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高低与道德,品行,修养成正比吗?为什么?

文化程度的高低与道德好坏不能成正比,从上面说多少高官他们的文化程度比你不低,但不少人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最后走上犯罪道路。就这次疫情来说,有农民给灾区捐款情况,农民工的文化有可能是小学,也有可能是初中毕业。


文化程度高低与道德,品行,修养成正比吗?

我肯定的回答:不能成正比!

我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修养跟原生家庭有着很大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就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接受学校老师教育的同时,树立分辨是非的能力。更加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有的老一辈人,没什么文化,可一辈子靠勤劳吃饭,凭诚信做人。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不给国家添麻烦,不危害社会,正如前段时间,国家出现了重大疫情,有的普通老百姓,捐出了自己仅有的积蓄,来回报社会。反之,有的人虽然有文化,但不务正业,不走正道,总想不劳而获,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钻空子,进行网络诈骗,骗取一些老人辛苦一生不舍得吃,不舍得花才积攒下来的钱财。所以,我说文化程度高低与道德,品行,修养没有直接关系。


不但不成正比,在某些程度上反而成反比。


沒有任何关系,不要牵强附会,


不成正比,两个本就非相关量


就个体而言不是,就社会而然是,因为社会总是因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的。


一个人,你去用正比跟反比来说,真的是毫无根据,简直让人觉得可笑。这样来说的话,城里人都比乡下人有道德,还高尚,哪天进城了,你又成了有道德,高尚的人了。哪天待不下去了,回乡下又成了不道德不高尚的人了,我去,


没有


知识,不能等同于文化,文化是通向文明的道路,而有很多知识是很阴暗的。


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道德,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则是不一样的。那么,文化程度越低,道德素质就越低吗?下面就来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程度和道德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更不是成比例的。也就是说,文化程度高的人道德素质不一定就高,而文化程度低的人道德素质也不一定就低。

比如现在的高科技犯罪,犯罪分子的文化程度也许很高,但是他却把文化知识用到了诸如诈骗等违法犯罪上面去了,没了一点道德底线。再如一个识字不多的离了婚的女人,却出于同情心和孝心,无怨无悔地无私地去服伺前公公婆婆,她虽没有多少文化,但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由此可见,文化程度只能代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有多高,而道德素质则是代表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如何的,不是一回事情,所以不能混为一谈和一概而论的。当然,一般说来,文化程度越高,道德素质也应该越高,因为你接受了高级的教育了呀。其实不然,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是由他的人格人品,做人三观决定的,而不是他的文化程度如何。

提升道德水准,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责任,从而能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文明公民。当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更有利于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的。

文化程度跟道德素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没有因果关系。文化程度的高低属于智育方面,而道德素质属于德育方面,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最完美的!但是,很多时候却不是全面发展,有的人侧重于智育,比如科学家之类,有的人侧重于体育,比如运动员,所谓术业有专攻,普通人也就是这样,侧重于某个方面。

除非是不世出的人才,一般情况下,术业有专攻是合乎常理的!不世出的人才,也就是全才,几百年能出一个呢?实际上,教育的第一位是德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放在第一位,传道,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德育!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到哪个家长强调过对自己的孩子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从古至今,据我所看到的,有孟母三迁,有岳母刺字,其他成名成家的思想品德教育实在寥寥可数。那么,据此可以推断,居于庙堂之上者,包括皇帝,有几个是德育过关的!不能过关,可想而知,他们的文化程度可能很高,但是,道德素质却令人堪忧!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是否为国为民!


钱理群教授关于“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界定可以视作受教育程度与道德水平不成正比的示例: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1]

自私与无私、生的本能与死的意志同为人类本性,如笔者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跨过西山和香山的边界所写:

“约七万年前,智人凭借符号化和概念化的复杂语言、仰望星空的信仰与不可遏制的征服欲望,让利己的本能与面对集体利益的妥协达到平衡,以集结百人的强大力量击溃中东地区魁梧的尼安德特人,自此世界各地的人种节节败退直至消失;约一万年前,植物被驯化为农作物、动物被驯化为家畜,自然被异化为改造的对象,人类进入农耕时期;约五千年前出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类创造了自己的小宇宙,我们把它称为‘文明’。”

人类文明的必要条件是利己与利他的平衡,对于知识分子理应抱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期许。然而底子薄弱而强敌在外、经济优先而特社道路的时代选择,让文化风气的功利主义导向与人生价值的利己主义倾向成为今日今人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笔者将结合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即明智”对道德水平与受教育程度不成正比进行理论分析,而暂不涉及解决方案的考量。以下文本多方参考名家文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相关论文。

学者普遍认为,苏格拉底的伦理学是理智主义伦理学,其核心议题是德性就是知识,即每个个别德性都是对它所关涉的对象主题的一种理智认识上的把握;人的行为动机也是理智主义的,因为行动者在行动时相信这是对自己最好的。由此衍生出作恶出于无知,即任何一种伦理上的失败都是基于、或者至少部分基于行动者对于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的错误信念或认知。[2]

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强调理性认识之于道德践屡的在先性,以“节制”为例:《卡尔米德》中苏格拉底“极力证明所有德性都是知识”,并以“节制/明智”(sophrosyne)作为“知识”的众多表现之一,因为如果人没有做到自己认识自己则自己控制自己也无从谈起,任何关于节制的讨论都已经预设其本质上是一种知识(phronesis)。[3]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评述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苏格拉底的探究路径在一方面来说是对的,在另一方面来说是错的,他的错误在于,他认为所有的德性都是明智的形式,但是他的正确在于这些德性没有明智是不能存续的。[4]

他将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修正为认为德性即明智,明智首先是正确的希求,即以自己成为有德之人为目的,其次具备达到目的的考虑和选择等计虑性因素的知识,而同情体谅则把自己与他人按照正义的原则关联起来,并最终把捉真实的实践品质与行动能力。可见亚里士多德的明智包含着意、知、情、行诸种因素,由德性即知识到德性即明智,亚里士多德对德性所包含的要素予以具体化与实践化的界定,从而大大推进了对德性的定义。[4]

参考

^精致利己主义者doc/24606202-25485238.html

^田书峰.苏格拉底论德性即知识.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03期:5

^先刚.苏格拉底的“无知”与明智.哲学研究.2017年08期:61~68

^ab郝亿春.德性即知识?——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问题的应答及其根底.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35~36


当然不成正比,也不是必然关系,但存在关系的。

文化不等于品德,素质和礼貌也不等于品德

1.首先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呢?通常来说指学历吧。

那些高学历的硕士,博士里人品,道德差的人层出不穷。

高知识犯罪更可怕,比如之前出国一个间谍,就是高学历,被澳洲的矿业公司拉拢后,给中国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

2.二战时,德国日本政府的高层杀人魔里有文化,学历高的人一点也不少。最后通过下达命令,设计杀人毒气室,集中营,杀死了上千万人。你能说他们人品好吗?


这个是不可能呈正相关的,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学习能力,会思考。文化的传承正是人类学习能力的一种传承,人通过知识学会技能,进而发展生产力。而道德品行修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的体现,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文化知识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传递人的经验,这种经验他包括生产技能和交流技能。道德和修养以及品行,这个得划归人的交流技能里头。

因此,可以说文化程度的高低和你道德品行修养不成正比。

首先,文化程度越高,不一定交流技能就越好,反而是生产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

其二,文化程度高的只是代表智商高,而道德修养主要提现在情商上。

第三,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文化程度高的,其个人修养不一定高哪儿去。就拿征信体系建设来说吧,失信名单里头多少是文化程度好的?

第四,中国古代社会已经用事实证明了,文化程度的高低和道德,修养没有多大关系。封建谁会的上层建筑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最高的那一群人,然而就那么短短两千多年的历史,换了多少个朝代?

因此,可以这么说,文化程度的高低,和道德修养没有多大关系,更不成正比例。

只能这么说,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学习能力,意识到自身品行不足的那部分人会反省自己,进而提升自己的修养。谢谢大家,我是飞云,喜欢诗歌写作,了解古诗写作基本规则,有喜欢创作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或者私信我,带大家一起了解律诗的写作规则,以及对联如何创作等方面的交流


成正比!


天性和修养和学历都没有关系!


不一定,但长辈家庭的氛围影响才是关键


不一定!文化程度与道德品行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文化程度体现的是一个人拥有文化知识的程度;而道德品行是一个人对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的行为。两者之间可以融合影响,而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可以说俯拾皆是!对文化程度高道德品行不好的通常谓之‘’伪君子,对文化程度不高但道德品行好的通常谓之好人‘’!


不一定。


个人修养,是一个人品德,素质的表现;

跟文化程度正好相反

比如说:现在学校不是提倡素质教肓吗?如果像你说的那样的话学校就没这样必要了...所以结论是相反的。


不成正比,因为当代教育根本不重视道德教育,只重视文化课。所以可能也成反比,教育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


原始地址:/xinwen/28211.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