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有句话说得好物极必反!什么东西吃多了也有害处,适可而止就好,医学方面不是很懂,喝多了水会不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呢?个人认为早起一杯温开水是有益处的,夜间喝多了水容易憋不住哈哈
足量喝水有利健康,学龄儿童每天应少量多次、足量喝清洁的饮用水,首选白开水。建议6岁儿童每天饮水800毫升;7-10岁儿童每天饮水1000毫升;11-13岁男生每天饮水1300毫升,女生每天饮水1100毫升;14-17岁男生每天饮水1400毫升,女生每天饮水1200毫升。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表面积大,身体中含水量和代谢率较高,肾脏调节能力有限,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发生水不足和缺乏,饮水不足会损害其认知能力。在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应适量增加饮水量。饮水应当少量多次,不能口渴再喝,也不宜一次喝太多。
如果在机体并不缺水的情况下快速过量饮水,体内以钠为主的电解质就会受到稀释,血液的渗透压降低,水就会通过细胞膜渗入到细胞内,导致细胞水肿,进而引发“水中毒”。特别是当人体在长时间没有摄入水分的情况下或大量出汗流失盐分之后,突然补充大量的水分而没有及时补充盐分,血液中的盐分就会急剧降低,更易引发“水中毒”。这种情况下水一旦喝得过量,脑细胞会最先受到影响。当脑细胞出现水肿时,颅内的压力就会增高,从而导致头昏脑涨、头痛、呕吐、乏力、视力模糊、嗜睡、呼吸减慢、心律减速等一系列症状,情况严重时甚至会使人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发生水中毒时,血液中的水分过多,血液中的氯化钠浓度下降,还会使人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和痉挛。因此,建议少量多次饮水,每次100-200毫升,每天喝足量的水。
马博士健康团许艺凡硕士生
水是生命之源,對人的身體構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時段喝水對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你不要看喝水是件小事,不會喝也會帶來大麻煩。那麼,如何喝水更加健康呢?
起床喝水可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擺在床頭,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
不渴也要喝水
常常保持不渴也要喝水的習慣,好多的朋友等到自己口渴的時候才會想到要喝水,喝水其實真正的目的不是解渴,而是完成參與體內的新陳代謝,被人體吸收。所以不管想不想喝水都要補水,外出時用自己的杯子帶上一瓶水,隨時喝一口。
喝溫熱的白開水
自來水、井水、河水、湖水等生水不要喝,沒有燒開的水不要喝,滾燙的水不要喝,放置了很長時間的水不要喝,蒸餾水不要喝,純淨水少喝,最好是喝溫熱的白開水,礦泉水,飲水機裡的水為主,少喝飲料。自來水剛燒開請不要喝,因為自來水高溫下會發生反應,產生氯仿等物質。而氯仿恰恰又是致癌化合物的一種,所以等溫度下降后成為溫開水再飲用。
運動前喝水
大多數人習慣運動完才喝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在運動前就先喝一杯水。因為運動的目的是訓練肌肉並增加血液循環,當血液中水分充足,運動時血液流動才會更順暢,供應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讓運動表現更好,不易疲累,也可避免中暑。
更科学的来说,一天大概喝1500~2000ml左右(因为普遍按200~250ml一个杯子来算)的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八杯水。
但这不是说一下子就喝这么多水,而是平均在一天中喝个2000ml左右。也并不是越多喝越好,过量饮水也会加重肾脏负担。
在短时间内水喝了过量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引起“水毒症”,血液的渗透压降低,水就会通过细胞膜渗入到细胞内,导致细胞水肿。严重的情况下脑细胞也会受损,感到头晕、头疼、乏力等等。
喝水对于人来说相当重要,我们的细胞合成、代谢、产能,一切生命活动都和水离不开。如果饮水不足可能导致很多不适情况:口渴、头晕、无力、烦躁、抑郁、胸闷,等等。
如果有上述这些情况,可以试着慢慢喝几口水,呼吸下空气,没准就有好转。
很多人都会执一个误区,就是口渴了才喝水。
其实口渴之后在喝水已经晚了,身体在极度需要水分的时候才会发出信号,而我们应该提前就给身体补充足够的水。
最好的方法是隔一两小时后就应该饮水200ml左右,及时地给身体补充水分。
代谢也是慢慢进行的,不会在短时间内就需要大量水分;也不是某段时间一下喝了很多水,细胞能慢慢利用,因为多余的水分早就被排出到体外了。所以一小段时间后适量补水是最正确的做法,这样才能让我们更有力更精神。
另外,最好是补充白水,饮料和酒精的效果绝对没有白水好,而且甜饮中糖分含量大,这就会造成其他一些问题了;酒精也是多喝不宜的饮品,不仅给肝脏带来压力,也抑制了体内脂肪代谢,过量还会囤积甲醛毒素,造成酒精中毒。
淡盐水最好是在运动后补充,平时补充可能增加血管渗透压,导致更口渴。
另外淡茶、但柠檬水也是很好的选择,补水的同时能同时补充一些有益物质,一举两得。
当然不是,过量饮水,会导致水中毒!!
过量饮用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
特别是夏季旅途中,人们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浃背,体内钠盐等电解质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时大量饮用淡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呕吐、乏力、四肢肌肉疼痛等轻度水中毒症状。专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
一要及时补充盐分。适当地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据介绍,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机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
二要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每次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
科学喝水,是健康必须的一步!
水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许多研究表明,轻度脱水与认知、行为表现、尿结石、尿路感染、牙齿疾病、便秘以及肺部感染有关;长期缺水与高血压、头痛、中风、冠心病、心跳过速等疾病或症状相关。所以应提倡多喝水,保持体内水供给充足。在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饮水量推荐为1500-1700毫升。按照每杯水200毫升计算,每天要喝7-9杯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多喝水可增加肝脏血流量,帮助身体排出致癌物质,还可以大幅降低结肠癌、膀胱癌和乳腺癌风险。
但这并不是指过量饮水,过量饮水超出人体的代谢能力,就会出现水中毒的现象。
先讲一个临床案例,一个满脸青春痘的小伙子战痘不止,终于寻到一个巫医,大神要求小伙子在一个小时内喝下两大洗脸盆水,之后又喝下7大杯水,痘痘没有消失,小伙子的命差点丢了。几个小时后,小伙子开始躁动、嗜睡,直至抽搐、尿失禁、意识模糊,好一番抢救治疗才逃过这一劫。
再讲一个例子,妇科腹部B超检查时需要膀胱充盈,这样才看得清楚子宫内部,有利于提高检查的准确率。但是这就需要患者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就这B超前的喝水憋尿,都发生过一些水中毒的案例。
还有一个水中毒死亡的临床案例,一个四十岁妇女,因为误服了自己家中的漂白粉液,就大量饮水来稀释,一口气喝了15升水,导致脑干损害而死亡。
还有更奇葩的案例,就是超大量饮水,痛风不仅没见好,原本没有痛风的都喝出来了。有临床大夫猜想,可能是过量饮水刺激体内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的分解加速,甚至造成了氮的负平衡,进而伴随核酸分解超过核酸合成,过多的呤嘌分解产生尿酸,因此出现痛风。
如此看来,喝水要慢慢喝,要小口喝,不要牛饮,不要灌下去,要优雅地品着喝。
多喝水,但不能过量。
茶水,饮料,白开水,品质都是不同的,我建议大家多喝白开水,水喝多了只有点伤肾,只要有个量就行,你拉的尿液变得开水的颜色了,说明你身体不缺水了!天热天流汗多了,白开水里加点盐适量,可防止你心烦气澡,真的,可试一下
水对于人体至关重要,身体里每一个细胞的代谢无时无刻都需要水分供给。
所以,水对人体来说是必须要充足补充的,缺水不仅会造成一系列的不适,而且身体功能会下降,思考能力也会下降,甚至还会影响情绪上的波动。
补充水分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认为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但其实如果口渴再补充水分其实已经晚了,细胞已经缺水,所以才会通过大脑来发出信号。
其实更好的做法是每隔一小段时间(1~2小时)就应该补充一些水分,这样细胞才能充分在每时每刻都获得充足的水分供给。
我们每天应该摄入1500~2000ML水分,不过也并不是水喝得越多越好,可以肆无忌惮地喝。如果身体不缺少水分,也拼命喝水,肯定会给排泄系统造成一定负担,另外,体内的电解质会得到稀释,血液的渗透下会降低。
如果水分再过量的话,就会渗透到细胞膜以内的细胞内部,造成细胞肿胀,这就会形成“饮水中毒”,出现严重的水中毒会引起身体个方便的不适症状,比如头晕头痛,乏力,心跳过低等等现象。
所以,饮食还需要适量,虽然水是人体必需的生命物质,但也不要过度饮水。
另外,饮水应该尽量选用白开水、淡茶水、柠檬水等,最好避免每天用饮料和酒精代替白水。
饮料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和添加剂,长期喝甜饮会造成生活慢性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过度喝酒不仅会给肝脏带来负担,也会造成脂肪囤积,引起肥胖和生活慢性疾病。
多喝水是否百利而无一害?
不尽然。
多喝水并非百利而无一害。最大害处就是需要频繁跑厕所。
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指医学上没有液体摄入限制的健康人。比如,肾功能不良的人,医生就会限制水他的摄入量。这些人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否则会造成健康危害。
肾脏强大的水电解质自平衡能力
在很多人的信念中,肾脏是一个排泄器官,主要是排泄代谢废物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肾脏本质上是一个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维稳”器官。
它调节水平衡的能力有多强大呢?在人体严重脱水(摄入不足或都是过多)时,肾脏每24小时分泌尿量可以低到500毫升(医学上称少尿,也是排泄含氮代谢终产物所需要的最少尿量)甚至100毫升(无尿)。
而所谓肾脏排泄有毒废物的说法,其实并不严谨。肾脏排泄的主要是含氮代谢终产物。为什么排泄掉呢?并不是因为人体知道它们有毒,而是因为人体已经不能利用它们继续参与代谢,因此它们也叫代谢终产物。
而当水摄入(喝水或静脉输液)过多过快时,血液稀释,渗透压降低,肾脏就可以大幅度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率而生成大量尿液。据研究,健康成年人每小时最大泌尿量可达700~1000毫升。
正因为肾脏强大的水平衡能力,健康人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因为多喝或少喝多少水就造成健康危害。
人每天应该喝多少水呢?
这其实受很多因素影响,由于人体并不储存水,每天的摄入和排出的水是一种“零和游戏”。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高温高湿气候出汗的影响。
因此,讨论人每24小时需要多少水必须首先设定“理想状态”。由于相关基础研究都是欧美进行的,因此这里的“理想状态”是“70公斤健康人,在适温环境,消耗2000大卡能量的静息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根据每天排泄代谢终产物最低需要500毫升尿量,加上呼吸、皮肤不显性失水和大便失水,每天最少需要摄入900毫升液体。
至于最大可以摄入量,鉴于肾脏强大的泄洪能力,通常量的水摄入不会造成健康危害,因此专业机构比如美国医学研究所给出的水摄入建议中并没有设置上限限制。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每天水总的摄入(包括食物中)量超过1000毫升就可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多了不会有害。
但是,人要保持舒适(比如避免人体水平衡自我调节机制的口渴带来的负面情绪体验)和最大程度健康,通常会自动设置最理想的总的液体摄取量,这就是日常的喝水习惯形成的水摄入量。
获得人群中日常平均水的摄取量就可以作为人群每天总水摄入的推荐标准。
美国医学研究所等机构正是基于这种思路,给出的水摄入标准其实是基于美国国民健康调查获得数据。
目前对于成年人,男性每天摄入总水量3.7升,其中含约3.0升(约13杯,这里的杯是基于西方传统的8盎司杯,约235毫升,并非随便容量的杯。很多砖家连这点常识都不懂还大肆教导别人如何喝几杯水,是在匪夷所思)全部液态饮品,包括饮用水;其余水源自食物。女性每天总量2.7升,其中含约2.2升(约9杯)全部液态饮品,包括饮用水;其余水源自食物。
多喝水会造成水中毒吗?
最近这两年,多喝水容易造成水中毒(低血钠症)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传言“每天喝8杯水就会造成水中毒甚至死亡”。
很多砖家在有关大量喝水的危害中大量列举各种水中毒的病例。比如,这个问答题目下中国国农业大学朱毅副教授的文章中,就列举了一串水中毒案例。然而,这些案例都是她的杜撰。
这一点非常容易验证。
如果我们以“水中毒”作为关键词在学术网进行检索,能查阅到的病例基本上都是医疗治疗过程(比如快速输液)导致。自己喝水导致的水中毒报道(Self-inducedwaterintoxication)几乎仅见于精神病人。
近年来唯一案例是去年英国医学-个案报道杂志报道的1例59岁女性因尿路感染大量喝水引发的水中毒。
大量喝水导致水中毒的极端情况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大量喝水造成水中毒。
比如,日常相对常见的水中毒是,未经热适应训练(汗液中可以大量排钠,而经过热适应训练的人汗液中钠含量会急剧下降)的人在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时,大量排汗造成大量钠丢失后,快速喝不含钠的白水,或者快速经静脉输不含钠或低钠液体,就可能造成低血钠症(水中毒)。
另一种情况是,大量水样泻患者快速补充不含钠的水(口服尤其是静脉输注)也会造成低血钠症。
总之,健康人,只有没有预先大量失钠而未得到补充又快速单纯补充水分的情况,导致人体的自我平衡调节系统“措手不及”,人不会出现水中毒。
人为什么不会轻易水中毒
还是因为人体强大的水自我平衡能力:
1.如上所述,肾脏每小时高达700~1000毫升的排水能力。大量喝水造成血液稀释,就会激活利尿机制泌尿激增。
2.人相对有限的水吸收能力。人对水的吸收主要在小肠,鉴于小肠庞大的表面积,理论上讲人对水的吸收速度也是没有上限的。但是,胃对水的排空却有限,每小时在1000~1500毫升(我们大量喝水后立刻跑步就会听到胃内水的震荡声音),这就限制了人堆水的吸收速度。
3.水摄入的中枢抑制作用。跟食物摄入一样,水得摄入也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比如表现为“水饱”,和难以下咽(一口水也咽不下去了)。
2016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一项研究探讨了人体保持水平衡的机制。当让受试者在过量饮水时自我评估吞咽的困难程度,同时使用功能磁共振(fMRI)记录他们的脑部活动。结果发现,受试者报告饮水过量时继续吞下水与口渴时比较需要付出3倍的努力,同时他们在努力吞咽前脑部与饱水反应相关的纹状体、丘脑和吞咽动作相关的运动皮质活性增高外,与意志力和决策相关的右侧前额叶皮层活性也增强。说明,过量饮水激发脑吞咽抑制反应,需要额叶发出吞咽的命令来强制执行吞咽任务。
这项研究原本是说人对水的摄入也受“饱水”反应的抑制,人脑会阻止过量喝水。却被国内外通俗媒体解读为“大量喝水危害健康”,国内“8杯水喝死人”的谣言就是由此演绎而成。
综上所述,近年来有关喝水的科普大量涌现。但是各种说法的炮制者们似乎都没有学过基本的生理学知识,比如农大朱毅副教授。结果是,人们度这些科普越多,约无所适从,出现邯郸学“喝水”的异象。
看到砖家们满嘴跑火车,有些许义愤,不免啰嗦了些,敬请原谅。
多喝水是否百利而无一害?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人都离不了水。如果,不渴,也没有大量出汗,就不需要大量喝水。每天三顿饭,汤里的水分也基本够身体消耗所需了,中间再补充二到三杯水就可以了(当然夏季出汗多或做体力活动量大,那另当别论了)。
每天喝多少水合适,我认为,根据自身活动情况和排汗多少而论,不能死搬教条。按医生的建议每天饮800——2000毫升水。这是指一般的情况下,特殊情况下也需灵活掌握,什么事也得讲究个度,过度了就不好了。
喝水过多的害处主要是对肾脏不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饮水过多,肯定是小便多,虽然说小便能排除部分体内的毒素,同时也能发生缺钠症状,身体缺钠会引起体内电解质失衡,电解质失衡,可致人无力,抵抗力减弱,精神失常,以至昏迷甚至更严重。
所以,喝水也得讲究科学,该喝的就喝,不需要的就不要多喝。夏天出汗多,喝水时可以喝点淡盐水,有利于体内钠的补充。总之,各自掌握,好自为之吧!
多喝水是否百利而无一害?
女:“我感冒了。”
男:“多喝热水。”
女:“我肚子疼。”
男:“多喝热水。”
女:“我们分手吧。”
男:“别啊,我会伤心的。”
女:“那你倒是多喝热水啊。”
女朋友生气的原因有千种万种,有一种就叫“多喝热水”。喝热水固然对身体有益,那么多喝水是否百利而无一害呢?答案是否定的,饮水过多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危害。这样看来,女朋友生气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水[H2O]是生命之源,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成分。它主要存在于细胞、细胞外液以及身体固态支持组织中,其中:肌肉含水量约70%,脂肪组织含水量20%。在人体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水分含量相对较高,所以各组织水分含量会因机体的代谢活动不同而有所差别。水可以参与人体机体构成、物质代谢过程,还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节人体温度等,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相关数据表明,当人体失水达体重2%时会出现口渴、少尿及食欲不振等现象;当人体失水达体重10%时会出现无力、烦躁以及皮肤干皱等现象;当人体失水达体重20%以上时生命活动就无法再进行。饮水过少会引起上述一系列不良反应,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尽量的多喝水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在所提倡每天要“喝”2500ml水正确来说是每天要“摄入”2500ml水,也就是说人体摄入的水分来源(2500ml)=饮水(1200ml)+食物中的水(1200ml)+内生水(1000ml),因此我们每天喝1200ml左右的水是比较适宜的。
当我们摄入的水超过人体所需时会引起水中毒,严重时亦可导致死亡。水中毒是指在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时会引起机体盐分流失、血液以及细胞间隙液被稀释从而导致渗透压降低,细胞大量吸收水分造成细胞水肿的现象。其中,脑细胞水肿现象最显著并且会导致颅内压力增大从而使人体出现头晕脑胀、视力模糊、乏力呕吐等症状。此外,由于细胞体液被稀释,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也随之下降,会出现低钠血症症状——痉挛。水中毒严重时更可导致人体陷入昏迷甚至死亡。不过,许多人认为水中毒只会出现在溺水的时候,其实并不然,现在就要扫清这个盲区啦。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生活中出现轻微水中毒的现象是很常见的。例如,在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室外高温活动后,如果立即大量饮用淡水就有可能会轻微水中毒。这时人体大量排汗、大量饮水,盐分流失量大且在无法得到补充的情况下还被水分稀释,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多次少量的饮用一些淡盐水。
综上所述:水的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伤害,那么学会把握两者之间的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健康喝水呢?以下奉上一份饮水时间表:(各个饮水时间及饮水量不必完全依照该表设定,可根据人体实际状况适当调整。该表数据仅供参考)参考文献
[1]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黄乙.为什么饮水也会中毒[N].中国医药报,2005-08-08(B06).
[3]水应该怎么喝[J].上海人大月刊,2006,(12):51.[2017-10-11].
本文作者:曾麒霖赵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