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
常常有很多人认为违法就是犯罪,其实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如某乡镇企业一名职工深夜撬开仓库门盗走数千元物资,事发后被法院判了刑;而另一名职工在修仓库暖气时,乘人不备,盗走了近百元的同一物资,事发后却不认为是犯罪,仅以违法行为处理。这两名职工的行为虽然同属于盗窃,但由于前一职工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大,且盗窃数额较大,已经构成了犯罪。而后一名职工的行为则属于社会危害性较小,盗窃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
综上可见,违法并非犯罪,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情节和程度不同。
(本文作者:linlingsweet)
违法不等于犯罪,但犯罪属于违法。犯罪就等于刑事案件了。违法低于刑事标准.
违法是故意犯罪!犯罪未必是故意违法!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行为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是犯罪!
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
违法:
违反法律但不违反刑法。
犯罪:
违反刑法。
简单地说,这两者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偷针与偷金的区别。
偷针,属于违法。但不属于犯罪。
偷金,则是在违法基础上一个质变过程,属于犯罪。
当然,犯罪不但要看量的区别,同样也要看性质,需要综合考虑。比如,杀人,一般都是犯罪的,但正当防卫或古代的刽子手,他们杀人就不是犯罪。
中国宪法第五条明确,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违反法律,当是违法,如果违反法律且够得上刑事处罚,并经法院判决定罪,这才叫犯罪。
先说答案,违法包括犯罪。
下面详细说说两者的不同:
违法
违法,顾名思义,就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法律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都有。《刑法》、《民法总则》、《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只要是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可以叫做违法。
所以,大到犯罪,故意杀人,小到违法停车都可以叫做违法。
犯罪
犯罪特指违反《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刑事犯罪,应当按照《刑法》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的行为。
比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等,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综上,违法包括犯罪,犯罪必然违法,但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我是家子,十年法律人,关注我,每天学点法律小常识,读点法律小故事。
最为准确地概括:违法不必然等于犯罪,犯罪必然一定违法。
以闯红灯为例来分别说明这一问题,闯红灯,已经为法律所确定为违法行为,但是在众多的闯红灯行为当中,并不构成犯罪。犯罪行为,以法律规定为前提,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在闯红灯的问题下,只有出现法律规定的一些情节出现时,才需要依照刑事法律来规制。也就是说,犯罪行为完全受限于刑法所规定的452个罪名。但违法行为就不是这个数了,数以千万计的行为当中,也只有一小部分行为为法律所规范。
违反法律要求下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义务的,都称之为违法。
广泛意义上的违法,包含犯罪。也就是说两者是一个程度上的不同而已,把别屁股上踢一脚,违法不?违法。犯罪不?不一定。需要看情况和这一脚下去之后的结果。如果你把别人从水边踢下去淹个半死,这就有可能达到故意伤害或者别的一些其他的问题了。
就其根本的区别,只有程度上的区别。也就是犯罪行为之所以需要严格处理的前提是,行为对法益的侵害程度达到不可容忍的程度后,才用刑法去规制的。
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
经常有朋友问这个问题。
违法,也称违法行为,是指特定的法律主体(个人或单位)由于主观上的过错所实施或导致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违法行为表现为超越法律允许限度的权利滥用、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定的积极义务等。
犯罪的概念,法律有明确规定。
《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上述文本,比较拗口,简单地说,单位或个人做了法律禁止的事情,称为违法,违法到了《刑法》规定的最低幅度以上,必须定罪量刑的,称为犯罪。
以盗窃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所谓盗窃,那就是秘密窃取,一般来讲,少量的盗窃属于违法,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范的范畴。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意思是说,偷盗少量财物,一般可以拘留五到十天,罚款五百元以下,如果偷的数额大些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一般可以拘留十到十五天,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那什么时候偷盗属于犯罪呢?简单地讲,达到量刑起点就是犯罪,必须定罪量刑。
具体到盗窃罪的量刑起点,一般是两千到三千元,偷盗的财物达到这个数额就需要判刑了,数额越大判的越重。
当然了,并不是不到两千元一定不会判刑。《刑法》明确规定,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及时达不到量刑标准也必须定罪量刑。
前言
貌似简单的问题,却非常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
核心不在于“违法”这个词语,而在于“犯罪”这个词语,了解犯罪是什么,就能了解违法是什么?
什么是犯罪?
就是触犯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就是犯罪。
比如故意伤害他人达到轻伤以上,就符合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罪。伤情未达到轻伤以上的,就不符合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此时不能以刑法对其进行处罚。
但故意伤害行为总应该受到谴责,立法者便制定了比刑法处罚更轻的法律来对其进行处罚,这就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故意伤害行为由刑法规制,就是犯罪;但故意伤害行为由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规制,就是违法。
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
2018年范冰冰缴纳8.8亿人民币税款后成功逃脱牢狱之灾,这并非是范冰冰后台有多么利害,抛开学理上的争论,是范冰冰这种行为并未触犯刑法,不是犯罪行为而是违法行为。
但范冰冰的行为要是发生在2009年2月28日之前,其下场跟当年的刘晓庆一样,确定身陷囹圄。
造成两者之间不同的下场,是因立法机关在2009年2月28日对逃税罪(原偷税罪)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逃税罪的初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特别条款。
在满足3个条件下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一是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二是缴纳滞纳金;三是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范冰冰利用这个条款成功规避刑事责任。
总结
违法与犯罪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违法不等于犯罪,犯罪却一定是违法。两者属于从属关系,违法是上位概念,而犯罪属于下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