酒消愁吧。这使原本身体不好的他,在接连酗酒之下让身子变得更加糟糕,因此在1151年时,他带着愤怒离去了,这就是关于韩世忠的结局。

以上便是关于韩世忠的简介和最终的结果。综上所述,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也是一个不愿意违背自己内心想法之人,更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选择投靠奸人,也是因为他的正直,才会让他在岳飞身亡之后受到刺激和打击,这也是造成他最终拥有悲惨结局的原因所在。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原始地址:/tuijian/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