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和孙膑,师出鬼谷子,本是兄弟,却反目成仇,最后孙膑设计杀死了庞涓。
苏秦和张仪,同样师出鬼谷子,却在战场上互相厮杀。
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张耳和陈余。
两人都是大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起参加陈胜部将武臣领导的起义军反秦,武臣攻下赵国地盘时成为了新“赵王”武臣的左膀右臂。后来武臣被杀,两人共同平定赵国内乱,拥戴了新的赵王——赵歇。
但是不久之后,在秦将章邯先后击败魏、楚、齐三国,进而以大军围困赵国时,两人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最后成了仇人。当时陈余领兵在外,张耳同赵王赵歇一起被秦军困在围城之中(不在邯郸)。秦军力量太大,陈余派去援助的几支军队,打进秦军的围困就不见出来。陈余为了反秦大业,就没有全军压上。后来张耳也从城里送出两个人来催促陈余赶快来救赵王和自己,陈余一面叹气,一面让两人率小支军队杀回城中。结果这两人也没能成功回到城里。
后来项羽率领楚军解了巨鹿之围,张耳、陈余老友相见,张耳就责问陈余,自己派出来的那两个人去哪儿了,是不是你小子给杀了。陈余当然不服啊,根本就不是我杀的嘛。不过,张耳还是一直恼恨陈余快半年都没派人去营救自己和赵王,于是逼着陈余交出兵权,两个好朋友就这样成了仇敌。
后来的事情,陈余告老还乡,张耳跟着项羽杀入关中,项羽灭秦之后对这两人各有封赏,张耳封为常山王,陈余得到了三个县的土地。这时陈余也开始恨张耳夺了自己的兵权,做上了一国之主,于是联络被项羽挤到北方的赵歇,又起兵赶走了张耳,自己做上了赵国的相国。最后张耳投靠刘邦,跟着韩信大军打回赵国,杀了陈余,做上了刘邦封的赵王。
张耳与陈余的故事在当时流传很广,《史记》《汉书》都以大篇幅收录进去,《汉书》甚至将《张耳陈余传》放在列传的第二卷,紧接在陈胜、项羽之后。“刎颈之交”这个成语就是从张耳、陈余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
人生往往有这种伤感情的事情,本来关系挺好的两个人甚至是两个发小弟兄,后来因为利益权力理想等原因分道扬镳,甚至大打出手,更有甚者成为生死仇敌!
笔者想到了四对这样的情况:
师兄弟兵戎相见,害人者殒命荒野——孙膑与庞涓
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孙膑学的比庞涓好。后来庞涓先下山辅佐魏国,受到重用。后来孙膑听说庞涓在魏国,也来到此地,庞涓表面看起来很高兴,其实有了很大的危机感,感到这个师兄是个对自己地位的大威胁。他设计陷害了孙膑,孙膑靠装疯才保住性命,但是双腿膝盖被剜去,成为残疾人。后来孙膑逃出了魏国,再后来,作为马陵之战的指挥者,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打败了庞涓指挥的魏军并在马陵道荒野一棵大树下将庞涓射死了。
曾经共讨逆贼,最终势不两立——曹操与袁绍
东汉末年的袁绍和曹操年轻时候就认识,而且还在一起搞恶作剧,感情不错滴。后来董卓专权,袁绍曹操等共起义兵讨伐,两人并肩作战,又是盟友。但是,形势的发展日新月异啊,很快,袁绍和曹操分别发展成了北方两大割据势力,并且袁绍占据优势。于是乎,不可避免的,争夺北方霸主地位的争斗开始了,众所周知,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战后又气又病,不久去世。曹操统一了北方。胜利后,曹操来到老相识墓前进行了祭奠,遥想当初二人的情谊和指点江山的抱负,曹孟德也是唏嘘不已啊!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杨行密与田頵
杨行密是唐末五代十国吴国的建立者,当时天下大乱,杨行密和本地几个小伙伴一起拉起了队伍,其中就有小老乡田頵。田頵是一员猛将,在后来跟随杨行密参加了多次战役,立下赫赫战功。但是随着两人地位的提升,两人之间的猜忌越来越重,最终,田頵起兵反叛了杨行密。但是不久田頵兵败被杀。当田頵的首级送到杨行密面前的时候,看着昔日的老乡、爱将,杨行密也不禁潸然泪下,他吩咐好好安葬田頵,并赦免了田頵之母。好好奉养。这里面虽然有政治考量,但是当初的情分应该也是起作用的。
昔日小站老战友,今朝政坛比高低——段祺瑞与冯国璋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段祺瑞和冯国璋是左膀右臂,两人都是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的青年才俊,对新军的练成居功至伟。两人分别被称为北洋之虎和北洋之狗,在配合袁世凯逼清帝退位过程中配合默契。但是随着二人实力的增长,各立山头,开始了明争暗斗。袁世凯1916年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各自为政,都在争夺最高领导权。1918年代总统冯国璋和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了府院之争,两人同时下野,但不久段祺瑞东山再起,又任国务总理,而1919年,冯国璋病逝。冯的葬礼那天,段祺瑞匆匆而来,看了一眼老战友和冤家对头的遗容就走了,过后,他派人送了一副挽联,词曰:正拟同舟共济,何期各奔前程!
铁木真和札木合。
铁木真和札木合是两个很像的人,心中都有着统一蒙古诸部的雄心壮志。欣赏彼此的性格和抱负,否则他们幼年时也不会结为安答,孩提时的友谊最终在统一蒙古诸部的大业前烟消云散。如果他们共同侍奉一个更强大的蒙古草原领袖,或许会将这种友谊一直持续下去。但可惜的是,蒙古草原最终只能臣服于一个大汗之下,只能让一个家族拥有至高无上的辉煌。
也速该死后,其亲属和支持者便迅速分崩离析,当幼年和少年时的铁木真靠捕鱼和挖草维持生活,甚至被仇家泰赤乌人囚禁时,札木合却作为札答兰部世袭统治者家族的继承人享有更明显的优势。
在铁木真追寻被强盗偷走的马匹过程中,他成功夺回马匹并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战友博尔术,几年后去弘吉刺部迎娶了之前与他有过婚约的孛儿帖。
之后铁木真又获得了克烈部的王汗支持召回之前离散的部众。与王汗会面后不久,蔑儿乞部部众在脱黑脱阿的率领下劫走了孛儿帖。袭击开始时,势力弱小的铁木真跑到了不儿罕·合勒敦山的安全地带并向王汗寻求帮助,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实在是很无奈又憋屈啊。王汗建议他向札木合寻求帮助,此时后者已经是札答兰部的首领了。在孛儿帖被劫走后大约9个月,铁木真,王汗,和札木合的联合部队向蔑儿乞部发起了进攻,最终救出了孛儿帖。然而对属民的争夺使得铁木真更加与札木合走向对立,在孛儿帖的支持下,铁木真最终选择与札木合分裂并独自发展自己的势力,而泰赤乌人和札木合的结盟更加扩大了裂痕。尽管十三翼之战中铁木真被击败了,但是由于札木合自身残暴的行为疏远了很多支持者使得他们转投铁木真阵营,所以胜利不是决定性的。铁木真最终进攻乃蛮部并杀死太阳汗后,失去最后可依赖的反铁木真盟友的札木合在草原上游荡,被手下背叛并带给铁木真。在亲自询问札木合的行为和态度后,未来的成吉思汗把自己这位曾经是安答后来反目的敌人处死了。
历史上没有比袁绍袁术两兄弟互相反目又和曹操成仇的变化之大了。他们小时候是最好兄弟和朋友,青年时是更为至交,好长大成熟后反目成仇的,在中国历史是除了唐朝李世民兄弟之外。最为影响深远传播也广大人物了。袁绍和袁术是一父二母的亲兄弟,曹操和他们青少一块玩坭巴,长大的官宦的后代,富家小伙伴,岁数相当,只有袁绍稍大二岁。都是爱学习兵法,父辈同朝当官相当有势力之人,少年青年又都是好朋友。他们少时都玩枪弄棍,侠义任性调皮捣乱一起玩得长大。袁绍出身在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曹操的父亲更是东汉未年太尉,他们都是反对宦官集团专权政治骨干,孩子又都是青年才俊,凭借世资年少都是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己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袁术更是混得顺风,历经丰富。早早成为将军,能霸道一方。袁绍却在不久因母亲病故回家服丧,又补服父丧前后六年,曹操也是在京城为北部尉,相当扬名立万好不了得,但也因妹夫被宦官杀害牵连丟官回家。却跟着袁绍身后,专门组织了反抗朝廷密秘组织。表面上在家不动声色,不在安排交通宾客,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交往,与张邈,何颙,陈蕃,李鹰,许攸,曹操等人组成了有反对当朝宦官专政斗争中心的政治势力。被中常侍赵忠发觉后,向他叔叔司空袁隗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召用,专养亡命之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连袁隗也感到袁绍组织行动非常危险,这是准备毁灭我们家族的人。但袁绍依然在行动。黄巾起义爆发后,汉灵帝刘宏被吓死了。
袁
绍被统领羽林军的大将军何进,招了进去成为骨干军官,因何进是外戚贵显,对宦官更是天生仇敌,对宦官更想斩尽杀绝。当然信任袁绍,一切言听计从,从而把东汉朝廷推向毁灭的路上奔跑。成为何进的心腹干将,他们的想法。让身为元帅蹇硕非常不安,也是多度谋划诛杀何进,但消息显形泄露,何进首先捕杀蹇硕。宦官也是蠢蠢欲动要杀何进,何进这时却三心二意而无主意决断,袁绍就提议调集四方猛将,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从而使京师动乱,血流成河,但败家的何进还是被宧官给杀了,袁绍率军又杀了宦官。使宫中的宦官,不论青年老幼皆斩尽杀死,亡者有二干多人,凡是没有长胡子的男人也成牺牲品。袁绍成了胜利者。但董卓率领军队抵达京城,
又换少帝,立献帝。袁绍坚决反对,针锋相对地说,”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吗?说完横握偑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扬长而去。从此天下分裂,割据成霸,纷纷成雄了。大哥走了,在新军中小弟曹操随即也改名换姓丢了典军校尉军官的印,响应袁绍号召在陈留招兵买马,散尽家财成义兵,组成一支私家武装军队。却是第一个站出,要打倒董卓,号召天下英雄,兴兵反对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帝,自封相国,自称“贵无上”生性极为残忍贪婪,把洛阳京都世家贵族世代累积金帛财富,纵容让士兵去抢,突袭庐舍,奸淫妇女,剽虏资物,使全国军民怒愤极大讨伐同声高涨。为了太平袁绍被董卓任命勃海太守,封侯邧乡候的。在反董浪潮中袁绍也成了最有影响号召力的人物。一九O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
袁绍成为盟主,称为车骑将军。与王匡,韩馥,孔伷,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袁术,等等东部太守刺吏及唯一私家军曹操,屯军酸枣,在山东起兵数十万反叛董卓的控制的朝廷。董卓听到后,立即就把袁绍的叔父袁隗和袁氏宗族的人,全部给杀了。曹操的父亲,因为在宦官杀何进时辞官不做,就搬到山东华县,免于这场死难。董卓派人劝他们投降。袁绍杀了劝降胡母班,王瓖,吴循。袁术也杀阴循,只有韩融德高望免死。同时天下英雄都跟了袁绍,因对他家难而感动而起。州郡全都独立,军队也蜂拥而起,拥护袁绍,讨伐董卓,声势浩大,浪潮波涌。袁术的部下孙坚相当厉害,北来了路上就杀南阳跟董卓的王睿张咨,更是关东联军不敢向前时一马当前,打败董卓军队。使得董卓挟持献帝搬空洛阳,抢劫人民,挖掘皇陵,驱赶洛阳百姓迂都长安。放火烧毁宫殿,城市把当方园二百里洛阳城变成没有人烟费墟。而此时袁术因为首战大胜,战据豫州。不可一世,再也不把哥哥放在眼里,在哥哥袁绍想另立刘虞为皇帝时,自己也想当皇帝,坚决反对。两个人从此分道扬镖,各自走路,董卓没有人去打。曹操却不死心,去不顾一切不怕相差悬殊兵力去冲,吃了大亏回来。大哥袁绍却在为了扩充个人的势力地盘,转向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争斗,经行兼并,先行抢夺冀州回袭韩馥,迫使韩馥搬出官署让位袁绍。袁术早据南阳,命孙坚为豫州刺史,驻兵阳城,孙坚外出是打董卓时,袁绍又乘机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吏,给弟弟使坏。袁术派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协助孙坚,回救阳城,公孙越在作战中被流失射死,在青州打黄巾军的公孙瓒,又怨袁绍,又打袁绍,前期声势浩大,得胜不少,后面又被袁绍和曹操打败,形成了袁绍曹操刘表一方集团。袁术,公孙瓒,陶谦为另一方集团的联军混战,结果是最后袁绍集团大胜,袁术集团大败,中原局势发生变化。而长安王允联合吕布密谋又杀了董卓,但董卓部下李傕郭汜举兵叛乱,王允被杀,吕布又向东逃,先到袁绍那里,后来又奔袁术。李傕和郭汜又发生火并互相屠杀把长安也杀人间地狱。使得汉献帝也被迫逃出长安,到了洛阳,却无依无靠无处吃饭,号召天下诸侯勤王。曹操和袁术关系,当然是决交。因为跟了大哥袁绍。邦袁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成为袁绍任命的东郡太守。192年在陶谦把徐州的黄巾军,叫臧霸孙观打败,赶到兖州大获发展,连破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军,鲍信战死,曹操却用奇计把黄巾军征服使其投降。三十余万兵马和家属百余万人。曹操从中择其精兵强将组成一支当时最强大的青州兵。再次邦助袁绍打败公孙赞领刘备单经和陶谦的联军进攻。
193年春天,曹操又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对曹操围攻,徐州牧陶谦也攻入兖州市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破徐州十余城,可是忘了父母兄弟完人,在人家陶谦的治下华县。他们听说战争就要打到华县,就起身要跑到儿子那里,消息走露,被陶谦密秘派兵杀害。曹操当时是不知道,还是以更想是进军徐州,向东南发展势力,因粮尽撒围回军。因为陶谦杀曹嵩干得相当密秘,曹操这次并没有屠城。但因保护曹嵩的军官并没有杀死跑到袁绍那里的泄露情况。曹操大怒,红眼后再征徐州,要报杀了父母兄弟不共戴天之仇,用得又是徐州的黄巾军的子弟,被陶谦赶走的农民还乡团,把徐州的经过地方大肆杀戮,鸡犬不留,墟邑无人。更加上陶谦的爱将笮融,也乘机避难,却发现同僚张温家富妾美,立起贼心抢夺同僚张温女人财产,也是杀人灭口把好端端徐州成人间地狱。可是曹操的朋友陈宫张邈张超许汜和王楷却因曹操杀人太多,把袁术那里的吕布请来成为兖州牧了,反叛曹操。使曹操回军救援,要赶走吕布和反叛仇敌。使得曹操只有范东阿鄄城三城未失,其它都归了吕布他们。袁绍要曹操奔靠河北,曹操想去,被程昱劝阻下没有去。到195年曹操再次反败为胜,打败吕布,平定兖州。赶走吕布到了刘备那里,又听从荀彧的固根本方策,稳定兖州团结了徐州的刘备封为镇东将军又为侯。再迎来汉献帝到许都,以挟天子令诸侯。和袁绍关系到此也因此彻底决裂。袁绍要汉献帝到河北,曹操不许,再曹操把都城北移曹操也不答应。加上袁绍灭了比自己强大公孙瓒军事集团,曹操却连连大旱,刘备反叛,吕布捣乱。袁绍发恨也要消灭曹操。却在曹操消灭吕布,平息刘备时,丧失最佳时机,等曹操打败敌人吕布后,曹操和袁绍为争夺谁是北方霸主,也不顾半世情分,多次互相邦助彻底干了起来。成为冤家对头,不消灭对方难以甘心的仇敌。历史无情,时势天定,袁家兄弟和曹操是从小的好兄弟,好伙伴,前半生都是亲密战友和兄弟。但最后都是都是为了贪婪再无人情,天纶地义。想把对方欲除去的仇人。这在中国历史上,和有历史文献齐全,证明丰富。是除了唐朝李世民兄弟外,最详情细节的兄弟朋友恩怨情仇过程清楚时间明确。记了比野史传说都为更真实的历史。让人们永远不法忘记过去
刘邦卢绾同年同月同日同乡里出生,彼此的父亲交情很好,两个人也一起读书。刘邦从吃官司的布衣到最终的天下第一人,卢绾一直追随,征战有功,封长安侯,甚至享有独特的可以随意进出刘邦卧室的待遇。卢绾官至太尉,后来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卢绾参与平定异姓王临江王共尉、燕王臧荼。刘邦要群臣推举新的燕王,群臣都知道刘邦意在卢绾,于是卢绾就上位了。
但在陈豨事件中,卢绾受到猜疑,他也顾虑到自己是最后的异姓王了,担心步其他几位的后尘,称病不入朝。又有人弹劾卢绾私通匈奴,刘邦派樊哙、周勃发兵打败卢绾的军队,灭了燕国,俘虏了燕国的主要官员,卢绾被迫逃到匈奴,受封东胡卢王,但仍然抱着回归汉朝的幻想。
后来卢绾的孙子卢他之终于归汉,但当时他已经是匈奴的王爷,皇帝也已经是刘邦的孙子汉景帝了。
其实我还想到了萧遥光和萧宝卷、高绰和高纬,但兄弟不属于朋友,就不写了。
最有名的应该是太子丹跟嬴政吧。
太子丹是燕国的太子,小时候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而这时候,嬴政也在赵国,他的身份可能更尴尬,因为嬴政的父亲子楚才是人质,而当秦赵交战之时,子楚拍拍屁股走了,把嬴政留在了赵国。那嬴政的处境就远比太子丹危险。两个人都是人质,同病相怜,都面临着死亡的危机,都是被排挤被歧视的人,自然关系不错,算是生死之交的发小。
司马迁就说:太子丹与王善、秦王少时与丹欢。
到了后面,两人的命运发生了转变。首先,两个人都回国了。嬴政回去后,父亲死的早,他成了秦王。而太子丹的父亲燕王喜还活着,太子丹还是太子,而且又被送到了秦国当人质。
去的时候,太子丹心情是不错的,毕竟以前关系好啊,去了秦国怎么说也会受到关照吧。
但是,他看错嬴政了。
嬴政这个人是什么人?他的太尉尉缭会相面,他就给嬴政看过相,他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就是这个人是不念旧情的,是薄情寡性的。像吕不韦,对他们父子有再造之恩。,好的时候叫人家干爹,父亲节狂晒朋友圈。不好的时候,直接一句,你有什么大功,敢称仲父?最后把吕不韦逼死了。
说白了,就是能用你的时候,对你特别好,不能用你,你哪凉快哪呆着去。
太子丹对现在的秦王来说,就是无足轻重的人,甚至我猜测,也是秦王平定天下的一个障碍,他要是顾着旧情,就不能灭燕国。所以,故意冷落太子丹,让太子丹先翻脸,这样就有借口了。
于是,太子丹到了秦国,嬴政对他相当不友好。太子丹是个单细胞思考者,没有想到后面的家国关系,一下大怒逃回国。回去之后,就想办法刺杀嬴政。
所以,太子丹不是因为秦国会灭燕国而刺杀,而是为了报私仇,平私愤去刺杀嬴政。
最终他拉扰了荆轲,差一点真的成功。而得知荆轲是太子丹所派后,嬴政心里一是暗叫侥幸,差点真的死了,另一面,可能是暗自高兴,终于有借口发兵了。他派大将进攻燕国。燕王走投无路之下,将太子丹杀死,割下首级献给了秦国。而秦国并没有因此而放缓进攻,最终将燕国灭亡。
友情?不存在的,当了皇帝,这一辈子也不会有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