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尊心?

我是藤筹劲草,非常感谢有机会回答您的问题。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自律和有自尊心的人,为了就是能够培养孩子独立、坚强而且优秀的品格,使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将来成为各行业的人才。

殚精竭虑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尊,个人认为:

第一,身教大于言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且孩子也是家长的镜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要培养孩子的好品行高品质,正人先正己,父母必须保持高素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要父母做到,孩子才能学着做到,一味的说教,只会逆反,不如自己做到,因为好习惯是会传染的。

第二,教育需要契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在家要多陪孩子,尽量不要玩电子产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居环境,而且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每次参与哪怕是孩子捣乱不会做,也要多鼓励,因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越是真心夸赞,孩子就会记到心里。下一次他就会自律去做,好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尤其是一起收拾玩具,一起收拾房间,等等,要让孩子体会到家庭地位的平等,这就是培养自尊心。

第三,培养需要抗压能力。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越,父母也尽可能给他们最好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孩子性格脆弱,经不起失败和压力。自律和自尊本身就是自立自强的表现,要自立自强那就需要优秀的心理素质,就是抗压能力。这就需要父母多带孩子从事一些接近大自然或者体育运动,跑跑跳跳,摔倒了,告诉孩子站起来坚强,看似简单,慢慢积累那就是抗压能力。另外就是多读书,在读书体会名人不怕失败的故事,从心理上给孩子巨大的支撑力,而且要鼓励孩子勇敢、坚强,慢慢独立的品质就会形成。总之就是让孩子的心灵和身体都要经历旅行的磨砺。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需要的就是父母科学的开启方式,如果打开方法得当,孩子就能茁壮成长,而且未来也能熠熠生辉。




孩子的自律和自尊心都是身边的父母影响的,自律就是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尊心就是要让孩子一定要学会自信。说的容易做时难,我认为孩子上一年时父母应该做的是陪伴,交给孩子去怎样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那我们父母做的是要坚持和要有耐心,我们的坚持是给孩子的榜样。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要有及其的耐心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在低年级时养成好习惯,这样学习就水到渠成了。自尊心,我认为就是自信的表现,那也很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让孩子多做些室外活动及去参加一些亲子活动,或着一些文艺活动等等,这些会很好的锻炼孩子从小的心里承受能力,及表现能力,这些也会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由父母的陪伴,从而在自尊心上会有一层坚实的堡垒。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意识到,自律性不是一个可以单独出现的指标。

就像所有其他家长问我的问题,诸如:怎么让孩子有毅力,怎么让孩子能够好好吃饭,怎么让孩子能够不撒谎等等。这些都是表象,是孩子能力充分发展之后的表象。当我们不去了解这背后的原因的话,那就是造空中楼阁。

那么,如果要从头说起,那么:

首先,我们要有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真诚

在每个奖惩也好,孩子的要求也好,出口之前先想明白,做的做不到,合理不合理。你不欺骗孩子,孩子也不欺骗你。

不要随意的揣测孩子的意图。

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别没事觉得孩子老感人了,老听话了,孝顺了,或者动不动几岁大的孩子就是在使坏,偷懒,骗人,装样子。错误的认知,带来错误的结果。可能有人会问,或孩子好也有问题么?是的,错误的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做一点点就能获得奖励赞赏,而这种赞赏并不是会持续的,如果人为的持续越久,带来的问题越大。孩子觉得自己不用做太多,够了,好了,于是在这部分的发展就会有可能缓慢下来。而且这样错误的判断其实往往是与消极的混杂在一起,往往是让孩子冰火两重天,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的喜怒无常。而这种喜怒无常往往更容易勾起父母的强烈情绪。进而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里。

在孩子有能力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多尝试。

当孩子能够开始抓握的时候,给她能够抓握的东西,最好和食物关联起来。饥饿是动力,抓握是身体能力的练习

孩子有意图爬行的时候制造让他可以充分爬行的环境,家里地方小可以去户外,可以去游乐场,让孩子身体有力,神经发达,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自主就是从控制自己身体运动这个萌芽开始的。

当孩子能够开始自主进食的时候,家长学会慢慢退出,从能够自己端着奶瓶(可以用有机玻璃的奶瓶,比较轻,孩子可以更容易自己端着。这些细节有很多,家长自己取舍,但是根本上就是要有意识不断发现给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降低难度让他能够做好,然后再慢慢提高难度,增加复杂性等等。)到自己用勺,用筷子。

这之中必定会经历的是孩子可能会弄撒,弄倒,弄衣服上,试错要有,要给孩子去做,同时要观察孩子,别让他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而是让他去做勉强可以成功几次的事情,让这个成功次数随着尝试次数而慢慢变高,孩子学很快,当他能够成功几次,在充分锻炼的情况下几天到几周之后就会达到非常高的熟练度了。一个从小衣服一直干干净净的孩子,会付出看不见的代价就是自主的能力的滞后。(这里同样,食物也是可以调整难度的,从有粘性的饭团、粘粥,到没有粘性的蚕豆,果子,从大的馒头,到小的豆子,从叉子、勺子到筷子,这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能力的发展,不断的提高孩子的能力,甚至,到后来筷子夹弹珠,筷子夹豆腐这种高阶内容)

而一个一直自理,自主能力都不过关的人,你是没办法跳到下一个要求来冒出自控,自律的。

必要的协助

这是很多爸妈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完全的随孩子去,觉得孩子只要长大了,自然会学会的。

而事实上,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不那么平滑的晋级环境。没有合适的协助,可能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一点,其实从娘胎里面就开始了。

妈妈身体强壮,孩子出生后强壮的概率就会高。因为母体的充分运动,器官质地良好,活动发达,孩子就能获得更多的氧料。(而我们的孕妇文化是有些拖后腿的。)爱运动的妈妈甚至可以养出出生后,颈部肌肉已经非常发达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可以做的辅助(我给出的是可能性,但如何选择在你们自己)。

而即使在出生后,研究也发现,对孩子更多的触摸,按摩,合适的被动操,可以让孩子在体重增长上比相对缺少这些的孩子要高出很多,具体可以参见TiffanyField的实验。我就不赘述了。

然后,在孩子将自己撑起、翻身、爬行、等等,在起步阶段都可以给予适当的协助,让孩子更好的进入这个活动状态。事实上,到步行期,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发展充分的孩子,同样在走路上,会有更好的控制力,(PS:不用着急拖着孩子走,之前没有支持,到走路这个事情上突然来支持反而很糟糕,这莫名的外力,让孩子其实在走路的时候腿的运动开始发展了,但核心肌肉却是滞后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孩子走路会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不稳。所以,如果孩子之前有爬行,走路这件事情倒是可以交给他自己去体验站起来的感觉。这就是教育中,必要的撤出。)

然后,就像之前说的,吃饭各种由易到难的各种不动声色的训练。普及到生活方方面面,都是如此。必要的辅助,等能力健全,必要的撤出。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各种能力装备于一身。为进入下一阶段,打实了基础。

语言的力量和技巧

讲完身体能力,我们再来说说心理的动力。如果说之前讲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打个底,那么现在就是在这锦上添花了。我们说过的,鼓励行为,重视过程等等技巧都可以使用上。当然,你如果还知道托马斯·戈登的话,那么这位沟通大师的倾听,共情等很多技巧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另外,还可以不断的给孩子各种心理暗示,比如:

出门的时候,给孩子看一下购物列表,让她和我一起记一下。然后购买的时候,可以“忘记”表格里面靠前的几个物品,然后让孩子帮助回忆。小朋友记起来之后,给予真诚的认可,最好配合上非语言的:表情,肢体接触。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行为被肯定。以后可以逐渐提高难度,“忘记”列表中越来越靠后,或者那些最不好记的内容。当然,当孩子对自己的记忆力有绝对的信心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带上列表,开始我们的:“好记性不如好习惯”的新的一轮学习和发展。

同理,理科也是如此,由于我家是女孩,我特地设计了一个破解。我和女儿说,爸爸是学心理学的,很多人认为数学女生学不好,但其实是实验说明并非如此。而是很多人说多了,女生觉得真的就这样了,其实理科历史上女性做出的贡献很大,而且我们家从基因层面来说理科好的概率也不低,你姑妈就是很牛的学物理光学的,我觉得你要是打算学理科,生理层面上你不用担心。

不管这个事情最终的效果如何,但是我加入了积极的概率。增加了孩子发展可能性。

诸如此类,大家可以自行理解和设计,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问问自己内心,我最希望别人怎么鼓励我?这也就是你的孩子最需要的。

支持,等待,控制期待。

和幼儿期一样,必要的支持很重要。

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是全新的。孩子进入这个新的生活节奏和状态作为父母可以选择不管,那么就进入掷骰子的模式,也许好,也是坏。你毫无控制。

我是建议作为父母在头三年做点什么的。

基础版:回到家后的流程。至少让孩子在你的引导下,完成几次回到家后先干嘛,后干嘛的程序,让孩子学会按照这个模板来,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至少,如果父母不会教内容,那么做事情的先后这个每天回来做个演示,监督完成,然后逐步退出(是不是很眼熟?如果你从小养自己孩子,这种流程就很驾轻就熟了。),这至少可以提高孩子养出好的习惯的概率,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概率。

进阶版:除了这些,帮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评估和筛选,对于孩子已经学会的内容,快速的过一遍,上课教的内容是什么,孩子会在哪里错,做到心里有数,错题让孩子完成订正后,在父母陪伴下,再练习几次,增加一些熟练度。依旧不用教,挑出错题,把老师给出的资源充分利用。

高阶版:增加做题的趣味性、做相应的拓展训练、了解孩子学习理解的模式、比如:我来做学生,把题目做完,但是我特意找出一些带有知识点的题目,故意做错。然后女儿负责批阅。其实批阅反而比完成作业更为困难,因为会受到原来已经完成的作用部分的思路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不被带入错误的思考方式,并且也锻炼了验算,检查的能力。

有时课本能够给出的练习带有局限性,比如:

连线题,那么最后一题就是不用计算了,直接就可以给答案的。那么我就设计一个不对等的连线题,5个题目问题7个答案,排除法就无法用了。

看图说话,有时英语类题目一句话里面有个Bee,后面图画里面有个蜜蜂,孩子可能就是认识一个bee,于是就选那个图。然后就对了。这也许是有意识的给孩子降低难度。那么可以适当提高难度,我就找一句里面有bee,但是后面图里面有蜜蜂的那个是和这句没有关系的,或者几张图张张有蜜蜂。那么孩子的“捷径”没法走了。就得实实在在搞明白内容。

这些的目地是让孩子不要有潜在的学习隐患,孩子其实没会,但能够答对题目。而在未来更多的知识进来的时候,再暴露,孩子的学习就有困难了。

必要的等待。

即使进了学校,孩子依旧是在向成年发展的道路上,就像刚满月的孩子不会说话走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不会跑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还是有很多能力是不完全的。很多时候,他们做不好是因为不能,而不是不想。我们所能做的是,检视我们所有可以做好的内容。耐心的等等孩子生理上的成长。如果各方面都正常,孩子各种能力是会慢慢跟上你的节奏的。如果为了这个事情去抱怨孩子,或者揠苗助长,那么结果是你会获得更多负面风险的概率。同时,这部分消耗出去的时间,精力和情绪。又占用了你做做积极可能的部分,实在得不偿失。

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我需要非常非常强调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因为他们的期待是:这个你应该会。而事实是,如果这个孩子会,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学习了。正常的情况下,教育给出的题目难度都是让孩子需要用力跳一跳才能勉强够到的程度。所以,不会才是正常的状态。

但是父母期望高于这个状态,那么势必获得的就是失望,而人在不断的失望中,如果不能获得改善(无力教会孩子,改变这个事实),那么这种失望和无助就有可能转化为愤怒。

而如果能够摆正这个心态,那么反而会以平静得多的状态去对待孩子,没有情绪的干扰,我就可以思考更多的策略,体会孩子的理解方法和困境。而不是:你想呀!你动脑子啊!这么简单的题目想不出来啊!!~~什么关系啊!!互为相反数关系啊!!!

孩子在我这边获得的更多的是支持,认同,理解。那么她就不用消耗不必要的脑力去思考:我爸是不是又要打了?又要骂我了?他又要爆发了!!(惊恐脸)而更为专注于自己的练习,发展自我的能力。我们的大脑不支持多线程,而且逃跑求生这种本能的优先级非常高,孩子满脑子要是怕你,他可能一半的脑力都用不上在学习上。

而另外一个方面,即使学了心理学,学了教育孩子,要注意另外一个倾向,就是,我既然在这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不够好。要知道心理学并不能保证培养一个上北大清华,随意进藤校的人,这方面的学习更多是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较低的风险,但不是去博头彩。

还是拿我自己来说,学这么多心理学,其实让我一直以比较平和的状态看孩子,同时还能安抚身边其他的人,减少对孩子不良影响。其实我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跟得上课程,老师教的都能听懂就行,孩子到今天这个状态其实是高过我的预期的。就像我回答的一样:至于女儿教得怎样,那只不过是我学习的副产品罢了。所幸,学以致用,效果还意外的不错。

当以上这些都做好了。自律的学习,它只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副产品而已,因为一切的概率,一切的影响,从出生就是向这个方向倾斜的。其发展出来的可能性已经高到接近于必然。

一些父母若是觉得不可能,只是因为,在整个教育里面,丢失的环节实在太多了。




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方式。




孩子没有自律是因为没有自尊体系的建立,没有自尊体系是没有和孩子没有正确的沟通,没有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想要孩子建立自尊体系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沟通力,沟通与合作,什么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大吼大叫,忽视孩子的情感,没有陪伴,注重孩子的成绩而不是孩子的成长,夸奖孩子的聪明而不是夸奖孩子的探索精神。能正确的倾听孩子的心去培养孩子,让他们自己建立完善的自尊体系!




第一,加强思想修养。

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具有崇高理想抱负的人决不会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产生不良行为。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第二,提高文化素养。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第三,稳定情绪。

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

第四,要强化自我意识。

遇事要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学会自主决断。要彻底摆脱那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第五,要强化实践锻炼。

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到部队生活实践中去,刻苦锻炼,不断丰富经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第六,要强化意志力量。

要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自觉。只要你经过自己的实践认准的事,就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想方设法达到预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没有一点失败,不必过多地注意别人怎样议论你。

第七,调整好需要结构。

当需要不能同时兼顾时,抑制一些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如古人所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第八,要强化积极思维。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注意经常思考问题,增强预见性,关键时刻才能及时、果断、准确地做出选择。




带头做榜样




你好,这位家长,首先每个孩子的自律水平其实取决于她的自尊水平,其次就是你的确定你的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律!

1,培养一个孩子的自尊呢有几个办法推荐给你,第一孩子做对了,夸孩子这个事做的对!(是事不是夸人)

第二,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比如每周设一个陪伴日!就属于你们俩个的,别人如果打电话来,你都不要接(我试过很好用)

第三,孩子做错了,先安慰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告诉他你很关心他,这个问题你可以和她一起面对!

关于自律呢:你可以先告诉孩子什么是自律,比如做好计划,按照计划去实行就是自律!她只有清楚的知道了!才能去做啊!不然就像孩子希望你好好做饭一样?什么是好好做饭?没有人知道!

所以自律我给你的建议是,第一步:告诉孩子什么是自律(种下自律的种子)

第二步:帮她一起制定计划(帮种子发芽)

第三步:每日计划打卡(可以设置奖励)

第四步:在她完成时,告诉她宝贝你做的很棒!你学会了自律!(加强巩固!)

(这个方法我试过都好用!)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可想而知,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跟自律密切相关。而你家的孩子离“别人家的孩子”可能只差一个自律的距离。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自律都是个稀缺货。他们做事经常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没一点计划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终。但这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不自律的孩子,一生会过得很辛酸

每个不自律的孩子,在慢慢变成不自律的大人过程中,大致都有这样的成长轨迹:

小时候自律性差,写作业经常写到一半就去看电视、玩手机或者找零食去了,等到猛然醒悟还有一堆作业要写时,才发现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只能草草了事。敷衍的态度延续到初高中,恶性循环,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终只能选择普通的大学。

上大学后,日常生活依旧不自律,一边和舍友通宵达旦玩游戏,一边期盼着期末考试拿高分,但现实却是每科成绩低分飘过甚至挂科。

工作后,不自律已经习以为常,每天都在期望自己能够在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但现实生活却一塌糊涂……

科学家将孩子的3-6岁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将7-12岁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已形成。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要从小做起。

帮助孩子成为自律的人,家长需要努力

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赖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再加上爱玩的天性,如果只是对他们干巴巴的说自律,似乎很难,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需要用对方法。

1.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自律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叫做“拖延”。

“还有一周才开学,作业不着急”“再睡一会,不会迟到的”这种拖延会让孩子在自律性方面的培养大打折扣。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按计划完成目标后,让他自由支配剩余时间。

2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孩子被逼着自控,自身没有自觉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

陈道明曾在一档节目中说“一个人,当他拥有了热爱的事业,他就找到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

当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后,便会对身边的诱惑视若无睹,他会愿意制定计划,并坚定执行。因为他知道,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

3.家长做好示范作用

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真正自觉的孩子。天天沉迷于游戏、手机的父母,是很难将孩子培养成自律的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才女”武亦姝可以拥有高度的自律性,是与其父亲每日与他一起学习、活动分不开的。

哲学家康德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能够自律的孩子,将来才会收获自由快乐的人生。




你好,看到你的问题,很高兴回答。

以下是我对自律的理解,谢谢了解。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律?

我认为,自律,是一种克制,一种坚决的态度,一种说一不二的行动力。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制定计划。完成后可以进行小的奖励和语言鼓励。作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做不到也要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和小小惩罚等。

很多孩子在定计划的最初都是热血沸腾,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状况:今天定的计划是做一张数学卷子,一张英语卷子,复习前两天的错题。

很快做完之后,你对自己说,今天效率好高,要不然我再做一下明天的物理卷子吧。结果当天学到了凌晨一点。这样持续了4天,到了第5天,“好累啊,反正前两天做了那么多,今天就休息吧,明天再做。”然后接下来的每一天你都给自己找这样的借口,于是最初的“蜕变计划”自然就半途而废啦!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然后根据水平和实际情况,逐步增量。比如,今天的学习计划是复习一道错题。那么执行到第3天,你的学习计划就可以增加到复习两道错题。

但是记住,不要心血来潮一天完成过多的任务,这样会提前透支大脑的满足感。而且,你的身体更容易感到疲倦,计划当然不容易完成啦!

其次,告诉孩子,坚持执行计划。决定了现在就行动,要不然好状态永远不在,不要觉得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

孩子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状况?“我现在状态不好,一会儿再学。”“我现在的心情不适合学数学,歇一会儿再说。”但其实,你的“好心情”永远不会来,就算来了,也不会持续很久。

实际上,你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很多时候,当你想要逼自己学习时,却常常更加想要玩手机。这个时候,你要“以退为进”: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

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

如果最开始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于学习。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

最后给孩子在平时自尊心训练的几点小建议:

第一点:选择更为合适的时间陪孩子参加义务活动,乐于助人的事情多让孩子体验。孩子就会明白,生活不易,不能太在意自己的感受,考虑别人,就是修行自己,学会换位思考。

第二点:挑选小礼物给孩子。尤其在孩子考试没有考好的时候,或者每天在学习之前给孩子定一个奖励。比如说,今天学习满4小时,就可以挑选一支喜欢的笔或者奖励自己在未来的某一个假期,彻底放松半天。孩子就会觉得我的学习,是爸爸妈妈关心的,我不能使小性子,太计较一些什么,父母不容易,我要好好学习。

谢谢采纳,多分享,多交流。




1、引导并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兴趣,才能在无形中抓住孩子的内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性主动性有了,自律也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2、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并执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每个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自律的,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自律的前提是他律。

3、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每个孩子开始都一种主观拖延现象,总是推迟应该完成的事情,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就是不去完成,这时做为家长这时就要帮助孩子培养习惯,逐渐的使孩子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做法:1、父母先帮孩子(或者共同)制定时间计划表。2、在孩子按时完成的情况下,要适当给与孩子奖励(如:陪孩子共同玩游戏)。3、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4、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培养孩子自尊心,家长首先得尊孩子,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的自尊需要父母长期的培育与呵护。作为家长不为孩子包办一切、不当众批评孩子、不拿别的孩子比较、不打骂孩子、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耐心听取他的意见,分析原因,从原因中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做一个善于聆听的家长,这样你才能够更了解你的孩子。

5、家长以身作则

鲁道夫·斯坦纳在《童年的王国》写过,孩子在七岁前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者。

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观察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最终通过模仿和学习,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我想上边这5条如果能做到,把孩子的自律和自尊心培养起来应该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感觉有用的话就帮忙点个赞,打字不易。我先谢谢了)




原始地址:/yule/6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