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如何评价一个创作者和评论家的角色。通过分出这两类人物,我们就可以解决讲解诗词,积极刷存在感的人和诗创作的人的区别的问题。
1
评论家不是直接的创作者
在我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借当中,很多时候我们把每一个作者和相应的评论家,分开来评价,一个作者如果写出好文章,好的诗词,那就意味着他把自身内在的那些感性的东西和优美的东西,得以通过文字直接的阐释出来,而并不是说他对这一个过程具有的特别清晰的认识,而评论家的存在就在于这个作用当中。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直到上中文系,其实学的都是这样一个评论和批评的手法。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也是这个意思。
评论家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可以去评价而并没有直接的加入这个创作的过程,他们可以看到创作者背后所存在的那些问题和为什么创作者要这样创作的背后的根源,而并没有直接的介入创作的过程当中。
2
评论家具有着创作者无可代替的作用
如果说创作一个诗词,是对自身的生命的感受的表达,那评论家的最大的作用在于就对这首诗词,达到恰到好处的解答和境界的阐释,如果没有真正的懂的人的话,那他所创作的诗词其实也无法被更多的人所看见和重视起来,这就像是古代伯牙和子琴的例子,如果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听得懂你的曲子,那就意味着,你就没有一个获得共鸣的人,也没有人会认可你,而评论家的认可恰恰是对于作者极为重要,而在作者的下一步的创作当中,评论家的意义也是极为的重要的。
3
评论家和创作者的互动和谐
一个文学的圈子,不能只有创作者,因为如果只有创作者,那就意味着其实每一个人都只是在自说自话,而并没有达到普遍的认知,而一个文学的圈子也不能只有评论家,评论家们只会高谈阔论,去解读那些著作和原来的观点。在创新的层面上,创作者更为的重要,没有创作者就没有继续发展动力而在反思的层面上,评论家的作用也是极为的重要,如果没有评论家,创作者继续达到新的突破就无法实现。
4
总结
这就是我认为,会出现讲解诗词和诗词创作,两类人的根本的问题,也是在这里,分成了创作者和评论家两类角色,当然也要彻底的区分,真实的评论家和假的评论家,如果仅仅只是无意义的攻击创作者,那这个人就无法成为真正好的评论家。
微光同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欢迎【关注】我,一起拼命努力,实现加速崛起!人各有志!水平有限吧!
评论没有边界,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就不行了,稍微弄得不好,大家都看得出来。写字也是一样,写的好大家都有目共睹,不好的都骂你,不见得评价的人就会写字。这个本身就是两个概念。
举个例子吧,评论足球的时候,人人都可以骂国足几声“臭脚”,但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上场会踢得比国足好?所以,评头论足很容易,真正自己去做就难了。
在诗词上也一样。人家写好的诗词,他可能评论得很起劲,这里怎么怎么好,那里还要怎么怎么改进,这里是什么什么典故,那里有什么什么精妙,他都说得头头是道。但要让他自己去写一首,立刻就傻眼了、闭嘴了。
因为创作一首诗词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评论或者讲解诗词知识。讲解诗词知识或者评论,有点记忆力就足够了,而自己创作是需要创造力的。
因为:
1.评论诗词,比创作容易啊
2.评论更容易显得有学问啊
3.评论在心理上比较舒爽啊
试问,既不难,又能显得有学问,何乐而不为?
这年代,评论比创作吃香。做评论的人,人家都认为你学富五车,理论深厚,才识过人,所以,我们看看各种电视台、各种什么讲座,做各种评论的嘉宾多抢手,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带着景仰的心情听他们高谈阔论呢。电视里那些评论员都是现场发挥,有真才实学是必须的,的“评论员”呢?百度就行了啊。
评论这个行当天生自带高人一等的属性,因为我要评论你嘛,说你好说你差,就象老师教训学生,心理上就有了优势。做创作的那个人,就是站在讲台下面低着头听教训的人,还不能反驳呢,一反驳人家就说你不承认弱点、不接受教训,说你文人相轻、自命不凡。美食家的地位比星级大厨还要高呢,在大众眼里,厨子不就一低等职业吗?美食家可是高尚职业啊,哪怕人连个番茄炒蛋都炒不好。
做创作的就苦逼多了,要把一件作品从无到有制造出来,得费多少心血精力。例如作个诗,为了一句诗、一个字绞尽脑汁去想,到头来还要被人指指点点,多不划算。就像中国的武器工程师花尽心血研制95步枪,却被无数连枪都没碰过的武器爱好者贬得一文不值,服役正规军超过20年的武器居然成为垃圾?所以做评论,心理上那种优势是不是特舒爽?
评论的,不一定会创作,所以让评诗的人写诗,他们哪里写得出?
《玩诗词歌赋:做耕耘者还是做啄木鸟》
在我们的文化里,农田耕夫和啄木鸟,都是一家人。农夫种田,称耕耘者,吃五谷。而啄木鸟,它称森林卫士,保护树木,吃虫子。本来嘛,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可偏偏就有口角,比如中国诗词的口水仗。
要作一个讲解诗词的评论家,我宁可去捡塑料瓶。因为那于自己的生存状况来说,要现实一些,也更实际一些。而极不做一个喋喋不休的只会引经据典教训人的师爷。
讲解诗词的人,至多是个因袭者,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创作者。因袭者是靠从前人书本到书本卖教条吃饭的人,而创作者则是从泥巴,水体,阳光,空气里耕耘,才可有饭吃的人。
两者比较,前者是啄木鸟,后者则是耕夫。啄木鸟是挖虫子的,而创作者是刨土的。小時候老人们常拿啄木鸟教训人,说后生们学千学万别学飞来飞去的啄木官。树上没洞它会饿死。
所以后来到文学讲习所学习,我的启蒙老师要求我,多读契诃夫,梅里美,莫泊桑,屠格涅夫,马克吐温这些小说家的短篇小说,少读那些大块头的文学评论,把自己训得眼高手低。
在如今的文坛上,你看那些讲解诗词的人,不管他的文字多么规矩华丽,都不过是从大本大本的文学教材里搬出来的存货罢了,你要让他拿点自己的真东西出来?他没有,你让他拿什么?
于是你说他刷存在感也罢,诗词创作里永远也见不着他们的面也罢。丑媳妇最怕见公婆,就不必为难他了。越是嘴壳子像毒蚂蜂的人,肚子里越没有斤两。
不信你去看看那些把唐诗宋词解析得花朵儿一般美丽的注释者,哪一篇东西是他们自己的语言?全是教科书里的货。他们便是这是些教科书里金科玉律的加工者,提纯者。
因此诗词讲解中,除了蒙曼教授,康震教授和东南大学女博士讲诗词那样真正的几个大家,她们的视频,专栏值得买,值得听,值得去学习与借鉴,我还愿意打赏外,一般不会去购买什么古典诗词评奌讲析人的所谓专栏。太老掉牙了无新鲜感可言。
中国的文艺理论家,古典诗词评论家,最老的数金圣叹,最近最权威的有王力。其它,你看有几个人有自己的东西?因此为文者,还是去做个默默的耕耘者才好。耕耘者春华秋实,再嫩的苗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总有属于自己的收成。而啄木官,它不耕耘,也不种植,只靠一张尖嘴在树上的洞里挖虫子吃,理论上也是个勤劳的伙计,可啄完那树洞里的虫子后,它就要飞走飞走,因为没有洞子为它存粮,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谢邀。
题主这个问题定位很明显就是批评那些夸夸其谈,大谈诗词知识却拿不出一首像样作品的人。
不过很遗憾,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这并非讲解诗词知识的人就不懂得诗词创作,咱们得分开了看。
题主说的这种人
对大部分能正常赏析、讲解诗词知识的人来说,诗词的创作并没有难度。因为学习诗词要通过三个阶段:规则学习,欣赏分析,鉴赏力提升。只有完成这三个阶段的提升(不分先后),才有可能真正走入古诗词的创作天地。
而讲解诗词如果没有鉴赏力,没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抄袭名家赏析,把前人的意见当做自己的,那么他讲解诗词的能力也是低下而没有效果的,无法真正吸引读者。
因为只是借鉴他人成果,进行拼盘售卖,如果遇到自己的知识盲点,就无法对诗词进行合理解析,闹出笑话。所以这种人一般都喜欢在其他人的赏析文章下面发表观点,碎片而重复,并没有新意。
也就是题主说的刷存在感。
借助他人的菜能够刷一定的存在感,但是永远成不了大厨。
连讲解诗词都不能做到有自己的观点和体系,创造诗词自然也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是通过零碎阅读,大概还是知道自己的水平,所以一般要求写诗词的时候就自动消失了。美其名曰“敝帚自珍”,实际上确实拿不上台面。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拿出来,就连诗词讲解者的身份都会被别人质疑。
第二种人,于诗词理论确实很有研究,精通技巧教学,重在传道解惑。
这种人不乏评论水平很高的人,因为传统诗词并非孤立的文学作品,与整个中国文学史不可分割,所以不论是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都有可能从自己的知识领域横跨过来对诗词做出超出常人的理解分析。这是好事。
但是因为这些人一般都是其他领域的专家,工作也忙,就不见得有心情、有时间来写诗。才情有,但诗词不是他们的重点,甚至基本上不创作。偶尔赶鸭子上架,难免为诗词大家笑话,就像“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的作品。
诗虽然不好,但是并非写诗者的才学不够。
王安石为政期间,视诗词为末技,甚至改革科考,取消诗、赋的考试。他一生最恨各种小情调诗词,认为就该为政治服务,可当他改革失败,归隐后写的作品,不但自成一派“荆公体”,还就靠这简单清新的小情思站上了宋诗的最高峰。
这种人讲诗有水平,有体系,但是作诗平常,没神韵。这非常正常,只是术业专攻,不愿精研而已。一旦闲下来,有时间、有心情来钻研,必然在创作上有所表现。
还有一种就是真正写诗的人。
这种人自然能赏析诗,讲解诗。但是他们明白诗词这个东西虽然讲究交流,但是过了交流学习的层次之后,诗词更是一种个人感情的流露,与他人关系不大。
就好像有很多人写征文,证明自己的水平。而有水平的人未必就会去写征文,他们更清楚写东西是为了表达自己,至于受众多寡,读者是否接受,并不是在真正的写作者心中占有很大的位置。
好的作品,都是为自己而写。
诗词也是一样,应制诗有好诗,但是没有一首伟大的传世之作。我们知道的好诗都是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在个人和社会的层面上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产生通感的作品。
到了一定的层次,写诗你爱看不看,为什么要迎合你的诗词创作要求?
肯定又会有人说,发两首作品出来看看?
每次在做诗词赏析和讲解诗词理论的时候,就有人在下面这么留言。
这种人不是懒,就是杠。
作品和文章都在公开的号里面,如果是有兴趣,自己去看就是了。
如果是想抬杠,你说发给你看看,我就发,你是哪家的大爷?
前一段时间,本人提出过同样的问题,“某些诗词专家讲解诗词知识滔滔不绝,很专业,为何做不出有分量的诗词?”当时很多人都参与了回答,有几种观点供我们分享。如美食专家未必是大厨,足球教练不一定是好运动员,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总之,术业有专攻。我很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与此向各位拜谢了。今日见诗词作者大约160多人都有作品问世,先不说水平如何,却都是用心而作,那是尊重自己,尊重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的表现,就这一点都会赢得人们广泛赞同。我承认大家说的术业有专攻,但是知识和技能如果不在同一范畴不是我们讨论的对象。比如美食专家靠的是味觉,大厨却是人动手操作能力,宋世雄的解说与他亲自比赛等。诗词知识与诗词创作都是大脑的运用。你的诗词知识指导不了自己的创作,难道就真能指导别人创作吗?创作在于知识的积累,创作更在于灵感的萌动,创作更如同闪电,激荡你的灵思喷薄欲出,恰如长河落日。她一定来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的摄受和凝思。当初提出那个问题时就感觉那部分人很可能好为人师,或者用自己诗词知识面来博取众人的敬仰,我很关注他们,希望他们能早日走出自我。因为天下知识你都可以背下,你学富五车,那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回想你自己走过的路,生活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生活中一定不缺乏美妙浪漫与情感的深挚,可是那都无法撬动你的灵思,等生命终结时,你对世界都没有用诗词表达过一句内心的独白,你不觉得遗憾吗?知识要武装自己,知识要让自己向更高的阶位攀升。否则,你的知识就是障碍,就是绊脚石。你冷静地想,你的知识真能碾压别人吗?中国是诗词王国,我们都应该感谢我们生活在中国,否则你都没有机会接触到中国诗词抑扬顿挫音律美,也感受不到摄人魂魄意境奇。当初回答这个问题时,老街味道老师(大家都这样称呼),说是割裂的术业有专攻,说他们真不会作,起初我不敢相信,今观众人都有作品问世,可能老街老师的话不无道理。我很想拜读其佳作,可还是有些失望。建议还是先放下架子,反思知识就是力量,为何在自己身上没有兑现,二,改变传统观念,不要认为只有格律诗是诗,是有水平的,不是格律诗就去践踏,今日在里,也发现某些格律诗教授着的思想,凡不是格律诗,一律淘汰,这不是聪明的做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格律诗仅仅是其一部分,传播文化时,尽量不摧残更广泛的文化源流。第三,世界哺育了你,你对世界应该有所回报,用自己的真心面对世界,你真的还是无言吗?还是觉得你自己的佳作大家欣赏不了呢?空谷可回响,期待诗词知识讲解与佳作同期问世。祝你衣新更需人艳丽,成就佳作众人期。
讲解诗词知识多半是在讲堂,课堂,书屋里进行,而这些都可借助电台,电视来传播。而写诗词的人大多是
关在自己的书房里操作。所以刷存
感,后者不如前者。写诗词的人,追求的不是频频露脸,而只求能写出
好的作品来。所以耐得住寂寞。
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又讲解诗词,又做诗词的那种人,至于是不是积极刷存在感我不清楚!可能积极刷存在感是人之共性吧!一个人如果连个存在感都没有,可能是心里会老不爽的,人之同性吧。
我一直在注毛泽东的诗词
我一直在注毛泽东的诗词,希望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给予批评批导,我是虚心的。
说实在话,做不来诗词的人是很难讲解诗词知识的,因为诗词知识,还是有好多要掌握的,学了不用,又在别人那里显摆,就象一个学了个驾照,不买车,又不开车,还偏要教人开车,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了?
自己做不来或不怎么会的事,教别人做,有点难
说实在话,自己做不来或不怎么会的事,教别人做,这种显摆积极刷存在感,除了骗骗外行,还真没有多少存在感。我认为可能他做了很多诗词,你没看到,比如在里发表诗词很是花不来的。诗词不占字数,如果在问答里你答上一首诗词,可能都不会被推荐到,但做好一首诗词却并不容易。
我这里有几首诗词大家可提提意见:
西江月-按图填词
碧水宛如清梦,远山恰似春愁。桃花岛上问江鸥,小伞晴光玉手。
莫醉白衣佳丽,多情欲诉还休。一川风露欲何求?几树新红绿柳。
咏水
洗净云天又洗心,星河夜历几沉沦。长山滴翠流溪月,大海浮光溢日金。
一片柔情滋万物,无边魔力扫千军。蛟龙起雾沧桑转,犹涤人间不了尘。
雪梅迎新年
雪映红梅数点春,寒江空忆钓翁情。绿蚁新醅杯未尽,窗外东风又一新!
初春送妻之深圳
池静青山近,天高碧水深。柳芽初醒眼,苇杆滞冬痕。丽日移帘影,离人远去程。明日惊梦后,冉冉泪沾巾。
我是万方,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请关注我,时刻提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