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让我掌握了一些汉字!
最欢读的书是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
《藏传因明》读了藏传因明让我的思维清晰,思考说话逻辑性强,推理能力提高,善思雄辩
我读过的最多的一本书,是《自卑与超越》!
关于这本书,网上的评价很多,但褒贬不一。
读过之后其实会发现,自己的评价和网上的评价严重不符。
细想原因,大概是人生处在不同的阶段,读这本书能get到的知识点可能会完全不同。
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阿德勒在开篇提到人生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奉献与合作是人生的真谛,可能是让很多人觉得不合胃口的原因之一吧。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自卑和超越》这本书的。
首先,他开篇明确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的真谛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是老生常谈。
但我认为,阿德勒在这里有两点与他人不同:首先开篇明确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接下来,阿德勒用了很多的心理分析案例,论证了这一论题:
正确的人生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
合作与奉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要素。
之后,讲述家庭、学校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扮演者何等重要的角色
为人父母,分别应该给予孩子哪些方面的合作机会。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阿德勒认为的母亲角色,与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的思想不太契合,但是我觉得这本身并没有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母亲操持家务并不代表地位卑微,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
很多的全职母亲对于经营家庭做的不好,原因不在于她们自身,而在于她们没有受到该有的训练,她们对于成为全职妈妈会面临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没人提供知识的普及,更没有提供科学的训练。
对于学校,阿德勒还是从办学的目的入手,很快就揭开了各种办学乱象的面纱。
接着阿德勒描述了他认为的理想的办学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为人类的发展争取共同利益的伙伴。
以这一目标为导向,阿德勒开始梳理教师的角色,师生关系的处理,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奉献精神。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因材施教,发掘潜能,教师将能收获教学带来的巨大的乐趣。
不恰当的评价与负面标签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设限。
最后,对青春期这一人生重要时期进行的分析
这一时期不应是父母逐渐退席的时候。
早期养育的不当留下的性格缺陷,有待于在青春期逐步发现并进行修补。
关于择业、社交和建立家庭,阿德勒也给出了建议。
关于宗教,阿德勒的理解也很有启示。
我认为,《自卑与超越》是为人父母必读的一本书
培养孩子是长期的过程。
没有目标,我们就会在这条路上迷失自己。
而我们自己的迷失可能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可会在他人生的初期就走错了路。
前几年开始流行的一句话: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我觉得需要重新省视。
这句话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人把结果与目标混起来了,包括我自己。
于是,我们在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目标,迷失了方向。
通过读《自卑与超越》,我重新找回了:目标永远是最重要的。
有了目标,才能制定方案,逐步实施,阶段性回顾,调整方案。
结果与目标有差距是正常的,接受现在的结果,对标目标,调整方案,继续前行。
读得最多的是《平凡的世界》
在年少时读《平凡的世界》,喜欢孙少平,他上学的环境与自己有点类似,当然,我们读书条件相对比孙少平要好,也有着初恋的懵懂,引起共鸣。
也喜欢孙少平能脱离家庭,外出找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所以,自己读书上大学,也跑到远方。
后来,参加工作、成家后,再看《平凡的世界》,则喜欢孙少安这个人物。从小就是全家的顶梁柱,十几岁就当生产队长,面对现实,能放得下爱情。离开田润叶,娶了贺秀莲。不仅自己创业,带头致富,还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中间有过破产,创业失败的经历。但凭着个人人格魅力和善良的品格,得到多方支持,再次成功。孙少平比起孙少安来说,逊色好多。想想自己年轻时也是好幼稚的。
孙少安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语言,默默撑起全家,不论是责任制之前还是责任制之后。还能长伴在父母身边尽孝。凭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因为我也有一位大哥,在农村,凭自己的双手在老家农村发家致富。父母亲跟差大哥一起生活。而我因为少年时做着孙少平的梦,读书,在外地工作,唯一能做的是过年、过节回家探望,给钱,但比起大哥来,不值一提。也因为读了《平凡的世界》,我觉得我大哥做得比我好多了。所以,我非常敬重我哥,一大家人非常团结和睦相处。
初看不知书中意,再看已是书中人。
我读过遍数最多的书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它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很有趣的历史类读物,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高三,当时看的是一本杂志上的一篇,写的正好是于谦。记得当时的感觉是又感人至深又十分有趣。但是高三是不能随便看“课外书”的,所以看完了就去题海遨游了。
09年我上大学,学了历史专业,老师的推荐书目里就有《明朝那些事儿》,那会儿这本书特别火,有盗版《话说畅销书才有盗版,不畅销的正版都没人要[捂脸][捂脸]》的,我当时买了特别厚的一本(盗版,十卷本都在里面,还有错别字)。不过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精彩,我天天看,觉得跟看小说一样有意思!
工作后买了正版的十卷本!虽说不会通读好几遍,但是感兴趣的人和事会经常翻阅。对我的影响有——
第一,越来越幽默。认识到即使是呆板的历史语言也可以非常有趣,何况是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呢!而幽默为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有趣,可以不是一上课就背景原因内容过程影响评价作用……可以用非常有趣的语言总结历史知识点。寓教于乐,使历史课充满乐趣。做一个幽默的历史老师基本上成为我的职业理想。
第三,对历史的兴趣越来越大。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有了基本的历史常识——书中有历史规律的总结,也很有趣,但很实用。接着就去看《全球通史》《希腊神话史》《人类简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未来简史》等等。知识面丰富了很多。同时还爱上了听各类历史类节目,特别是高中历史老师的课程,如精华学校的袁腾飞老师石国鹏老师,新东方的邵轶辰老师等,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下面附这本书的简单介绍,如果你对历史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挺有意思的。
《明朝那些事儿》,网络连载历史小说,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1][2]。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3]。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4]。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5]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6]——来自网络!
我读过遍数最多的书是毛主席的“三论”《矛盾论》、《实践论》、《认识论》。
使我懂得了万事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不断螺旋式上升的。什么问题都要“一分为二”,避免主观片面性。
对我“三观”和学习工作人生影响很大!
工作很轻松和生活很简单还有就是夹边沟
我读过遍数最多的小说是苏联作家,乌克兰人。尼古垃.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罗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重要人物现在都能说出很多。
保尔的革命与斗争精神,深深的影响了我。但他的爱情观我难以接受!
读了多少遍不知道,反正该书是旧的不但泛黄,而且还出现了破损!
但我从小还是喜欢无线电方面的读物,如苏联陆海空三军俱乐部出版的《少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上下集等。中国的就更多了,如少儿出版社出的《少年电工》。上海科技出版社的《怎样装制收音机》,《业余收音机》。邮电出版社出的冯报本,毛瑞年,俞锡良,还有龚淡樵老师的主要著作都算是启蒙阶段的第一本书。冯报本老师去世多年了。其他几位应该健在。岁月如梭,当年他们的小学生都过了古稀之年,悲哀!
这些书,有的读了何止上百遍。它们引导我从业余走进专业。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的生活取向。就是现在也还会翻看,回忆那艰苦而多彩的青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