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

鲁肃起到了孙刘合纵之策


说起三国时候,当时的鲁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能够在三国之间周旋,可以说鲁肃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才让东吴可以和魏蜀两国摆在同一级别上。说起鲁肃这个人,很多人都非常敬仰他。当时天下混乱,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鲁肃连自己家里的事都不管,却拿出来很多钱给老百姓。有时候甚至把自己家的土地买了,然后救济老百姓。他喜欢和一些贤明的人在一起谈论事情,因此非常受老百姓的爱戴。周瑜在居巢当官的时候,就听说了鲁肃的名声,于是就带了数百人来拜访他。

那时候周瑜非常需要粮草,想要借点粮食。鲁肃连考虑一下都没有,就把家里其中一个大粮仓借给了他。也是因为如此,周瑜认同鲁肃绝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便和他做了关系特别铁的朋友。由于战争混乱,鲁肃的家乡也被波及到了。为了避免家里人受害,没有其他办法,只好领着家人搬到其他地方。谁知道正好这个地方在袁术的管辖范围之内,他知道鲁肃这个人有才能,于是想让他帮助自己做事。鲁肃待了一段时间发现袁术管理制度松懈,根本成不了大事,就想领着数百人去投靠周瑜。袁术知道之后,赶紧派人去拦住他。

鲁肃安排年纪大的老人先走,让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垫后。追兵追来之后,鲁肃对追兵说了一番大道理的话。他说天下混乱,应该让他们看清形势,就算立功了也不一定得到好处,立不了功也不会罚的。最后追兵觉得鲁肃说的不错,就象征性的做做样子,没有尽力去拦截鲁肃。最后鲁肃领着数百人顺利到达了周瑜的地方,周瑜高兴的亲自迎接这位老朋友。周瑜非常喜欢鲁肃这个人才,他希望鲁肃能够和自己共同为东吴效力。在鲁肃办理好祖母的后事之后,他的一个刚朋友知道他的才能,就建议他去投靠去其他地方效力。

这时候周瑜见形势不太对,就真心劝说鲁肃留下来。他说现在的天下情况,应该找一个贤明的君主。像东吴的孙权继承了他父亲和他哥哥的家业,非常重视人才,将来肯定会建起一番大事业的。现在正是施展自己才能的时候,你不必听你朋友的建议,应该遵从自己心中的想法,找一个值得追随的明主。鲁肃心动了,他正是想追随一个明主拯救天下。于是周瑜赶紧向孙权推荐,说他非常有才能,可以辅佐他建立基业。孙权非常高兴,因为他非常信任周瑜说的话,他推荐的人绝对不会错的。

于是他立刻见了鲁肃,和他聊得非常愉快,甚至和他一块坐下来喝酒谈论大事。果然鲁肃没有辜负周瑜的大力推荐,也没有辜负孙权的信任和重用。每次遇到大事,他都能帮助孙权解决,而且想得特别长远,特别周到。尤其是在赤壁的战役之中,曹操亲自带领大军攻打东吴。鲁肃坚决不同意投降曹操,他私下向孙权详细说明不能投降的原因,让孙权下定决心迎战曹操。孙权特别欣慰,因为他心里也是不同意投降。

可是很多大臣提出投降,他想不出什么怎么去说服这群人,而鲁肃却给他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鲁肃还在孙刘两家合作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每次都是鲁肃亲自前往刘备那里商量合作的事。因为孙刘两家合作是形势所逼,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两家不合作,最后都会被曹操一一消灭,只有两家合作才能有一线希望。而后来也确实如此,这场在赤壁之中的战役,曹操败得差点命都保不住了。孙刘两家取得胜利,东吴也因此奠定了基础。可见鲁肃是多么的厉害,你们认为呢?


桥梁,把两个大集团联合在了一起。


鲁肃字子敬,是汉末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在整个赤壁之战的过程中,鲁肃虽然不是最高决策者和主要指挥者,但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数主降,只有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鲁肃还在孙刘两家合作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每次都是鲁肃亲自前往刘备那里商量合作的事。因为孙刘两家合作是形势所逼,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两家不合作,最后都会被曹操消灭,只有两家合作才能有一线希望。而后来也确实如此,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基本格局。

赤壁之战的胜利,鲁肃功不可没!


说起三国时候,当时的鲁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能够在三国之间周旋,可以说鲁肃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才让东吴可以和魏蜀两国摆在同一级别上。说起鲁肃这个人,很多人都非常敬仰他。当时天下混乱,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鲁肃连自己家里的事都不管,却拿出来很多钱给老百姓。有时候甚至把自己家的土地买了,然后救济老百姓。他喜欢和一些贤明的人在一起谈论事情,因此非常受老百姓的爱戴。周瑜在居巢当官的时候,就听说了鲁肃的名声,于是就带了数百人来拜访他。

那时候周瑜非常需要粮草,想要借点粮食。鲁肃连考虑一下都没有,就把家里其中一个大粮仓借给了他。也是因为如此,周瑜认同鲁肃绝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便和他做了关系特别铁的朋友。由于战争混乱,鲁肃的家乡也被波及到了。为了避免家里人受害,没有其他办法,只好领着家人搬到其他地方。谁知道正好这个地方在袁术的管辖范围之内,他知道鲁肃这个人有才能,于是想让他帮助自己做事。鲁肃待了一段时间发现袁术管理制度松懈,根本成不了大事,就想领着数百人去投靠周瑜。袁术知道之后,赶紧派人去拦住他。

鲁肃安排年纪大的老人先走,让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垫后。追兵追来之后,鲁肃对追兵说了一番大道理的话。他说天下混乱,应该让他们看清形势,就算立功了也不一定得到好处,立不了功也不会罚的。最后追兵觉得鲁肃说的不错,就象征性的做做样子,没有尽力去拦截鲁肃。最后鲁肃领着数百人顺利到达了周瑜的地方,周瑜高兴的亲自迎接这位老朋友。周瑜非常喜欢鲁肃这个人才,他希望鲁肃能够和自己共同为东吴效力。在鲁肃办理好祖母的后事之后,他的一个朋友知道他的才能,就建议他去投靠去其他地方效力。

这时候周瑜见形势不太对,就真心劝说鲁肃留下来。他说现在的天下情况,应该找一个贤明的君主。像东吴的孙权继承了他父亲和他哥哥的家业,非常重视人才,将来肯定会建起一番大事业的。现在正是施展自己才能的时候,你不必听你朋友的建议,应该遵从自己心中的想法,找一个值得追随的明主。鲁肃心动了,他正是想追随一个明主拯救天下。于是周瑜赶紧向孙权推荐,说他非常有才能,可以辅佐他建立基业。孙权非常高兴,因为他非常信任周瑜说的话,他推荐的人绝对不会错的。

于是他立刻见了鲁肃,和他聊得非常愉快,甚至和他一块坐下来喝酒谈论大事。果然鲁肃没有辜负周瑜的大力推荐,也没有辜负孙权的信任和重用。每次遇到大事,他都能帮助孙权解决,而且想得特别长远,特别周到。尤其是在赤壁的战役之中,曹操亲自带领大军攻打东吴。鲁肃坚决不同意投降曹操,他私下向孙权详细说明不能投降的原因,让孙权下定决心迎战曹操。孙权特别欣慰,因为他心里也是不同意投降。

可是很多大臣提出投降,他想不出什么怎么去说服这群人,而鲁肃却给他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鲁肃还在孙刘两家合作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每次都是鲁肃亲自前往刘备那里商量合作的事。因为孙刘两家合作是形势所逼,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两家不合作,最后都会被曹操一一消灭,只有两家合作才能有一线希望。而后来也确实如此,这场在赤壁之中的战役,曹操败得差点命都保不住了。孙刘两家取得胜利,东吴也因此奠定了基础。


赤壁成就了诸葛亮和周瑜,但是周瑜时任都督,鲁肃任赞军校尉,帮助周瑜出谋划策,终于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维持孙刘联盟战略的重要作用。

鲁肃在《榻上策》中告诉孙权东吴要想完成霸业现阶段必须要走孙刘联盟策略,不然东吴必被曹操所灭。正是这个策略使鲁肃受到孙权的重用。而在赤壁之战中,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害怕诸葛亮以后对东吴完成威胁,所以一心想要除掉诸葛亮。

所以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被破坏,夹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想尽办法替他们调解两人的关系,在鲁肃在世时,一直维持着孙刘联盟不被瓦解。


赤壁之战是千古名战,具体过程就用不着介绍了。鲁肃在这场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主动联络刘备,组成孙刘联盟,为抵抗曹军做好组织工作;二是劝说孙权下决心放弃投降的幻想,和曹操决战。

在主战派当中,有三个人的话对孙权的作战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是诸葛亮,他从战略层面去劝说孙权抵抗,认为曹军是强弩之末,而且不熟悉地形,不习惯水路,折腾不了多久;二是周瑜,他给孙权算了一个减法,将曹操的军力从八十万减到十五六万,而且是疲惫之师,解除孙权关于军队数量对比的顾虑;三就是鲁肃。不过,鲁肃是个聪明人,不可能再去重复诸葛亮和周瑜的话,就从个人的感受去劝说孙权,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不要活得任性。

这种话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于是趁着孙权上洗手间的空当,鲁肃把投降曹操后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他说,我鲁肃投降曹操后,还是可以生活得很任性的。我可以回到老家,每天驾着破牛车,带着几个随从,四处走走,喝喝酒,打打牌,自由得很;可以按部就班地混下去,说不定还能混个刺史太守之类的官,“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但是,孙权你一旦投降曹操,肯定会被迁移到洛阳一带,在曹操的眼皮底下生活,钱可能还有,但不可能再任性了。

鲁肃的这番话,切不可轻轻放过,他是从个人生活角度去打动孙权的心,而这个生活角度的核心就是:能否任性地生活。这番关于任性的话,可谓是摧垮投降派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所以孙权感慨地说,鲁肃你“廓开大计,正与孤同”,也就是说,鲁肃从任性的角度,拓宽了孙权的战略思维,说到孙权的心里去了。

所以说,在游说老板进行新的举措时,不但要从业务指标等方面着手,更要从心灵的舒适度、任性度着手。从这个角度看,任性也是重要的市场指标。


鲁肃坚定了孙权抵抗的决心,其老好人性格真是双方的润滑油


鲁肃是赤壁之战的幕后推手。演义里面全都给了诸葛,但正史里面,决定作用的人,在刘方是被演义矮化成只会哭的刘皇叔,孙方则是鲁子敬。现代人看过去的事情,都带上帝视角,地图全开外加下知五百年,做出合理推断不难。

可历史的亲历者没有那么幸运,在情报不足、战争迷雾遮挡的情况下,做出足以左右历史走向的决断,难度之高,是外人无法想象的。皇叔和曹老板是不会言和的,所以情况再狼狈,决策也不难,折而不挠苟到底。孙家的选择就困难很多。刘表集团的体量,不比孙家小,而声望更高。所以当时江东土豪们,不少倾向于归降曹老板。孙家面临困难选择,战还是和?怎么战,联合谁?盟友利益怎么分配?

而鲁肃的眼光独到,统领全局的观念,政治敏感度极高,一连串组合拳各个都是政治上的高招。

联合皇叔,其实就是整合荆州的反曹派,让他们有个头领不至于鸟兽散(和孙家仇太大他们绝对不会直接听命江东)。这第一步,就把曹老板闪电战各个击破的计划给破坏了。然后再把皇叔作为抵抗组织的头领,引荐给江东。这相当于“树立观点”——各位大佬,不是只有投降一个选择,还可以打一打的,你们看连抵抗势力都找到了。最后再和孙权开小会给他把事情分析明白,决策就此抵定。明白人呐,知道开大会纯属浪费时间不可能讨论出结果,也知道渣权的野望然后针对性的说服。这几步走完之后,曹老板已经从猛虎下山摧枯拉朽的猎手,变成猎物,浑然不知到前面有人阴谋设好陷阱要和他玩命干一仗。

政治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鲁子敬的操作,完美提现这一宗旨,可以说是决定江东孙家历史命运的关键。这种贡献有一个就足以封神。所以到后来渣权对鲁肃吃里扒外各种不满之余,依旧没忘记赤壁定策的功劳。

我是老王,欢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历史!!!


在整个赤壁之战的过程中,鲁肃虽然不是最高决策者和主要指挥者,但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当鲁肃战后回见孙权时,孙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可见孙权也将鲁肃视为赤壁之战的首要功臣。


鲁肃是东吴战略总的设计规划师。赤壁之战中,鲁肃具体有两大功绩,仅次于周瑜。

一、联刘抗曹,得一万人马

刘表死后,鲁肃以吊唁的名义去观察荆州的情况。《三国志·鲁肃传》记载:鲁肃对孙权建议“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意思是:如果刘备与刘表儿子能协力同心守荆州,就应该支持安抚他们,就对他们说,我们之间以前的分歧恩怨就翻篇,不再打了,我们结盟,一致对抗曹操。否则我们两家就成了鹬蚌,会被曹操轻而易举擒拿。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

鲁肃刚到夏口,曹操大军就已经在赶往荆州的路上。从夏口到南阳有700多华里,等鲁肃风风火火到南郡地界时,不仅仅刘琮已经降曹,刘备的两千人马携民渡江时也败得一塌糊涂。

鲁肃又火急火燎赶到当阳长阪坡,对刘备说我们两家搞“孙刘联合抗曹”。这对无家可归的刘备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就派诸葛亮随鲁肃到东吴见孙权。

于是孙刘联盟火速达成。

二、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的作用:

当时,曹操人马到江南号称八十万。周瑜说:曹操自己的中原人马只“不过十五六万”,“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就是得刘表的军队最多就是七八万人),他曹操还要提防关中的马超,所以曹操如今也只有二十万左右。

当然,周瑜的分析有安慰孙权、安抚投降派的成分在内,肯定故意少算了曹操的人马。就算周瑜没有少算,曹操人马就只是二十万左右。

周瑜总司令分析完曹操一方的弊端后,就对孙权说“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周瑜说:给我五万人,我肯定能够抵挡曹操,你就不用担心)。

尴尬的是,总司令大人周瑜分析得头头是道,而孙权连五万人都不能立即给他,回复周瑜说“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意思是:现在五万人,我难以及时给你凑齐,你现在就与鲁肃、陈普先出发,做好该做的前期布防准备工作。我马上给你调后续人马、与军需粮草。你放心,我亲自为你们安排后援部队)。

于是周瑜则带先头部队,“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

由于时间紧急,招兵买马抓壮丁都来不及。孙权只好把后方各地城池的治安部队抽调出来,加他自己的亲兵凑上,才又送了一万多人给前线的周瑜。

鲁肃主张的孙刘联盟的结果是,为周瑜找到了刘琦、关羽的一万人马(也就是半年前,诸葛亮出主意救刘琦,让他出去接替战死了的黄祖,才有这一万人马)

(所以说,帮人是帮己。一世英名的刘备诸、葛亮二人以前也许永远也不会想到,就靠自己一个小举动,为自己称霸一方打下了基础。不是这刘琦的一万人马,他们就没用与东吴联合抗曹的资本。)

于是,七拼八凑,才凑足了历史上东吴总司令周瑜五万人破曹兵。

所以说,赤壁之战中,鲁肃抵得上一万人马。

三、积极抗曹,劝孙权等周瑜。

面对曹操人马号称八十万大军到江南“会猎于吴”。孙权紧急召开全体谋士将领联席扩大会议。

会议上,主战派武将,一是人少势单力薄,二是没有文官能说会道,所以武将主战派理论处于绝对下风。

会议上,只有鲁肃一人默不作声,他在借孙权去洗手间的间隙,追上去对孙权说:“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意思是说:今天,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对于你孙权却不行)。

鲁肃给出的理由是:我鲁肃就是一个打工的,我回去重新让曹操给我安排找工作,从基层员工干起,也可以一步步做到部门主管,做到经理位置。而你,公司吞并了之后,不知道曹操会怎么安排你的工作,但可以肯定,你不可能再做董事长,到时还不如我鲁肃。

也正是鲁肃的这番言论,让犹豫不决的孙权有决心与耐心等到周瑜回来。

四、孙刘联盟的历史影响

鲁肃的孙刘联盟,从赤壁之战到诸葛亮病逝,近30年内,因关羽败亡后中断了两三年,在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又马上修补“孙刘联盟”。为此,诸葛亮甚至不惜降低“回复汉室”的政治主张,同意“二圣并尊”(就是认同孙权称帝,蜀汉一直不认同曹丕称帝)。在诸葛亮北伐时,东吴陆逊以盟友的身份多次策应。

姜维北伐时,“孙刘联盟”一直存在,但没有诸葛亮时期表现活跃。

在西蜀灭亡前夕,姜维被钟会13万大军困在剑阁时,曾请求东吴派兵支援。遗憾的时,因邓艾偷越阴平直抵成都,没有等到丁奉率领人马赶到,刘禅就不战而降。

故而,鲁肃一手建立的“孙刘联盟”,从208年到263年,影响了中华大地半个世纪的政治格局。


对于东吴而言,鲁肃所起的作用太大了

再次提出三足鼎立的概念,并且锁定了人选

当初鲁肃刚投奔孙权时,提出《蹋上对》,一方面主张孙权占据江东,联合刘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表内部矛盾实在过于尖锐,两个儿子不团结,在继承人的问题,刘表也犯了大忌,废长立幼。

所以曹操大军一到,小儿子刘琮立即投降了曹操。对曹操来说这可是喜出望外的结果。对攻打荆州,曹操也是做了一番准备的。没想到如此简单地,荆州就落到了自己的手里。

当时刘备也在荆州,虽然兵马不多,但与曹操一直是死敌,而且在荆州且有很高的威信,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拥护。

所以,力劝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对付曹操大军。

并且在刘表去世后,吊唁刘表的路上,听说刘备已经被曹操打得南逃,转道来找找刘备,提出联盟的邀请。最终达成协议,与诸葛亮返回江东商讨抗曹一事

劝孙权与曹决一死战

当时孙权在降曹还是抗曹一事拿不定主意。非常纠结,朝中的张昭等文人都主张降曹。

鲁肃和周瑜等武将则力争抗曹,鲁肃对劝孙权的过程中,只说一句:“大臣投降还可以继续为官,还可能升官,但主公您如果投降后,位置如何安排?”

同时一一指出曹操的弱点:凉州韩遂、马超仍然是曹操的后顾之忧;曹军远道而来,补给困难;曹军号称八十万,但实际只有一半左右;而且曹军不习水战,兵士中又流行疾病等。

彻底说服了孙权,本来举棋不定的孙权受到鼓舞,打消了所有顾虑,决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周旋于孙刘之间,处理好关系

处理好刘备与孙权的关系,避免双方矛盾冲突,影响抗曹大业。

可以说如没有有鲁肃,孙刘联盟则无法建立起来,对于东吴而言,如果不与其它第三方势力联手,估计在曹操去世之前,就被统一了。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鲁肃是个不折不扣的被小瞧了的老实人。我记得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觉得鲁肃是一个很可爱很憨厚的人,对他颇有几分好感;此后玩了一款电子游戏叫做《三国奇侠传》,知道了鲁肃是一个非常有钱的大商人,但是为人还是憨憨傻傻,为了一封周瑜的亲笔签名而激动不已。

但是实际上,鲁肃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在那场赤壁之战之中鲁肃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究竟鲁肃做了什么呢?下面请听日航君分解。

一、赤壁之战前:鲁肃的谋划与情报侦察

话说鲁肃此人,前期充当了一个情报员的角色。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刚死,他的死讯传到了东吴,敏锐的鲁肃便察觉到这是一个好机会,是一个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好机会,可以认为是孙刘联盟的一个雏形吧。当时鲁肃就提出:

“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可以说鲁肃是当时东吴军中比较有远见的人。鲁肃认为曹操势力大,如果凭借江东一地难以抵挡,必须要与荆州形成联合以对抗曹操。而进行联合一事,依靠刘表孱弱的两个儿子是不行的,必须要依靠枭雄刘备。此后赤壁之战的胜利也说明了鲁肃的布置确实是对的。

此后鲁肃便亲自出使荆州想要去联合刘备顺便侦查一下荆州的情况,但是无奈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刘琮投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荆州,于是鲁肃没侦查成功便回来了。于是鲁肃便干脆直接去交结刘备,颇得刘备欢心,之后刘备决定与孙权联合共同抵挡曹操。

当然了,其中有一点值得推敲,那就是诸葛亮和鲁肃,究竟谁先提出了联合之计?

按照《诸葛亮传》的说法,刘备军在夏口,孙权屯兵柴桑,然后诸葛亮去劝说孙权联合,然后孙权大喜,这个时候才派出了周瑜、程普、鲁肃等人前往;而按照《鲁肃传》的说法,是鲁肃先去找刘备,之后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然后刘备派诸葛亮去出使孙权。

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裴松之也是很迷的。没办法,只能认为是两国史官各自为自己的人吹嘘,争着抢着将联合之功拉到自己身上了。

如果让我谈一下个人的想法的话,我认为刘备军队这个时候更加窘迫,他们主动相东吴寻求帮助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之时便提出了联合孙吴的策略;反观东吴则比较犹豫,我觉得比较难去主动拉拢势力比较薄弱的刘备吧。

二、赤壁之战:坚定孙权抵挡决心

赤壁之战前,东吴内部存在着很多种声音,有的人认为应该继续抵挡,和曹操打个头破血流;有的人认为东吴势力比较弱,不是曹操的对手,主张投降曹操。可以说孙权也是处于战降不定之间。而坚定了孙权抵挡勇气的有三人,分别为周瑜、诸葛亮、鲁肃。

周瑜作为东吴都督,主要从战略层面入手,向孙权阐释自家与曹家的“势”,认为在战场上正面抵挡是有机会取胜的,以坚定孙权内心;诸葛亮则是依靠一个“激”,他利用孙权的性格问题,故意说一些让孙权难堪的话以激怒孙权,然后让孙权与曹操开战;而我认为最为精巧的方法就是鲁肃了,鲁肃采用的方式是“命”,即告诉孙权,我们大臣投降照样吃喝玩乐,你孙权投降就没命了。说实话,我觉得这一点是最打动孙权的了,人可以不要祖宗基业,但是不能不要自己的命啊。鲁肃是这么说的: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我想正是这么一句话,彻底打消了孙权投降曹操的念头。我们看投降曹操的人,例如说张鲁、刘琮等,基本上都是比较“佛系”的人,而像吕布这样比较有号召力的人,曹操便会立刻杀死他以绝后患,如果孙权投降的话,我估计也会被马上斩杀以绝后患。

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坚定了自己的抵抗之心。

三、赤壁之战后:维护孙刘联盟

孙刘联盟成立的基础便是对抗曹操。但是在赤壁之战之后,鲁肃依然愿意为了孙刘联盟而奔走,甚至愿意放弃一部分自己的权益去维护孙刘联盟。当时关羽与鲁肃临界,关羽数次欺负鲁肃,但是鲁肃都忍耐了,并且尽可能地安抚关羽。据记载:

“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因为此事,很多人觉得鲁肃就是一个软柿子,被人给捏来捏去。但是此后发生的单刀赴会一事便可以看出鲁肃的勇气来了。

这一场单刀赴会,关羽确实是单刀赴会,但是鲁肃也是单刀赴会啊。我们想一下,关羽是天下闻名的武将,有信布之勇;鲁肃虽然也学过一些武艺,但是肯定是比不上关羽。在这一场会晤之中,鲁肃不卑不亢甚至怒斥关羽,足以看出此人的能力和本事了。据记载: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在这场会晤之中,可以说鲁肃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和勇气,成功捍卫了东吴的尊严,他也不是一味的老好人,我认为鲁肃反而是一个非常有底线的人,只要不触碰他的底线,他就是个好人,如果触碰了他的底线,鲁肃就会变成一条饿狼。

文:日航通鉴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鲁肃的关键作用,首先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其次是替孙权统一了内部的声音。基于这两点,孙刘联盟才能全力以赴打赢赤壁这场战役。

一、争取宝贵时间

先来捋一下时间线吧,曹操7月出征,刘表8月去世,刘琮9月投降,12月赤壁之战爆发。从刘琮投降到大战来临,前后只有3个月的时间。从刘表去世开始算也不过4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东吴方面至少有3件事情要处理:

1、必须搞清楚荆州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2、做出重大决策:是战是降?

3、打应该怎么打?调兵遣将、调拨物资也都需要时间。

所以,鲁肃出使荆州,带回来重大消息和盟友,将直接促成孙权一方快速做出决策,才能有时间为打仗做足准备。

三国时期的信息传递毕竟还是慢的。鲁肃得到刘表病逝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孙权请缨出使荆州,以吊丧的名义去探听荆州方面的情报。结果鲁肃紧赶慢赶,走到南郡的时候,刘琮已经降了。他又抓紧去追刘备,在当阳遇到后,快速与刘备定下联盟的事宜。以当时的行军速度来看,鲁肃再度返回柴桑,恐怕已经进10月了,距离赤壁大战只剩2个月的时间。

而且,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备到底会不会抗争到底?刘备这辈子改头换面的次数太多了,东吴方面与刘备的接触一直也很少,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刘备最新的动态,东吴方面做决策会很被动。因为单靠孙权一方,很难与曹操打对抗赛。

这里要额外提一下,鲁肃在最早给孙权制定的战略方向中,是没有刘备什么事情的。他也从未定过三分天下的规划,而是坚定要全据长江以争天下。所以,拿下荆州一直是东吴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得到刘表死讯以后,鲁肃快速调整目标,改二分天下为三足鼎立,并将刘备作为鼎立的一方,就不得不说他超强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了。

二、统一内部声音

江东方面,文以张昭为首,武以周瑜为尊。而张昭才是孙策临终的第一顾命大臣,所以他的态度极其重要。但张昭是坚定的主降派。

这就让内心想要奋起反抗的孙权很难搞。打仗最怕后方不稳,没有足够的理由就不能说服张昭,不能说服张昭,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于是鲁肃为孙权设计了三步曲

1、鲁肃劝孙权。“鲁肃这样的人降了,官照做不误,未来还是能当一方牧守的,主公,您要是降了,曹操会怎么对您呢?”说白了,无论曹操怎么对待孙权,孙权的皇帝梦都彻底没了。

2、诸葛劝孙权。在返回东吴的路上,鲁肃一定和诸葛亮有过深入地探讨,如何与孙权对话将决定能否减弱投降声音。所以在议事厅内,孙权首先提问,为什么刘备不降?既然诸葛亮人都到江东了,这种问题,其实没多大意义,根本就是给张昭等人看的。这是典型的设计好的对话。所以诸葛亮的回答很妙:“我家刘豫州誓死不能降,像孙将军嘛,能打就打,打不了降了就是,犹豫什么?”孙权勃然大怒:“我坐拥江东,岂能受制于人?打!”

其实仔细品品,这段对话挺有意思,孙权不该先问问,凭什么能够和曹操对抗,再决定打不打吗?怎么还反过来了?

3、周瑜劝孙权。接下来,鲁肃又赶紧劝孙权把周瑜召回。再唱最后一出戏,由周瑜做出形势分析,给东吴重臣打一剂有理有据的,东吴必胜的强心针。所以周瑜的发言很简单:“曹操是汉贼,不是汉相;曹操后方不稳、不习水战、供给不足、水土不服,瘟疫横行,必败!”

孙权立马拔剑砍向奏案,“你说的甚合我意啊!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再有说投降的,如同此案!”

至此,张昭们彻底闭嘴,东吴全力应战。


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前前后后都是鲁肃在周旋,他入荆州探听清楚了虚实,掌握了刘表和刘备方面的实际情况。他带来了刘备的军师孔明,利用孔明打压了东吴投降派,促成了孙刘联兵抗曹。他说服了孙权下决心抵抗曹操。他屡次出手帮助诸葛亮脱险,保全了孙刘联盟的持续性。

如果不是鲁肃鞍前马后来回奔波,东吴是不能确定刘备这个强有力的外援是否可用可信的。没有外援,东吴也就没有那么强的士气。因为曹操来势汹汹,实力远高于东吴,所以东吴投降派也不在少数,连孙权这个主公都三思了好些日子才下决心抵抗曹军,更何况其他臣子。

外表看,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刘备集团的胜利,实际上得利的是装傻充愣的鲁肃,他利用诸葛亮的毒舌,狠狠教训了那些贪生怕死的主和派,唯有让这些人先闭嘴,下一步才能有力说服孙权发兵抗拒曹操。

孙权决定抵抗以后,周瑜和诸葛亮明争暗斗,但他们俩都知道军事上不能出现丝毫闪失,他们都殚精竭虑的在为东吴策划击败曹兵的方案,表面看鲁肃就像一个皮球,被这俩人踢来踢去的利用,实际上鲁肃只是装作什么都不懂,故意来充当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润滑剂,牺牲小我,顾全大局。

假设周瑜暗害诸葛亮的计谋得逞了,诸葛亮死在江东,刘备方面也有几万人马,势必会联合曹操伐吴,或者是趁孙权曹操交手的时候进攻江东,那样的话东吴的局势就危险了。

而鲁肃再三暗地里帮助诸葛亮,夸赞诸葛亮技高一筹,实则是在满足诸葛亮的虚荣心,令他更有动力为破曹出谋划策,更愿意显示自己的能处。如此一来,众人合力才把曹操的百万雄兵一把火烧掉,一举粉碎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巩固了东吴偏安江东的地位。

《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鲁肃,懦弱无能,总是被人利用,被诸葛亮和周瑜来来回回耍的团团转,实际上他是一个顾虑周全,尽忠报国的良才,自己不露声色而能成事才是真正的韬略。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鲁肃,外柔内刚,大智若愚。


先说观点:

在赤壁之战中,鲁肃起到两个关键性的作用,一是在纷乱的局面中,迅速找准刘备作为江东抵抗曹操的盟友。二是精确地分析利弊,帮助孙权下定作战的决心。

01劝说刘备,孙刘双方建立联络

在鲁肃原本的战略构想中,荆州的刘表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江东长期以来将荆州作为主要的攻伐对象,希望能够吞下荆州,将江东和荆州连为一体,占据长江,与北方的诸侯争夺天下。

但是随着刘表病故,曹操挥军南下,荆州的局势发生剧烈的震荡。刘表将州牧的位置传给了小儿子刘琮,这造成长子刘琦和幼子刘琮的不和。在荆州士族的推动下,刘琮已经决定献上荆州,投降曹操。这时候,曹操鲸吞荆州的势头已不可逆转。

曹操拥有荆州,这对于江东孙权而言是致命的威胁。江东的长江天堑优势不复存在,同时荆州还拥有上游的优势。曹操在吞并荆州水军之后,几乎瞬间补齐了原先水军不强的短板,可以顺流而下攻击江东,这是孙权不可承受的。

在这关键时刻,鲁肃果断地抢在曹操之前出使荆州,并精准地选择刘备作为抵抗曹操的合伙人。当时的刘备正准备撤到长江以南偏远的苍梧郡,以躲避曹操的兵锋。

鲁肃追上刘备,分析利弊,力劝刘备和江东联手对抗曹操。刘备同意后,派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去江东,商讨联盟事宜。可以说,孙刘抗曹的首次建议,是鲁肃发起并促成的

02陈述利害,助孙权下定决心

拉来了外援,鲁肃还需要搞定江东内部的意见。在曹操得到荆州,并将视线转向江东之后。江东士族的表现和荆州士族一样,惊慌失措,无数人向孙权进言,希望投降曹操。

作为主公的孙权,其实内心是主张抵抗的,奈何大多数人都希望投降,包括首席重臣张昭在内。即使是孙权,此时也难以做到力排众议。

鲁肃向孙权阐明利害,做臣子的如果投降曹操,怎么样都能有个官做,也能保证不错的待遇。唯独孙权作为主公,下场会是如何呢?

这一番话直接从孙权的立场剖析利害关系,给了孙权强有力的支持和声援,帮助孙权下定抗曹的决心。之后,鲁肃又劝孙权将周瑜召回,从军事层面商讨抵抗曹操的详细方案,进一步增强孙权的信心。

因此,在赤壁之战中,鲁肃虽然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并不出彩,但是在前期的战略决策阶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正是鲁肃的精准判断和穿针引线,促成了孙刘联盟,才有了后面的赤壁大战。


原始地址:/wenti/1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