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的时候,大学在重庆待了四年,每次离家心里都很空,没毕业就决心毕业要回家。
大一父亲送我到学校,待了一天第二天就回家了,父亲刚到家就打电话给我,开始问这问那,本来没想家,却被问了哭得止不住。
大二坐火车回学校,父母把我送上火车,在火车边等到火车开走,我看不见父母身影,父母却看着我远行的车尾。
大三坐客车回学校,母亲守在车站,等我走远,又蹒跚回家,客运站步行回我家,只有整整五分钟的路程。
大四坐飞机回学校,父母看着钻进云层的机翼,不知道站了多久,嘴里只说“我们等你走了再回家”。
首先科普下,这句话是出自《论语·里仁》,原话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只是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流传的较广,孔子的愿意是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好才出去。
匆匆一生时光短暂,不知何时父母已经白头了,所以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多多陪伴、关心,待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为时晚矣!
工作后每次假期结束离家的时候母亲都送出好远,从后视镜中看到目前弱小的身躯一直伫立在路边,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许就是那时的某一刻体会了父母的心情。但是现实很无奈,不得不离开老家走进城市!
我第一次出门,一个人来到北京,那年才17岁,当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两眼摸黑一个人都不认识,突然就想到了妈妈,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眼里泪汪汪的,就想到了一句老话,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后来我回到家里,以前总不爱听妈妈说话,这回妈妈说啥我听着,就怕再出门了,又听不到妈妈说话了,随着一天天长大,什么事慢慢都懂了,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我有空的时候就给妈妈打电话,现在妈妈的身体很好,如果有一天妈妈身体不好了,我一定留在妈妈身边照顾她,这是我最想做的事,和家里人好好在一起,平安快乐就是福。
谢邀,对这句话有体会是我刚毕业工作的时候,大学四年我都在长沙上学,刚毕业也没有回家,因为女友是湖南的,所以直接在长沙工作了,但是工作后跟上学不一样,想回去趟真的是很难,因为一直要工作,没什么闲余时间,我整整一年没回家,感觉父母年纪慢慢变大,是该经常回去陪陪父母,但工作一直会到年根,很无奈。可能对这句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有更深的体会。
不要吝啬,点个关注呗✔我有一位邻居,七十一岁,突然病故,她儿子在外省工作。打电话向他报丧,却无人接听,此时,万籁俱寂,众亲友,潸然泪下,使我深深体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深刻含义!
现在深深的感觉到了“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的含义?
我属于远嫁这种,当时大学毕业后,总想着自己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到大城市闯荡一下,多赚点钱来孝敬父母。当时看钱很重,觉得父母就是需要我们努力赚钱,再给他们钱花,他们便会无比自豪与高兴。
可是大城市太大了,我的能力太小了,我只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我。后来遇到了现在的老公,所以远嫁了。
当时年轻的时候想着,现在交通如此发达,回趟家还不容易,哪会想到现在回家真的很不容易。各种各样的阻碍。现在才能体会到父母不喜欢让女儿远嫁的意义。
现在想想年轻的时候考虑的太少,却没考虑到,嫁人后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个家庭。父母年老了,不愿意折腾来我家,我又不可能想回去就回去,所以一年回去次数有限。每次回去都想多待一段时间,但是有时时间不允许。
唉,无奈啊。幸亏姐姐一直陪在父母身边。真是羡慕姐姐啊。
在我看来,这句话其实已经过时了。
古时候的话语,我们更应该理解的是它的思想层面的意思,而不是单纯的字面意思。就像题主所说的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有家的味道,趁着父母健在多陪陪他们。
可是,时代不同了。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我们不可能总待在父母的身边,也不可能时常把父母带在身边。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不必再像古代时候那样,有点什么事情都要飞鸽传书,甚至累死几匹马才能加急赶回家里。现在的通讯和交通都特别方便,即使不能时时刻刻陪在父母身边,但是每天视个频还是能做到的。向父母报个平安也真的是太容易……
这其中会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父母老了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不是报平安那么简单了。我们一定要陪在父母身边,就像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们一样,我想这才是古时候流传给我们的精神内涵。
当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首先浮现在脑海的肯定是父母老去的时候画面,为什么呢?因为在父母还年轻的时候,是不太需要我们的照顾的,说白了,时常跟他们打个电话就够了,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圈子,你如果总是跟他们墨迹的话,你不嫌烦,没准他们都烦了……而到了年迈之后,这个时候才是我们该做点什么事情的时候,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没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陪伴与沟通……
所以呢,要真想做到话中意,现在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不然将来你倒是想陪着他们,可怎奈社会是残酷的。所以,请努力吧骚年,趁着自己年轻,趁着父母未老,也趁着岁月刚好……
人生良言,每个人只有历经只有用心才能真正体会。无论红尘诱惑多大,请别忘了父母的存在。
不远游的都在啃老,啥都不会!
和父母打电话时可以听到他们断断续续的回答,有时会不甚清醒的睡过去,听到问话又猛地醒过来答非所问的说两句
晚上他们不知道去哪里,不会跳广场舞,不想去串门子,两个人倒在沙发上有一茬没一茬的中央八套
经常会把说过的话忘记,问很多遍同样的问题
但是每次赶早班飞机火车的时候,早上很早发信息他们都会回…
我高三的时候。
我爷爷生大病,差点走了。
我们家的后辈,都离他很远。
离得近的,又不省心
都照顾不到他,只能靠我奶奶。
虽然不是父母,其实胜似吧
父母大于天
年迈待身边
这句话好象不现实特别现人来说,有人父母八十多岁须要她招护还借着养她就跑得远远得连看眼都懒得看呢。还不远行间直笑话谝了。
父母在,不远游。游对我们来说,当然是在外打拼。其实对我一个70后来说,也没太出过远门,所以离父母也不是太远。
小时候,村里老人去世,会高兴的去看热闹。长大后,心里明白每个人都会死,包括自己的父母,但是总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也就忙着过自己的小日子,只是偶尔回去看看父母。
前几年,父母相继生病,在医院也是尽心尽力照顾,心里却有些怕,怕父母会离开我。
14年母亲忽然过逝,留下了刚做完胃癌手术不久的父亲和没成家的小弟,那时感觉天塌了!没想到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知道老人见一面,少一面,却没有在妈妈生前好好陪陪她,现在每每想起又是痛又是愧!
转眼间,母亲离开我已经快5年了,想妈妈的时候,拿出妈妈穿过的衣服,摸一摸,用脸贴一贴,想再感受一下妈妈的味道!希望妈妈天堂安好!
值得庆幸的是,父亲身体恢复的还好,只能在他老人家有生之年,尽心照顾,不留遗憾。
“父母在不远游”作者这里应该是指的远离家乡的思念之苦吧,不止是对子女而言,对父母而言更是如此吧。
说实在得年轻时读书,去了离家很远的城市。那时候这种感觉还不强烈,只是到了返校的时候才感到有些许的伤感,随着忙碌的投入新的学期也就很快的淡然了。但是随着毕业后参加工作,随着自己年纪慢慢变大,这种思乡的情绪也慢慢的发酵的越来越浓了。
可能在外地工作的朋友更加的深有体会吧。尤其是每年回家看到父母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一些,再听到父母一如既往的唠叨,心里的酸楚就不自禁的拥出来了。每当回家看到父母忙里忙外,看到父母那日渐佝偻的背影,就忍不住有想哭的冲动。是呀,我们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了。
每年在外地工作即使假期也难得回家团聚,现在看来能够有机会跟父母一起吃上一顿饭都是难得的奢侈了。现在真的是经常怀疑自己当年选择远离家乡的工作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想到一年大部分时间父母独自在家的时候应该是更思念我们吧,是在想我们小时候调皮捣蛋的时候吗?还是在想我们现在的工作顺不顺利?有没有按时吃饭?在外面有没有受了委屈?……我知道他们是在想的,可是他们终究还是忍住了没有经常打电话给我们,他们怕的是我们担心……
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吧,即使思念也选择了默默的忍耐。“父母在不远游”说出了多少远离父母的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人心中的痛呀……
我的母亲90了,我要么带着她溜达,要么听她讲讲故事,母亲也蛮开心的,我是姆妈有点年纪了,基本上不走远路了
四十多才明白了
父母在,不是不远游。这句话后面的才是重点。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说如果你要游,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有奋斗的目标。
我们需要孝顺父母,多关心父母,也要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很多时时候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方”,在游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累,感觉到困难,对健在的父母还缺少关怀,这种双向无成的结果让我们产生了不如不远游。
说到底,这是我们自己对尚未成功的焦虑,对父母缺少关怀的愧疚。
解决的方法依然是我们要常回家看看,我们能够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必成!
我是书生,每日分享读书思考,分享生活小感悟,欢迎关注。
以前在外上班,由于工作忙,离家远,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每次回家也呆不了多久就走了。有一年春节由于工作特别的忙,春节没能回家,过了人生第一个在外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春节。当时给妈妈打电话说我不回去的时候,我感觉到妈妈在电话里说话的时候就哽咽了,心里真不是滋味,我除了说些安慰的话,什么也不能做!妈妈平时身体也不是特别好,但是在电话里她从来不说,问了也都是说身体还好,就是怕我担心。
国庆节放假回家,父母到村口来接的我,远远的就看见他们,在微凉的秋风中,他们是那样的单薄。看着他们的白发更多了,眼角满是皱纹了,步履有些蹒跚,突然觉得父母真的真的老了,那一刻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我突然觉得他们要的更多是陪伴,国庆回去后果断的辞职了,回到老家县城找了工作,周末有时间就能回去看看,平时家里有什么事也能很快赶回去。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不远游,是在父母许要用人照顾和看管的时候!做为儿女这时千万要注意!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要有两个钱就烧的地下跑,天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