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我不了解,还请麻烦请教他人吧!
谢邀。IP是个新词,很多人把它和品牌弄混是因为品牌的内涵较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概念扩大了,包涵了一部分IP的属性进来。
比如说现在说到品牌,就包含了品牌文化,品牌价值,品牌精神等,而文化、价值、精神等这些属性在以往的品牌概念中是没有的,而这些恰是IP的属性。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大力推行建设品牌文化、品牌价值、品牌精神,就使得大家对品牌的理解和IP产生了混淆,但其实它们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很简单地进行区分:IP是一个人文概念,它指的是某事物(不一定真实存在)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精神追求与寄托等人文精神。而品牌是一个商业概念,它建立在商业实体的基础上,比如基于某企业或围绕某产品,所建立的包含商业文化氛围、影响力、价值追求、客户认同度等在内的一个综合商业价值体系,品牌中的文化精神,就称为品牌IP。
因此,只要看它是否具有商业属性,就可以进行区分了,有商业属性,就是品牌(IP),没有就是IP。
简单来说,IP与品牌至少有五大不同
一、IP载体没有具象,品牌载体基于产品
有人认为IP就是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一首歌曲、一个在定制家居圈胡说八道的一只熊,其实,都不对。上述说的都只是IP的具体形态,实现IP的一种载体而已。我们只是通过这种形态去理解IP背后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普世的价值。它不必高大上,可以是一种情绪,一次短暂的享受,一段难忘的旅行。它不会因热点的转移而转移,因时间的流逝而变迁。
(西游记)
但,如果品牌既做了洗衣粉又做了矿泉水那就是离经叛道,它所有的价值必须围绕产品,脱离了心智的占位,品牌就是无本之木。
(活力二八)
它们两者最大的不同,IP提供的是情感寄托,品牌提供的是功能属性。
定制家居无法由品牌进化为IP的原因,最主要还是围绕构建全屋的材料来下文章,比如环保、空间利用等。而不是由这些材料所构建全屋所带来的情感寄托来做内容。
毕竟情感是比功能更高一层次的享受,唯有情感才能打破羁绊,万物互联。
二、IP万物可联,品牌单一连接
语言是一种连接,文字也是一种连接。我们所创造的独特内容都是一种连接。连接的目的则是为了进化。如同弓箭连接了手和猎物,城墙连接了家园和种族,在那个时代完成了从奴隶到封建的新进化。
(丝绸之路)
我们讨论IP其实就是在讨论商业进化的可能性。我们讨论商业的边界仅仅只是slogan为我们所定义的一切吗?还是我们所拥有的正是我们现在的束缚呢?
从想做就做,到Justdoit,再到只要心够决,就能征服痛苦。耐克完成的是跑者社区的进化,连接的是nike+所有的跑者。歌词瓶,昵称瓶,雅诗兰黛的定制口红,品牌正一点一滴突破我们原有的认知,完成新的连接。
(歌词瓶)
定制家居从衣柜到全屋,边界的延伸除了产品,是基于全屋独特内容的延伸与连接吗?
我们在讨论定制家居还没有诞生一个真正品牌的时候,其实说的是定制家居的品牌没有摆脱外在的推斥力,而进化为靠自身独特内容的吸引力,挣脱出单一平台的束缚,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流量,进行分发,形成新的连接。
三、IP基于场景,品牌基于心智
利益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品牌就是这个利益的代表。只是这种利益背后的问题:“为什么选择你而不是它”的核心表达已经进化为吸引他亲身参与后的选择评判。
因此,没有场景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口碑。这套逻辑的背后是基于碎片化时代,注意力稀缺,如果没有构建出自己独特的场景,那么你的获客成本将会很高,就算有收获,带来的也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用户。毕竟大网撒鱼的时代已经过去。
其次,场景是一种平台,也是一种生态。它符合未来生态竞争的终极意义。
我们讨论《魔兽世界》难道仅仅只是游戏中的点卡销售吗?不,我们说的《魔兽世界》是主题公园背后的衍射品,是被冠以“魔兽”之名的音乐、T恤、我叫MT等等授权包装的延伸。我们讨论的是《魔兽世界》上千亿级别的生态价值。
(魔兽世界)
更是迪斯尼与酷漫居基于家居理解的区别之所在。
(迪斯尼酷漫居)
其实,最深层次的场景,一定在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某个情绪,无论世事变迁,无论沧海桑田,它都会是情绪和场景垄断的结合。
四、IP想到的是人格,品牌想到的标签
有人说品牌是工业时代的产物,IP是互联网时代的象征。虽不能一刀切式的看待,但也可以说;IP是品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进化。
品牌在工业时代的价值,是在其规模化中成为一种识别符号。有关身份、地位与价值。但IP则更多关注的是人格,自己的价值观和哲学。
(熊本熊)
他们要的不仅是功能的满足,而是情感的连接。IP的底层是人格,而品牌的底层是产品,当《奔跑吧兄弟》与《WWE美国职业摔角》都出衍生品时,你会买谁自然就能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美国职业摔角)
就如同小时候的一口菠菜,感受到的是大力水手般的勇气,以及打败胖子布鲁托的欣喜。而定制家居的饰品除了给我们风格的美感,还会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强?
我们所说的品牌标签,不仅仅是功能的定义,还有呈现形式的定义。当品牌一开始进行心智定位的时候,就已设计好了某种呈现形式,并围绕这种呈现形式去赚钱。但也恰恰是这种呈现形成,限制了其产品的媒介化和IP化,使其不能在其它分发平台自由转换。
(好声音)
也正因为这种转化的限制,品牌标签背后的生命周期就是不可逆的死亡周期。
五、IP有变现繁多,品牌变现单一
传统的品牌变现,更多的是指空间的变现,即,在这里变现就不能马上去另外渠道变现。线上好卖线下就不好卖,北区好卖南区就受影响。因此,我们要更多的渠道实现空间的占位,实现可复制的标准化变现。
而IP的变现指的是时间的变现,即,可以同时在同一时间做出不同的变现动作。打赏、众筹、衍伸、直播、语音、出书、游戏等等各种不同的变现玩法,背后的逻辑是IP适应了各种时间变现的生态闭环。比如逻辑思维的真爱月饼。
(真爱月饼)
所以,IP背后的不同场景变现都是为了传播,去实现基于此的二次的分发。环环相扣。这与品牌的售卖逻辑截然不同,承然,定制是当今最大的风口,席卷了成品、软装、建材、电器各种品牌的生态融合。但反观,单一的建材出路又是不是被我们品牌的认识所束缚呢?
一种形式的消亡,并不意外着不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
总结
圣人说:“万物无善恶”,意思是你只要给万物贴上了善恶的标签,它就会反过来控制你。因为善而不舍,因为恶而失去,困住我们的恰恰正是我们所拥有的。
学历、形式、标签、门槛难道不都是我们看待世界的善恶吗?
从生物的角度,万物都是在进化之中的。只是天地不仁,当是无善无恶。该用则用,该弃则弃!
IP与品牌的属性差别只在于内容属性。IP通过内容实现人格化的构建,而品牌则是通过产品与服务支撑价值主张。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当一个品牌开始通过制造内容塑造人格化表达而非单纯以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主张,实现IP化运营时,就完成了品牌向IP甚至超级IP的转化。
IP和品牌有不少共同点比如:
IP和品牌都讲究理念、内涵、情感共鸣等,这些包含精神层面的元素。
IP和品牌的建设都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是速战速决;
一个IP和品牌之下通常也会有不同名称的产品。比如母品牌与子品牌、主品牌与副品牌等。
但是,品牌和IP一个最大差别在于:品牌过于依附于一个或一种类型的具体产品。也就是说,不会有人凭空想一个品牌的名字、品牌的内涵、品牌的理念等。
但是,IP不会依附于某种具体的形态,IP的终极目的是追求价值和文化认同。也就是说:IP提供给消费者的不是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品牌层面,消费者首先关注还是产品本身的功能特性,这也是品牌衍生品往往失败的根本原因。而真正的IP是可以跨时代、跨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