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腹腔就好比一个木桶。木桶的那里最容易损坏呢?众所周知就是桶底了。为啥?当然是因为桶底承受的力量最大呗。那相比较于人呢?当然就是双侧的腹股沟和盆底了。双侧的腹股沟本来就有精索和子宫圆韧带通过,本来就是一个天然的裂隙。如果在加上该部位的发育不良、薄弱或者病人的便秘、肥胖、前列腺增生、长期的咳嗽、搬重物、练气功等负压增高的因素。腹股沟区的部位就形成了洞(从腹腔里面看)、从腹股沟看就是肿物了,是可复性肿物。这就是疝气了。
疝气的形成原因,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疝气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腹壁强度的减弱,意思是肚皮越来越薄弱,挡不住咳嗽或屏气时从肚子里往外顶的力气,当然临床常见的是肚皮局部有一个地方明显薄弱;二是腹内压的增高,意思是因为各种原因往肚皮外顶的力气越来越大。
腹壁强度减弱的常见原因是人们的肚皮先天性就有几个地方比较薄弱,比如腹股沟、肚脐、腹白线、半月线、腰眼等等好多地方;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营养不好肚皮变薄;第三个原因是因治疗疾病需要肚皮开过刀,开刀后又由于咳嗽、营养不良或感染等原因没有长好,也会出现疝气。
腹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或排尿困难,少数人因肝硬化继发大量腹水,或练习举重等情况下用力不当,同样可以产生疝气。知道了产生疝气的常见原因,我们就可以针对性采取措施,尽量预防产生疝气了。适当锻炼强健腹肌,及时治疗咳嗽、便秘和排尿困难,可以尽可能避免疝气产生。
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诱因。首先,腹股沟疝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哺乳动物均为四足着地,腹腔的最低位是脐孔。而人进化为直立动物后,腹股沟区就成了腹腔的最低位,所承受的压力也最大;同时腹股沟区缺乏完整的肌肉覆盖,且又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所以随着年龄增加,腹壁逐步薄弱,发病率逐步增高。有科学家推论,如果人人都能活到150岁,那么小肠气无人能够幸免。
其次,小肠气以男性较多见与睾丸下降有一定的关系。睾丸下降过程中同时伴有鞘状突的形成,通常鞘状突会在出生后关闭,如果没有完全关闭则较易形成疝。同时,腹股沟疝的发生也与遗传因素有关。不同民族的发病率不同,在我国维吾尔族相对较高。腹股沟疝常有家族史,兄弟或父子均发生并不少见。其他的遗传因素还包括局部解剖结构和胶原代谢异常等等。
后天的因素主要是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疾病,最常见的包括老慢支引起的慢性咳嗽咳痰、长期便秘以及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等等。这些情况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相对薄弱的腹股沟区不能承受长期的腹腔压力增高,最终导致小肠气的发生。其他引起腹压增高的较常见因素还包括重体力劳动、肝硬化腹水、妊娠等等。此外,特别要提一句的是,吸烟虽与腹压增高无关,但吸烟会通过影响胶原代谢促进腹股沟疝的发生,因此吸烟人群的腹股沟疝发生率远高于不吸烟人群。
新生儿疝气主要表现在两个部位,脐疝和腹股沟疝气,腹股沟疝气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一般是因为新生儿结构及肌肉发育不完善,小孩子哭闹,大便干结等原因造成的。原因分析新生儿出现疝气时一般1岁以内有的可以痊愈。作为家长我们尽量减少孩子的哭闹,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疝气情况.也有说和孕妇生气有关……
新生儿疝气比较常见的是脐疝和腹股沟疝,尤其是容易出现在早产儿身上。主要原因是这些新生儿腹腔大网膜比较薄弱,而又比较容易哭闹,当哭闹过多时,腹腔的压力比较大,就会把肠管压迫通过这些比较薄弱的组织,压迫进入腹壁组织,所以出现疝气的新生儿,首先要做的是要减少的孩子的哭闹,尽可能避免哭闹。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密切的观察,如果疝气的部位有红肿、发青紫或者出来的部分不容易被回纳,这种情况考虑可能是需要小儿外科进行处理,有可能出现嵌顿。如果没有这种情况,有的有可能会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而逐渐的好转,所以尽可能的减少哭闹,尽可能的让孩子自然的痊愈而不去手术,但是如果出现嵌顿的情况,也必须得手术。
腹股沟区疝,婴幼儿和老年人多发,男女发病率约为25:1,婴幼儿多发是因为腹壁发育尚不健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会从腹腔经斜疝发生的部位(腹股沟管内环)逐渐下降腹股沟区疝即腹股沟区域突出的可以还纳的包块。老年人则多因为退行性变,腹壁强度下降,以及可能合并增加腹内压的因素,如前列腺增生、便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你好,成人疝气主要表现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站立、用力、咳嗽时出现,平卧时可消失。肿块突出时,用于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病人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成人疝气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
新生儿疝气
临床上常见的有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
腹股沟疝的形成原因是由于胎儿发育到出生之后,孩子的鞘状突没有完全闭合,留出了一定的缝隙,从而等于给腹腔内器官开了道口子,让小肠等器官可以从鞘状突留下的缝隙中挤出来,但是因为人体表面有皮肤包裹,所以疝囊也不会跑到外面,但是人体表面就能看到一个肿起的包块。
而脐疝是因为在孩子肚脐周围的肌肉没有闭合,导致腹壁强度很低,在脐部周围形成了一个脐环,这样在宝宝哭闹等腹部用力时就会突起,形成一个包块。
无论是腹股沟疝还是脐疝,在宝宝1岁以前都是有几率自愈的,就是鞘状突会慢慢闭合,脐环也会慢慢消失。但是多数情况下都不会闭合或者说完全闭合,而不完全闭合时的情况就可能很危险,因为一开始疝囊还可以自由出入,突出来可以复位,但是如果自己愈合了一部分,还没有完全愈合,这时候如果再次出现疝的话,很可能导致嵌顿性疝甚至是绞窄性疝,而这两种疝是无法自动回位的,比如果肠道突出,那么这段肠道就会一直卡在那里,因为外力的作用阻止了血液流通,就会导致肠道坏死甚至出血等症状。
所以当宝宝出现疝气后,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检查,该治疗治疗,不要拖着。
疝气是啥?
很多在孩子哭闹时,肚脐或腹股沟的位置会突起,这种情况被称为疝气。
根据发生的位置不同,分为脐疝或腹股沟疝等,其中脐疝和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期或儿童早期。
对于孩子来说,大部分疝气是先天性的(虽然也有后天的因素存在,但很少)。
这在新生儿中是常见的疾病,新生儿发病率在5%左右,而早产儿的发病率高达30%。
说了这么多,疝气到底是什么,真的如老人所说,是宝宝哭闹太厉害而哭出来的吗?总哭闹的孩子更容易得疝气吗?
疝气在医学上的解释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疝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宝宝腹壁的某个位置没有发育好,存在腹壁肌肉薄弱或发育不全的地方,导致器官移位。
啥玩意儿?咋没看太明白?
简单地说就是内脏没在自己该待的地,而是通过身体没发育好而存在的“洞”时不时地钻出来一下,占到别的器官的领地上。
所以说,疝气并不是老人们口中所说因孩子脾气大,而产生的某种神奇“气体”,而是我们体内的某个器官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这是一种生理结构发育不全的情况。
而孩子哭闹只是诱因,就算孩子不哭闹,缺损的位置也一样存在,只是发现的早晚而已。
而且,除了哭闹,孩子打喷嚏、咳嗽或做其他用力的事时,突起也会出现。相反,如果孩子腹腔发育良好,并不存在缺损,不管孩子如何哭闹也不会得疝气。
脐疝和腹股沟疝
下面我们分别来详细说一下脐疝和腹股沟疝这两种疝气。
1脐疝
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肚脐处的疝,这是因为腹壁在肚脐处肌肉薄弱或发育不全,也就是有个“洞”。
当孩子因哭闹而发力或使劲时,肠子就钻到了肚脐眼里面,形成肚脐处的一个突起。当孩子恢复平静后,突起的地方又自己缩回去。
突起时肚脐处的皮肤往往紧绷而发亮,有的家长担心,会不会把肚脐撑开,肠子跑露出来。其实不用担心,人类的皮肤非常有弹性和韧性,如果不受外部创伤,一般不会撑开。
而且,大多数的脐疝都是可以自愈的,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
但以下情况需要注意:
突起的地方比较硬。
2岁之后依然没有好转。
在孩子平静之后,突起并没有缩回去或伴随着疼痛。
这种情况就需要去看医生,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
2腹股沟疝
和脐疝的原理一样,腹股沟疝也是因为腹股沟处肌肉薄弱或发育不全,附近的器官,如肠子,膀胱,甚至是卵巢(女宝的情况比较少),通过薄弱或缺损的地方挤了出来,在外边就形成了一个突起。
正常情况下,突起的肿块会在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缩回去。
腹股沟疝绝大部分患者都是男宝宝,这和男宝的生理结构有关,一般右侧腹股沟疝比左侧的更为常见,双侧发生疝气的较为少见。
虽然听上去挺恐怖的,看上去确实也很吓人,但绝大数的疝气都不会让宝宝有生命危险,宝宝也不会因此感到什么不适。
但腹股沟疝也不是绝对的安全,虽然大多时候突出来的地方都可以自己缩回去。
这种情况需要重视:
如果疝气突起较大或者缺口较小,突起的包块很容易被卡住,不能缩回腹腔(这种情况被称为腹股沟疝嵌顿)。孩子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止,同时还伴有呕吐、便秘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马上去看医生。
如果突起包块被卡的时间太长,会红肿发炎,组织供血被切断,挤出来被卡住的器官很可能因缺血而坏死。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需要立即,急诊。(家长切忌随意自己动手将突起的包块塞回去)
敲黑板,画重点!
一般腹股沟疝很难自愈,绝大部分都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
但腹股沟疝的手术,国内外的医生给出的建议也不太一样。
美国:医生会建议一旦发现孩子有腹股沟疝应尽快手术。越晚手术,孩子发生疝气嵌顿的可能性就越高,危险性也就越大。
中国:建议先观察半年或一年,看孩子是否可以自愈,一般在孩子一岁后再进行手术。(但如果发生长时间嵌顿,也需要立即手术)
所以,具体情况,还需要家长根据自家娃的情况综合考虑,并及时到医院咨询,听取医生的建议,决定什么时候进行手术。
脐疝带能用吗?
通常很多孩子在发现存在脐疝的情况,老人会建议带脐疝带,勒住宝宝的肚子,这样就可以防止肠子钻出来。
但是,其实脐疝带没有任何治疗脐疝的作用,脐疝的痊愈靠宝宝自己脐周腹壁组织的发育完全,防止肠管外逃。
反而,有了脐疝带的阻挡,肠子容易从脐疝带和腹壁肌肉间的缝隙挤出来,这个过程宝宝的肠管很容易受伤,变得肿大而不容易收回去,造成嵌顿。
而且,我们的视线被脐疝带挡住,无法及时察觉到孩子肚脐的异常,一旦嵌顿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孩子肠管坏死,后果不敢想象。
如果孩子脐疝很轻,也是可以选择给宝宝佩戴脐疝带的(当然即使不带宝宝也可以自己痊愈)。
因此,不建议盲目地给孩子带脐疝带,应到医院听取医生的评估,看孩子是否需要。
腹股沟疝带也是同理。
【栏目简介】
“你关心的话题,由三甲医院权威专家来解答”——《健康情报局》是一档由光明网独家出品的大健康科普品牌栏目,创办于2016年6月,获得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的“健康中国”创新传播栏目奖,并受邀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北京市中医药立体传播联盟品牌栏目等。
【本期嘉宾】
杨慧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副主任医师
疝气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疝气有小儿脐疝、腹股沟斜疝、直疝、腹内疝、腹外疝、腰疝、切口疝等等,而造成疝气的直接原因无非有两个因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腔内压力变大
疝气的发生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腔内压力变大有直接关系。因为在正常人的腹壁是有一定强度的,如果我们经常持续性地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运动或者其他的行为时,会导致腹腔内的压力经常升高,与体外气压形成负压,挤压腹壁,导致腹壁强度下降,进而引发了疝气。所以疝气常见的患者群体是少儿或者是老年人。
另外,除了是由于腹腔内压力的增大导致腹壁强度的降低,腹壁内压力的增大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如腹腔内长者巨大的肿瘤、肝腹积水、长时间的便秘、由前列腺肥大、增生引起的尿液排泄困难等体内内部因素造成的。
除此之外,引起疝气的原因还有由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除造成瘘口、由术后的痊愈斑痕引起的病理变化、重体力劳动等外部因素造成了腹腔内压力的增大,最后引发了疝气。
收获更多胃肠外科知识,请点击右上角关注【胃肠医生杨景哥】。
看了问题描述,先来解释一下腹股沟疝气的常识,疝气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盆腔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的包块。腹股沟疝气是腹壁疝的一种,腹股沟疝气分直疝、斜疝、股疝三种,直疝好发生于有排便、排尿困难、慢性咳嗽的老年人。股疝成年女性多见,是由于腹压突然增加引起。
腹股沟斜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多见于男性宝宝:1.先天性斜疝是在睾丸下降过程中鞘突由于小儿哭闹等原因未能及时关闭,导致腹腔内脏器和睾丸一起降入阴囊而形成的。2.后天性斜疝是由于内环处(疝气的内口)缺陷和腹壁肌肉薄弱,当腹压增高时内口处的腹膜向外突出形成。
回到主题,治疗前必须到医院确诊是不是腹股沟疝气,因为要和鞘膜积液、隐睾鉴别清楚。若宝宝在一岁以内,可以用疝带固定六个月,不复发说明治愈,若复发说明疝带无效,要尽早行手术治疗是唯一可靠的办法,以免发生疝气嵌顿或影响外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医学知识,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天天医学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