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快乐,因为满足,做喜欢的事就算无法带来收益和实质性的好处,还是可以乐此不彼,因为精神上是满足的愉悦的,心灵上是欢喜确跃的
不喜欢的事,做了,徒增厌烦。喜欢的事情做了,成就感就上升,带来快乐,人活着不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的秘诀,就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够让自己充满热情,使自己更加充实,增进整体生命的品质。只有饱含热情、心情愉快地工作,才不会有疲惫感,才会乐此不疲。愉快、欢笑可以解除紧张与疲劳。
具体说来,做你喜欢的事情有下面这些原因: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身体再累心也不会累
我不愿意去一个地方就不去,不喜欢做一件事就不做。有的人恰恰相反,不愿意做的事还是要去做,不愿意去的地方还是要去。一个人一生当中能自愿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是一件最幸福的事。不乐意做的事,强逼自己去做,会很累。
就像我创建闭关中心,一个人干十几个人的工作。本来在前期工程中可以成立一个班子,由各方面人员组成,但需要很多费用:办公费、招待费、交通费等等,我一个人顶下来可以节约很多钱财,所以我就把所有的工作都包了。尽管这样身体很累,但心里从来没有累过。有时累得身上都疼,但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又有了精神。因为创立闭关中心是我自己乐意做的事。
一个人的生命很短暂,虽然有少数人活了100多岁,但我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还活着。所以我从不考虑未来,只把今天的事情做好。以前还会回忆过去,后来也不回忆了。因为过去是美好的,就会留恋、执著;不美好,就会遗憾、悔恨。回忆过去是有所住,向往未来是有所求。有所求就有所住,有所住就会错过当下。如果一个人无求无住,腰杆子就硬,活得就轻松自在。有求皆苦,会感到自己不如人。有所住就无法前进,更无法超越自我。
2.人最大的无明是不认识自己,最大的过错是无法改变自己,最可怜的是自己欺骗自己
身体的形象是心灵的投射,世间万物都是心灵的营造。只有具备完整心灵的人,才能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举手投足才不会离道。
无论你是不是修行人,都要经常剖析自己的内心,分析自己的思想,认清自己以后,才能做决定。一个人不知己,又怎么能知彼?管不住自己,又怎么管得住别人?自己管自己是一种高尚,需要别人管是低贱。
除非你变成一面镜子,否则你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认识他人。内心唯有像镜子一样,才能事来则应,事去则静,了无痕迹。
3.要真实地面对自己
人如果连真实地面对自己都做不到,你的六根——六个灵魂都不统一,身心就不统一,整天在打架,在颠倒之中,所以你开不了智慧,浑身是病。嘴巴上说我喜欢当和尚,心里又不想当和尚;嘴巴上说我喜欢万行,心里又在骂万行。因为你内心有六股力量,甚至有成千上万股力量,每天都在打架,导致你睡觉还在做噩梦,还在迷迷糊糊、颠三倒四之中。
如果你是个真实的人,嘴巴说当和尚好,心里也想当和尚,身心都在做着和尚的事,那你就具备一股完整的力量,你的身、心、灵就合三为一,是一个整体,所以你就浑身是劲,智慧大开。
一个人一定要对得起自己,要活得真实,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不喜欢做这件事,马上就转变方向,改行,唱另外一个调子。但是,如果你想成长,想成熟,想进步,就必须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当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时,你的心态就会改变,就会进步,就上一个层次了。如果你以忍辱负重的心态来做你不喜欢做的事,你还是进步不了;如果你能接受你不喜欢做的事,它也会变成你喜欢做的事。当你超越了,你的境界就提升了。修行中的境界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地突破的。
4.改变不了环境,就要适应环境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愿意走的路。但人不是孤立的,与社会、团体是息息相关的。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确实不容许你自己做选择,做决定,环境会为你做出选择和决定。
既然如此,你、我、大家又当如何去做呢?答案只有两个:一是改变环境,二是改变不了环境就去适应环境。当你适应了环境,你会发现不是环境改变了你,而是你利用了环境。
所谓“适者生存,逆者淘汰”,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能因与环境对抗而胜过环境。每一个成事的人都知道要适应环境,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毛泽东是个伟人,他常讲:“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但他更遵循适者生存的原则,常教导身边的人和他的军队要入乡随俗。
来到商场,就要一心一意地做生意;来到战场,就要一心一意地打仗;来到道场,就要一心一意地修行。如违背了“场”的性质,就犯了根本戒。来到这个场,言行就必须与这个场吻合。如果不吻合,就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出卖自己,自己颠倒自己。
为什么有些人会颠三倒四,心口不一,精神错乱呢?根本原因是他所做的是自己不想做的,所说的是自己不想说的,所去的地方是自己不愿意去的。可是,他又无法改变环境,也没有学会改变自己。
如果你想进步,想磨掉你身上的棱角,磨掉你的我执,看不惯的人你也要看得惯,不喜欢的人你也要喜欢,不愿意做的事你也要坦然地去做,欢喜地去做,这样才能把你的我执去掉。如果你想增长你的我执,整天向领导提要求,换岗位,你走遍天下都会碰到你不喜欢的人,你不喜欢做的事。如果你的要求得到了满足,那是满足了你的我执,增长了你的我执。
什么叫业障?你的恶习,你的坏习惯、坏毛病,你的我执就是业障;你不能适应大众,不能遵守团体的规则,这就是业障;你喜欢搞特殊,喜欢保持个性,这就叫业障。一个成熟的人、圆融的人,到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能适应,都能让自己很快融入。
一个人改变了心态,转变了观念,还有什么是不能适应的呢?你之所以不适应,不愿意做,是你的我执在作怪。如果你真的做到了随缘、恒顺众生,还会不适应,不习惯吗?
总之,做喜欢做的事,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谢谢邀请!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这是符合人性的习惯与行为,可以使人活得愉快,可以使人活得开心,可以使人活得潇洒,还可以使人活得充实!
因为以下原因达到了这种趣味与境界:
一,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专一。大凡一个人都有三心二意的毛病,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或者是做大做强一个行当,确实有些难。只有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专一,心无旁骛。
二,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有深度。实践证明,要想干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除专一还不行,还必须要有深度,这个深度也是难度,越难越见水平,应该是别人不能达到的才行。
三,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有广度。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有了深度只能证明有了某种能力,还要有广度,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波及边缘学科,甚至举一反三,这种广度只有在坚持做自己想做事情时才能达到。
四,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成功。前面说的一心一意也罢,深度广度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成功。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自己看准了,就一直坚持下去,决不半途而废,总有大功告成的那一天!
由于目标坚定,持之以恒,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努力吧!胜利一定属于自己。
汉姆生曾经说:“热爱他的职业,不怕长途跋涉,不怕肩负重担,好似他肩上一日没有负担,他就会感到困苦,就会感到生命没有意义。”是的,兴趣永远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喜欢你所从事的工作,你工作的时间也许很长,却丝毫不觉得这是一种折磨,反倒是种享受。
金岳霖先生主讲逻辑学,有学生感到这门学问十分枯燥,便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要搞逻辑?”金教授答:“我觉得它很好玩。”爱迪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未曾进过学校的送报童,后来却使美国的工业生活完全改观。爱迪生几乎每天在他的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乐趣无穷。”
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说过这样的话:“人生是可以走直线的,这条‘直线’在自己心中。但我们的妥协、分心和屈从让我们往往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浪费了很多时间。信念是强大的,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做的事,不要跟风,这就是我给大家的建议。”每个人都有权利把生活打造成自己一个人的,而非其他人所期望的那样。因为他人的原因而放弃自己追求的理想,可能获得一时的安然。
然而,随着心智的成熟与阅历、知识的增加,就越来越会感觉强迫选择下的目标是那么乏味,从而丧失前进的力量。
在人们的印象里,胡适留学期间学习的是哲学。其实,1910年,胡适考取第二批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后,进入的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直到1912年,才转入该校文学院,主修哲学。可以说,胡适之后的辉煌成功源自于他青年时代的这次勇敢抉择。
胡适在农学院一年多的时间里,学习很认真,成绩一直不错,各科成绩都在85分以上。根据学校规定,他可以多选两个学分的课,于是增选了种果学。
有一次上课,老师让大家用两小时时间实习苹果分类。每个学生都分到了40个不同种类的苹果,一本苹果分类册,还有一把水果刀。按照要求,学生们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外观以及果实切开后所测出的果肉的口感等将苹果分成400多种。
苹果是美国最常见的水果,学生们见到这种题目,都很开心,半小时不到就做完了实验。
可是在当时的中国,苹果还是个稀罕物。面对一堆果子,胡适犯了难。这些果实看起来都味美可口、光鲜漂亮,可是“长相”又都那么相似,怎么看也看不出那么多细微的不同。胡适在实验室里手忙脚乱,快速地查找资料,却做得很慢,还出现了很多错误。他急得满头汗,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嚼着实验用的苹果,谈笑风生地出门去。
那天晚上,年轻的胡适陷入深深的思索。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一门在自己的国家没有用武之地的学问。
同时,他因为学习法、德文,对英、法、德三国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心中已经燃起了复兴中国文学的火种。最终在对现实的冷静判断与对理想热情追求的驱使下,他选择了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转而学习哲学。
由于兴趣浓厚,基础也好,胡适在学习哲学时如鱼得水,最终为自己取得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进而为自己写好了一份精彩的人生答卷。可以说,这次遵循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正确选择改变了胡适的一生。
其实,人生就是由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构成的,没有人一出生就明确自己的目标,只有在成长中前进,才能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普通人与成功者的区别就在于,普通人畏首畏尾,安于现状,不敢轻易改变生活;成功者却敢于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己与成功越靠越近。
比尔·盖茨在开始了解有关电脑和晶片知识前,他的目标是当个律师或科学家,他说:“我下不了决定。我爸爸是律师,但科学家的工作好像比律师更有趣。”
中学时代,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成为密友,他的兴趣发生了变化。艾伦教他许多有关电脑硬件的知识,那时他们整天梦想创办一家电脑公司。“让我们开始创办电脑公司吧!”艾伦不断地对盖茨唠叨着这个目标。
保罗·艾伦
他们是实干派,要着手实现理想。可是,他们为找不到足够的电脑而泄气。他们最后只好自掏腰包买晶片,然后两人与另一位朋友保罗·季尔伯特一起制造电脑。当包着铝箔的晶片送达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神奇,比尔·盖茨他们几乎不敢伸手去摸。
真正去制造电脑是非常复杂而麻烦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制造电脑所吃的苦头,使他们确信,这就是他们真正喜欢做的事,他们应该将从事软件生意作为自己的目标。
比尔·盖茨由此开始了辉煌的软件帝国之路。
软件帝国掌门人这个称号与比尔·盖茨少年时成为律师或科学家的理想相比,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每个人都看到了,这是最适合他的成功方式。很多人在为自己选择目标时,都感到纠结、犹疑,一方面是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召唤,一方面是社会、学校、家长的压力,两难取舍,不知谁对谁错,不知该何去何从。正确的人生理想应该把人带入正确的人生方向。要知道,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才能扬长避短,才能激起我们心中奋斗的热情。
可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及时修正人生的目标,敢于选择未来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在人生舞台上找到属于你的最能发挥个性与魅力的角色。也只有坚持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才能活出最真实的风采,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