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里的本科生多吗?

现在的社会而言,本科生已经是十分普遍的了。所以本科生的话,县城也是很多的。虽然这也需要看地域,但是能够肯定绝大多数地区,县城本科生也很多。


除去大专,一部分所谓本科,真正的本科还是蛮少的


这个首先得明确一个问题,多少算多,一千算多吗?还是一万才算多,不明确这个问题那就可以随便定义了。

实际上一个县城的本科生相对县城人口数来讲是不多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们来大概算一下你就知道了。

以我所在的小县城为例,我们县总人口六十多万,每年高考整个县城的高考学生能考上本科的不会超过3000人,这还是近几年教学质量提升的结果,在前几年每年估计不会超过2000人,刚恢复高考那些年更加不用说了,肯定是少的可怜,按照这样计算,恢复高考以来到现在44年,县城出去的本科生人数其实最多最多10万人,但是出去的本科生回来的又有多少呢,实际上除了每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以外,没有多少人回来了,那就算一半的人回来了吧,那也就是整个县最多5万本科学历,相对于总人口来说估计是十二分之一左右吧,也就是十几个人有一个本科生,所以我认为应该是不算多的。


说出生地,户口那应该有个平均数4%

比城市不足(教育资源),比乡下略好(父辈优势和学习时间),毕竟县城还是有老一辈公务员,这些人学历是有的,那时分配工作,大部分就是进入这种乡镇县里干吃国家粮的工作。因此他们的子女学习成绩普遍还是比乡下孩子好一点。上学还是供得起的。

本科生虽然逐年在递增,但从恢复高考到现在,本科学历总人数大概只有5000万。占总人数大概4%。

人口已每年2000万算,能读高中的大概有一半,高中读完继续升学的大概有8成,乡镇学生考上本科的大概有3成,专科大概5成,每近些年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占同龄人15%。他们毕业基本要去大城市工作。

由于大部分本科生会到一二线城市工作,少数会在三四线城市工作,到县城的基本是政府单位,银行,教师等工作岗位,还有少数家里做生意的自家解决工作,不然全跑出去打工或创业了。

按户口地县城本科生大概有4%。

按工作岗位需求,一个县城中本科生大概在2000人左右。如果县城住20万人那就是1%是本科学历,主要是青年主力大多出去城里工作了。没有工作价值是留不住高学历人才的。


我们县每年中考差不多人8000-10000人。考上高中45000-5500人。考上本科的连上高中的一半都没有。而且很多考上本科的就不回县城了。


县里的本科生多吗?[可爱][大笑]你要干什么?是为了搞城市调查还是社会调查?难道你不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是江湖?别问人家是不是本科生,又在不在县城、哪个县城,先自问你自己是不是本科生或以上学历生,你自己又在哪里,这才真正重要!

中国具有高等学历(大学专科以上)的人数,已超过2.2亿,其中本科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大约是一半儿。至于你问的县城的本科生多不多的问题,那得看是什么县,什么城了?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全国共有1301个县,394个县级市,此外还有市辖区、自治县、旗、林区等,总共2843个县级行政单位。网上关于中国县级行政单位的数量统计五花八门,但这个是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比较权威和准确。

简单地就可以想见,东中西部县城落地工作的本科大学生数量,肯定是十分不均衡的,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本科大学生自然数量越多,人都更会越来越多。你要去经济发展第一县(级市)一一昆山,那本科大学生就业和在职的数量远远超过中西部的各县域,其他的,你自己去想吧。

所以你问的这个难题,我只能分析和分解到这儿了,无厘头→有叙道!


我很肯定地说,多!

我自己是高中教师,又曾长期担任班主任,所以对家乡的高考情况比较关注。以我家乡这个县城为例,我们近几年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在4500——5000人之间,高考达到本科分数线的有3800多人,扣除一部分虽然达线但没有录取的,每年读本科的人数在3500人以上。我查了前几年的数据,没有找到具体的本科上线人数,只查到了本科上线比率,基本都维持在92%上上下下,也就是说,在我家乡参加高考的人中,10个人中有9个能上本科(不是本一,而且包含了艺术类考生)。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了高考录取的难度在下降,本科生的含金量在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春招工作做得“好”。不过,我们得看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中考时的普高录取率,想想初中有一万左右的学生,经过中考的删选,只有一半能进高中,再经历春招,参加高考的人数进一步下降,才有了90%以上这个数据,如果放到当届学生总数来看,本科率不到4成。

一个县城,一年有3000多本科生,从绝对数字上讲,应该不算少了吧?


如今高考本科录取率很高,每年高考发榜时,各所高中的喜报里都有这样一句话,“XX年高考,我校本科录取率再创新高”。也就是说上大学不是什么难事,上好大学还是很难的事。尤其是211、985大学录取率不到5%。我区有3所公办高中,每届高中毕业生约为1000人,能读本科的学生大约在500-600人区间,这些考取本科学生,很少再回到县城工作了,尤其是专业好,学校好的本科能回到县城工作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是二本或三本的学生回到本地就业,尤其是艺体美艺术类的考试,几乎毕业就等于失业了。

县城里本科生不是很多,我们区有26万多点人口,本科生主要集中在公务员、学校、医院和其它事业单位,主要是函授本科、自考本科、党校本科、全日制本科等等,如今中小学的本科学历的人,几乎能接近百分之百。所有本科学历的人全部加起来,能有人口的零头就不错了,大部分农村人口不是本科生,我们区几乎没有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在原地工作,221、985院校还是能见到几个人。


坐标河南某小县城。

要是把一本,二本,211本,985本都算上的话,我的感觉还是很多的。因为我本人就是这么多本科生中的一个。

首先是,我们本市就有俩本科院校,所以在小学就没少接触本科生,每次去市区,都能见到本市师范学院的学生在街上做兼职,有的是发广告传单,有的是举着牌子,写着自己能补习的科目,应该是做家教的。当时学校也有来实习的本科生。我在初中还有过研究生毕业的老师。

到了高中,我也要升大学,这个时候基本上就对学历有更清楚的认识了。当时我们高中的升学率是我们县第二强。我在普通班,一个班73个人,后来考上本科的有42个吧(其中有三个挂本科线,一个挂一本线的,上了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没读本科)。

虽然二三本合并了,但这个本科率还不高?也不得不高,听说理科线都下探到380多分了。语文字写好看点,生物多背点,数学你把选择题作对,基本上你就有本科上了。

所以单从我眼里看,本科生还是很多的。

另外,再从就业上看。我们县城举行招教考试,我们学校是考点。每次考试,我们高一,高二,都要腾教室,所以要放假。我们高三另一个校区。每次招教考试,都是人挤人,乌压压的一片,从主教学楼挤到大门口。在我们县城,教师工资并不高,尚且有这么多人来竞争,更不要提其他什么公务员,电网,烟草了。听说漯河卷烟厂都有985的研究生。

在我们村也有不少本科生,但就业也不尽人意。有的留外地工作了,问干什么工作也不说。有的家庭条件好的回家躺几年,找个与自己专业不对口,门槛低的工作干。有的考上了研究生,但读三年研又回来考公了。当然也有不少厉害的本科生,有的西装革履,在北京某银行上班;有的在三大运营商上班,工资不低。但这些都是南开,郑大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本。他们被问起在哪上大学,都能骄傲的念出自己学校的名字,而不是只念出在哪哪个市上本科。并且他们也争气,大学都拿过那个8000的国奖。

你找不到好工作,混的不好,会让村里人嫌弃本科生多。就业压力大,竞争岗位的人多,你自己都会感觉到本科生多。

其实,大部分的县城,多的不是本科,而是双非本科。211,985的重本还是很少的。


看到这个回答只能说笑死我了,我都不知道这个人有没有常识,每年哪有800万的本科毕业生啊,那剩下400万是你发的学位证吗?

中国每年有800万的大学生,其中400万是大专,剩下400万是本科。专升本那个东西就别说了好吧?硬是用专升本的同学是比较少的,绝大多数会考专升本的都是要继续深造。

现在毕业的学生,他们当年的出生人口大概是在将近2,000万。

这其中大学生只有不到一半,本科生只有不到1/4

你说1/4算多吗?这就要看你怎么样评价,怎么样定义多这个概念,而且大家普遍都承认吧,真正有本事的人他会在大城市里打拼,真正愿意回到县城的其实是以二本三本居多。

而这些人往往都能够加入当地的企事业单位。

你真正能够看到最多本科学历的,在小县城里往往就是公务员队伍。

其实现在各地的县城都是人口流出状态,别说本科学历的人了,就是年轻人其实都很难看到的,你可以看看中国的几个大城市是不是每年都有大量年轻人口在流入,特别是高学历的,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小县城来的,毕竟大城市机会多,工资高更接近现代生活,有本事的有梦想的人都希望能够留在大城市,只有在大城市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会回不去。


原始地址:/zixun/4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