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
如何提升小学生计算水平,,以下有四种方法以供借鉴:
第一,要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其实,计算正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计算一道像37×54这样简单的式题,要用到乘法、加法的运算法则,经过四次表内乘法和四次一位数加法才能完成。至于计算一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需要用到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四则运算的法则等大量的知识,经过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粗心大意就会使全题计算错误。因此,计算时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二,要按照计算的一般顺序进行。
首先,弄清题意,看看有没有简单方法、得数保留几位小数等特别要求;其次,观察题目特点,看看几步运算,有无简便算法;再次,确定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最后,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
第三,要养成认真演算的好习惯。
有些同学由于演算不认真而出现错误。数据写不清,辨认失误。打草稿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竖式,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数位不对齐,既不便于检查,又极易看错数据。所以一定要养成有序排列竖式,认真书写数字的良好习惯。
第四,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
计算又对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必须知道计算正确是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正确作基础的高速度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宁愿计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证计算正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注重计算方法,思想的教学
另外,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方法,往往带有不定性。如何根据条件来估算,如何提取主要信息,那些信息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技能的形成贯穿学习全过程,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估算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精确的要求,主要看估算的方法是否正确。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同时估大或同时估小或一个估大,一个估小到整十或整百的数,这样方便算出一个大致的数或范围。例如:397+103可以简化为400+100,把2.1+1.8+2.2转化为2×3.
有些计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就算老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算。但是作为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总结出法则,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
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102×24,从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过渡到三位数乘两位数,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的把102×24计算出来,并且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习惯性的把102写在上面,把24写在102的下面,从表面看来,学生好像都会了,但如果老师对计算过程不多加解释,而突然把24写在上面,把102写在24的下面让学生们列竖式计算,学生就开始出错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计算道理。
所以,一节计算课决不仅仅只停留于计算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不但会算,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才是计算课应该达到的真正目的。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应用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
如:对于38+75+62这个计算,放在应用题中,如:植树节,四(1)班种了38棵树,四(2)班种了75棵树,四(4)班种了62棵树,这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快的列出式子:38+75+62,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很少。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
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01
加强口算能力的教学。在四则运算中,人们常用的是笔算和口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学生的口算基础。学生进行口算需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简捷的方法计算结果。为了计算的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迅速进行计算。
02
引导学生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要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观察,并主动的去探索,参与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这才能理解得深刻,并自觉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记得牢,而且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03
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能使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同时,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04
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保障计算的正确,除了正确理解、掌握、运用法则外,还受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直接影响。
05
分析产生错误的心理原因
学生在计算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要具体分析,有的学生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是四则计算有缺陷,有的是没有牢固掌握运算顺序,有的是口算不过关,所以,不能认为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必须分析产生错误的心理原因,以利纠正。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可以给你一个简单的建议。我家孩子之前也是这样的,一做计算就错好多,特别无语,可是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每次就会说你认真点,结果他该错错,可是我家孩子又不是那种吊儿郎当的,所以我觉得他应该是真的在认真做题的,后来数学成绩太差了,在同事建议下就给他报了个课外班,北京新东方中小学1对1小学数学,后来过了一阵子发现孩子计算准确率高了很多,很纳闷,就跟老师沟通了一下,原来计算并不是简单的算算数罢了,考察锻炼的还有孩子的耐心、细心等多个方面,我们之前都把计算想的太简单了。其实很重要,尤其对数学这类的理科,以前我们做口算的方法也错了,应该要严格计时的,以后我们决定一直补下去。
我觉得可以多多练习,由难变易多去总结自己错误的一些类型题,在过程中总结一些经验嗯,多去练习自己经常犯错误,这些题同样呢,在速度和准确率上面的一个掌控性和熟练性,这样的话会很快去提升自己的一个速算能力,同样呢对于一些,计算技巧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让孩子有兴趣,建议采用方法:游戏。
游戏,小朋友们都喜欢。当孩子喜欢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激发大脑的活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反应迅速。
小朋友喜欢上计算游戏,那么不用大人在旁边监督,当孩子大一点,到3年级以后,很容易进入自主学习。
由于喜欢,充分激活大脑,100道简单计算题,写作业快的5分钟,磨蹭的1小时,用游戏的方式,就用不到2分钟。.
抓住重点,脱口而出(标准:50次计算30秒)
加减乘除中,加最重要,乘法次之。
加法不快,减法、乘法、除法不会快
乘法重点是口诀表
举个简单的例子:
65*83的计算过程:4次乘法口诀和6次基础加法
4次乘法口诀:3乘以5,3乘以6,8乘以5,8乘以6
6次基础加法:其中2次是进位,4次是错位加法。
多位数加法其实是多次基础加法的组合,减法和除法同理,有兴趣可以试试看。
因此,不管是几年级,只要计算能力弱,就要从基础加法(20以内加法)开始,把基础加法练习到脱口而出。给个标准:50次计算30秒。
加法有加法游戏,乘法有乘法游戏
加法游戏:
两牌相加
连续累加
凑十游戏
加法辅助
乘法游戏:
快背乘法口诀(25秒背完)
乘法辅助
倒背乘法口诀
大九九乘法
两牌相乘
以上视频,见我的西瓜系列视频:小学生家长如何辅导孩子数学。
家长不当监工,当参谋
家长不要当监工。
做一个有趣的家长,调动孩子的兴趣、表扬鼓励、刚开始时参与游戏比赛。
孩子会抓紧写作业,缠着和你玩一两次游戏。
小学生的计算水平实际就是数学运算能力。低年级同学以记忆为主,记住算数口诀即可。对于高年级同学,需要锻炼心算或者叫做口算能力,同时学好语文,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应对应用题的理解。
若只给小学生练题做,小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达不到预期效果,若把计算运用到生活中,我想他会更深刻的记住和积极的去计算,比如先让他去买他喜欢的东西,然后问他花了多少钱,找了多少钱?现金不够要扫码多少?要送给其他同学还要买多少花多少钱......不停的带着他思维走。总的来说要愉教于学,要让小学生觉得计算使他快乐。
第一、平时做作业的时候不能用计算器来算,要用笔来算,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第二、培养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培养自己对数据的兴趣。
我的小外甥女,上三年级之前数学一直都不好,计算题都很难算对,之后我回家了几次发现她自己也很头疼,为什么自己的数学计算总是错,经过我几次辅导,我发现可能是孩子理解能力没达到,于是我就手把手教,然后拿一些道具和生活结合起来,然后动手实践,慢慢的她就理解了,三年级的时候数学考试基本20-50分之间,之后经过我的辅导,她已经能考70-80多分了,今年还拿了进步奖,所以我觉得学好数学的前提就是要多理解,理解之后就能举一反三了,如果让孩子做十道题,我觉得还不如让他用这些时间去理解,理解之后呢再去做题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学到东西的同时也变得自信了.
小学生提高计算,首先小学生先弄明白算理。然后就是做适当计算题,而且要天天做,每天和学习同步的计算题20道左右就行。我们小学低年级我们放寒暑假数学作业就是计算,老师要求孩子天天做。发的暑假寒假作业都是随便,可做可不做,但是计算题必须天天做。就这样我们坚持到了五年级,我们班计算普遍比较好。没别的捷径,天天坚持做,当然错的要订正哦。
小学数学试卷计算一般有30分到40分,可见计算在小学阶段有多重要,培养和提升计算能力是家长和老师都要重视的事情。
小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计算水平呢?
1.培养数感。
数感是对“数”的感觉,感受,对“数与运算”的理解和判断,好的数感,能熟练进行心算,笔算,从“数”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生有了数感,就会在计算时心中有杆称,随时发现问题并矫正。比如,两个小于1的数相乘,你算出一个大于1的结果,一看马上知道错了,及时改正。还如,应用题的计算,发现结果明显不合题意,就即刻重新审题再做。
2.必须熟练掌握计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计算时必须遵循的,否则算出错误结果。小学的计算顺序是,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还有同级运算谁在前先算谁。计算顺序是计算一定要遵守的法则。
3.切实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
如小数乘法的法则是,末位对齐,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小数除法的商,如何确定小数点位置。分数加减要通分,把异分母化成同分母再加减。分数乘除的基本法则等。
这些法则方法清楚了,计算过程就有据可依,就不会出错。
4.熟悉运算定律。
比如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定律的运用,可以让计算简化,优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准确率。
5.多练并寻找错误原因,总结对策。
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就是说明“练”的重要性,熟能生巧。
同时在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及时反思,寻找对策,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逐渐提升自己的计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