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

如果心理问题指的是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症状,大多是遇到的现实问题有关,其中一部分还涉及到生理原因。

如果心理问题是宽泛的概念,例如遇到的情绪问题等,这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经历的。这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正好说明了我们自己的成长。例如青春期遇到的问题。

心理咨询行业面向的是正常人和一般心理问题的人群,而精神疾病大多需要药物控制,需要去医院就诊。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老沈,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双向障碍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我,了解更多知识!

在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当中,困扰研究者和心理学家的问题是心理疾病的病因,因为大多数的心理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多心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正在研究探讨,并没有真正的尘埃落定。

简而言之,有以下几种原因:

1、遗传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各种心理疾病,都有遗传因素起作用,但也不必过于渲染遗传作用。比如有些心理精神疾病的患者不敢要孩子,但大可不必;

2、神经生化因素:比如有种心理学假说,大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低下,和抑郁症发生有关;

3、大脑形态学改变:CT研究发现,心理疾病的患者,脑室较正常人大,核磁研究发现患者大脑的海马、杏仁核、额叶皮质出现脑萎缩的现象,所以大脑形态学改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4、心理社会因素:突发性或者持续存在的各种生活事件,给个体带来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精神分析理论告诉了我们,人的心里住着自我、本我和超我(题主可以百度了解一下便于之后理解),三者处以相对平衡状态的话人就没事,如果出现紊乱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这里我们就初略的分享一下。

人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着一定的过程的,最初因为本我和超我之间产生冲突(追求快乐的本我和被道德感压抑的超我之间的冲突),而自我难以调停和斡旋甚至应对完全无效,此时人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泄压,如焦虑、愤怒,长期以往情绪压力到处“乱窜”逐渐转化为更高一层的情绪压力,如自卑、职责等,一旦情绪的压力阀失效人就产生了心理问题。

当然人出现心理问题和社会、环境也有着紧密关系,自我为了让自己能与社会保持不脱节,与世界保持一致的步态往往会给自我施加压力,便于从压力中获得社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些自我需求无法被满足,久而久之也是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人出现了心理问题就需要及时排解和治疗,笔者认为在心理问题的初期其实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心理治疗师。首先自己要给自己一个任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给自己一个自我关怀和自我觉察的任务。人的内心或心理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需求,人的心理问题的解决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就是满足需求的过程。因此这阶段的任务就是觉察自己需要什么?是被自己或别人认可?是被自己或别人理解?自己的问题需要被听到、感受到、陪伴到?等等。接着就是给自己找一个能给自己倾听支持的群体,有策略的满足自己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能起到给自己形成减压、赋能的心理适应模式。




心理问题是人属性扩张的表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受制于外部赐予而不能释怀的感受同时也是个人内外知识结构以及个人意识的表现!当个人感受以及个人认识超出常情常理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一本著作里这么说过:“人生就是所有问题的集合,寻找人生的意义也是一种问题。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释也不一样,因为它是测量思想、感情以及行动的基本依据。不过,真正的人生意义这张底片,是在个人犯错或遇到障碍时,才会显影出来的。”

其实这句话从侧面说出了,人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答案是因为要成长,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实人的本质就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生存下去是最原始的本能,但人又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因为我们建立了文明拥有了文化。事实上,在我们所建立的文明下,人们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就会逐渐产生各种问题。

心理问题的出现一般都是伴随着现实压力和困难的出现,抗过了压力和困难就获得了成长和继续生存下去的能力,如果没有扛过去就会被淘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人际交往问题,人其实是属于群居生物,因为我们会想要寻求归属感,交朋友与日常的人际互动其实也是我们为了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但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化,就会发现融入到一个集体,或者长时间与朋友接触会有适应不良和消极冲突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困难其实人会不由自主的产生焦虑感或是无助感,不知道要怎么适应新的集体,不知道要怎么和朋友相处,有的人虽然心里恐惧和无助但选择了面对,有的人可能就会被恐惧和无助的情绪全方位的笼盖住而产生社交焦虑障碍。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寻找人生意义是什么的问题来的,所以每一次心理问题的出现代表的就是一次蜕变,代表的是成长。




从心理学来讲,人出现心理问题,通常会来自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比如神经肿瘤、脑炎等器质性病变,神经递质、激素紊乱等生化因素,以及脑外伤导致脑区受损等都属于生理因素;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心理灵活性等属于心理因素;家人或重要亲友离世、失恋或离异、调岗或失业、考试、升学失败等属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单独存在或共同存在的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灵活性或恰当的应对方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又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神经症问题等。

分开来说,生理因素。现在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发病原因和基因、生理遗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理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亲属患病率比普通家庭高10~30倍,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现已发现,跟抑郁症相关的生理结构,其基因往往也跟抑郁症有关联。

人们发现:五羟色胺神经传递机能的减退不仅导致情绪障碍包括抑郁与焦虑的形成,它还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的活动诱发抑郁症。而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抑郁症与性激素的波动,尤其是妊娠、青春期、绝经期、月经期。比如有研究表明,产后雌激素水平的骤减与产后抑郁症相关度非常高……

而心理问题的心理因素,往往来自于个人对于情绪的处理风格,比如采取压抑、逃避、对抗的方式来处理情绪,这不会帮助负面情绪的疏导,反而会增强其能量。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较大的心理问题。而积极的情绪处理方式,主要是面对情绪,用适合的方式疏导释放情绪,积极地沟通交流,寻求和解宽谅等。

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一般来自于原生家庭父母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自然灾难、战争、社会运动、人文环境、职场环境等的综合影响。负面的社会因素通过心理、生理的介质,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表现为惶恐,惊讶,安静,紧张,焦虑不安,快乐,自卑等等,也就是喜怒哀乐!那为什么人会出现心理问题呢?

1.来自社会的压力!现在社会飞速发展,物质上从量到质的变化越来越严重。也就是缺钱造成的。如:谁开着多少钱的车,一身衣服就是你一年的工资。对于并不富裕的你来说,心里打击太大了,造成了心里上的阴影和扭曲,对社会形成不满。这种心理上的表现要去看心理医生。

2.来自家庭的压力!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一对夫妻得赡养四个老人,还得养孩子。这就造成了心理上不能承受之痛。压力越大心理变化越大。

3.职场上,人际交往上都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变化。

4.做事,做人上。

总之,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




这个心理,其实是脑子里的想法。如果上升到学术,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通俗点讲,判断你心理是否有问题的是脑子啊,也就是说,脑子专权控制着你的思想。所以,遇到问题,不要从我出发来考虑,那样脑子只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要站在对方来思考,可能会避免一些心理问题。




陶先生总结了导致强迫型人格障碍、抑郁症、自恋型人格障碍三种典型心理障碍的种种家庭因素。

强迫型人格

工作狂和A型人格是广为人知的强迫性人格。

A型人格雄心勃勃、争强好胜,过于苛求自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每天都忙忙碌碌、不许生活有空闲。对自己的期望要求非常之高,压力很大,以事业成就为唯一标准,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环境中。

强迫型人格的极限,就是强迫症(强迫障碍)。反复思考或重复某种单调的行为。(比如,关门要关几十次,看见台阶就要一阶一阶数上去等)

导致强迫型人格产生的两点家庭因素:

1、父母在儿童早期非常严格地要求孩子,并且要求孩子必须遵守规矩。

父母往往对好的行为表示赞赏,对坏的行为严加指责,而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儿童可以获得父母认可的唯一方式,就是取得成就;儿童一旦做了某些错事,就会被父母完全否定。

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于严格,儿童往往达不到标准,陷入深深的困顿、自责、自我怪罪之中。(父亲那么要求我,我为什么没有做到呢?)

最终形成了,对坏事物的绝对否认,和对好事物的不断追求。(比如,有些强迫症患者去厕所以后,会洗几十次手。因为觉得有些东西很脏,而他要保证自己,绝对不可以脏)

2、父母疏于管教,没有给孩子设立任何道德标准。

缺乏道德准则的儿童,受到了不遵守道德的惩罚、并且对没有“规矩”的父母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厌恶”。

比如,他的小伙伴、老师可能会批评他(你怎么可以这样),他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指责。于是,他希望可以改变自己,来寻求一种认可。

其次,像有些家庭中出现的那样,父亲终日酗酒、“做尽坏事”,于是父亲的孩子发誓“我一定要做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好人。”

儿童往往会自己编造一个严格遵守社会道德的形象,并且按照那个形象严格要求自己。

最终形成强迫式人格。

抑郁症

抑郁型人格一共有六个家庭因素,在这里,只简要的谈一谈。详细解释请看我的其他回答。

1、童年时期经历父母去世。

2、心理断奶失败。儿童过于“独立”(无依无靠),或者儿童没有独立

3、父母过于苛刻,给儿童很多的“被抛弃感”。(把你扔到垃圾堆里去,不要你了)

4、父母从不帮助孩子,从不在意孩子。

5、父母本身有抑郁症,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

6、在家庭中,不许孩子流泪、不许孩子用任何形式表达哀伤。

自恋型人格

自恋者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认可,他们需要不断地得到一种“反馈”。(我有这样的地位,并且很多人都不比不上我)

以下三种家庭因素,容易导致自恋型人格的产生。

1、孩子成为父母的附庸

儿童本身不能引起父母的重视,只有当儿童达到某个标准的时候,父母才会爱他们。

比如孩子得了第一名,比如孩子成为律师。

孩子的兴趣爱好在父母眼中并不重要,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才是唯一重要的。

2、评头论足的家庭环境

父母对孩子有种种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某个标准。就会遭到父母的非议、指责。

比如,孩子只考了第二名。那么父母就会很直接地批评、指责孩子“你真没用,又蠢又笨还爱偷懒”。

孩子感觉自己一直被一种外部标准评价,而没有其他内在的评价方式。

3、不切实际的表扬和夸奖

孩子依旧产生了被评价感,并且还会产生虚假的“胜任感”。(我很厉害、我很优秀)

人的心理问题都是逐渐积累产生的,而最重要的阶段就是我们的童年,最重要的环境就是我们的家庭。

很多人都会遇到同样的现实问题,但是不同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可以妥善处理问题,有些处理问题的过程会很艰难,有些人则不能面对那些问题以至于产生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是从家庭中产生的。一个人的“失利”,不是个体的“失利”,而是家庭的“失利”。

如果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那就说明我们的家庭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我、关注淘心理。




原始地址:/tuijian/6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