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

怎么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是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栽培的作物茬数。复种指数越高,土地的利用程度也就越高。复种指数主要受作物生育期长短的制约。如果采用多种蔬菜的间、套作、复种立体栽培,使前、后茬作物的生长期部分重叠,可相对延长蔬菜的生长季节,增加栽培的茬次,提高复种指数。如油菜地套种茄子,可比单种茄子提高复种指数1倍。

在进行立体栽培时,不同的蔬菜根系的分布深浅不一,有深、有浅,这样可充分利用了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养分,发挥了地力。如深根性的番茄与浅根性的莴苣间作,可在基本不互相干扰的情况下,充分吸收土壤不同深度的营养。


复种指数是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栽培的作物茬数。复种指数越高,土地的利用程度也就越高。复种指数主要受作物生育期长短的制约。如果采用多种蔬菜的间、套作、复种立体栽培,使前、后茬作物的生长期部分重叠,可相对延长蔬菜的生长季节,增加栽培的茬次,提高复种指数。如油菜地套种茄子,可比单种茄子提高复种指数1倍。

在进行立体栽培时,不同的蔬菜根系的分布深浅不一,有深、有浅,这样可充分利用了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养分,发挥了地力。如深根性的番茄与浅根性的莴苣间作,可在基本不互相干扰的情况下,充分吸收土壤不同深度的营养。


种指数曾经是农业人的梦想。上一世纪,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是想着千方百计将一年一熟的地区,还变成两年三熟区,将两年三熟区变成一年两熟区,一年两熟区变成一年三熟区甚至多熟人区域。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蔬菜。在当时来说,这些措施功不可没,解决了饥荒难耐的人群的解决温饱问题的希望,同时也真的大大的提高了粮食作物产量。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原先那种竭泽而渔的掠夺经营模式,使得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出现了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和水土流失等多方面的问题


复种指数是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栽培的作物茬数。复种指数越高,土地的利用程度也就越高。复种指数主要受作物生育期长短的制约。如果采用多种蔬菜的间、套作、复种立体栽培,使前、后茬作物的生长期部分重叠,可相对延长蔬菜的生长季节,增加栽培的茬次,提高复种指数。如油菜地套种茄子,可比单种茄子提高复种指数1倍。在进行立体栽培时,不同的蔬菜根系的分布深浅不一,有深、有浅,这样可充分利用了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养分,发挥了地力。如深根性的番茄与浅根性的莴苣间作,可在基本不互相干扰的情况下,充分吸收土壤不同深度的营养。


同一类的作物不能多年耕种,最好的办法是倒茬。


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中文名

土地复种指数

别称

种植指数

现状

当前中国复种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复种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2。复种种类,主要的有稻-稻-麦(油菜)、小麦-玉米、小麦-棉花、小麦-甘薯等。近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发展了小麦-水稻-再生稻种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全国各类地区复种指数大致为:五岭以南约200%左右;五岭以北,长江以南地区约180~200%;长江以北,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为150~180%;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约120~150%;长城以北地区,除部分旗、县外,大部在100%以下。

影响因素

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实际应用

土地整理、复垦时、还有附加规定,即在项目区域内,净增耕地小于30%时,作为土地整理;而项目区域内,净增耕地大于30%,则作为开发项目


为了损失而复种


提高复种指数的措施:①套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法。②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式。③轮作: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田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土地需要休耕,日本是冬天不种,撒花种,乱长,春天直接翻地,野花变有机肥。看起来减产,实际中出来更高质量的农产品,价格更高。


结合作物的时间,抢收抢种,可以适当种早熟品种。衔接得当。


提高土地的复种是为了提高农业的高产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让农民朋友过上幸福的生活。


感谢邀请回答:

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复种指数指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复种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复种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2。复种种类,主要的有稻-稻-麦(油菜)、小麦-玉米、小麦-棉花、小麦-甘薯等。近几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发展了小麦-水稻-再生稻种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

复种指数与作物熟制有一定关系。中国复种指数已从1952年的130.9%提高到1987年的151.2%。全国各类地区复种指数大致为:五岭以南约200%左右;五岭以北,长江以南地区约180~200%;长江以北,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为150~180%;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约120~150%;长城以北地区,除部分旗、县外,大部在100%以下。根据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和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有效途径。

复种

复种是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有两年播种三茬,一年播种二茬,一年播种三茬等复种方式。复种的方法有:(1)复播,即在前作物收获后播种后作物;(2)复栽,即在前作物收获后移栽后作物;(3)套种,即在前作物成熟收获前,在其行间和带间播入或栽入后茬作物。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和总量的有效措施。

基本定义

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如麦-棉一年二熟,麦-稻-稻一年三熟;此外,还有二年三熟、三年五熟等。上茬作物收获后,除了采用直接播种下茬作物于前作物茬地上以外,还可以利用再生、移栽、套作等方法达到复种目的。

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或称种植指数来表示。

复种

应用限制

复种主要应用于生长季节较长、降水较多(或灌溉)的暖温带、亚热带或热带,特别是其中人多地少的地区。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以便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通过延长光能、热量的利用时间,使绿色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年总产量;使地面的覆盖增加,减少土壤的水蚀和风蚀;充分利用人力和资源。

复种发展

复种是中国传统精耕细作、集约栽培的重要方式之一。东汉郑玄注《周礼·稻人》中已有粟收种麦,麦收种粟、豆的复种记载。公元3世纪的《广志》又记述了稻田复种苕子、绿肥的事实。唐代以后,河南南阳一带的麦-稻二熟制和南方双季稻相继出现。自明代至清代,又先后出现了绿肥-稻-豆三熟制和麦-稻-稻三熟制。1949年后全国许多地区由一年一熟制改为二熟制,由二熟制改为三熟制,南方主要发展双季稻-冬作-双季稻三熟制,北方主要发展小麦和玉米等秋旱粮一年二熟制。全国复种指数由1952年的130.9%上升到1978年的151%,全国约有半数耕地采用了二熟、三熟复种;长江以南各省复种指数平均在200%以上,但近年已有所调整。

在埃及和东南亚、南美及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复种也被广泛应用。埃及1970~1972年的全国平均复种指数达188%,印度除采用旱田二年三熟、一年二熟和稻田种双季稻外,在水热资源充沛的印度恒河三角洲已部分种植三季稻。孟加拉、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也广泛推行双季稻和旱田三熟。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试验四季稻获得成功,平均全年亩产稻谷1700千克。近年来人少地多的苏联、美国,也开始注意在南部地区发展复种,主要是前作收获后复种生育期短的青饲作物。

主要类型

中国各地的复种方式,因纬度、地区、海拔、生产条件而异。大致在作物能安全生育的季节种一熟有余、种二熟不充裕的地区,多采用二茬套作方式,以克服前后作的季节矛盾,或在冬作收获后,夏季播栽早熟晚秋作物。在冬凉少雨或有灌溉条件的华北地区,旱地多为小麦-玉米二熟、小麦-大豆二熟,或春玉米-小麦-粟二年三熟。在冬凉而夏季多雨的江淮地区,普遍采用麦-稻二熟,或麦、棉套作二熟。在温暖多雨,灌溉发达的长江以南各省和台湾等地,稻田除麦-稻二熟,油菜-稻二熟和早稻-晚稻二熟外,盛行绿肥-稻-稻,麦-稻-稻,油菜-稻-稻等三熟制,华南南部还有三季稻的种植。旱田主要采用大、小麦(蚕豆、豌豆)-玉米(大豆、甘薯)二熟制,部分采用麦、玉米、甘薯套作三熟制。

复种条件

复种是一种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方式,复种的发展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等条件的制约,其中热量条件常是主要的限制因素。中国在无霜期约180天以上、≥10℃积温在3600℃以上的地区,热量条件可满足小麦玉米套作一年二熟的要求;无霜期在230天以上、≥10℃积温在5000℃以上地区,可安全种植双季稻和实行稻田三熟制。在机械化程度较低而农业劳力又不足的情况下,过高的复种指数常会导致过高的劳动强度和影响作业进度。由于复种增大了作物对水、肥的要求,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施肥料,才能满足多熟生产的需要。因此一个地区实行复种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确定可能的复种程度,选择适宜的复种方式,有主有次合理搭配,才能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获得应有的效果。为保证季季高产,还应培育选用早熟、高产、抗逆、优质的作物品种,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如套作、育苗移栽等,以克服复种中的季节矛盾,增加效益。


第一:轮作作物,尤其是水旱作物的轮种。

第二:施用生物有机肥

第三:减少复合肥用量,增施水溶肥。


一、兴修水渠机耕道,土地整理提质,不断提高地类等级。

现存很多水利设施都是沿用上世纪50、60年代修建的,因年久失修有很大部分处于半瘫痪状态,近年来国家虽然下有不少的修复资金,但因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有些项目工程流于形式。所以对现有的山塘、水库蓄水能力、病险情况有必要派出专家进行现场勘测,如需治理的还得提出治理方案。对年老的水渠、水沟再来一次从头看,对那些通水能力差一路漏水的河道、水渠堤坝进行加固。水沟进行修复,或改建U型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兴修一些山塘水库、水渠水沟以提高灌溉能力。在田间地头修建一些机耕道,方便农机进出田土,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对土地进行整理,运用现代机械(挖掘机等)对荒山进行翻耕,尽可能的把小块的耕地整成大块的、平整的田土,提高机械化的水平,优质的土地不是当靠翻耕一下就能实现的而是经过8年、10年的精耕细作,所以在保证退耕还林的前提下,对曾经比较肥沃现在已却已荒费的旱地,进行复种,对荒田进行复种,细心耕耘。不断地提高地类级别。提高地类级别所需资金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出资,国家实行以奖代补,所补资金必需进行严厉的监管。

二、加大土地的流转,从而来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

单凭老人和妇女在家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生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可以说我国的农业是没有进步的的,鼓励把那些耕作力不从心的、荒费的土地流转到有能力的、机械化水平高的农户手中。有些乡镇有一个这样的土地流转案例:一亩田流转到某公司,该公司把早稻这一季种烤烟,晚稻则利用该项公司的高机械化水平进行种植,不需农户出任何力就把晚稻的谷子归为农户作土地为流转费。一亩田按一千斤谷子计算,农户的纯收入就有1600元左右,农户剩余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在家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或者帮公司摘烟叶等工作领取工资。多数土地流转后实现了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生产出的产品可以通过品牌、网络等方式进行销售,比起自然经济的把剩余产品用箩筐来挑到市场上而卖不出去要好得多。所以在保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发展一乡一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农业经济。

三、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完善护林管理的机制。

林业资源既可以保住水土流失,也可以影响小气候,还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然而,不少地方却对植树护树不够重视,自上世纪中叶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后,参天大树所剩无几,虽然还剩部分树林,但许多村为了村里的公益事业而被卖砍伐掉。近些年来,许多地方也实行退耕还林,却因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被野火烧了一遍一遍,出现有“年年还林不见林”。所以提高森林的覆盖面积是许多地方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森林的覆盖面积必需植树与护林相结合。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时,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


①套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法。②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式。③轮作: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田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一、复种指数的概念

复种指数是指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二、我国耕地复种现状

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复种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复种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2。复种种类,主要的有稻-稻-麦(油菜)、小麦-玉米、小麦-棉花、小麦-甘薯等。近几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发展了小麦-水稻-再生稻种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

三、提高复种指数的措施

1、套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法。

2、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式,如玉米与大豆间作,高梁与甘薯间作等。

3、轮作: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田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充分利用土地生产潜力。


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法。②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式。③轮作: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田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种的农产品和气候变化季节性的连接很重要


合理搭配,如一季水稻+二季水稻+油菜,充分利用土地,产生更多价值,不让土地闲置。


原始地址:/xinwen/4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