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轻肥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译文: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确是十分精彩的一笔。
2.金陵三迁有感
朝代:南宋
作者: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译文:
身心俱疲的我如今正在金陵城南当差,像那曾经的“矮子李绅”一样兢兢业业,正直忠诚,为了头上多情的乌纱帽沾染着世俗凡尘。
寒窗苦读,却了不了男儿的一身事业,阅历丰富,却空有一个死而后已的热血躯壳。
看那垂在江水之上群山之间的落日,此时此刻,多么适宜来壶浊酒,可是现在的自己却不得不为这落魄的境地而烦恼(西风引申为了没落枯朽的意思)。
唉!曾经蜂簇蝶拥的黄花如今已经光鲜不复,随他去吧!看看这皎洁的月光洒在林园里,不又是一番春意盎然的美景么!
赏析:
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七绝.春夜泊秦淮】
夜泊秦淮霜色静,花船冷影两相匀。
胭脂梦断吴歌远,欲话春游少故人。
【七律.题沈园】
宫墙怨柳红酥手,浊酒黄藤故侣碑。
孤鹤轩凉空遗恨,断云石暗枉凝眉。
城头画角香消落,桥下春波梦难追。
几度银河寻织女,低吟我每记情悲。
注释:[宫墙、怨柳、红酥手、黄藤酒]引自陆游沈园遗作;[孤鹤轩]:指沈园中孤鹤轩。[断云],指沈园中断云石。
【七律.游武夷山】
霞壁川清景最齐,游峰极顶暮云低。
千崖消壑天成线,百碧萦回曲做溪。
玉女大王多故事,红袍朱子众贤迷。
耽身久是桃源客,遣此庐中共鸟啼。
注释:诗中提到:武夷山名景[天游峰、一线天、九曲溪、玉女峰、大王峰以及大红袍和当年在此隐居的朱熹]等名宿;
【五律.揽大金湖诸景】
方圆八景图,毓秀耀名湖。
万古丹霞貌,千年紫气纡。
同河双甲第,一谢四贤儒。
有道川山隽,英才辈代殊。
注释:对于福建三明、建宁和大金湖八景之说,自古有很多版本,有三明八景,建宁八景,市区八景和大金湖八景;诗中提到丹霞地貌、出自建宁南宋时期的邹应龙和明朝的李春华两位状元;北宋年间建宁县城关谢氏一门四进士,更是轰动一时传为佳话。谢氏四人即谢诇、谢黼、谢黻、谢皓。
【五律.游白水洋】
屏南久慕名,夫复欲何程?
嶂气拖云湿,鳌波漱石清。
林成微雨色,山隐暗泉声。
好水留佳客,龙池大点兵。
注释:[大点兵]:白水洋最热闹的当属戏水游戏,素不相识的游人持各类水枪,在过膝深的水里分队“作战”,快乐无穷。
【五律.南普陀寺】
灵山分四景,绝顶入芳林。
穴洞成狐媚,禅门有磬音。
奇崖存古迹,老树匿名禽。
祈得尘间事,空明彻寸心。
注释:[四景]: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中轴线主体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芳林],南普陀山与厦门名景之一植物园比邻,登上南普陀山顶可达植物园。[洞穴],面向南普陀左侧,此路林深苔滑、游客罕至,沿途有多个洞穴,颇显神秘。
【五律.乌镇】
青墩楚楚怜,烟水影涓涓。
秀阁河街傍,玲牗玉槛牵。
乌篷摇古韵,银汉煮荷田。
细数江南事,诗心入客船。
注释:[青墩],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玲牗],玲珑的小窗户;[玉槛],漂亮的栏杆,唐罗邺《鹦鹉咏》:“玉槛瑶轩在所依,东风休忆岭头归。
【七律.翻旧照忆兰亭胜景】
忆兮去岁此登询,旧页闲翻迹未陈。
岭葺山崇雕圣树,竹修林茂记高人。
流觞寄字新民泪,越主培花故地春。
谒过三碑堪寂寞,兰亭读罢愈伤神。
注释:[流觞],即“曲水流觞”,兰亭十一景之一;
[越主培花],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花,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
[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
【七律.春游放棹西湖】
春游放棹画撑舟,十里长堤客似绸。
柳上犹闻莺语曲,港头曾戏水中虬。
双峰隐隐横云去,三鼎茫茫映月收。
莫叹白娘施错雨,断桥西子复风流。
注释:西湖有十大景观,各有传说故事。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放棹]:游船;[柳上犹闻莺语曲]:指“柳浪闻莺”;[港头曾戏水中虬]:指“花港观鱼”;[双峰]:指“双峰插云”;[三鼎]:指“三潭映月”,传说三潭映月是太上老君洒下的倒置三个香炉,三个鼎装;[白娘]:指“雷峰塔”;[断桥]:指“断桥残雪”;
【七律.天成山访隐者不遇】
岂有高人世外寻?无须空国付瑶琴。
残苔冷落风多蛀,旧宇荒凉雨又侵。
市井诚然堪寂寞,清修犹可复迷衾。
浮生逾百才俄瞬,何忍红尘泪满襟!
【七律.梅雨季游云水谣】
谁道黄梅阻客临,相合云水也涔涔。
千年神树堪天物,百代奇楼不换金。
长教溪边筛糯酒,古原村上醉伊衾。
年年若许闲乘月,莫负佳期莫负亲。
注释:云水谣位于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云水谣古镇,以云水相合以及《云水谣》电影闻名;镇上有十三株几百年老榕树,并有著名怀远楼土楼,始建于明代,土楼被誉为世界最伟大建筑之一;[云水谣镇]原名为[长教镇],《云水谣》电影拍摄后云水谣申遗成功,[长教镇]正式更名为[云水谣镇],镇上古街林立,溪水潺潺,青山环绕,空气清新,镇上居民生活淳朴而相合,是旅游、度假理想之地;
【五律.游苏州拙政园】
一入名园里,身临即画前。
亭廊环水榭,曲苑落桥边。
古木埋幽径,群山绕碧泉。
沧桑频易主,神秀几经年。
注释:【曲苑】:拙政园中有一茶室,里有艺人唱苏州评弹;【易主】:拙政园始由谪官御使王献臣初建,著名才子画家文征明参与设计,后多次易主荒废、改建;
i6350029822932025857/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感遇十二首·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再经胡城县
作者: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最爱的一句。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知道被多少人当成座右铭和签名档用过。人生几多风雨几多不如意,苏轼却依然保有一份旷达。任它风吹雨打,我自任意平生。这样的境界,我亦为之倾倒。
十四行诗
多少次我曾隐忍着心底的悲酸,把悬吊在喉头的苦衷默默吞掉;
干涸的泪眼无从再展露出霁颜,颦蹙的眉却还得对人强颜欢笑。
明知这一遭无非是无补的挣扎,过分的热情徒然只会迁延呻吟;
罂粟的药力再大也比不上苦瓜,轨道超长的流星落得自缢自陨。
贪求的欲念(像无形无状的蛀虫)
堂而皇之地把心灵的圣壳噬坏,即如此心灵却仍对它百般纵容,但这就是无可救药的顽疾所在。
垂髫稚子日渐渐朽作霜鬓老翁,短暂的欢娱赚得我愁度了一生。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此处曾为宋之问的住所,后来王维到此处完全被自然趣味吸引,水穷,云起,都是风景。诗的前六句都是自然风光的叙述,最后加入人的活动,“偶然”二字更是诗人闲适心情的写照,整首诗从此句增加了人气,变得活泼了许多。
以上。
《诉衷肠(赠周恩来)》
年代:现代作者:
毛泽东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一代天骄,千古风流人物,人老年迈,亦不过匆匆如此。岁月易逝,繁华不再。每读到此,感慨万千……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苏轼同另一位贬官张偓佺成为知交好友。张偓佺在新居西南处的江岸建亭,以观赏江景。苏轼将其命名为“快哉亭”,并赋词。
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写景为主,同时也为了解释快哉亭的命名原因。上片中有大段的内容描写平山堂,并引用了“山色有无中”原句入词。既表达了对平山堂以及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又用平山堂的景象烘托出快哉亭的美丽景色。下片中实写江景:平静的江面如镜面倒映山峰,突然风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作者在这里抒发感慨“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这是嘲笑楚人宋玉对庄子的误读。并发表自己豪迈的见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这正是苏轼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人生态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敬请搜索关注渔夫之谈微信公众号:stumovie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每天一篇诗词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古美人歌
维荣
英萝拉是罗马城的佳人,
请告诉我,她羁留在何处?
阿基比达如今又在哪里,
还有泰伊丝,前者的女友?
还有厄科,轻音飘过河流,
她的声音会在水上回荡,
人间无此姝丽,恐是天仙来访。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临江仙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醉诗
唐寅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
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苏轼同另一位贬官张偓佺成为知交好友。张偓佺在新居西南处的江岸建亭,以观赏江景。苏轼将其命名为“快哉亭”,并赋词。
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写景为主,同时也为了解释快哉亭的命名原因。上片中有大段的内容描写平山堂,并引用了“山色有无中”原句入词。既表达了对平山堂以及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又用平山堂的景象烘托出快哉亭的美丽景色。下片中实写江景:平静的江面如镜面倒映山峰,突然风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作者在这里抒发感慨“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这是嘲笑楚人宋玉对庄子的误读。并发表自己豪迈的见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这正是苏轼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人生态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敬请搜索关注渔夫之谈微信公众号:stumovie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每天一篇诗词赏析
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的诗词,其数量之多,不胜枚举。随手取几首,与诸位共赏,以见中华诗词之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
《击壤歌》诗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前四句,写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生活,随日月而作息,顺四时而耕作,凿井就有水喝,耕田就有饭吃,自由自在,怡然自乐。最后一句,在这桃花源般的世界里,升华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来,既觉妥帖自然,又如画龙点睛,农村生活虽然朴实无华,却也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大道理。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诗云: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前三句,纯写喝酒。山中花开,环境清雅,便添酒兴。言语相投,意气相投,开怀畅饮。第三句虽用典故,却也明白如话,尽显率真之气和不羁之意。据《宋书·隐逸传》云:“(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既承上三句而来,喝到醉倒,余兴未尽,相约改日再来,又承接典故而来,暗含“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之意。谁是伯乐?谁是知音?惆怅难言,借酒消愁,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题西林壁》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三句写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观察庐山,不同角度所见,面貌各不相同。有时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岭,有时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移动换景,千姿百态。庐山之美如此,在赏心畅神的同时,也让人难免生出惆怅之感,如何才能见识到庐山的真面目呢?最后一句即景说理,所谓当局者迷,因为你身处庐山之中,只能见一丘一壑之片断,只能见一峰一岭之局部,无法统观全局。只有超越出来,才能不为立场所拘,才能摆脱主观成见。最后一句点睛,如当头棒喝,如醍醐灌顶,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郑燮《咏雪》诗云: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前三句纯是铺垫,一而十,十而千,千而万,数量由少及多,状大雪纷飞之景,看似平平常常,平淡无奇,甚至乏味。但最后一句,如画龙点睛,盘活全局,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但见寒梅傲立雪中,含芳吐蕊,而雪花梅花,相映成趣,共写一幅寒梅傲雪图。
《老残游记》描写歌声动人,说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愈翻愈险,愈险愈奇。这个譬喻也可以用来形容此类诗词。作者运用巧思,运用慧思,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只为最后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翻出一个新天地,翻出一个新境界。
《诉衷肠(赠周恩来)》
年代:现代作者:
毛泽东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一代天骄,千古风流人物,人老年迈,亦不过匆匆如此。岁月易逝,繁华不再。每读到此,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