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变得有耐心,特别是教育孩子这方面?

[玫瑰]教育孩子,家长如何保持耐心?

掌握孩子的认知、意志、情感和个性特点,帮助孩子吸收教育内容;家长要保持平和心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安排孩子做某件事情时,事先把孩子磨蹭的时间算进去;感觉自己不耐烦的时候,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心]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灵光一闪]关注晓希望课堂,可以帮您解决更多育儿中遇到的问题[来看我]




想想自己小时候,换位思考一下,。想想打完小孩又后悔,关键小孩会更不听话,耐心教导才行。




多和孩子相处,多了解他的想法。大人也要做好表率,多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家长对孩子急有用,那么我建议你加倍的急,甚至十倍的急。如果急没有用,那还急?说明家长都在做无用功,还有什么理由让孩子的学习能够提高。孩子学习最怕的就是做无用功,看起来很努力,但是没有效率。

其实学习很简单,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来,让眼前的学习质量有保证。如果有学不会,学不好的,那就多重复几遍。学多少算多少,不必要求一步到位。学习质量是受孩子的学习能力决定的,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有目的培养的结果。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却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那只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而很多家长,根本不理解何为学习能力,只能是片面的在学习的量上要求孩子。




从题主意思分两步走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怎么变得有耐心?

有无耐心,这是一个情绪问题,我们在处理自己情绪时,一般是隐忍、逃避或发泄三种方式。但这三者都是治标不治本,自我情绪管理并不会因此而提高。正确方式是通过提升或改变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具体以孩子教育为例,如下。

二、怎么在教育孩子时变得有耐心?

首先在认识上要意识到,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想让孩子有耐心,首先得自己有耐心,这其实是孩子学习处事的方式。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孩子4岁时上厕所玩发夹,结果不小心掉马桶里了。我在孩子惊叫声中,用棍子压住发夹,然后冲马桶,最后夹出来再用水清洗。没几天她的小手串掉洗手池旁地面的塑胶格里了,姥姥在旁埋怨她,她告诉姥姥不用急没事的,然后她就自己揭开铺地面上的带孔塑料毡,找出手串冲洗干净了。从这事上看出,我们对孩子沒耐心时,更多的是发脾气而不是找办法。如果把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升到教育层面,意识到对孩子有耐心,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和处事方法,这时,父母是不是更能克制自己情绪?




耐心,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成年人需要长期修炼的事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1.控制短期情绪,缺乏耐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容易急躁,比如排队等个2分钟恨不得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言不合就爆发脾气。这主要是心态不好,感觉到自己情绪快要上来的时候,深呼吸三下,心中默数10下,往往情绪就可以恢复平静,这个时候的行为也才会更加理性。

2.培养自信心,缺乏耐心的人往往是怕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越是有信心的人,越会淡定自若,常常多与孩子一起复盘和分析事情,提升孩子的判断能力,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耐心。

3.明确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缺乏耐心是因为想要满足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利益。比如培养孩子储蓄的习惯,从半个月到一个月到三个月到半年,一年等,通过设立中长期目标,慢慢培养孩子的耐心。

4.坚持做一件小事儿,耐心也是一种习惯,需要不断地磨练才能形成。可以跟孩子设置一个小习惯,长期坚持,比如每天晚上睡前看10分钟,或者每天做5个俯卧撑等小习惯,孩子就会更有耐心更有毅力。




和孩子共同成长,孩子面对的困难,自己也去尝试面对一次,慢慢就会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慢”。

例如写作业,小朋友刚刚读一年级,写字慢是正常现象,作为家长,在一边看得也着急,此时,不妨拿一支毛笔来练练书法,对我这种从来没使用过毛笔的人来讲,异常困难,孩子写一次作业,我便练一次毛笔,看看她写的字,和自己写的一笔烂字,心理瞬间平衡了不少对吧?

小学数学,很简单的问题孩子也会出错,是的,审题、计算、书写,各方面都不完美,没关系,拿本高等数学,自己也来做一遍题目,先看例题,再做练习,遇到不会的翻答案,结果一小时下来,我做的还没孩子做得好。又平衡了不是?

因此,作为家长,先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然后定下合理的期望,花开的过程是缓慢的。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有耐心?

(一)了解孩子的共性,有助于我们平和心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成人尚有许多需要修正之处,又何以要求孩子去做一个“完人”?

(二)加强自我情绪管理,是教育理性化的前提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错误,情绪即将失控时,为避免说出错误的话,做出错误的事,我们不妨按照专家的指导,进行三步走:

第一步:暂时离开一会儿

孩子又惹我们生气了,当我们想对着孩子大吼出来,当我们感觉自己的怒火快燃烧起来的时候,务请告诉自己,请自己离开一会儿,离开那个情绪现场,让自己稍稍安静一些。

第二步:做一下深呼吸

离开后,闭上眼睛,做一下深呼吸,通过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自己的情绪不再失控。

第三步: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生气?

2、我生气是否能解决问题?

3、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

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情绪是教育理性化的前提,只有保证足够的清醒、平和才能科学、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唯愿这三步走下来,我们的心舟可以避过急风骤雨,驶向温暖宽厚的港湾。




这其实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我敢说中国90%的家长都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急躁。原因当然有当下社会残酷的竞争,但主要原因还是盲目追风和盲从盲动。之所以急,是因为望子成龙心切,狠铁不成钢,人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人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牌中学,考名牌大学,将来有一份可靠体面的工作,但现实中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期许相差太远,于是就急躁了。

实际上,能够真正成为精英,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很少,大多数孩子将来都是普通人。平常心教育他,不攀比,不盲从,就不急躁了。

因为是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很正常,只要不向歪方向走,不过余离谱,都正常。没有哪一个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是与生俱来的,学习自觉性是在长期培养过程中一点一点形成的。过分督促,不停唠叨,甚至去干扰限制,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一会催促一遍,一会指点一下;孩子吃饭时,家长不停催促:“能不能快点,要迟到了。”“你咋这样磨叽?能不能干啥利索点?”;孩子走路,家长也是不停催促,“快点啊!你能不能走快点?”甚至强拉着孩子的手朝前走。家长的督促过多,唠叨过多,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疲劳,对家长的三令五申就会视而不见。

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本来就重,但很多家长还额外给孩子增加一些学习任务。总认为孩子多学一点,学习时间长一点是好事。殊不知,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孩子非但没有学好,反而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认为学习是父母要自己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该做事。

不少家长对孩子写的作业百般挑剔:“看你把字写成啥样了?你能不能写整齐一点?有没有脑子啊!这么简单的题你都能做错?怎么搞的?为什么要这样去答题?”“不行,你得重写!”…….,家长百般指责和挑剔,致使孩子写作业时战战兢兢,总担心出错。

在家长的指责、训斥中,孩子的思维受阻,情绪受挫,怎么可能会有好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学习恐惧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就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了。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孩子慢一点,有些孩子疲一点,有些孩子贪玩些,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这些都很正常。家长急躁的原因是因为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达不到老师给出的标准,也达不到自己心中的期许。但作为家长必须清楚,孩子与孩子不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选择教育方式,順性挖潜才是明智的选择。

平常心很关键,只要孩子将来能成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原始地址:/wenti/6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