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
王阳明
浙江,中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在先秦时期为吴越属地,秦为会稽郡属地,至唐设浙江东道及西道,五代立吴越国,宋置两浙路;元代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代朱元璋正式分立浙江行中书省,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那么浙江有哪些军事天才呢?勾践、孙权、钱镠、宗泽、刘基、王充、陈霸先、于谦等。
1.越王勾践,他是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卧薪尝胆。
2.刘伯温,有句话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朱元璋常天取他的建议,比如在先剿灭陈友谅的时候发挥巨大贡献。
人才辈出
浙江是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出过很多的军事家,比如越王勾践、三国时期的孙权,曾做过三年皇帝的陈霸先等等,还有蒋百里、王阳明、钱镠、刘伯温、沈括等人。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从父亲和哥哥的手中接管大片土地后,他开始励精图治,谋求富强的策略,重用人才。积累好实力以后,多次发动了北伐战争,他比较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征服了当地的山越人,稳定了统治。
刘伯温,浙江人,帮助朱元璋打天下,是元朝的开国元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有句话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朱元璋常常认真地听取他的建议,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避免两线作战,然后各个击破,在剿灭陈友谅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钱镠,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勾践,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卧薪尝胆,为了打赢战争他在越国推行了“五政”,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战争的胜利大力发展农业,促进农业人口增长,重视兵力扩充,将整个国家变成了一台为打胜仗的机器。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
王阳明,即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他以心学集大成者著名,但是他的军事才能更熠熠生辉,他担任过两广总督、兵部尚书,曾经带兵平定宸濠之乱,之所以被称为军事家是因为他提出理论又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知行合一”的思想辐射了整个东亚地区。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今海宁市硖石镇)人。著名军事家,先后参加过讨袁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蒋百里以军事学家闻名于世,所著《军事常识》是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开山之作,《国防论》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他是一个军事理论家,先后在日本和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担任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他的巨著《国防论》对当时很多的将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惜英年早逝。
一、陈霸先
陈霸先(503-559年),浙江湖州人,本是南北朝时梁国的交州刺史,548年发生侯景叛乱,陈霸先剿灭叛军后封为车骑将军,掌管扬州、南徐两州刺史,556年击败北齐进攻,557年平定萧勃叛乱,同年赶走梁末帝萧方智,建立陈朝,为陈武帝,558年降伏湘东刺史王琳,559年征战一生过了把皇帝瘾的陈霸先去世。
《陈书》对陈霸先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
司马光评价陈霸先: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二、钱镠
钱镠(852-932年)浙江杭州人,本是唐朝末年浙西一名偏将,880年参与围剿黄巢起义升副将。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
902年钱镠平定浙江内乱,封为越王,907年朱温篡位称帝建立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此时进入五代十国混战期,923年钱镠称帝建立吴越国,932年钱镠去世,活了81岁。“
钱镠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但因为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钱镠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钱镠主要的成就不是军事,而是治国。钱镠治国有略,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并且使得江边农田得获灌溉之利。钱镠设撩湖军,开浚钱塘湖,得其游览、灌溉两利,又引湖水为涌金池,与运河相通。钱镠还在太湖地区设“撩水军”四部、七八千人,专门负责浚湖、筑堤、疏浚河浦,使得苏州、嘉兴、长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
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又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十训”即钱鏐临终前向子孙们提出的十条要求,遗训中虽然包含一些封建思想,但是大部分是饱含人生智慧的。“武肃王遗训”代代相传,世世因循,一直激励着钱氏后人。
三、宗泽(1060-1128年)
宗泽,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宋朝名将。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靖康元年(1126年),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宗泽为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后,积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不久,受封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击退来犯的金兵。同年11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帅。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次年正月,率军至开德,与敌十三战皆胜。”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败金兵。金人畏惮宗泽,都称他为“宗爷爷”。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蔡东藩评价宗泽:宗泽之忠勇,较(种)师道尤过之,史称泽请高宗还汴,前后约二十余奏,均为黄潜善、汪伯彦所阻抑,抱诸葛之忱,婴亚夫之疾,高宗之不明,殆视蜀后主为更下乎?
四、于谦(1398-1457年)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按江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纪昀等评价于谦: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而所上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古有逐鹿中原,近现代才有海权思想,浙江本就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自古以来都是鱼米之乡,百姓富庶。而且这里文风盛行,老百姓也是温顺和婉,没有桀骜不驯战争土壤自然就不会有出众的军事家了。但是出些文豪巨富,国之栋梁的院士,这个地方绝对是一块吉壤
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能算天才之一。“越甲、越人剑、吴钩”,在春秋时代可是大名鼎鼎的。
又有三国时代富春人、江东猛虎孙坚,及其子小霸王孙策,二人皆不世出之天才。但这些人物,众人早已耳熟能详,就无须多说了。
讲一个三国将军:曾救过孙权性命,又深受孙权器重赏识,正准备委以重任时,却不幸病亡,时让孙权闻知后哀伤不已的东吴大将——浙江余杭人凌统。
自晋室与北宋两次南迁,浙江文风日愈昌盛,似乎名将猛将稀少。然而在三国时代及其之前的浙江,却完全不是这回事。
其时浙江一带,王权止于城邑而不及乡野,山越之民,多断发纹身,能在山林沼泽间赤足如飞,高尚力气,作风剽悍,惯习战斗而不服管束。名头很响的丹扬精兵,其中一部就是专指浙皖交界处的兵源。
东吴立国之后,一大半的战争就是吴军与山越之间的战斗。东吴将军凌统,就在东吴平定山越战争中崛起的一颗将星。
余杭豪杰,凌氏父子英雄。
凌统字公绩,其父名叫凌操,世居于吴郡余杭,就是今日的杭州余杭区。
史书称凌操为人,轻侠而有胆气。
小霸王孙策扫江东,凌操闻名投效。然后跟着孙策打仗,每有战斗,便奋勇先登,数次战斗之后,便以勇闻名军中。
凌操率部驻守于永平,被任为永平县长。三国时代的县长,是要带兵的,凌操在任上屡次击灭山越叛乱,剿平盗匪,威服民众。又以功绩升迁为破贼校尉。
古地名永平,即今江苏溧阳。
孙权成为吴主统军后,跨江讨伐江夏黄祖,凌操率部从征。
夏口之战,凌操驱轻舟先登破阵,斩杀黄祖的先锋将,但激战中被时为黄祖部将的甘宁射中,伤重阵亡。
而凌统时年仅十五岁,但已英武不逊其父,常获左右交口称赞。
孙权亦以凌操死于国事,为嘉其功。便拜少年凌统为别部司马,并以代理破贼都尉的职务,使统率其父凌操麾下的部兵。
“有辱及亡父者、虽赴死必杀之。”——血气方刚、恩怨分明的少年将军凌统。
三国时代的南方,因为多有高山大泽,不服管束的山越部落与盗匪,一直是东吴严重的内患。
所以东吴的名将,包括了在献计夺荆州、破关羽,又在夷陵击败了刘备的陆逊在内,极大多数将军都是要参与剿匪战争的。
孙权亲率大军讨伐保屯、麻屯等地的山贼。攻破保屯后,孙权先撤军,留下凌统与部督将张异等各率本部兵力留下、围攻麻屯。
麻屯、保屯二地,在今湖北嘉鱼县。
诸将约定了对麻屯发起总攻的日期之后,在帐中设宴聚餐,席间,有一个老资格督将,名叫陈勤。
此人脾气暴躁,举杯行酒令时往往随性乱使,不按规矩,还倚老卖老、瞧不起少年就获都尉职、独领一营兵的凌统;屡对凌统出言不逊。
于是,凌统恨其侮慢,当面反驳,让陈勤下不了台。陈勤怒,不但破口大骂凌统,还连带辱骂了其亡父凌操。
少年凌统被触及亡父之痛,心中悲愤,于是任陈勤放肆,只是流涕不答。这样一闹,这酒也喝不下去了,众人散席而出。
但是陈勤因让一少年伤了面子,却还不肯罢休。乘着酒劲,又于道路上拦下了凌统,继续大骂其父子。
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凌统终于忍无可忍,杀气升腾,于是拔佩刀,一刀下去,陈勤当场被破翻在地。数日后,伤重而死。
陈勤死了,而诸营约定会攻麻屯的日期也到了。
凌统对众人说:“主上信任我,以我为将,而今我却以私恨而杀了一将军,非死无以谢罪。”
于是,率所部先登,身先士卒,冒矢石、触锋刃,率先摧破敌屯,诸将乘胜进击,大破贼军,而凌统为首功。
战后,凌统命部下将自已缚住,然后向“军正”请求拘押,并上书向孙权请死。
军正:古代军中专管军法职务,孙权获悉此事后,为凌统的勇烈果毅大为感慨。于是,下令:以先登破敌之功赎凌统之罪。
在战争中崛起的将星。
一:江夏之战,勇冠三军。
因孙坚之死,东吴与江夏黄祖之仇,已是不死不休。
建安十三年。
孙权再次召集大军讨伐江夏;凌统随征,为报孙权之恩,自请为前锋。
吴军进抵江夏后,凌统从亲兵中选拔敢战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经常前出大军数十里外扫荡哨探。
当时,黄祖部将张硕率兵船出巡,以探吴军虚实,在右江恰与凌统遭遇。
张硕所乘船大、兵多,而凌统人少,船小。
然而,狭路相逢勇者胜,凌统毫不畏惧,驱船直迎上去,以小搏大、以寡击众;
激战,登敌船,斩杀张硕,敌军人船皆被俘获。回报孙权,以骁勇果决闻名全军。
吴军水陆并集,发起总攻。
吕蒙从水上进攻,大败江夏水军,而凌统引军兼道,又率先攻克城池。于是,吴军大获全胜,斩杀黄祖,终报孙坚之仇。
战后,孙权以凌统之功,升迁为承烈都尉。
二:赤壁之战,凌统终于由一名少年将领成长为了将军。
吴军灭黄祖后。同年,曹操南征,赤壁大战爆发。
东吴精兵尽归周瑜统辖,以扺御曹军。
凌统随周瑜在乌林与曹军交战,挫败曹军进犯。
曹操撤军北返,留曹仁守江陵。
凌统等部进逼江陵,屡与曹仁交战,直至曹军退走,积功升迁为校尉。
建安二十年,吴军攻破皖城,凌统所部力战建功,升为荡寇中郎将,并获授沛相之职。
同年。
东吴因刘备已占据益州,便向刘备索取荆州,却遭刘备拒绝。
孙权大怒,遣吕蒙为大将,统辖凌统等东吴诸将,往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亲率大军由川中返荆州,驻于公安,关羽率军入益阳,与吴军对峙。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因曹军入汉中,刘备急于回师与曹操争汉中,被迫议和,割让长沙等三郡与东吴。
孙权得到三郡,又因曹军主力西征,合肥空虚,便欲趁势攻取合肥。
于是,召集诸路军马,大举攻合肥。
凌统所部自益阳返回,受召开往合肥参与合肥大战。
凌统虽年少,又长在军旅,却每每亲贤接士,轻财而重义,被誉为有国士之风。
其时,东吴诸军云集合肥,号称十万众,连营十余里、兵势鼎盛。
凌统抵达前线后,被孙权任命为右部督。此时的凌统,年龄尚不足二十六,却已有大将之风。
逍遥津浴血死战救孙权。
孙权攻合肥,遇上了克星一样的名将张辽,东吴军锋被挫,屯兵于城下十余日后,见合肥城已不可克,吴军撤走,无功而返。
大军既已撤退,包括孙权在内的东吴诸将谁也料想不到,胆大包天的张辽竟敢从只有七千兵马的合肥驻军中选出一支轻骑,潜行尾随吴军,并趁吴军在逍遥津渡河时,突然发起了攻击。
其时,吴军大部已过河,孙权亲率后军尚在北岸。张辽的猛烈突袭,使得猝不及防的吴军士卒惊慌乱走,将军召集不起成建制的部伍,顿时陷入了大乱之中。
孙权也身陷于激战之中,脱身不得。
曹军攻势凶猛,孙权左右多死伤,已险象环生。
正危急时,凌统率本部三百亲兵直杀入重围之内,救得孙权,杀出重围,孙权策马跃过断桥。
而凌统为掩护孙权脱险,率三百步卒就地结阵,皆殊死战斗,一步不退,阻击张辽。
终于,凌统在激战中格杀数十人,身负创伤十几处,左右亲卫全部阵亡。
孙权已走远,凌统于是撤出战斗,突围时,所部基本全阵亡。
这时候,渡桥已被张辽军彻底摧毁,道路已绝。凌统跳入河中,被甲泅水潜行,因曹军大多不通水性,才得身幸免于难。
当凌统逃出险境时,孙权已上了大船,得知凌统归来,大为惊喜。
孙权亲迎凌统上了自己座船,并急召医者,为浑身是伤的凌统敷药。
凌统爱兵,所部士卒皆为精锐骁勇健儿,而这一战,竟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故而悲不自胜,放声痛哭。
孙权叹息,用自己的衣服襟为凌统擦眼泪,并安慰凌统说:“公绩啊,亡者已逝,只要你仍在,又何患无人啊!”
由是,孙权愈发器重凌统,拜为偏将军,并给凌统本部兵额增加了一倍。
这儿,必须说一下,可别以为东吴偏将军只是员偏将。
偏将军在东吴,已是可以统辖万人规模军队的大将了。
东吴的偏将军,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当得上的!可参阅东名将陆逊的履历。
建安八年,21岁的陆逊入仕,历任海昌县令、屯田都尉、再于历次讨伐山越战役中凭军功升迁为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都督。
其间,陆逊还与孙氏联姻,娶了孙策的女儿,与孙权成了亲戚。
直至建安二十四年,已36岁的陆逊才因为献上袭取荆州的奇谋,被拜为偏将军、右部督。
从海昌县令到偏将军,陆逊用了十六年。
由此,凌统二十六岁即被孙权拜为偏将军,这在东吴诸将是罕见的。
前面说过,东吴的战争,一大半是讨伐征服境内山越的战争。
合肥之役惨遭败绩后后,吴军又要继续对山越的征讨了。
凌统认为:
“山越之民多壮勇强悍者,虽然不服王化,但性格多朴素。除了兵威征讨之外,也可以施以恩义收服,恩威并行,才是王道。”
毫无疑问,这是很有建设性的提议。
孙权很赞赏凌统的建议,将平定浙江东部山区事务,专委任凌统全权负责。并令沿途郡县,全力配合凌统,凡凌统所需人力物力,皆须先尽力供给,然后再上报。
凌统率兵向浙东,路过余杭乡里,丝毫不摆大将威风,对本县长吏毕恭毕敬,以礼相待,乡人皆引以为荣。
凌统善于练兵,又爱护士卒,故而逍津一战,麾下士卒甘为之效死。
在浙东时,多有壮士闻名来投军,不多久,便收得精卒万余人。
一万余精兵,这在三国时代正史上,决不是个小数字,孙权闻之,为此倍感欣慰!
英年早逝,将星殒落。
然而,正当这位年轻的东吴名将即将大展宏图时,一场暴病却夺了其性命,时年仅29岁。
凌统的突然病亡,应与逍遥津血战时身负多处重伤,又在河中潜渡,长时间浸泡于水中,以致落下隐疾有关。
当时,孙权正在床上歇息。凌统病亡的消息传来,惊而起身,悲痛不能自止,扶床大哭。
之后数日,孙权膳食减半,为凌统哀悼,每提起凌统,便泪流不止。
能让君王如此厚爱,足可见凌统之将才。
孙权对凌统的爱屋及乌。
凌统遗有二幼子,名曰凌烈、凌封,各皆年仅数岁。孙权将二子内养于宫中,视如己出,待遇与孙权自己诸子相同。
若宾客进见,孙权称呼凌统二子曰:“此吾虎子也。”
及二子及八九岁,孙权令教之读书,每十日令其学习骑乘马匹,训练武艺。
凌统的长子凌烈成年后,孙权追录凌统功勋,封凌烈为亭侯,命其统率凌统旧部兵马。后来凌烈犯事,因罪免职;孙权又让凌统次子凌封承袭爵位,继续领兵马。
【图片来自网络】
浙江,简称“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东汉至现代,浙江籍文学家载入史册者已逾千人,浙江历史上军事天才辈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浙江历史上都出现了哪些军事天才。
1.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明朝杰出的思想家。王阳明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还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在江西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数十年的民变祸乱;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他善用谋略,几次指挥都是攻无不克。
2.孙坚
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3.孙策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孙策能够开拓江东的基业,实在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在战争中迅速的声名远扬,才有了不少人才的陆续投奔,江东之地,也是在强敌环饲的情况下,身先士卒而打下的,其中的艰辛非一言可概之,年纪轻轻就有了争霸天下,看尽时势的眼观,凭借其人格魅力和战争中的杰出表现,文臣武将陆续归附,自此成为了东吴的霸业的基石。
孙权能够掌权东吴,而且最终能够战败最终称帝,这都是基于孙策的功劳,东吴定鼎江东,赤壁大败曹操,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而且还多次打退曹丕,将其气的忧愤而死,这都显现出江东的强势和霸气,东吴最终是三国之中最后才灭亡的国家
4.宗泽
浙东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宋朝名将,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宗泽威震北国,《宋史》记载“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宗泽临死仍念念不忘北伐,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
宗泽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宋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5.陈霸先
陈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东汉太丘长陈寔后裔,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年—559年在位)。陈霸先生逢乱世,身经百战,曾大破侯景,平王僧辩,平定萧勃。
陈霸先在位期间又平王僧辩余部、平萧勃、平王琳。559年,陈霸先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据史书记载,王僧辨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夜掘陈武帝陵,破棺焚尸,并将骨灰倒于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
6.于谦
[明][公元1398年-1457年,明代政治家、诗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7岁乡试落第后,闭门读书,到20岁考取县学廪生,名列前茅。23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名列第一。
“土木堡之役”,英宗被俘,瓦剌也先一部大举南侵,京城危在旦夕。留京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急召朝臣共议对策,当时朝廷上下,一片恐慌,翰林院侍讲徐珵等人主张迁都。于谦临难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军务,坚决驳斥迁都派,厉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他率兵22万,精心部署,列阵九门,誓死抗敌,并扶郕王即位,追英宗为太上皇,以定民心。经过5天激战,击退了瓦剌部的进攻,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以功加官少保。
7.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谋略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
8.张煌言
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南明儒将。在明朝灭亡后,张煌言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三入长江,率部连下安徽二十余城。
9.勾践
(?-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区夏河城),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10.毛文龙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末期将领,在辽东抵抗后金,多次取得胜利。天启元年(1621年),升任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的练兵游击,率兵两百攻破后金镇江(今辽宁丹东东北九莲城)。袁可立到任后,在皮岛(今朝鲜椴岛一带)设置东江镇时,任命毛文龙为副总兵,加授平辽总兵官,赐尚方剑,加封左都督,势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个稳坐岛中,享其荣华富贵的“海外天子”。
如果纵贯历史那就多了,但是真正称得上军事天才的只有王阳明一个就是整个世界上估计也只有毛主席能与之比肩王阳明是一个能文能武有勇有谋而且从来不打败仗决胜与千里之外的文官同时又开课授学影响一直到现在
浙江自古以来就是个出人才的地方的,出过的历史名人数以千计,军事人才也是数量众多,比如说:
春秋时期的勾践,三国时期的孙权,南北朝时期的陈霸先,明朝时期的刘伯温、于谦、王阳明,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和他的浙江帮(陈诚、蒋鼎文、胡宗南、戴笠……)。

但是,并不是每个军事人才都能被称之为军事天才。能被称之为天才者,肯定是有着非常独特的地方。个人认为,民国在江浙的历史上,能被称之为军事天才的人,就有这么一位:
蒋百里
蒋百里这一生中,从未带过兵,打过仗。他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在军事教育和军事理论方面的成就!
蒋百里早年间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1912担任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首任校长,1938年代理陆军大学校长,培养了大量的抗日军事人才。
除了在军事教育方面的贡献,蒋百里还是民国时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编写的《国防论》,是其军事理论的巅峰之作,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的指导思想。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东汉至现代,浙江籍文学家载入史册者已逾千人,约占中国的1/6,可谓遍地出人才啊,我们先说古代的吧
一,西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
二勾践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率兵而起,大败吴师
三孙权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黄武元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
四陈霸先
陈霸先出身低微,受萧映赏识,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太平二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年号永定,是为陈武帝
五钱镠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
六沈括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
七刘基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八于谦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九王守仁
弘治十二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这些都是古代的,现代名人有鲁迅、徐志摩、章太炎、蒋介石、戴笠、钱学森等大家可以百度下他们的历史史记!
自古有南方才子北方将,江浙一带多文人。说起浙江有名的军事家,绝对绕不过去的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另外还有宋朝名将宗泽以及清末名将葛云飞。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县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他创建的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是我国古代思想之集大成者,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余秋雨曾评价道: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宗泽,今浙江省义乌市人,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靖康元年(1126年),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宗泽为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后,积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不久,受封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击退来犯的金兵。同年11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帅。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次年正月,率军至开德,与敌十三战皆胜。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败金兵。金人畏惮宗泽,都称他为“宗爷爷”。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
宗泽虽未能实现驱逐金兵,收复失地,恢复宋王朝大一统的宏愿,但他坐镇抗金前哨的开封,阻止并粉碎了金兵的大举进犯,保卫了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
乾隆帝:夫南渡去今六百余年,读其疏者,未尝不嘉其血诚,赏其卓识,叹其孤忠,欲为堕泪!
葛云飞,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清末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名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葛云飞出生在下级军官家庭,七岁进私塾,同时习武。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考中武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中武进士。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先后在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镇守东南海疆16年。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6月7日攻陷定海,知县姚怀祥等殉职。1841年3月,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率兵3000进驻定海。8月12日,英军2万余人大举进犯定海,攻打竹山门,偷袭东港浦,进逼土城,均被守军打退。后来英军从小路攻上定海北面的晓峰岭,三总兵率众英勇搏斗,浴血奋战六昼夜,毙敌1000多人。但终因城内弹尽,援兵不到,三总兵相继在竹山门和这里殉难。
清道光21年8月17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同治十年加赠提督、建威将军。
定海之战是鸦片战争中我国军民抵抗最壮烈的战役之一,在晓峰岭山岗上,还可以见到古炮台遗址。表现了宁死不屈反抗侵略,死而犹生的崇高战斗精神,履行了“城亡我亡,不离定海半步”的誓言。
西施
1、陈霸先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出身低微,受萧映赏识,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太平二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年号永定,是为陈武帝。掌权后平叛之战主要有三:平王僧辩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在位三年,559年驾崩,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2、钱镠
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3、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宋朝名将。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元佑六年(1091年)进士。元佑八年(1093年),任大名府馆陶县县尉。任满,先后在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担任县令。政和五年(1115年),升登州通判。宣和元年(1119年),因事被贬提举鸿庆宫,遂上表引退。靖康元年(1126年),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宗泽为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后,积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不久,受封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击退来犯的金兵。同年11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帅。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次年正月,率军至开德,与敌十三战皆胜。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败金兵。金人畏惮宗泽,都称他为宗爷爷。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4、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正统十一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于谦率二十二万军队,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5、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6、张煌言
张煌言(1620年—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1645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当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7、葛云飞
葛云飞(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鹏起,又字凌召,号雨田,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清末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名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葛云飞出生在下级军官家庭,七岁进私塾,同时习武。嘉庆十九年(1814年)应试,补本学武生。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考中武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中武进士。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先后在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镇守东南海疆16年。官至定海总兵。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殉国后,谥壮节,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同治十年(1871年),加赠提督、建威将军。
8、蒋百里
蒋百里(1882年~1938年11月4日),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今海宁市硖石镇)人。著名军事家,先后参加过讨袁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蒋百里以军事学家闻名于世,所著《军事常识》是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开山之作,《国防论》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
蒋百里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代表作《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作为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为鼓励民族士气,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9、朱虚之
朱虚之(1912年2月-2000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浙江临海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野战军通信工作的主要创始人和组织者之一,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1931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江西红军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空军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部长,空军技术部政委、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政委、空军第二高射炮兵指挥部政委、空军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0、张崇文
张崇文(1906年12月-1995年9月)浙江省临海市城关镇人,1906年出生于浙江临海县,就读于台州中学。上海大学肄业。1925年任杭州学联宣传部部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杭州中心区委书记。参加了黄桥、莱芜、淮海等战役。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1、陈铁君
陈铁君(1917年-1961年6月23日),浙江平阳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南独立团团长,闽浙军区、闽浙抗日游击总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坚持了闽浙边三年游击战争。1939年后,任新四军军部科长、福建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1952年后,历任中央军委训练部处长、副局长,训练总监部计划监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士诚,蒋介石
圣人带兵,一出即灵——不世出的军事天才王阳明
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名守仁,阳明是他的号。这个人可大大的不得了,集合了“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因此后人将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儒家四圣”。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传奇少年
王阳明生而不凡,其母怀胎超过十月才生下他,因他诞生之前,祖母梦见天神穿着华服,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只可惜他虽然聪慧,却从不开口说话,家人都以为他是哑巴。5岁时,一高僧路过其家,见到他非常惊奇,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见了很受启发,于是根据《论语·卫灵公》中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竟然就开口说话了。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状元及第,自然对他期望甚高,遍寻名师为他授课。少年王阳明志存高远,竟瞧不上科举之学,认为“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志向。他以“土木堡之变”为耻,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人家想要做什么都能做成。王阳明文武全才,身体里蕴含着吞吐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机,他考中进士后为朝廷服务,从来不以个人利益得失为重,在许多事上仗义执言,虽然被宦官刘瑾所逐,但始终不改其志。随着对“心学”领悟地加深,他学以致用的本事越来越强,少年时读的兵法书籍竟然无师自通,为大明朝立下不世奇功。
初战告捷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王阳明在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推荐下,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当时,南中一带匪盗蜂拥四起,目无王法,不时攻占、剽掠各处府县,搞得官府头大,百姓也苦不堪言。王阳明到任后,以“格物致知”的精神,先是了解了基本情况,然后只用了两招,便让南中恢复太平。
第一招:打草惊蛇。
王阳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匪盗的耳目,于是将几个年岁大的老痞子仆役拘起来责问,这些人本来就知法犯法,哪里还敢隐瞒,于是纷纷自首,如实坦白。王阳明大度地赦免了他们,允他们戴罪立功。这些人见大人不记小人过,感激涕零,争先恐后地去侦探叛军的情报,短短数日,王阳明便掌握了匪盗的动静。
第二招,用兵诡诈,神鬼莫测。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阳明亲率精锐在上杭屯兵,待各地匪盗集结之时,首先示弱,假装撤退,待敌松懈时又出其不意发起进攻。这些乌合之众平日里摇旗呐喊几下,官兵便夺路而逃,哪里见识过这等用兵,纷纷不敌。王阳明一鼓作气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于是王琼上奏,朝廷颁下旗牌,允他便宜从事。王阳明抖擞精神,三个月的时间,又接连攻斩杀、俘获盗匪六千多人,南中情势为之一振。
王阳明不等不靠,完全凭着手中有限的资源和心中无限的沟壑,以一己之力荡平为患数十年的匪盗,百姓都惊呼他是神人。
封神之战
南中一战,对王阳明而言不过是小试牛刀,他这个军事天才要得到后世的承认,必然要打一次硬仗。两年后,机会来了。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这家伙是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的后代,当初明成祖用计夺了朱权的兵力,这才夺得天下,可却没有兑现平分天下的诺言,反而处处对宁王一脉进行限制和打击。一百年来,各代宁王无时无刻不牢记仇恨,期望有一天朱棣的子孙中出现昏君,自己好振臂一呼,学朱棣再来一场“靖难”,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天下。
而荒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出现,给了时任宁王朱宸濠这个机会。于是他厉兵秣马十余载,终于在这一年起兵叛乱。消息传到北京后,多年没有经历大战的大臣们震惊不已,只有王琼稳坐钓鱼台,十分自信地说:“有王伯安(阳明)在江西,定会擒获叛贼。”
此时的王阳明正要前往福建平乱,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往吉安城,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号召各路勤王兵马征讨宁王。
这一招仍是“诡诈”手段。王阳明知道,若跟在宁王屁股后面追打,自己手上这点家当都不够塞人家牙缝的,可若不追,宁王六万大军沿江而下,很快就会攻下空虚的南京城。南京毕竟是大明原来的国都,一旦被占,宁王便有了与朝廷一较长短的资本,到时候一南一北两个“朝廷”互相讨伐攻杀,最终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王阳明决定采用“疑兵之计”。他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出八万人,加上自己的军队和两湖守军,一共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同时,他为了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写了一封匿名蜡书送给朱宸濠的谋士李士实、刘养正,要他们劝宁王立即发兵攻打南京,继而他又耍手段故意将给二人投书一事泄露给宁王。结果这三个人不如一个王阳明鸡贼,果然都上了当。李、刘二人劝宁王赶紧进兵南京,否则时不我待。宁王在王阳明宣传战的影响下,早已杯弓蛇影,风声鹤唳,对这两人不复早先信任,于是执意按兵不动。
宁王犹疑不定的半个月给了王阳明时间,八万平叛军虽然仓促组建,但声势远超宁王六万叛军。此时反应过来的宁王发令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两城,直逼南京门户——安庆。
此时有人建议王阳明赶紧发兵救安庆之围,王阳明微微一笑,摇摇头说道:如果去救安庆,我们必定会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乘虚攻我后背,我们腹背受敌,羸弱之军怎敌得虎狼之师。不如我们掉头直捣南昌,南昌守备空虚,必可一举而下,宁王有勇无谋,在没有攻下南京立足之前,定然不会放弃南昌,肯定回救,到时我们设下埋伏,迎头痛击,必定取胜!
众人叹服,于是王阳明统一了众人思想后,立即率兵攻打南昌,朱宸濠得到消息,果然顾不上攻打安庆,急忙回兵来救南昌。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叛乱历时35天宣告结束。
急流勇退
这一次王阳明仍然不等不靠,没有拿到朝廷半点资助,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将声势浩大的宁王叛乱消之无形,避免了大明朝陷入内乱,从而延续了大明一百多年。这份功业,之前的圣人们哪一个也没有做到。
更可贵的是,万事“看本质”的王阳明知道朝廷奸佞绝不会承认自己的功劳,也许还会痛下狠手,陷害自己,于是他第一时间将军队和宁王交给朝廷,然后称病,急流勇退,总算没有卷入政治漩涡之中。
结语
王阳明一介文人,却不拘泥于科举文章,事事从实际出发,立下不世之功。同时,他还将立德、立言集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不愧是千古流芳的圣人。
浙江历史名将
陈霸先,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生逢乱世,身经百战,曾大破侯景,平王僧辩,平定萧勃。
宗泽,浙东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宋朝名将。宗泽威震北国,《宋史》记载“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宗泽临死仍念念不忘北伐,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谋略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
于谦,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大臣。土木之变后,明英宗兵败被俘,也先的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于谦力排南迁,坚持主战,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带领明朝军民打败了瓦剌军的大举进攻,保住了京师。
张煌言,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南明儒将。在明朝灭亡后,张煌言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三入长江,率部连下安徽二十余城。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王阳明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还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在江西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数十年的民变祸乱;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他善用谋略,几次指挥都是攻无不克。
孙坚、孙策,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三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者。
朱然,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夷陵之战中,朱然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在魏国趁机攻吴时,朱然镇守江陵,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六月之久仍攻不下,从此朱然“名震敌国”。
董袭,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十二虎臣之一。
凌统,吴郡馀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十二虎臣中的年轻一代。凌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逍遥津之战,凌统率亲近士兵三百人冲入敌围,护卫着孙权突围而出。在突围后,凌统回身再战,左右士兵全部战死,他依然亲自斩杀数十名敌兵,直到孙权彻底安全后才退还。
贺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全琮,吴郡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施绩,丹杨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春秋时期越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钱镠,杭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吴越开国国君。
毛文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末期将领,在辽东抵抗后金,多次取得胜利。
葛云飞,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清末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名将。
在近现代,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汤恩伯、胡宗南、陈诚、俞济时等国军将领也都是浙江籍。
蒋百里,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今海宁市硖石镇)人,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先后参加过讨袁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
浙江有15人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分别是叶长庚、李仲麟、伊文、朱虚之、李逸民、姚醒吾、钱春华、方铭、梁军、张瑞、沙风、郑汉涛、张崇文、周子祯、陈铁君。
这些是浙江历史上的名将,至于军事天才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浙江地处江南,自古就是名人辈出之地,浙江的军事天才当然也有很多了。可以说每当国家或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站出来,挽救国家与危难之中。
下面重点说一下,中国近现代史上浙江的军事天才吧,正是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铁君浙江平阳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南独立团团长,坚持了闽浙边三年游击战争。1939年任新四军军部科长、福建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
1961年6月23日,陈铁军将军病逝于北京。
张崇文浙江省临海市城关镇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25年任杭州学联宣传部部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桥、莱芜、淮海等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浙江省诸暨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宁波、上海从事工会和互济会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政治副主任,第1纵队队长,第21团团长,山西新军总指挥部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
浙江籍的将军还有,梁军,浙江省杭州市人;方铭,浙江省宁波市人;钱春华,浙江省鄞县人;姚醒吾,浙江省吴兴县人;李逸民,浙江省龙泉县人;郑汉涛,浙江省慈溪县人、沙风,浙江省新昌县人;张瑞,浙江省浦江县人;朱虚之,浙江省临海县人;伊文,浙江省余姚市人;李仲麟,浙江省鄞县人;叶长庚,浙江省分水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