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联有无平仄均可”显然是错误的说法,既是对联,就一定要讲平仄。有的人会说,只要通顺、上口就可以了,何必要讲平仄?其实,说这话的人可以仔细琢磨一下,凡是通顺、上口的对联,往往都合平仄;反之,不合平仄的对联,读起来往往很别扭。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总结出的平仄规律,恰恰是来源于实践,反过来,这一规律又能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应用。
其次,做对联既要讲平仄,又不能拘泥于平仄,做对联,联意、情趣是最重要的,应该结合联意的需要,灵活应用,切不可生搬硬套。实际上,真正的大家,在作格律诗的时候,往往冲破束缚,写出千古名句。作为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是其中一位。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以上是对联百度上解释对联的含义。综上所述,对于不讲平仄,没有对偶,没有意境的所谓句子,做为初学者,我是自觉抵制并不予以对仗的。对联,意境为先,不因文害句,也不可无视古代大贤总结归纳出来的音韵格律美。
我的看法是,看对联贴在什么地方及主人身份。私家宅院、门前廊下,而主人仅是贩夫走卒、村汉田翁,则有联无韵,无伤大雅。然则既悬于楼台馆阁、书斋卧室、亭园泉瀑,或名胜雅室,抑如主人为精英专家,学者文人,则联楹万不可马虎,以致贻笑大方之家或为同行之辈窃笑。
谢邀!
有些人的确对此问题不屑一顾,还反唇相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声疾呼对联平仄格律皆狗屁。他们是看了古时一些不遵格律的名联例子,误入歧途而窃以为得了修行要法,就借题发挥为自己的歪理邪说做挡箭牌。对联不单单是平仄问题,在注意平仄的同时,还要看意境,用词是否达意?语句的流畅性!上下联的内容是否相对关联?对联是中国古文化里的一件瑰宝,我们要持敬畏态度,不该肆意糟蹋。
在玩对联的人无非以下几种:
一是高手,功夫深藏不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们出联对句或自撰成联,都是格律到位,意境幽深,可惜大多却是曲高和寡,欣赏者稀。
二是处于中等境界的,是属于边学边用,有一定的基础,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优劣,但是自身还欠火候,须高人提携指点,有朝一日必有所成,就如我等之类。
三是初学者,入门较迟,但不是随便打哈哈的,心里也想对出好句,奈何有心无力,词穷意逊,只须谦虚好学,得高人指点迷津,也有上道之日。
四是一窍不通滥竽充数者,井底之蛙庸俗不堪,胡言乱语狂言自大,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此子不可教也,当任其自生自灭。
对联格律问题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我们只要一边应用一边学习,是不难掌握的。首先一定要弄懂对联的来龙去脉,方可对症下药,不要一上来就开一剂猛药,这不成了庸医误人。凡事皆有例外,总之莫要不懂装懂,即使你对的意思好,但已经离经叛道,与墙头标语,宣传广告,民俗俚歌谚语无异。这些确实很让人直观受用,但已算不上对联了!当然某些细节还与出联答联者的个人文化学识修养有关,不能太苛求每一个人必须做到,如果只是随便玩玩娱乐娱乐,就另当别论了。
多说无益,错漏难免,如有持异议者,言辞请勿过激,和气致祥!
对联不仅讲究平仄对仗工整而且上启下联明确又要意境相关。对于那此奇联怪对又当别论。还有一些民俗民颜己深入人心的词句组合和一些不可拆分的成语所组的对句,是天生地配的绝佳句可以不对仗或不对平仄,但一句中偶尔有一二个字属不可避免,一般尽量对仗平仄。古人的经验总结也是有道理的,我们应遵循,至于有不足的地方,也应尽量避免。
谢友邀请回答!
既然是对联,就要按照对联的定义和规则来做,否则就不是对联,是顺口溜,谚语等其它的类别。为什么对联有那么多规矩,这都是为了朗诵和外观的美感而为。一幅对联,除了一些特别的词语需要独有的字词相对外,中华词语还找不出能与之平仄相符,意境相符的字词吗,这就是个人的基础问题,水平问题,不要总拿对联不需要平仄说事。
一幅好的出句,是按规则平仄出联,而且意境深远,可以对出成千上万的对句。那些四连平,五连平,甚至孤平,孤仄的出联,就不能以平仄去回对,别人出联五连平,你就回对一个五连仄,这是不正确的对法,要按正确的对联声律回对,别人错了,自己也不要跟着错,往往这种乱了平仄的联,对的平仄方法就反而更多一些,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完整的一幅好的对联,上下联必然是符合平仄要求的,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上下联气势相当,意境相符相联。
谢谢邀请!我看了收到的评论,我举双手赞同!
我只想说几句,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了这样一段话:中国经济的发展付出了文化的惨痛代价,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没有的,在某些人眼里,历史的、传统的都是不好的。他的讲话值得我们深思。
书法,楹联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
传统书体有楷、行、草、隶、篆、魏碑,各体有各体的法度和规矩。但某些身居高位,不临帖习字,为图名利,就冒出了“吼书、丑书,以博人眼球,哗众取宠,并大有发扬光大之势,践蹋中华文化。对联也一样,某些人根本不懂什么意境,词性,平仄,知识匮乏。个别人的“作品”占据着的半壁江山,但没有一副是合格律,别人善意给他指正反被他拉黑,专横跋扈,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参与是好事,但作为創作者必须按联律要求尽量做好,谦虚点,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不要一味地搏眼球,求点赞。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尊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回答:看了大家对对联发表评判,本人也受益非浅。我也谈谈对联的看法,我的老师讲过,对联就是对偶句。主要上下联相対意境要合一,尾-字要压韵。古人作对可能要求上下句的每一字都平仄相对,而现代联只要尾字平仄相合韵。举例冫西山石头黑蓝棒硬下对东海之水翻滚冰凉。硬和凉(仄平)毛主席有句诗!春风杨柳万千条下句六亿神州尽舜尧,条尧(平平)合韵但意境深远。古为今用是毛主席对我们今朝最大启示!-如有不妥请指正。
我赞同知秋一叶的说法。对联,这名字本身的意思:对,对仗工整。即上下联词性、音律对应。联,关联。上下联的内容相关。当然,有些特殊的情况另说。我翻阅过几十本的古今对联书籍,绝大多数的对联的对仗非常工整。少数因内容所需,或趣味联、拆字联,个别字没控平仄。可有些人说应取消平仄韵律。那就不是对联,是标语口号了。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学上的一颗明珠。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决不能丢掉她!
说起对联是一定要有平仄的。中国法中有对偶句、对仗句,它们和对联相似,但不能称为对联。对联有自己上下联的对应形式。其中平仄相对是关键的标准之一。我们看古代对联有些不合平仄,有些是为了意思的巧妙可以变通平仄相对。还有一句话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功整,在音节点上他字一定要相对。再有很多字古代与现代发音不同,影响我们今天理解古代对联。
如果对联失去了平仄,就失去了,诵读的节奏韵律,没有了声调的美。所以在对联创作中还是要考虑平仄。
我们现在己经把汉字的四声简化成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在创作中考虑就好。
平仄是对联必要的、必须的格式。含有韵律之美,离了这一格式将无美可谈。但也不要死用,如果是佳对、绝对可以不讲平仄,但这也不等于没平仄,只是个别某处没有,但不影响整体哟韵律变化。
这个问题已不止一次出现了,我看了百度解釋,写对联首先要求语言精练,但有人出联根本不讲究,所以我基本不予理睬。我把当作娱乐平台,即兴发挥,所以在答联时也是一时兴致而为,博得一笑而已。所以,建议朋友们别太叫真,为高者叫好,为低者引导才是和谐之道。
对联不用平仄。出联、对联都在用,评论里也多有点赞。让我都不知道是对是错了。不过现在楹联协会和一些楹联知识手册中对短联(一至九字联)还是要求平仄的。四声为标准,平仄需交错,上仄下平。为了不以题害义。可以借鉴写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办法和拗救救补的原则来写。
首先要说明的是,对联就是要有平仄的。所谓工对指的就是上下联平仄相对,如: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必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有时候,限于作者的语文基础、词汇积累、语言习惯、现实场景等等原因,就会造成对联平仄上的不协调,这也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故此,意境为大,平仄次之,也就无可厚非了。要知道,写作的练习,意境可是最难的,平仄的问题可以慢慢修习,功到自然成。而意境则是要有“悟道”一样的历练过程,非一朝一夕,“无病呻吟”就能成的。最后,本人要说:真的有出挑而好的意境,平仄的条条框框,自可不必受拘束的。拙见,请高手指正。
我是一个喜欢对联的人。但是对对联平仄很乏知。我在中看到了很多老师关于对联平仄论述。故我认为对联是讲平仄的。无平仄韵脚就不叫对联。故我对的师友们出的对联大多不合规。只能叫取乐。
呵呵呵。談談我的看法,楹聨确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但有一个現象,年輕人越来越少,就像京剧一样,國寶,年轻人不看,要想把楹聯文化傳承下去,一些年輕人進来玩会儿,就别在苛刻,也有一些新入門者,也别再讽刺,等他們水平提高了,自然會注意平仄的運用,先包容點吧。
《对联》二字的含意在于对,你对就我错,你男就我女,你水就我火,你天就我地。故尔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意境犹佳就行,如能平仄韵律当然更好。和诗有所区别;上下本是好对,但讲平仄它就不能对?凡事物都有个灵活变通,路不随心绕道走,非要碰壁?手提东西,右手酸痛换左手,非要放在那休息?一谓讲格律平仄乃迂腐之言
写个诗讲平仄,写个词讲平仄,现在对个对联也要求讲平仄,我看现在有一些“平仄派”简直是疯了!
你那个平仄咋这么重要啊!不讲平仄会死人吗?不讲平仄的诗词和对联又怎么了,影响了几千年文化的发展了吗?
我看你们这是人为的划地为牢,籍此炫耀一下你那“高深学问”罢了!平仄,平仄,我看你也就会平仄而已!至于你们的作品,对不起,看不上!
“对联有无平仄均可”,此言吾不敢苟同也!世界上的语言文字有上百种,但归纳到一起只有两种,这就是:表意体和拼音体。我们中国的文字是属于前者!而对联又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载体。其所以不同于其他的文学形式必然有它独特的规则。对联对联,既要对,且要联。上下联要字数相等,词性对仗要相同、相近或相反。而且语言的平仄要相对。本句相间,对句相反,特别是在句子的音节点上,比如: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当然,在一三五的地方也可以灵活掌握。但无论联句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这是对联的联律规定的!奇联、趣联、等也可例外,合律更好!诗有诗的规则,联有联的规则,即就是游戏也有游戏的规则。你若爱好此道,进来玩玩随便对上两句也可,但要说“对联有无平仄都行”恐怕会“贻笑大方”了。
知乎者也孔乙己,嗯啊喔吔龚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