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众来说我觉得唐诗、宋词是比较好的,也是最易接受和喜欢的。
大部分都是生活哲学,道德教条,没啥意思。除了学点古文装逼以外,少有新奇而实用的部分。有学这玩意的功夫,不如学炒股
一开始睇啲咁古典嘅书会好闷㗎,语言唔同,唔知佢讲乜。开始时睇啲近代作者嘅书,听下人地点讲,作为中国文化导读唔错。一位係本国嘅梁漱溟先生,被喻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讲东西方文化唔错,儒佛讲得比较多啲,道家为少。另一位係法国嘅弗朗索瓦.于连,法国哲学学会会长,同样以比较方式审视东西文化,以哲学嘅辩论方式,比较全面。点解要咁介绍,因为唔想从单一角度去思考,最后变成民粹主义。
冯友兰或者可以睇一睇,但觉得太为学朮而学朮,缺乏自身嘅思考,作为参考吧!南怀瑾亦讲儒释道,但好似被喧染为成功学,有咗梁漱溟,我放弃南怀瑾,两个人层次唔一样。
最后提一下陈果,讲得真係唔错,虽然讲学时带点感性,但绝对唔係于单式鸡汤。易中天可以当为消闲书嚟睇,就算讲得唔係好中肯,有啲观点仲带有自我感觉,但係信息量好多,大杂会,唯一注意係要带啲自我批判去睇。
开始文史地互参,会比较好,之后再选择一门深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满天飞花。不同层级,不同境界,不同人士各取所需,各学所长。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当然是老子《道德经》了。道德经阐述了世界九大客观规律和11个心身修炼与社会治理因果辩证法法理或政治经济两个“阴阳五行”辩证循环。现正整理《解密老子道法》第二版,因老朽打字费力,且待以后网上“问答”栏内公开解答。
建议,买一本古代汉语词典
想要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先要背诵
从《古文观止》开始
经过儒家的四书五经等,道家的道德经庄子等,佛家的金刚经等
学习国学精典十分不易,想真正读懂更是不易。如本人酷爱哲学,又痴迷老子《道德经》。也许是与老子学说有缘,所以经过二十多年的究研才读懂其本义与精髓。因此,不是真正有所的爱好与有缘的人,是很难读懂其精髓的!但花费了毕生的精力,自以为读懂了又能怎样?也无处发表。那就让老子学说继续成为难解的玄学若干年吧?但毋庸置疑的是:老子“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学说,定能与日月同辉地普照全世界。
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离骚,当然越早越好
四书五经,老子庄子,易经,黄帝内经等等
先青出于蓝胜于蓝在说吧,
《古文观止》,用来启蒙文言文,原始儒家《十三经注疏》,原始道家《道德经》《庄子》,其他诸子的也要拜读,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的起源,不可不读。
佛教《金刚经》六个版本,因为佛经都是译文,读的版本越多越能得出自己的见解。《心经》或《般若经》,前者是后者的浓缩版,取舍自断,般若就是智慧,如果究竟慈悲喜舍,那么就是福慧双修,功德无量[祈祷]然后就是本土《坛经》,唯一非“如是我闻”而称经者。
这些看完就能初窥中国文化之门,接下来,汗牛充栋、皓首穷经这些词可不是用来吓唬人的,就算把中国古代典籍走马观花翻一遍,怎么着也要二十年吧,而且得不偿失,不如专精一门。比如专攻道德经,这门学科的市场份额非常大,闲时写写心得也能聚集大量拥趸。
其实只要有兴趣什么都不怕,中国文化确实是个宝库,是值得去深入的。
只要我们还有中学学的文言文的底子,就基本可以自学了。开始不懂也没关系,根据兴趣慢慢读慢慢琢磨,不要着急说一次看懂,有些经典是常读常新的。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它和科学不一样有时候需要慢慢领悟,甚至是随着人生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深入。
比如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闲时都可以反复来读,道家的《道德经》、《庄子》,还有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都是长读常新的。也可以根据兴趣来,比如高深一点的《周易》,也可读些兵书比如《孙子兵法》,《李卫公问对》,医学的《黄帝内经》,更可以读史,那就更加浩如烟海了。
中国文化是个大宝库,儒释道,诸子百家,历史、政治、军事、哲学无所不包。但也不是没有重点,中国文化的分类哲学是按照经史子集来分类的。中国对经是比较重视的,所以多读点经是又贯通作用的,当然对兴趣来讲从哪里开始都没关系,只要慢慢深入都能逐渐接到主脉上去,因为中国文化的相通性特别强,所以也就有一通百通的说法。因此兴趣是关键,不要为学而学,这里面的宝只有真喜爱、相信并能看的进去的时候才能慢慢浮现,可能会需要持续持续不断的不少时间,求速成反而难入,到不如念念不忘,有兴趣不忘多看看多读读,也没什么压力,慢慢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就上去了。
如果运气好能碰到名师(不是有名的名师,是真通达的老师)指点是最好的,就像我们常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时候真的是这样,但这也确实难以强求只得顺其自然。就是因为中国古书承载着道,有时候读古书和悟道没太大差别,尤其是那些经,这些确实是和读普通书有很大的差别。如果读到深处,没人点拨确实很难通。当然这是读过看过很多之后再谈的事,开始还是要以兴趣为引导。比如喜欢儒释道任何一家,都可以先从其经典进入,或者按自己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进入。
我自己是先从佛家看的,因为佛家的经文非常优美,读一读就被吸引住了。所以有个兴趣为先导吸引着自己前进就成功了。还有一点感触就是不要带着功利目的去学,因为这是世俗心,往往与道相违背,容易理解不到真意。就凭着纯的求知和兴趣去逐步深入,自然会开花结果。
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并祝开卷有益!
就从四书五经入手呗!这经验都用了两千多年了!
第一看一下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了解社会上层生活,《红楼梦》了解社会中层生活,《水浒传》了解社会下层生活,《西游记》了解社会人群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精神信仰。
第二看一下《道德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黄老学术是怎么回事,了解到什么叫内圣外王,了解到什么是道家为主,儒家为辅。
第三看一下庄子的《逍遥游》,了解为什么庄子主张逃离这个现实的社会,了解到商人的苦闷,了解到商人郁郁不得志的心态。
第四看一下反映孔子思想的《论语》和《中庸》,了解到怀疑主义是怎么回事,了解到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第五看一下墨家的《墨子》,了解社会底层民众的苦恼和向往。
第六看一下纵横家的《鬼谷子》,了解外交是怎么回事。
第七看一下兵家的《孙子兵法》,了解中国人独特的“以战止战”思想是怎么回事。
最后看一下现代儒家与道家思想综合的李宗吾的《厚黑学》,了解三国为什么平衡,了解到为什么会三国尽归司马懿。
刚开始不要学多了,论语吧,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学习关键是要融入书中去
中华传统文明的三大支柱:儒道释。
进学的次第先儒,次道,最后佛。
儒家基本典籍是“四书”,道家基本典籍是”道德经”,佛家,佛教中国化的经典就是“坛经”。
幼儿初学要先读一些蒙学读物,很多,择其善者而学之。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哪些典籍开始比较好?
这要看问这个问题的人有多大的年龄?是个什么样的文化水平?
据我个人见解:大多数中国现代的中青年人,让他从“四书”、“五经”开始,恐怕是不大合适的。从道德经也是不合适的。内容过于艰深、晦涩。这样会学不下去,读不懂读不进去,就会失去兴趣。作为一个大学的文科教师,我知道现在大学生们的中文水平、学术造诣。
其实学习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基本道理,中国老祖宗经过一代接一代的教学实践,还是很有些地道的经验在里头,这就是从小学生们启蒙开始的那些读物,比如说“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比如说《弟子规》,《名贤集》、《增广贤文》。当然,百家姓过去主要是识字的读物;就是先背下来再去用语音和纸上的字去比对,从而认识记住每一个字。现在从学道理、学传统文化理论来说,在识字的基础来说,当然就不太适合了学习传统文化的读物了。
这些读物的好处是:比较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但是里边的道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贤集》、《增广贤文》里边儿是杂七杂八哪家的都有,但是绝对是中国传统文化。
以上述提到的这些启蒙读物为基本内容,现在有一套书叫《蒙学》。顾名思义,就是给小学生们启蒙做入门读物而存在的。差不多包括了封建社会小学生入门的这些读物。适应面应该是比较宽广的。你有一定的文化水准的人也能看的进去。如果是一般的文化水平就比较相宜。如果是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中国传统上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从比较通俗浅显的读物入手,能够培养兴趣,这样能够学出兴趣来,能够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有兴趣做基础,将能够坚持下去,就能够深入下去。否则的话,从那些枯燥,晦涩,艰深的经典开始,很容易把书读死了。读不出味道来,就会丧失兴趣;就没有以后了,就完蛋了。
再接下去建议读《古文观止》。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高中及以上知识水平,能看懂文言文是必须的。然后对古文有兴趣,愿意去查证各种典故,如果静得下心去读的话,其实古文观止挺好看的。
有些篇目好懂,但是再深一点的古文就没那么好懂了。古文的意思也不能全看别人的注释,要用你自己的理解看这本书,要不你会看不进去的。
儒学的《论语》《大学》《中庸》、道家的《道德经》《庄子》、佛家的《金刚经》《心经》、兵家的《孙子兵法》以及《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喜欢养生的加读《黄帝内经》,有一定基础后就可以读《易》了。以上这些读完基本上算入门了。之后则应视个人专业领域和研究喜好而择一领域深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