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的书法倍受推崇为什么?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很好!


共同学习


變不失失法度,形態自然,生龍活虎,神出鬼没,幾千年獨領書壇風騷。[祈祷]


王铎的字哪能比得上里的喷子写的好呢?


请指正


中国书法史行书:王羲之、王献之、米蒂、赵孟頫、文征明;楷书:欧阳洵、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草书:王羲之、张旭、怀素。王铎、傅山、董其昌只算二流书家。


王铎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书家,有神笔王铎之称。书法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巿等,学米巿几可乱真,有坚实的学古功底,他是书法史上革新人物,明末清初盛行董其昌一脉的严谨俊逸之风,他大胆革新开创了遒劲苍老,跌宕起伏,笔势雄强的笔法,他的行草书形成了一种强力的节奏,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被后人所推崇。


王铎(1592年——1652年)生活在明末清初,可以说是一位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师。

书法发展到南宋以后,对秀美风格的书法越来越推崇,这时期大多数书法家以“二王”风格为宗,不论是元代的楷书大家赵孟頫,还是明代卓有成就的大书法家董其昌,在构建个人书法风貌的方式上,都以学习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风格引以为荣,从用笔方法到审美趣味,全盘接受了二王的特点,让书坛上妍媚、秀美的风格成为主流。

这两位大书法家虽然经过很多努力和尝试,但没有完全从二王书风的影响里摆脱出来,缺乏鲜明的个性,因此,他们对书法史的贡献有限。

王铎比董其昌晚出生几十年,在书法基础训练上,最先从二王风格开始,当他看到秀美书风被人们审美疲劳后,决定给书坛诸如一股雄强之风,具体做法是,给二王风格里融入唐代楷书的笔意,让书法线条变得有骨力。

之后,王铎对颜真卿、柳公权,以及汉隶、秦篆等书风苦心钻研,这些书体属于静态书法,在结构和法度上,都有庄严、凝重、沉雄的特点,王铎主动把静态书体的风格吸收进来,又取法二王书法的笔意和形式美感,最终形成了意味隽永,形式独特,极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书法风貌。

这种风貌一举打破了明代以来偏向于柔媚风格的书风,因此,王铎在书法史上具有“中兴之王”的美誉。

王铎之所以备受推崇,一是因为他的书法素养十分全面,除过行书、草书写得非常好之外,他在楷书、篆书、隶书上的素养,都可圈可点,在明末清初众多书法家里边,还没有哪个书法家像他这么全面。

二是王铎作为历史上众多学习二王的书法家之一,他能走进二王的风格,又能走出二王的风格,不但得了二王的真传,还依靠二王的特点,重新探索出一种新的路子,对书法的创新功不可没。


王铎,明末清初书画家。书法与董其昌齐名,由“南董北王”之称。世称“神笔王铎”。尤其在日本影响巨大,把他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他的书法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被大家视为珍宝的。

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楷书严肃不失典雅。

王铎,大楷学颜柳,柳体功力尤深。小楷学二王、钟瑶。大楷强劲刚毅,小楷淳厚又有高古之风。一笔一划,强劲有力,气势强烈。字的整体之间虽然聚集,但并不显得杂乱,井井有条,赏心悦目。

行草大气飞扬。

他的行草书学二王米芾。用笔大胆,沉着痛快,线条流畅,酣畅淋漓。充满跳跃感,又节奏明显干净利落。

他的书法成在晚明清初书坛上称得上是一流的!

作品欣赏:

一丶隶书《五律诗册》

二、书法手卷《求书帖》


如果说董其昌的小行草书(或者说小草行书)是书法中的“小写意”,那么王铎的大行草书则堪称书法中的“大写意”。

王铎的狂草得益于《淳化阁帖》,笔力刚健,以圆转之法贯气,以折锋之法增势,气势撼人心魄。其狂草代表作如南京博物院藏王铎《节临阁帖》轴(图1),一笔直书而下,直至墨渴方休,然后再蘸墨,再书写,并如此反复,形成强烈的、跌宕起伏的节奏回环;结字大胆,行气流畅,章法茂密,还以十分出格的涨墨法强化全作的黑白效果。此《节临阁帖》轴,杂临王羲之《阮生》《足下疾苦》《长平》等数帖而成,乃王铎的草书名件。“他所临写的《淳化阁帖》,早年曾做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但观其大量临作,在注意笔法的传统特征以外,绝大多数却不以‘形似’为目的,而以‘我神’取代‘他神’……说是临仿,实际上就是创作。”

图1王铎节临阁帖纵222.5、横45.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王铎的行书初学《集王圣教序》,兼学时人,取法广博。他最崇拜的是米芾。南京博物院藏王铎《五言律诗》轴(图2),用笔、结体,乃至章法,都与米芾行书高度相似。所不同的是,王铎在将小字展大书写的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的顿挫、方折用笔以增加点画的力感、质感。其大字用笔豪放而不失精微,结体、章法、墨法变化多端而富有层次,克服了小字经放大书写后通常会出现的“不耐看”之难题,将明代以来“长卷大轴”的书法形制所特有的恢宏气势发挥到极点,为明代书法的形式美注入了全新的内容。

图2王铎五言律诗纵160、横4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王铎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与其终身勤奋刻苦之优秀习惯有密切关系。他视“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为必尊之古。“在王铎的笔下,‘临’书有了新的开拓。”临古帖也是其应酬的主要手段。他取法广博,除了临摹“二王”、米芾等古代名家法帖之外,他还取法少数时人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古人书法以为补充,这一点很特别。《淳化阁帖》中的大草书是其最主要的临摹对象,但王铎有自己的临摹和取舍习惯。对于应酬之作,王铎坚决规避丧、乱、哀、祸、病、痛、死等一类有不祥含义之字眼,有时还根据需要进行多帖“拼临”,凭借其高超的技法和统一的能力让人看不出丝毫破绽,俨然是一幅崭新的书作。如南京博物院藏其《临二王帖》扇页(图3),便是王铎在临写过程中当机取舍之结果。此作节临王羲之《敬豫》《适太常》《月末》《吾唯》,王献之《玄度来何》诸帖而成,墨色丰富,层次分明。“王铎这种不受成法约束的‘临’书,使我们了解到,‘临’的内涵在晚明比之以往不知要宽泛了多少。”

图3王铎临二王帖纵16、横51.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王铎书法在清代是不受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当时统治者立主赵董书风,由此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寒门举子,学习赵董蔚然成风。其二,王铎由明仕清,列入《贰臣传》,也由此,统治者及时人自然不屑于他的书法。

王铎书法在当代备受重,原因也有二。其一,王铎书法相较前人有所发展,王铎师法二王,同时受米芾影响很大,王铎的字法,在米芾欹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王铎的墨法对涨墨、枯墨、块面等的运用更加完善。其二,王铎自谓“一日临帖、一日创作”,王铎的临帖同时又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再创作,常把行书临成草书,把尺牍临成条幅,正是因为这种创作,王铎将巨幅条幅的章法对比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也是因为这种创作,适应了当下的展厅效果,也是因为如此,王铎书法才备受重视。

王铎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赵董之后,必属王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他少年家贫,身处乱世,命运多舛。他是南明东阁大学士兼太子少保,但他后来归附清朝,担任礼部尚书。他的一生颇有争议,书画却传颂一时。尤其王铎的书法,后人将之与王羲之相提并论,称为“前王后王”。王铎书法远师前人钟繇、王羲之父子、颜真卿、米芾等,集各家之大成,别有心意。他精于各种书体,其中以行草成就最大。他的行草摹习王羲之、王献之,但并非一味模仿,而是参酌了自己大量的心得。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在当时书风中另树一帜。时人将之与董其昌相提并论,有“南董北王”的说法。他的草书,属大写意一派,恣肆任性,挥洒自如,跌岩起伏,有横扫千军之势。他的行书,含蓄多变,风神洒脱,富于节奏感。因此王铎的书法自清以来倍受推崇,特别是今天人们在追求书法艺术个性,不再拘于“二王”,而个性独特的“后王”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

鉴于王铎书法取得的成就及影响,我想他一定会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很高的地位。


要理解王铎的书法思想,必须要对其所处的时代及其书法特点有清晰的认识。

王铎所处的明代末年,书风受赵孟頫、董其昌的影响,偏软偏靡,书法正在走下坡路。

在此情形之下,以王铎、黄道周、倪元璐为代表的书家,力主创新,倡导雄强豪迈的风格。其中尤以王铎最为突出,成为复兴书坛的旗手。

王铎极力反对学时人书法,追随流行书风,大力提倡取法魏晋,并以“二王”为先祖,临摹了大量“二王”作品。

王铎临摹二王的方法很奇怪。因为时代的特性,二王作品都是小尺寸的尺牍和手札,但王铎却将它们全部改成大幅巨轴,说是临作,但我认为说是创作更确切,写出的作品“长”得与原帖已完全不一样了。

降清,是王铎人生的转折点,与此同时,其创作理念也出现一些变化。

投降清朝让王铎为世人所不齿,其书法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受重视。

和赵孟頫一样,作了贰臣的王铎一定也是苦闷的,政治上不受重用不说,当时的清廷也不主张社会的革新,这种政治理念必然影响到艺术上。

所以,我们观察王铎的作品,可以明显看到,降了清以后的王铎,作品已没有了明末的火气,较之前期作品,已平静、平淡了许多。

总体而言,王铎是明清少有的书法大家,其大气磅礴的风格,尤其是丰富多变的墨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至于日本人所谓的“后王胜前王”的说法,一是日本人的书法审美不同,二是也许其怀有某些其他目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王铎书法最佳处是:笔到山穷水尽,居然能出奇思妙着,此学养深厚。


王铎是明清调书法″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巨轴行草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王铎将尺幅较小的轴类书法作品和手札形式,改变为高二米多的巨轴书法作品。

由于尺幅的改变,在书法创作的技法和心态必然改变,使中国书法出现了很大变化。

巨轴书法必会出现一些难题,如结字易松懈,字与字,行与行的行气不易协调,节奏变化不明显。

王铎书法作品采取的章法字距、行距不作过宽或过窄处理,他有很强的整体把控协调能力,每行的轴中线弯折自然,既生动而又有节奏。气势激荡。

将小字作品改为创作巨轴作品,他具体采取了哪些方法?

一,用笔厚重。

二,夸大粗细对比。涨墨法的应用

使作品还有块面感。

三,强化枯湿浓淡节奏。

王铎巨轴行草作品如咆哮的黄河,气势逼人,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强烈震撼。

在创作巨轴行草方面王铎取得了较高成就。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书法作品为王铎所书。)


王铎降清,为明朝士人所不懈一顾,到了后来,日本比较推崇王铎书法,对于日本人来说,评价书法家的标准当然不会和我们一样。自古以来中国的士大夫把气节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所以王铎的书法一直被我国的主流社会所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王铎的书法进行了重新认识。王铎书法的特点就是字帖比较多,也很有自身特点,但是,因为他在清朝宫廷不得烟抽,所以难以说是精神上的优质产品。只能说是自称一家而已。


王铎是米芾之后的唯一堪称书法大家的人物!

王铎在书法上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对魏晋书法的继承上,而且其在前人的书法基础上更有所突破,这种突破不是那种小的突破,也不是那种仅仅停留在刻意的字形,结构上所谓的创新,是那种建立在书法理论研究精深后的书法理念上的突破!

比如王铎在章法上,突破以往那种竖列比较直的那种感观,他在竖列上引入s形的摆动,使得章法上动感更加强烈,更加富于变化!在字的结构上,王铎也同样大胆突破!有时甚至到了支离的地步,只是王铎的支离是在笔法精湛下可以控制的,这是不同于现代人的一些人,他们的支离是笔法未精,局面有所失控的!

王铎的另一个贡献是涨墨!涨墨的引入使得书法墨色的对比更强烈,而且其墨块的冲击力也是史无前例的。


原始地址:/yule/1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