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孩子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孩子健全人格?

首先,家长的格局和眼光十分重要。

其次,家长的言传身教十分关键。

再次,老师的教育引导贯穿始终。

具体措施:

培养阅读的习惯,在书籍的世界里吸取精华,拓展事业。

参加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在经历中成长。

家国情怀的耳濡目染。

家长,老师,社会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加上各方协同,过程保障,用积极正能量的人和事引领和感化。是不错的方法。




1、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安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2、夫妻恩爱是最好的教育。

3、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看到爱在家庭中自由地流动,同时做事有原则,有规矩。

4、父母善于觉察孩子的问题,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平等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学会爱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人际沟通方式等。

5、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动,参与家庭决策。

6、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7、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无条件积极关注,要善于把爱说出口,善于表达爱。




榜样就是两个字




一、培养快乐而稳定的情绪

为要发展愉快、稳定的情绪特征,父母应尽可能多地与婴儿接触,与他玩耍,同他谈话,给他唱歌。包括那些看起来不太费事,也不太哭闹的孩子,不可因他天性安静而让他一个人呆着。被忽略的孩子会出现“淡漠人生”。

父母应注意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情绪要求,给予不同的内容的感情照顾,帮助孩子适应成人社会中对他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环境要求,这将有助于逐渐培养孩子快乐而稳定的情绪。

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的影响力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所以,父母能情绪平稳地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孩子自然也会感受到,学习到。

二、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特性

独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和不追随他人,而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性的培养一般可从1岁左右开始。这里,婴儿一方面愿意独立做事,独立行动;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成人。因此,独立性的培养,首先要以具有对成人的安全感为基础。

孩子有所依赖,当他遇到问题时,能预期得到父母的支持,他都有可能肯于放手独立行动,而独立想象和思维则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的。

有些家长以为培养独立性就是让他独立地处理各种事物,不顾及他的感情需要,也不顾及他是否力所能及,或者在任务完成得不发时,甚至加以斥责。

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在社会上任何地方,都有必须遵守的秩序和规则。在家庭和幼儿园中也一样。这种遵守社会团体的规则的能力,就是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的一点都是他控制不正确的行为,诸如打人,抢别人的玩具、食物等欲望,必须学会忍耐和等待。在这一点上,父母自己要做得非常严格。父母自己行为散漫、说话不算数,不但推动孩子的信任,而且他们会学而信之。

父母应当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有的父母不常与孩子在一起,就喜欢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以示接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做爷爷奶奶的往往也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而孩子是很容易学会这一点并抓住这一点的。

所以在培育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时,父母不仅要以身作则,而且要与家人达成共同坚持一致的教育原则。

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让孩子观察和参与一些父母每日坚持的家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建立有序的生活规则,先洗手后吃东西;先收拾玩具后出去玩等等。这些小事都是培育孩子适应能力的重要起点。

四、培养自信心

一般家长都应注意维持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孩子如果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那么将发展成为人格不健全的人。长大以后,也许会成长为懦弱的人。自信心决定人做事的成败,制约着人接受任务,面向外界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自信是人格全面发展的基础特征,从小培养有助于其他优质品质的成长。

自信心从很小时候就开始萌发,当孩子开始使用各种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与赞美时,在大人的帮助下克服阻力时,自信心就开始得到发展。家长对此的处理方式,诸如肯定他们的成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就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你周围有学龄前的儿童,可以推荐他们用一下【猫小帅识字】这款识字软件哦~在手机上下载就能用,里面有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学习汉字。




育儿问题最根本、核心的问题只有两个:其一,家长缺乏耐心。其二,家长不相信孩子,举个吃饭的例子:

小朋友吃饭开始的时候都是又慢、又乱的。家长此时很容易失去耐性,就会开始喂饭,喂饭剥夺了孩子练习吃饭的机会,所以下一次孩子自己吃饭的时候仍然是又慢、又乱。如此恶性循环,往深一层说,这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他会被暗示“我连吃饭都不行,需要妈妈帮忙“,对母亲产生依赖,其实是自己也觉得自己做不好。所以也越来越习惯被喂饭,甚至不喂不吃。——健全人格是在这样日常小事中培养出来的而非专门培训出来的。

从另一个方面,喂饭也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所以需要父母照顾、喂食。但这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不相信孩子自己能控制食量,孩子不想吃了,父母却觉得怎么吃这么少,然后就在孩子自己吃饱之后连哄带骗再喂几口。这容易扰乱孩子身体规律,导致厌食、挑食,厌食之后又必须家长喂饭,如此循环。

一个朋友的孩子非常挑食,如非强迫,除了面食、甜食几乎不吃其他食物。非面食的食物进口他立刻(不到0.3秒时间)吐出——连味觉都还未起作用,只是触觉感受到”不是面食“就吐出了。

我跟他母亲说这肯定是你们惯的,没有饿过。他母亲并不完全认同,说平时已经吃得很少了,叫他吃都不吃等等。我说,你要相信身体的本能,如果身边有食物不会有儿童饿死的,非洲吃不上饭的孩子那叫饿过,她母亲听懂了。次日,孩子午饭不愿意吃,母亲并没有劝说,就让孩子不吃午餐,下午也没有点心。到了傍晚,孩子就开始喊肚子饿了,母亲带去餐厅——不挑食了,能吃的到碗里全扫光。

辅导作业之类,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觉得孩子做得慢、做的差,那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缺乏耐心——孩子做得慢、做得差是正常的。如果每次练习都是100分,那叫做浪费时间。做80分,那叫练习。要让孩子有练习的空间和机会。

这些小事,就是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影响。孩子的人格本来是健全的,只是很多社会规矩、礼仪孩子需要学习,家长当好孩子的顾问即可不要以导师自居。你会发现孩子的潜能比家长想象的大得多。




1、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2、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3、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儿的一些经验心得,现在的科技发达,我就尝试用数字产品帮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后也试用果很多款名为“早期阅读”或“学字”的应用软件,都不是十分满意,要么是到后期课程需要交费,要么就是说是免费,但内置广告频繁,影响学习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荐了,【猫小帅识字】应用。让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触汉字,感受汉字,感受汉字阅读带来的乐趣,可培养孩子的初步语感,给孩子带来更多学习兴趣。后来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课程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可以让孩子持续学下去,并且每一个关卡还都有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巩固先前所学内容。我们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




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有正确的三观,和科学的教育方式。

三言两语说不明,推荐一系列书籍:《正面管教》《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还有下载得到app,听里面的关于教育类产品。不明白或者不理解的,给我留言。




怎样叫健全的人格?孩子先有生存的能力和面对挫折的能力后,还必须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和善面对每个人,有爱心,有责任心,做能担当之人




问题问的好大,也不好做回答。

只一句,身教胜于言教,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变成什么样的人就好了。




这个问题太大了,需要父母的用心,细心,关心。做好家庭教育,以身作则去做榜样。学校的引导,还有尽量给他好的环境。孩子成长是需要磨砺的,也许前方会有挫折和困难,需要她自己来度过,家长引导,然后她体会,感触感知的。




人格即做人的资格,健全的人格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魄力是一种人格魅力,有胆识,有气势。

比如回答打树上的问题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千人千面。

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魄力?1、逆商教育。适当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着面对挫折,逐渐培养自信心。2、沟通技巧。让孩子要善于与别人说话,学会把生硬的话说得委婉。3、自我保护。掌握安全常识,学会独立,有自己的判断力。4、乐观向上。教会孩子要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自己的生活。5、追逐梦想。鼓励孩子勇于追逐梦想,敢于实现梦想。




原始地址:/qinggan/6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