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
不究其真伪,只学其精神
不知道,看书很少没文化
儿童启蒙读物
这是一部古代百科全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花鸟鱼虫,繁文缛节,基础常识这里应有尽有,好多人应该都读过,书中内容通俗易懂,比较容易理解。
其实《幼学琼林》我感觉是很难读的。名为幼学,成人读起来都不易。了然于胸,当然好。据记载,毛主席晚年还能大段背诵《幼学琼林》片断,难怪《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那么杰出。
《幼学琼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内容简介
《幼学琼林》初为明人登吉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琼林”二字在书名中有两种意思:一是源于唐德宗时皇家内库之一的琼林库,寓意本书之典故收罗宏富,堪称典故宝库。二是源于宋代的琼林苑,皇帝在琼林苑设宴款待新科进士,后遂以“琼林”比喻中进士,寓意学童要努力读书,早日金榜题名。
《幼学琼林》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它是我国古代蒙学中影响很大,编得很好的读本,堪称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邓启铜,1991年获硕士学位,多年从事古文献整理及古汉语、文字研究工作,经其点校、注释的经典品种多达百余种。其点校、注释的传统经典曾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质量的编校作品获得了广大国学爱好者的认可,其作品被不少中小学校指定为国学推荐阅读图书,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古代儿童读物
是一部启蒙的书。
《幼学琼林》这本书相信很多人听过或者看过,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该书的作者是明朝末期的程登吉所编著。这本书最初的名字不叫《幼学琼林》,而是叫《幼学须知》,当然也有人称作为《成语考》、《故事寻源》。在明朝景泰年间跟清朝嘉庆年间跟民国时期多位学者进行整补。全书都是采用对偶句所写,更加容易诵读,让我们便于记忆。因为这本书内容包含十分丰富,可谓是包罗万象,所以被称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幼学琼林·卷四·花木》
大意:桃子跟李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人们喜欢他们的果实跟花,所以来往不绝于树下,慢慢就形成了一条小路。如果是苦的李子,就算是它生长在路边,也会被人们所厌恶抛弃。
其实这跟我们交朋友差不多,如果是一个性格好、待人友善的人,往往他的身边就会有很多朋友。而如果是一个性别坏、口吐恶言的人,往往这种人身边基本不会有朋友。就算是他主动靠近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一脸嫌弃的躲开。所以,就有了那句“有脾气不算本事,能够控制住脾气才算真本事。”
2、管中窥豹,所见不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幼学琼林·卷三·人事》
大意:我们如果通过竹管来看豹子,可能只能看到一个斑纹,而不能看到全身。而如果我们坐在井中,去看外面的天空,可能只能看到进口一块,这样自然很难增长知识。
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盯着别人的短处去看,却很难发现别人的优点,这如同管中窥豹。而更多的人喜欢闭门造成,比如小编自己,以为看了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就变成了这方面的大师,却忘记实践胜于理论。如果我们不经过实践,只能看到书中所设限的一块,这样自然很难增长知识。
3、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意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大意:如果我们坦诚相见,自然可以畅所欲言,这样才是值得我们,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如果我们口蜜腹剑,但却意气相悖,这样只是口头上的交情。
问你们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们有这种可以畅所欲言的朋友吗?小编就有这样一位,虽然平时联系很少,但是每次聚到一起,都放开了聊,说说自己遭遇,如果是不幸的,他会劝解我一番。而更多的是口头之交,索性自己性格懒散,口头之交变成了点头之交,没有太多的交际,所以这也是懒散的一个好处吧!
4、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幼学琼林·卷三·器用》
大意:用铜做的镜子,我们可以用来整理自己的衣冠。如果以历史作为镜子的话,我们就能够知道以前王朝兴衰得失的道理了。
看到这句话是不是感觉非常熟悉,我们在《贞观政要》这本书中也看到过类似的语句。我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下那些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没有看过前朝的历史,如果看过,他们又为何犯同样的错误呢?思前想后,应该只有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看过过往的历史吧!虽然以历史为鉴,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历史的脚步。
5、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幼学琼林·卷一·岁时》
大意:最让我们厌恶的、憎恨的往往就是人情世态:比如在别人得势时如果夏日的炎热,在别人失势时如果冬日的寒阳。
古人云: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山中有远亲。这句话非常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比如前段时间我一个表姐做生意,生意赔了一点钱,可能是借了另一个表姐家5万块钱,然后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听说我家还欠那个做生意的表姐家一点钱(2千),然后给我妈打电话,让我妈直接把钱还给她。当时我妈非常生气,我家又没借你的钱,为什么要把钱还给你呢?不过碍于亲情,我妈最后什么都没说。
6、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幼学琼林·卷三·人事》
大意:我们应该知道器物欹器装的太满就会倾倒,事物如果发展到极点的时候,就必然会走向反面。
古人云:水满则溢。我妈经常会问问有什么理想,我就对她说赚到100万,然后我就准备减压生活。什么意思呢?就是找一个轻松点,时间比较宽松的工作,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没有什么大的目标,比如先赚他1个亿。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知足,毕竟知足者常乐嘛!当然了,我不是反对人应该有野心这句话,而是想说做人要知进退,这样才能长久。
7、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幼学琼林·卷三·人事》
大意:能够认清楚形势的人才是好汉,对于事情发生之前的前兆我们要有所察觉,不然这样就称不上明智。
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发生之前都会有一定的前兆。比如当地震来临时,老鼠、蚂蚁等动物都会有一定的前兆,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发现,就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其实生活中不只是地震发生前会有前兆,很多事情都有,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比如行军打仗,我们如何发现敌人的踪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就是前兆。
8、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幼学琼林·卷三·人事》
大意:智慧要懂得圆通品行要端正,胆量要大胆而且心却要细。
古人云: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其实这句话我并不是很赞成,如果只是依靠胆量的话,那些极限运动的人,恐怕早就成为世界富豪了。胆大没错,但是前提是要心细,就像那些成功的极限运动挑战者,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心细跟胆大。而如果他们只是胆大的话,那么恐怕早就……
其实在《幼学琼林》中不只是小编选的这8句话,还有更多的,你们知道吗?
01
俗话说读了《幼学》走天下,《幼学》即《幼学琼林》,可以这么说:你如果把它背诵下来,那么你就是一本走动的百科全书。
所以说“读了幼学走天下”这句话并非言过其实,也绝非单单是溢美之辞。因为它是一本完整的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方志异闻和童蒙知识等,言简意丰地分门别类,辑录成书。
《幼学琼林》单单是名字就非常唯美,也是所有国学读物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我想,当初给这本书命名的作者,一定对幼童们寄予了深情厚爱:勉励他们一定奋发读书,盼望他们将来金榜题名。《幼学琼林》,顾名思义,“幼学”就是幼时、幼儿期的学习。“琼”是美玉,——“美玉成林,谓之琼林。”
在宋代,皇帝设置款待新科进士的场所,就被唤作“琼林苑”。所以当你读《幼学琼林》这部书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书中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话,犹如一块块美玉,让你目不暇接?
02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一部蒙学读物,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产生于明末,明代西昌人程登吉所著,几经增补,后来通行的本是清朝邹圣脉增的《幼学故事琼林》。
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此故事指历史典故)。同时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此书直到民国时期仍为幼学必读书目。
我觉得它像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它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中国古代上下五千年的多彩与文明。它从天文、地理开始讲述,到科举制度花鸟草虫结束,内容涵盖了古代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每个角落。
《幼学琼林》这本书内容包罗万象,全书分为四卷,涉及古代社会的科学制度、伦理文化、教育建筑、司法技艺、家庭婚姻、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为人处事等等方面的内容。幼学者读之,朗朗上口,饶有兴味,既能识字,又能增长知识。
03
我认为《幼学琼林》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按内容分类编排,便于检索,是一部诗词集锦大全,成语典故大全。同时它还是字典、成语词典、典故词典大全。古时人们日常所用文字、成语典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本书把成语典故、格言警句等内容结合得浑然天成。
它不强求整齐押韵,全部用偶句写成,形式自由,便于记诵。而且它的正文部分就有解释的文字,一般人读起来没有阻碍。
其二:《幼学琼林》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独特,语言精美凝练,用简易的文字形式承载丰厚的文化内容。小孩子读起来易记易诵,大人读了可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成为人生的指导。
其三:《幼学琼林》又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古代文化常识普及读物。其中涉及的每一个领域都蕴含丰厚的知识,让我们更广泛地了解历史和人文资料。
最后建议大家,我们在读国学类的读物的时候,既要看到它优秀的一面,也要看到部分思想的局限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古事寻源》,明程登吉原著,清邹圣脉增补,改名《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全书四卷三十三章。
古人有“读过《幼学》会看书,读了《幼学》走天下”的说法,《幼学琼林》虽只是蒙学经典,却蕴藏着通向传统文化的钥匙,蕴含着深刻的中华文化精神。
《幼学琼林》中有许多古语雅称、成语故事、典故、格言,蕴藏着的深厚传统文化
(一)古语雅称
绝大多数的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作而成,我们要想打开这座传统文化宝库,首先必须要过的是语言关。《幼学琼林》中有很多古语雅称,掌握了之后将会大大提升古文阅读能力。如:“书室曰芸窗,朝廷曰魏阙。成均、辟雍,皆国学之号;黉宫、胶序,乃乡学之称”(《宫室》)。芸窗是书斋的雅称,魏阙代指朝廷,成均是指古代的大学。辟雍也叫璧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形状像璧环,所以叫璧雍。黉宫就是学宫,商代学校名序,周代学校名胶,后来用作学校的通称。再如:“管城子、中书君,悉是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器用》)。韩愈作寓言《毛颖传》,称毛笔为毛颖,秦始皇封毛颖于管城,号管城子,后任中书令,常被呼作中书君。《文房四谱•砚谱》引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说:“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因为立了许多功劳,被封为即墨侯。”于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砚的雅号。
(二)成语故事
几千年来,人们锤炼出各种语言材料,用来表现文字的精髓,成语就是其中翘楚,它以凝练精粹、富含意蕴而备受人喜爱,而其中所蕴含的故事,又是那样生动隽永,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幼学琼林》中就有非常多这样的成语故事。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武职》)“多多益善”讲的是韩信的故事,“毛遂讥众”讲的是毛遂自荐的故事。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师生》)“负笈千里”是说汉代人苏章千里求学的故事。“立雪程门”讲的是宋代人游酢和杨时去拜访大学者程颐的故事。这两则成语故事,都是讲求学的精神,不畏艰险,尊师重道,无论对哪个时代求学者都有莫大的激励和鼓舞。
(三)人物轶事
人类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亘古不息,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留下了令人悲慨和感动的许多故事。如《祖孙父子》里讲道:“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和丸教子”讲的是唐代柳仲郢的故事,他母亲把苦参、黄连、熊胆和成丸子给他吃,让他夜间读书更有精神。“戏彩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孝子老莱子的故事,据说他73岁时,穿着五彩衣,学婴儿啼哭,还假装跌倒,为的是逗父母开心。“毛义捧檄”讲的是汉代人毛义的故事,据说他接受朝廷的征召文书出去做官是为了养活母亲,母亲死后,他就弃官回家了。“伯俞泣杖”讲的是汉代人韩伯俞的故事,母亲因年老力衰打得不痛,他知道母亲老了,伤心地哭了。这些故事不是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他们母慈子孝的细节,读来令人倍受感动,能带给人巨大的感情震动和精神力量。
(四)传统格言
格言,言简意赅,集众多睿智而指导人生,时刻激励我们反省、前进。《幼学琼林》中有许多精辟的格言,如《朋友宾主》篇:“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此段话来源于《孔子家语》,原文是:“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目的是提醒人们慎重交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还有“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行欲小。”(《人事》)告诉我们智慧要圆通,品行要端正;胆量要大,心思要细。“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人事》)这是劝人向善,不要为非作歹。做善事就自然会流芳百世,做坏事,死后就会有恶名流传,被后世子孙唾骂。《幼学琼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传统格言,读来能激励着人们向着理想迈进,向着高尚的道德迈进,向着事半功倍的高效率迈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孕万千。《幼学琼林》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蒙学经典,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鲜明体现了天道信仰的精神实质
中国传统文化以天地人三才为基础,尊重天地的自然运行规律,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人为中心,但人所有的活动和思考一定是建立在合乎天地规律的基础上,即符合“天道”。
《幼学琼林》四卷三十三章,从编排的类别来看,就体现了天道信仰的精神实质。卷一六章是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天地孕育万物,共同生活在苍茫大地,日月盈昃,寒来暑往,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文臣武将,明君贤臣,这是国家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天地人”三才,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人为贵,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
人应当以孝立身,明伦尽分。卷二首先介绍了祖孙父子、兄弟等天伦关系,其次在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等篇章又介绍了重要的人伦关系,又介绍了跟人生活息息相关身体、衣服。卷三围绕着人的吃穿用度、为人处世来叙述,卷四文事、科第、制作、技艺等主要以士子求学应试,百工制作生活用品为主,也是围绕着人的生活。虽也有释道鬼神一章,但依然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人道符合天道,心地光明磊落,吉神自然保佑你。
(二)宣扬了仁爱孝悌的中华传统美德
《幼学琼林》中包含了中国古代传统美德的诸多方面,这些道德规范对我们现代人的精神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仍然会成为指导我们言行的重要的标准。
“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的精神标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和“人”“道”是同一的,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仁者爱人”,具体的行为实践就是践行孝悌。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先在家庭内部践行,而后推而广之,在社会上普遍奉行,就是忠恕之道,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幼学琼林》中很明显在宣扬这种仁爱孝悌的传统美德。“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祖孙父子》)人世间父母兄弟之间的感情是相同的,我们把自己的爱推己及人,普天下就会充满爱,充满和谐。
尽孝要及时,莫要留后悔。“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与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疾病死丧》)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孝敬他们,而不要等到他们不在了再追悔莫及。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既翕,为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兄弟》)兄弟和睦友爱,患难相助。如果人们都能像对待亲兄弟般对待他们,我们的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三)表达了豁达的生死观和端正的贫富观
作为蒙学教材,《幼学琼林》中对生死讲得非常明白,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本来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福寿康宁,故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之所不能无。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疾病死丧》)人们生时注意保养,面对死丧疾病时也能从容不迫。“故为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需重慎终追远。”(《疾病死丧》)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心侍奉,死后慎重举办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远祖。《幼学琼林•贫富》篇中为孩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子路衣敝缊袍,与轻裘立,贫不胜言;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俭有可鄙。”金钱固然重要,但不能把赚钱当做人生理想,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关键还是要志存高远。
《幼学琼林》是古代蒙学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的读本,称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其内容广博、包罗萬象。历史人物、天文地理、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等,无一不涉及。
“读了《增广賢文》会说话,读了《幼学琼林》走天下”,可见本書影响于世的程度。
《幼学琼林》这部书先由明代程登吉编写,然后由历届朝代的文人增补注释,又续增了时代的新知识。这本书过去之所以能风行全国,历久不衰,成为家喻户晓的蒙学读本,自然有它的特点。下面笔者阐述一下:
这本书的特点是采取的是一种非常传统,并且便于记忆的,如同过去春联一样的骈俪句式。它描述的是过去的各种科学、社会学、礼学、历史文化常识等学科知识。
它採用对偶式的句子,再加上押韵,用一句或几句话来介绍一位历史人物或一个历史典故,儿童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趣,既能识字,又能增长知识,以致终身不忘。这是古代蒙学书在内容和编写方法上的一个新的发展!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