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为何不列入美术高考专业?

国画深受国人喜欢,更是我国的国粹,至于为什么不列入美术高考专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美术高考更多考核的是美术生基础的掌握,素描、色彩、速写是其他绘画的基础。之后不管学习那种专业,都需要过硬的基础。

2.中国画的工程量太大,3小时只能画其中的冰山一角,对于美术高考不适用。

3.国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而美术生的集训的时间紧迫,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国画上面。


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来考量,认为中国画并不适合列入美术高考专业。

用笔方面。

二用纸方面。

三技法方面。

首先从用笔方面来讲一下:国画使用的是毛笔,毛笔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毛笔蘸水,墨,彩画于宣纸、绢,帛上。

它的笔尖柔软,多用动物毛制成,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简单的用笔方法。这对于考生来说,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其次,在用纸方面,一张最便宜的三尺宣纸,也要两元钱左右。这对初学绘画的人和考生来说,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在绘画基础练习之时,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

最重要的是技法方面。

中国画最主要的是,工笔和写意两种画法。工笔画要求工整,细致,求形似,细腻的刻画。写意画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最美妙动人的画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在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中,曾经几度辉煌,在世界浩瀚艺术中独树一帜。但是,传统的绘画,中国画早已经不适合我国的国情。硬笔书写,早已经深入人心。

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是我国的瑰宝,毛笔是作为绘画和书法的工具,在很多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展览中,毛笔占据非常大的比例。他属于艺术的一大类。在很多大学里,都开有中国画这个专业,但是作为高考就不太适合。

高考在绘画方面,主要是速写、素描、色彩。这很好的锻炼了绘画基础,构图,线条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硬笔成为主流。这些都是契合社会上运用到的各类设计,需要构图,线条等绘画基础做垫底,从专业方面来说,大学里的专业,各类产品设计,都需要基本的透视功底,中国画里没有透视。

中国画在题材分类上有人物,山水,花鸟。一幅画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考试中三两个小时根本不够用。

综上所述,中国画不能作为美术高考专业所需要的绘画门类。


国画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进行标准的考试


你好,所谓美术高考,是通过一定强度的训练,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项技术。高考是一个选拔人才途径,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是有一个极高的标准的,要有一定基础和态度的,美术高考相当于“快餐”,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所以不列入高考,是为了不降低标准和配置。


央美中国画专业了解下。为什么没有作为入学考试的原因个人理解是因为,素描是被普遍认为最看功力的活儿。所以院校要求现代绘画无论是国画还是西画都需要这一功底。


我国的小学和中学教育,没有开设中国画这门课程,小学生和中学生都没有学过中国画,中国画比较难学,耗费的时间很长,只适合少数有国画天赋的学生学习,大多数学生好难掌握和学好中国画,所以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却不列入美术高考专业。

一、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却不列入美术高考专业。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没有把中国画列入教育范围内,这主要是中国画比较难学,大多数学生很难学好中国画,而且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没有必要将国画当作义务教育的必修学科,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却不列入美术高考专业。

二、如果高考美术院校要考中国画专业,就要从小学开始学中国画。要想学好中国画就得从娃娃抓起,经过国画老师的指点和教诲,努力学习中国画,要用十年以上的功夫,才能学好中国画。学习国画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并且耽误了其它课程的学习,影响了学生学知识全面的发展。

三、我国高考美术院校没有必要考国画专业。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有着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画博大精深,寓意深远,注重写意的审美境界。国画艺术难懂不容易学会,只适合少数有绘画天赋的人掌握和学好。我国在中小学没有必要开设国画教育的课程,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课程比较多,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花费的精力也很大,那有时间去学习国画,所以中国画不列入美术高考专业。


因为太复杂,老外玩不转


这个问题问的好,真好。

简单的回答因为门槛太高,考试的意思,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掌握的知识,这样才可以考试。

如果只有少部分人掌握没法考试,没法普及,好比高考没法考开飞机一样,不能大面积普及和掌握就没法考试。

现在的美术高考(素描,色彩)都是填鸭式集训,公式化模式化,好比流水线一样。

国画不可能靠半年时间集训出来,因为国画是文化的积淀,没有文化是不可能训练出来的。

国画是最早的“沙龙”,就是小圈子,很少一部分人聚集在一起相互欣赏探讨。欣赏什么,欣赏笔法,构图,意境等。中国画一开始就是“精英”艺术,需要书法,文化,社会阅历的门槛。

中国画并不是简单毛笔和宣纸,这只是表面,往深里说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中国人都明白“看透不说透”,“点到为止”,“天人合一”等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说汉语写汉字,我们懂中国文化。

然中国画就是通过毛笔和宣纸体现这些中国文化,文化怎么可以靠半年的集训培养出来呢。

现在的绘画基本都是受西方绘画的影响,注重的是技术和写实材料等,缺少意境和文化。

因为文化的缺失我们才会感觉不幸福,感觉压力大,感觉没有安全感。

西方的东西更加直接有效率,但是缺少内涵,不够有韧性,可以参考这次疫情中西方的表现。

我们的艺术受西方影响比较多,所以美术高考的模式偏向西方也可以理解。

知道梵高的学生肯定比知道石涛的学生多,中国画是有文化底蕴支撑的。学生都是没有涉世的少年,所以美术高考大面积考中国画是不现实的。

可以考毛笔字可以考线描,可以考国画里的一些基本功,考中国画不现实。

我以前喜欢油画特别喜欢,现在喜欢国画,自然而然的就喜欢了,因为我骨子里是中国人里面藏着中国文化,被唤醒了。

最后说一句玩笑话,哈哈,看看我用油画画的国画山水,哈哈。


那不都成商品了,你买啊


题主的问题有一定歧意,所以我从四方面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关于专业问题,在各大美术学院招生简章很清楚的写明有中国画专业,高中阶段本来就无专业之分。实际上是此类国粹专业还有不少,比如书法专业,易经风水专业,平常大家接触少关注少而已,大部分专业大学都有设置,多与少看市场需求及专业毕业就业情况。

第二,高中阶段的所谓专业考试,实际上与语数外一样属于基础考核,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绘画基础后根据自己爱好及特长选择更加细化的专业方向。

第三,国画本身属于较为小众的一门艺术形式,在年纪小的时候只能以爱好兴趣方式进行培养,长大后再深入学习研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也对国画有所涉及,但是也只是介绍性的讲解,现在校外培训机构较多,学书法国画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加,这是一个趋势,随着国风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学习国画。

第四,现在还有一派的观点比较尖锐,就是以陈丹青教授为主的一部分艺术家,他们倡导不要引导学生使劲学所谓的基础美术馆比如素描水粉,这些基础会磨灭学生的一部分创造性,大学会培养大量的匠人而非大师。

个人认为,陈丹青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非全部。尤其是国画专业,讲求传神,神虽需要型来体现,但国画有时候只要局部的传神即可达到让人过目不忘的目的,所以国画更多的是要深入细致的观察事物,掌握传神特征。

以上供参考!


先了解下国画,国画的来源,“国”从象形文字看,围在中间的玉,而玉的历史地位之高。由此可见,国画,就是藏在中间精华的部分,可见国画在国家地位之高。

然后再聊聊考试,我们测试都是分阶段的,就美术类考试,也是西方画的大体分类,大概分为素描,色彩两部分。再说国画的分类有:山水、动物、人物、工笔、写意、传统,那么我们要测试的话,就要把大分类中再细化,或者所有技能都考察一遍,然后我们可以想象考试内容好之多。

然后再说评判标准,我们美术考试,考察熟练程度、用色技巧、绘画布局。如果是国画,这些是基础,还有更重要的是意境,也就是通俗说的心灵感受。这个意境的评判就比较难了,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要很多人的认同才可以,也就是说没有标准。

考试就是为了相对公平,标注化,而标准化的难以确认,是国画没成为考试的内容的原因只一。

以上个人分析,虽然不是很全面,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帮助。


画作欣赏过程:

1:构图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时,第一眼看到的首先是大致结构,构图是对一幅画作整体的把控力,也决定了画作的广度和深度。对观众而言构图的美感经验也是最直接的,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感受也是最为干脆的,在艺术画作形式美的所有因素里,结构形态的形式美感是重要的基础。合理的构图形式能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对观众的第一眼印象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主要部位即画面中心,引导视觉的顺序,使观众能在一定的思维上基本按照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这就是构图的特殊功能。来些栗子三角构图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三角形构图,稳定感十足,《狼牙山五壮士》的仰视效果则增强了壮士宁死也不屈的刚毅之感和形成永恒的纪念碑式的稳定感,是不是赶脚就跟葫芦娃的葫芦山似的极富力量感

。三角构图的特点就是在画面中所表达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此构图是视觉感应方式,一般用于不同景别如近景人物、特写等,多用于画中主题明确的作品,当然也有繁复多杂的三角构图,下面我们就来个炒鸡复杂的三角:《梅杜萨之筏》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三角线以外,《梅杜萨之筏》还运用了各种曲线和倾斜线,结构明显比上两幅要繁复多杂。这是因为它的主题与内容比较复杂,人物的情绪紧张动荡,变化又丰富多样的缘故,从而这决定了作品画面的分割必须是各种构图形式的综合运用。使画里的人群和筏上的船帆形成了两个明确的倾斜三角形,准确有力地表现了落难者在求生欲望的挣扎中相对暂时的稳定感,同时又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存在严重的覆灭危机感。重要的是作者运用这两个倾斜的三角形结构表现了作品生与死的命运问题的基调。与此同时整幅画采用了金字塔式的构图方式,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件作品基本的构图形式。[2]平行构图拉斐尔《雅典学院》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幅整体都是运用平行辐射线式的构图,《最后的晚餐》里耶酥处在画面中心位置。正是因为平行线的轴心在视觉上自然集中的效果,因此画面中所有的人都紧紧地联系到了耶酥的身上。整排的人和前面长桌子形成平行的水平线,使之在构图中形成向两边展开的视觉感觉。这种视觉的引导使所有弟子的不同面貌、不同的心情、性格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为充分刻画出每一个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十字构图霍贝玛《树间村道》画面主要运用了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分割,对空间的立体分割上强调了道路向远处延伸的运动透视感感。因为水平线压低的缘故,增强了两条垂直线向上的生长趋势,打破了呆滞的画面格局,单纯而简洁大气。最后再来个综合的,我们就不画线了,看到这里大家可以自行捕捉一下构图方式拉斐尔《西斯庭圣母》《西斯庭圣母》的画面结构看似简单,但是细看画面却同时运用了十字形和正三角形与圆形三种构图方式。从抱着耶酥的圣母到下面两个小天使的内在联系呈现十字架效果,使画面油然而生一种神圣庄严而不可侵犯的气氛。同时,圣母和教皇与摩达拉形成正三角形的视觉效果,画面人物上方的两块帷幕虽然显得有些古板却正好加强了这种三角形的效果,圣母那从容沉着,豁达大度的精神表情状态得到了唯美到位的表现。而放眼整幅作品几组人物形象又形成了一个椭圆形,因此起到了加强了各个形象之间的联系感。[3]通过以上对一些绘画书籍的研读和构图实践了解后,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构图的大致魅力了,构图形式可以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了吸引性的作用,支配性作用,鼓舞性的作用,明确作品画面的中心,引导观众视觉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照作者的线索去浏览画面欣赏画面,这就是构图的特殊功能和在绘画中的特殊地位。2:色彩如果是构图是大纲的话,那么色彩就是一幅画作的语言,也是绘画诸要素中最具感情特征,是绘画者表达自己与观赏者交流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绘画作品,虽然构图一般,但由于色彩处理得恰当,还是能吸引观众。与此相反,有的作品,如果在构图、素描、透视、解剖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水平,但在色彩处理和运用上存在问题,这幅作品就逊色了。说到色彩首先当然是说说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梵高用像太阳一样炙热的黄色,还有那忧郁哀伤而又近似疯狂的蓝色。这些色彩之间对比单纯、强烈,像具有鲜活热情的生命体,让我们不自觉地为画面而感动,共同融入到画家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再来看看另一个大神莫奈《日出印象》

画中多种色彩非常随意、零乱就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散发出的光线、色彩、动感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作品中死版的配色。

来个抽象的,吴冠中《中国城》

一作中,吴冠中用简单的颜色组合粗犷的表述出城中的灯火楼房,飘逸爽快简洁有力,色块和留白毫不违和,使画面充满动感。

马蒂斯《马蒂斯夫人像》

两种主色的冲突搭配搭配,画面效果极其强烈产生出耀眼的闪烁效果,使画面充满了纯绘画性的魅力。让一个沉静的头像生出这样丰富的视觉效果来。

到这里现在我们对色彩的影响力和表现力也有了一定认识,色彩是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作为最有表现力的绘画要素之一,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欣赏绘画作品时的感情。不反对吧。

3:光影光影实际上是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我们用眼睛感知物体是靠光的反射,在绘画上也大致如此,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首先来看看阴影狂魔伦勃朗的作品《浴女》画中色调柔和趋於暗色。在从高处投来的神秘光束映照下,人物彷佛从阴影中浮现出来,走向观赏者。贴身衣裳的白色和肌肤的明亮色调,突出了人物的形体,层次变化细微而丰富。她身后的衣服金黄与红色相间,愈发衬托出她身上的白衣以及撩起衣摆的憨态朴实无华。一个正待洗浴的女子正宽衣下水,神情微妙,初试水温,显出欣喜的画面就这么出现了。[4]维米尔《窗前读信的少女》格局虽小但却拥有丰富的表现力,巧妙平衡的构图让其显得更为优美而精准,其中光线的唯美应用创造了一种柔和、弥漫的氛围。维米尔对色彩的卓越把握体现的淋漓尽致,画面中运用的各种蓝色色调一定会让观众流连忘返。[5]光影是自然中出去色彩崴最直观的视觉要素,对画面的具体感真实感也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光影效果的发型与运用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神经,也直接使得绘画技术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4:笔触

绘画中的笔触指的是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笔、颜料、画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后留在画面上的痕迹。它在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绘画艺术区别于摄影艺术的重要标志。

笔触作为绘画艺术中的基本元素,有其自身的艺术形式美,是绘画形式美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看梵高《自画像》

我们在画中看见,之前的夜景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和这里自画像里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画中用了一些颜色变化特别微妙的色彩用油画刀刮制而成,留下了许多丰富的笔触。这些笔触因为有色彩,形状,厚薄,肌理的变化,使得这个人物有着不同的层次,这些层次变化产生了一个朦胧充实的形象。整幅画面刻画就生动起来。

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

咋看之下除了色彩和布局巧夺天工之外就没有其他了是吧,下面我们细看:

如果你蹲下身,逆光往上看这幅画——在展馆里是个很狡猾的办法,因为这样会暴露出画作的裂缝以及表面——从画布的纹理可以看出蒙氏画作中黑色长方形用的颜料较薄。而黄色色块使用的颜料就厚重多了。再凑近点看黄色区域能发现这个绘画表面相当丰郁,每个表面和线条都有它的纹理:条纹被刻出了脊线;一些表面,比如蓝色区域,有油漆工人试图避免的徒手画出来回刷笔的纹理痕迹。放在一起这幅画作有了丰富的表面纹理,艺术史学家称之为制作法。下面的绘画功底十足的学生模仿的作品,只得到一片松软散淡的蓝色,毫无质感可言。当然两三步之外你是完全看不出这些的,这就是大师级别的笔触。[6]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画作,一幅画就是由笔触的轨迹构成的,笔触是一幅画的根本,实质的东西,也是分析一幅及研究作者当时情感取向的重要依据。

通过油画材料和工具在画面上创造的丰富肌理痕迹,诠释自己的艺术观念、审美观念及价值取向。我们也可以就此打开另一条美的道路。[7]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列不列入美术高考专业,都都无关紧要,美术高考,是个大坑。千军万马在这个坑上的独木桥上撕杀,录取之后,再掉入更大的坑。无论录取与否,你都得再度撕杀一直拚到最后,又有几个人能端上碗吃着美术专业的饭?又有几个人能够让自己真正成就为美术专家?


美术高考只是考美术基础,比如素描、速写等。好像美术高考也没有考油画作品。同样的道理,所以也不会考国画作品。但国画作为一个值得发扬的传统文化。在美术学院都有一席之地,他们有专门的系。

而且国画它的传承也向中国许多传统文化传承一样是以师徒传承为主的。


问得好!

应该列入!


美术高考虽然是不考国画,但是有些学校校考里是有考国画的,不过考的人也不多。对于中国画不列入美术高考专业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中国画属于传统艺术,而且比较小众。不仅受众小,开设这个画种的培训班都偏少,优秀的师资更少。而且往往喜欢它的人年龄都偏大,年轻人相对偏少,青春期小孩喜欢的估计更少。之前想学写意花鸟画,咨询了好几家画室,最后只找到一家专门教国画的,进去后班上大多是中老年人,同辈人笑我提前步入老年状态,觉得这是老年人爱好的东西(手动表情~笑哭)。

2.学习中国画是个漫长的过程,几个月内无法出成效。写意画很难定评判标准。工笔画耗时太长,考试时间不够用。然而中国美术高考很多人都是通过几个月集训,然后走的艺术专业路线。

学素描、速写、色彩等的绘画基本技能技巧是有一套学习流程,可以系统化、模式化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其中的技术性知识,达到硬性考核标准的水平,在短期内看到成效。

但是国画不一样,像写意画它讲究气韵。即使同一个老师教,每个人对国画的体悟也有不同,所以不同学生可以画出味道完全不同的作品来,而且很难评判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主观因素比较大。而且写意画细分的话又有花鸟、山水、人物,光是学其中一类都要花费很多时间,更不要说每类都学了。再者,中国画里面的工笔画,操作十分繁琐,光是画一片叶子的颜色,就可以上几次色,上一次色还得看看纸的干湿情况再等着继续上色,时间耗费巨大。孩子们能不能有这个耐心学下去也是个问题。如果真拿中国画考试,那么国画要考的东西太多,考试所需时间也很长,而且还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评分,主观性的占比大了,对考生来说也不公平。

3.中国高考是以文化课成绩为主的,孩子们文化课学习压力已经很重了,而中国画所需的学习时间也较长。如果既要学文化课,还要学国画,孩子们一个头两个大,最后可能一边都没顾上。

4.中国画主要是传承传统文化,修养身心的。商业运用少,受众少,就业市场也就相对小,就业难度可想而知。当画家,太难太难;去培训班当老师,学这个的人少,可能开不了课;自己开个书画装帧这类的店,那必然还要学很多其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转行去画一些中国风插画,这个算是我想到的唯一一个在工作中能用上的,但是也得学一些设计软件之类的东西,而且这个算是设计类的工作,设计类工作现在就业竞争力挺大。


这个问题实在是一个大问题,它不是一时形成的,有多方面的原因。感谢题主能提出来,让大家有机会互相探讨。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特有的艺术品种,如今却不能进入教育系统的基础标定,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若有不足或未尽之处,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1.五四以来的西化倾向成了文化的主导方向

众所周知,从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不断地受到外部世界的暴力冲击,给国家带来许多灾难,无数生灵涂炭。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都在试图找寻一个答案——“我们何以会遭受如此的苦难”?

于是许多人认为是我们的政治制度出了问题,决定推翻家天下的腐朽制度。再进一步,就会由政治进入文化,所以对于文化系统也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和批判。因为它面对暴力显得无能为力。

由此,产生了新文化运动,目光开始投向西方。别人强悍,肯定有他的长处,于是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由此奠定了一个以西化为主导的文化改革方向,到今天也仍然是如此。

而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尤其是东西方都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自然也免不了这样的命运。而书法受到影响就很小,因为它跟西方就没有兼容的可能,它们没有书法。

这是文化的内在基因决定的。

2.后来者多学西画,中国画整体衰落

现在人们认可的那些中国画大师,还是从清末走出来的那一批,吴昌硕、齐白石、溥儒、陈年、黄宾虹等等。

再往后,大多都是学西画的,或者走中间路线,学中西方结合。仅有潘天寿等少数派坚定地认为中国画须独立范围,不必求与西画的融合。但势单力薄。

所以全国的绘画教育系统因此逐渐地就变为全然的西化了。所以,如果大学里绘画系的教授们自己都不会画中国画,那么国画怎么可能进入教育系统的考核制度中呢?这只需要考察一下现在各个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和教授,看看他们学的都是些什么,就不难理解了。

3.西画的基础更注重技术,所以容易考核;国画注重意向,难以作为基础考察

西画以素描和写生作为技术的基础,所以它更容易考核一些。尽管如此,这样的考核仍然有诸多弊端,常常为大艺术家所批评。因为西方的现代美术也早超过这些框架了。

结构,色彩,光影,这些都是能够制定出一些标准去考察的。但中国画呢?它简直就是个玄学的艺术。

你如果要考察国画的基础,那麻烦大了。从用笔来说,就不必急着考画法,反过来先要考书法,看书法的用笔过没过关。毕竟国画大师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画是写出来的。你得先写字过关。

从造型构图来说,它的形又不求准确,不必对客观事物进行完全的还原,那么变形到什么程度,很难有标准,大写意和小写意和工笔,造型的主张全然不同。光影呢,它不太看重。立体呢,它用线条本身去表现,不用色彩就能立体,你看,西方那套技术不管用了。

从内涵来讲,更为麻烦了。你会发现好的国画大师他既是哲学家,又是文学家,又是诗人,好像他行有余力才学画一样。那么他的文化底蕴如何考察?可能要出十几份不同领域的试卷去考他,那太不现实了,也不可能对十几岁二十岁的年轻人做这样严苛的要求。

所以这也是国画难以制定考核标准的一个重要原因。

4.国画所需的文化素养与时代相违

中国所有的艺术也罢,文学也罢,诗歌也罢,戏曲也罢,它们最重要的土壤是什么呢?实际是以自然为背景基调的农业体社会。

而当社会进入工业化科技为先的进程之后,整个传统文化所需的文化素养、精神状态都与现代社会、现代人有诸多相违之处,显得格格不入。

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相比,田园生活模式简直如同树懒一样缓慢了。哪怕你实际上心向往之,但能达到那样一种平和心境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当然,这是整个艺术从业者们所面临的考验,而不单是国画领域。如果不是真的喜欢,那么谁愿意用一生去守护这么一块老旧的田地,辛勤耕耘呢。

所以包括国画在内的诸多传统艺术,都会与这个唯效率是图的科技时代格格不入。这对这个时代的从艺者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不像那些过去时代的人,进入它本身就很自然,绘画充其量就是一个艺术领域,它和社会是协调的。而如今,它不那么协调了,简直像是另外一个国度另一个世界才会做的事一样,所以从心理上进入它更难了。

结语

最后,说说梦话吧。国画有可能复兴吗,像书法、京剧、相声等传统文化一样,有复兴的可能吗?我想还是有的。

当人们物质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定会追求精神。当然,新兴艺术的门类肯定会更多,这样,从事传统的未必会是第一选择。而且由于信息的透明度太高,可能也很难出现那种一人站在顶端的局面,反而会是各具胜场,百花齐放。

但,总归是还有人爱着这些东西的,它躺在许多国人的血液里,只要时间一到,就要迸发出来。那么,从一堆人里蹦出一批更优秀的人,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这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这里是鱼生文化杂谈,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诗书画印本来就是古代的文人雅士互相交流娱乐的手段,都是特定时代的流行和兴趣,过去人们用毛笔写字,疲劳之余顺手画几笔画,消遣消遣,画枝竹画个兰花,画个乌画几片荷花,要不就治几方印,这个印章也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名片,过去朋友之间有事送个帖子都要据名加印的,尤为画画必要提字盖章,所以说诗书画印既是交流手段也有实用意义,现在时代不同了毛笔用处也不大了,诗,书法,国画,印章成了人们的业余爱好,是中国唯一的特点,外国人是学不来的,也没有这个雅兴,为此,作为国考是不必要的。


高等教材,从哲学,政治,经济,金融,文学,医学,艺术,体育,文科,理科,哪一门不是西方论著为主,离开了这些洋教条,我们是不是连路都不会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不能总拿唐宋诗词标秉内涵深厚吧,为什么就不能理直气壮将自己的文化系统的梳理宣传光大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重点是吸收后自身文化的壮大,这才是一个民族的未来。问题还是在教育体系。


国粹没用,没有市场还是零


不要把自己当神,中国画再好也是属于艺术的一种,为什么要有高考的评分值了,画是中国艺术,但最后有几个能成为一个画家。


原始地址:/xinwen/3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