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的时候,怎么安抚前排士兵?

安抚啥,重赏有,重罚也有,赏罚分明。

不冲,就死,退,也死。死守,重赏,活下来了,加官进爵。

商鞅的“军功爵制”规定:无论什么人,斩敌人一颗人头,爵升一级,想为官的封为五十石之官(五十石俸禄)。斩掉敌人两颗人头,爵升二级,想为官的封为百石之官。官爵的升迁与杀敌人的功劳大小相称“。并且在重赏之下,又严格规定了惩罚。对于不努力作战,尽力用命的处以重刑。如军队五个人为一伍,登记在册。如果有一个人临阵逃脱,其余四人均要处以死罪。这四一个人中,谁能够杀敌一名,取得首级者,方可免除死罪。正是在如此重赏重罚的措施下,秦国出现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社会风气。

蒙古铁骑纵横天下,也是类似

罗马的十抽一也是这样

宋朝:

战场上应该救援邻队却不救援,以至于邻队被敌方歼灭,全队都要处以斩首刑罚。对于军械不加修整,临阵时不堪使用,以至于导致失败也要处以斩首。对于奸淫妇女,或者携带妇女进入军营,也要斩杀。而且对于地方投降的士兵擅自杀害,也要斩首。

明朝:于谦的北京保卫战,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秦军:弟兄们,前面有十万颗脑袋,人人有份不要抢!

汉军:兄弟们,前面真的是敌军主力,战死了的我保他儿子一个羽林郎!

唐军:兄弟们,让那些部落里来的先冲!

宋军:来,兄弟们,要打仗了,咱们先发钱。

明军:第一个冲上去的!本将军保他一个世袭锦衣卫百户!实缺!

湘军/淮军:开银箱,每人十二两安家费!丢下兄弟逃跑的就地处斩,别说跟老子是一个地方出来的!

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是实行世兵制,如隋唐府兵,明卫所兵,清八旗绿营兵。世兵制有个特点就是,军户不但要服军役还要屯田耕作,士兵的装备资粮都要自备,以元代为例、蒙古军,汉军每人每月五斗米、一斤盐,马匹兵器和日常所需生活费用,都需自备,甚至回家探亲的旅费都要家属出。唐代府兵都是要从富户或多丁户中选取,就是因为只有富户才能承担自备装备的费用,明代卫所兵不但要承担作战任务还要制造军械。这些军队无一例外的士兵待遇很低。

很明显他们在战前是否能得到厚赏都不足以安抚他们,他们一生都无法离开军队包括家人和子孙,所以能束缚他们的只有残酷的军法!曹魏为防止士兵逃亡有士亡法,将士兵的家属都送到邺郡作为人质,凡有士兵逃亡诛连全家一律斩首。五代开始为防止士兵逃亡都在士兵脸上刺字,宋代承袭了这个制度叫刺字为兵。历朝历代前期都是靠残酷的刑罚来约束军队,维持一定的战斗力。后期军法废弛朝廷不能号令将领,将领无法约束部众,则战无不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相信这首反应古代军人凄凉晚境的诗大家都读过吧,如果仅仅靠厚赏来安抚普通士兵,而没有残酷的军法来恐吓他们,很可能士兵会大规模的逃回家里,是什么能使一个士兵离家几十年都不回家,难道仅仅是为了那点军饷吗?

以下是原答案!

——————————————————————————————————————

不死于阵前,必死于军法!

古代军法严苛,以戚家军为例,一人退斩一人,全队退斩队长,队长死斩全队,打仗时丢失兵器者斩,火器手提早开枪斩,队长知道火器手提早开枪不举报同罪斩,阵中喧哗者割耳,战后无耳者斩,凡有逃兵捆打全队。汉代李陵出征时发现军队里有士兵私藏妇女在营,下令全部斩首,李陵部被数十倍匈奴围攻,战到最后箭支消耗殆尽才崩溃!清代年羹尧有个段子,说大雪天他做轿子出门,他见侍卫们把手搭在抬轿杆子上,就说去手,结果侍卫们以为是让他们把手砍,于是抽刀就把手给砍了,年羹尧都来不及阻止,虽然是个段子,真实性可能不高,但是可以从侧面看出,在外人眼中年羹尧治军严酷……

当然也少不了厚赏了,部队开拔得有开拔银,战死给抚恤金,攻破城池还可能允许部队抢劫。给厚赏这点很多答案都写过了,我也就不多写了。

但是我觉得厚赏这一项不足以安抚兵士,为什么?在解放军之前的中国军队,无一例外的都有,克扣军饷,吃空饷,喝兵血的习惯。士兵能活着拿到多少赏赐,那都是未知,就算都给你了,你也少不了要孝敬自己的长官。吴三桂的关宁军,降清前那是逢战便跑,遇敌就退,松山一战明军九边精锐全军覆没唯关宁军独存。降清后关宁军一下打起仗来就猛的不行了,从北扫荡到南,然后就被今天网络上吹成关宁铁骑了!为什么前后战斗力变化如此之大?是大明给的饷银比大清少?关宁军从袁崇焕时就一年好几百万两军饷不少了,关宁军的之所以有此转变,是因为有八旗拿刀在后面架着,他们不敢遇敌不战了,古代很多军队都喜欢驱使降兵作战,蒙古军队中有大量的各国降兵,这些降兵一旦为蒙古所用,战力突然就倍增,为什么?还不是有把蒙古刀一直在后面抵着吗?光靠厚赏这些降兵,哪辈子也灭不了南宋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将领们一般都会挑选出敢死之士,组成突击队,一举击破敌人的防线。问题是只要是人都会怕死,为了让士兵们抱定必死之心,奋勇冲杀,将领会开出许多优厚的条件,先用酒肉犒赏,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去打仗,好酒好肉先伺候着,先发给大家安家费,安定人心,并且许诺城破之后可以优先,抢劫掠夺财物,可以得到女人。另一方面还会制定出严格的惩罚条例,如不肯服从军令,会受到各种军规处置,甚至会被处死。在这两方面的激励和惩处下,士兵们不得不以命相搏,成功了就有女人和银子,失败了大不了一死。因为你违抗军令无上战场也是要被处死的,还不如拼一拼。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在战场上没有绝对的安全,有战争就会有死亡,古代战场如果是两军对垒,那也是多兵种协同作战,步兵、弓兵、骑兵……等等,然后各个兵种又分各种战阵,随后又衍化出了各种战术打法等等,所以是不是第一排都会存在生命危险,比如说军队冲锋的时候会受到弓箭手的射杀,但是由于弓箭这种武器的限制,弓箭射出来的是一种抛物线,反而冲在最前面的就不会被射杀。

二、冲锋在前的将士不会是一些新兵,大多是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在战场上存活率高的一些人,加上平时一些针对性的训练等等,由于冲锋在前装备上肯定多些防护的,一只好的军队每个士兵之间是有配合的,看过《长安十二时辰》吗?只要士兵在一起发动进攻那都是有阵法的。

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古代的军队奖罚制度是很严格的,一般士兵都是出自普通的百姓,如果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那就上阵杀敌讨个军功,如果能活着回来也是改变自己和家庭的一个途径,如果回不来,也能给家里一笔不菲的抚恤金,比起奖励更让人畏惧的是惩罚,临阵退缩、扰乱军心,自己死了还不算,甚至会连累家人。

战争是很残忍的,当敌我相当时就算胜利,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能够以少胜多的案例那是少之又少,所以说不要轻言战争吧,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来回答一下,战争是很残酷的一件事,不是电影,电视剧,小说,特别是国产电视剧,老是领导在办公室泡壶茶,抽根烟,就想到办法了,然后放个士兵威风凛凛,奋勇杀敌的画面,就成功了,甚至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这种画面都能意淫出来,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古代当兵打仗以征兵制为主,也就是义务当兵,也就是所谓的抓壮丁,不是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再有就是家里揭不开锅了,实在吃不上饭了,才会选择主动去当兵混口饭吃,咱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古代一个农民当兵他最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不要说什么爱国什么的,他连字都不认识!无非就是三点,第一他想要的肯定是我得活着,人都没了别的都扯淡!第二发点小财,抢点金银珠宝啥的,第三最好能整个一官半职的,面对这三种心里,就产生了三点应对策略,第一你是新兵为了躲避死亡,没等冲到一半,尿裤子的,腿发软的大有人在,很有可能去当逃兵,所以肯定是新兵冲前头,老兵补漏,有往回跑的,就地也就砍了,为啥不是老兵在前边,老兵有经验,见过血,也见过断胳膊,断腿的,脑袋搬家的,不会瞬间崩溃,老兵也明白一旦出现溃败,对方趁势杀过来,死的概率更高,甚至全军覆没,所以五人一组,什么,伍长,什长,百户长,千户长,将军,层层把关,层层监督,出问题是要负责人的,根据第二条第三条策略就是你打败了面对的是死亡,打赢了,抢钱,抢粮,抢女人,所以攻下城池都有个休整3天了,一个月了,这就是[捂脸][捂脸][捂脸],由于是冷兵器时代,死亡率很高,就是数人头,侥幸几次战役没死,也就能当个伍长,什长了,能活下来就能当官,这个是真的,战争年代,富二代,官二代是不会当兵的,当兵也是后勤的,所以晋升这一块,真是靠实力,靠命运,完全有可能的。至于其他的那都是电视剧,总结,前头兵应该是一种制度,新兵在前边,新兵打没了,老兵补,不会针对新兵特别动员,即使动员了也是脱离不了这些,赢了有钱,有粮,有女人,有官当,阵亡了家里减赋税,发抚恤金,逃跑就地正法,家里蒙羞,至于什么民族,什么虽远必诛啥的,我认为不可能说[捂脸][捂脸][捂脸]这些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各位好,这里是红豆使馆,来给大家解答。

古代战争中,士兵的冲锋占主要地位。只要一方士兵不怕死,敢于冲锋,就容易在人数和军备差不多的情况下占据优势。问题是,在箭雨如蝗的情况下,一味的冲锋对前排士兵非常不好,因为他们的死亡率往往是最大的。那怎么让前排士兵不退缩,敢于冲锋呢?个人认为题目中“安抚”效果不大,须得恩威并济才是上策,主要表现如下:

1.古代有军功制,前排士兵立功心切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战争越来频繁,每个诸侯国都设有军功制度,前排的士兵不光有额外的粮晌,还有更多的机会杀敌,可以多立军功。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军功和奖赏的诱惑下,一些前排的士兵对冲锋并不排斥。

比如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制定了以斩首为爵军功制度,秦军开始扫荡六合,无敌于天下。他们规定:士兵在战场上斩敌一首级,则受爵一级,愿意为官者授予官职,不愿为官者授田宅。在这等奖赏下,哪个士兵不想往前冲?自古至今,面对钱财和爵位,不怕掉脑袋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即便前排士兵多为“炮灰”,仍然有大把的敢冲锋。

2.古代军法无情,前排士兵不得不冲

古代可没有人权这一说,正所谓军法无情,前排士兵们也不是想站到后面就可以的。事实证明,古代战争中临阵脱逃和抗命的士兵都没有好下场,往往被将领们杀之以震慑三军。

比如,宋朝军法规定:“临阵,非主将命,辄离队先入者,斩。”也就是说在打仗之际,敢擅自离队和违背将领命令的直接斩首示众。

再比如,明朝戚家军军法规定:“凡一人对敌先退,斩其甲长。若甲长不退而兵退,阵亡,甲长之家从厚优恤,余兵斩首。”意思是和敌人作战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士兵退缩,他的统领要被斩首。如果统领在没后退的情况下战死,他手底下的士兵擅自撤退,则统领要被给予很高的抚恤,而临阵脱逃的士兵则要被斩首。

可以说,在古代这么严厉的军法下,士兵也没有选择是否冲锋,当不当前排的权利了。

3.古代有督战队,士兵不冲马上死

古代战争中,前排士兵很重要,一些新兵只能先去当火头兵,想当前排兵去立功还不行。当然,在兵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估计得四处拉壮丁了。《石壕吏》这首诗就告诉我们,征兵的连老人都想抓去充兵。

有历史学家专门研究过古代的战争,他们发现了一个现象:一般的战场后面都有督战队,一旦发现有逃跑者或者畏惧不前者,可以说是必死无疑的。

在清军入关后,原来的八旗基本全是督战队,打仗冲锋全靠投降而来的明朝官军。有人质疑这些士兵在明朝的时候打仗不厉害,一加入清军怎么就神勇无敌了?其实,不是人变得猛了,而是督战队拿着抢工硬弩妙瞄着身后,士兵一旦不冲,马上被自己人射成马蜂窝。

总之,统治阶级对这些前排士兵都是采取恩威并济的措施,既许诺了优厚的粮晌,也许诺了阵亡后其家人有优厚的抚恤。同时,又有严厉的军法的冷酷的督战队,所以前排士兵明知会死,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总是要有人冲在前头。按照正常思维来说,冲在前排的人伤亡肯定更大,但是很多人还是愿意做前排兵,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从秦国的军功制开始,我国古代军队基本都是有赏罚制度的,他们都是可以拿到丰厚的奖赏的,如果他们在战争中,取得的人头比较多,屡获军功,就可以晋升爵位。像秦国杀一个人头便可以进爵位一级,并且赏赐金钱和土地,即便是死在战场上也会有一部分的安抚费给自己的家属,让士兵上的更无后顾之忧,也为了自己可以加官进爵而拼命,而前排兵有着更好的机会去建功立业。而且爵位还可以继承,父死子继。所以很多人应战的积极性都特别的高。

第二:前排士兵有可能是死士。

这些死士都是犯下过死罪的罪犯。他们如果在战斗第一排的话,结局无非也是一个死。当然如果战争打完了,他还能活着,那么他就可以避免死罪,所以这样战争对于囚犯来说也算是一个机会,他们的心情应该是有喜有悲吧。

第三:身为前排兵,福利比其他人好。

古代大多数人都是吃不饱饭的,所以参军就是为了吃饱饭,自然就会有一部分人想要得到更好的伙食而做前排兵。而且身为前排兵,是有盾牌的,装备方面还是很优良的。所以也不一定会死。

第四:古代还有个督战队。

督战队的作用便是监督士兵有没有逃跑的,包括有没有不认真打仗的,认真如果有便会杀死,而作为前排兵基本都会冲杀,不存在这种顾虑,反而是后排兵看到战争场面会容易逃跑。


古代社会和我们今天不同,当兵并不是什么特别光荣的工作。一般当兵从军都不是自愿的。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用拉壮丁这种强征的手段。

那么,既然当兵的很多都不是主动的,统兵的将军们,到底要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士兵们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呢?

首先我们要看在古代的军队军人一边都是什么人。

在古代封建制度影响下,阶级层次比较明显。士农工商,再接下去就是杂役这一些的。古时候多是一些地痞流氓和社会底层的人士,为了搏条出路,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参军。

除了这些社会边缘人士以外,还有的时候,穷苦人家为了混口饭吃也会去当兵,混好了能挣个军功。若是混不好也是烂命一条,总比在家里饿死强。所以当时情况下,对于社会地位不高的人来说,当兵可以说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其次,我们要看当时的一些制度。

对于古代士兵而言,打了胜仗的话都是有奖赏的。这个奖赏不可能只有将军有,而是所有的士兵都有。就算是有战死沙场的,也会给你钱财来安抚你的家人。而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孤苦一人的话,那就更没什么可担心惧怕的了。

从汉朝开始,举孝廉制度开始施行。平民百姓想要做官,就只能从军。所以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出于自愿,不需要什么安抚,你只要给他们如愿的奖励,设置好军功制度就可以了。

关于军功制度,比较好的例子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后,商鞅变法定制为18级。统一六国后,确立了80级。军功爵位制度是看功劳的高低,是不受限于阶级背景的。

奖惩分明、明文规定的军功制度,是激励将士们最好最有利的办法。这样会大幅度的调起大家的积极性,也让大家能更甘心的为君主帝王卖命。

最后,只要你参了军,必定接受军队的思想洗礼。

思想洗礼这个东西是需要情绪渲染的。是需要一个感染一个,相互鼓励,互相激励的。古代有很多的忠肝义胆的军队,对他们的将军将士都非常的忠诚,堪称铁军,这就是思想的魅力了。

意识形态这种东西,可以是成为激发军队斗志和忠心的重要工具。再加上一定的奖励机制,士兵将士们面对战争自然就会情绪高涨,大力请求出战了。


原始地址:/xinwen/16479.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