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有经验!
首先,我们第一步要搞清楚,做科研、跟组会和后勤打杂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做科研,一般是指自己手上有课题或者正在申报课题,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和导师联系。跟组会,是学习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方向,接触学界前端知识。那些文献整理、养小白鼠和刷试管的工作就是“后勤打杂”。
其次,一些导师面对“做科研”的本科生也会表现的有点不知所措,本科生做科研前必须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本科生大多对科研道路比较迷茫。由于没有办法在本科阶段精准的判断出该学生是否未来准备做学术,从教学方法和态度上都不好把握。
第二,本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待加强。与本科生一起做科研,基本是和小白一起打副本升级的过程,而且本科生未具备单独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三,本科生未构建健全的学术理论体系。知识储备缺乏、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足,这些能力还需要基础教育来补足。
总结以上原因,本科生在入门科研前期需要野蛮生长,同时导师带本科生做科研需要十足的心理准备,导师的无奈之处也是需要被体谅的。
最后,工作与学术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科研思维”
现在知识领域高速发展,很多教科书已经被超越了,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本科生需要学习接触到更多知识,参与科研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另外,最重要的是学会“科研思维”,能够把科研思维和方法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上,不管将来是否做学术,都是目前需要学以致用的。
科研思维的价值目前已经在导师与学生中取得了一定共识,但其中的内容之多还有待去探索,更多是为了学生能够像解决科研问题一样去解决遇到的其他问题。
如果你有给老师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你可以主动向老师申请跟着老师一起做研究,但是如果你不能为老师创造价值,那么我认为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我接触到的同学,想要自我提升的,除了在学校找自己的专业老师做项目,还可以找权威的机构,跟着国际顶尖的教授进行学术提升。CIS是全球首个提倡由世界顶尖学者亲自教学的学术科研项目,并首次全部采用终身制研究型教授授课。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青少年学术科研项目,对于本科生寻找自己对口专业,跟随教授进行学术研究,项目结束后不仅论文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还能获得教授私人推荐信、成绩单&教授亲签学术评估、EI/CPCI会议论文发表、结业证书等,不仅有助于出国留学深造,更能提升自身实力,获取不错的offer。
这个问题的门槛很高,很现实的说,不论是本还是硕,在不能提供价值和资源的前提下,对于导师来说都是消耗品。如果你想做科研,要么提供价值要么提供资源,两者都没有的话,只能找个肯带你玩的导师。
想去做科研是个非常好的事情。我本科所在的学院就非常鼓励学生做科研,所以根据我的经历还有我身边同学的经历给题主一些建议吧。
先简单概括一下吧,1.不要觉得上了很多课才能做科研,2.挑选导师的标准是否会带本科生&;研究领域&;学术水平,3.找导师的时候要尽可能多找几个导师以及他们的学生聊,4.被拒绝很正常,他可能只是不习惯带本科生,不要气馁。
科研前的准备
我第一次找导师谈话的时候,问了一个几乎所有本科生都会问的问题,“我干这个需要上什么课”,“我需要做什么准备”。我导师说“不需要上什么课,也不需要准备,你有热情现在就可以开始,等你准备好了黄花菜都凉了”。毕竟写到课本上的东西都已经确认是对的,而研究的东西一定是不确定的,所以课本距离前沿还很遥远,上再多的课也到不到前沿水准。帮助你快速走到前沿的正确方法是看paper,看不懂的时候再看教材(往往只要看几章,不需要通读)。
如何挑选导师
我认为对于本科生来说,科研主要是一种训练过程,要学会如何把idea转换成proposal,然后一步一步实现,直到最后写出文章。这种训练比学到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要重要。但是很多组并不会给本科生这样的机会,毕竟本科生做科研的时间短、基础差,老师只会给一个项目的一小部分让本科生做很常见。这一点我的本科导师就做的很好,他对待本科生像博士生一样,都会自己承担一个独立的课题(当然是有博士生指导的)。自己独立搞一个课题虽然很痛苦,跳了很多坑,但是确实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做科研的本科生大多是打算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所以很多人会问,本科选择了一个领域,是不是以后就得做这个了呢?我的回答是:继续做这个领域你会有很多优势,但是转到相关领域也没问题。我本科是做理论的,但申请博士的时候都找到实验组,并没有什么影响。但代价是我需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知识、结识新圈子里的人。
博士生选导师要看导师的学术水平,但我觉得这点对本科生不那么重要。因为能有一个完整的科研经历对于本科生来说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这个科研不一定要是什么重大突破。相反,选一个特别hardcore的组意味着需要花很多时间学习,完成项目的周期也会更长。
如何全面了解一个课题组
我在真正开始做科研之前,其实对各个领域的前沿方向知之甚少,所以从学术方面了解一个组的情况很难。但是除了学术本身,老板带学生的方式、组里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糟糕的老板足够耗尽你对科研的所有兴趣。老板是不是push,是不是supportive,idea是不是靠谱,组里的工作时间是什么样,师兄师姐是不是热心,这些都需要了解,而且只跟老板聊是不能全面了解的,毕竟没人会说自己不好,对不。从学生那边可能会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另外,本科生很容易被忽悠,被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东西搞得热血沸腾。这不是一件坏事,不够即使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组,我也建议继续多找别的老师们聊一聊,多见一见不同老师的style.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
被拒绝了怎么办
没事啊,有的老板就是不喜欢带本科生,有的人就是没有多余的课题可以做,不一定代表你就不够优秀。而且我不是让你多找几个老板嘛,你也有机会拒绝老板啊!这么想想是不是心理平衡了许多。(来源网络)
科研这种事情,就和一个人到海里面游泳一样。游着游着,猛一回头,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游泳,而且已经看不到岸了,只能够一个人努力往前游。做科研难题的时候,只有自己能够帮助自己,只能够一个人竭尽全力地往前走。
可能很多选择本科读数学的人都有这种经历,在高中的时候就有一种所谓的偏科,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数学物理上面,而且参加各种竞赛也能够顺利拿奖,对于语文英语就是得过且过。拿竞赛奖状之后,要么就开始保送各个高校的数学系,要么就开始准备高考。
高考完了之后面临着选专业的问题,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怎么可能知道大学里面的专业是学什么,几乎就是瞎选,高中擅长学什么就开始选择什么。
2.本科生涯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身边的人要么是竞赛保送的,要么就是高考高分考进来的。在第一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开始分成两类人在走。一种是天天努力学习的,一种是几乎不学习的,就靠考试前突击过日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高中生活的延续,在第一年的时候非常认真,在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做了不少的数学习题。在C++之类的重要课程上面继续不花时间,继续着自己高中的偏科日子。
这件事说来也巧,正好在大一的数学分析习题课上认识了张老师。有一次碰巧遇到张老师,他给我说打算下个学期办一个讨论班,讲一下他最近关注的一些书籍和论文,并且说这些书籍只需要大一上学期的内容就可以了。当时听上去很有吸引力,就满口答应下学期开始着手这件事情。
到了第二个学期,讨论班果然开始了,再加上廖老师,当时也凑了几个努力学习的同学,就开始读张老师想读的那本书“OneDimensionalDynamics”。
第二个学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张老师在讲,坚持了一个学期,终于把那本书的第一章差不多讲完了。其实当时自己也就是在下面听,但是什么都没听懂,听来听去就感觉在用Lagrange中值定理,确实只用了大一数学分析的内容。说实话,坚持读一本书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一边还要写论文,还要教学。
到了本科第二年的时候,张老师就问我们几个学生,有没有兴趣自己试着讲,当时可能也是想挑战自己一下,就自告奋勇上去讲了一次,虽然自己也只有大一的知识储备量,但是读那本书,一行一行看其实只要花时间还是没问题的。在下面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准备了一次,因为都是涉及一些基本的计算,最多涉及到级数求和,所以第一次试讲就非常成功。
这样就在无形中极大的激励了自己,坚持这个讨论班坚持了两年。后来到了第三年结束的时候,正好有一个研究生的暑期学校,在尤老师的大力帮助下,推荐我跟着那些研究生一起学习,听一些讲座。就在当时的暑期学校上面认识了现在的老板。
对于有继续读研计划的同学来说,本科期间应该尽量多积累一些科研经验,这不仅会为保研、考研带来积极影响,也会为读研期间争取进入导师的核心组奠定基础。
本科期间获得科研机会的方式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参与本校导师的课题组,其二是参加外校导师的课题组。
如果本校的科研资源比较丰富,那么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是比较多的,很多导师都会招募本科生进组,来辅助组内的研究生同学做一些基础的科研任务,比如我就招募了不少本科生进组,做一些数据处理任务。
除了可以参加本校老师的课题组之外,还可以申请参加外校老师的课题项目,而且选择空间会更大。
目前很多老师都设立了线上科研项目,这更加方便了其他学校的同学。借助线上来开展科研活动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和常态。
实际上,现在很多导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也是在线上开展的,比如我就与不少兄弟院校的导师开展了一些线上合作,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近两年,我除了跟学校的老师开展了线上合作,跟不少企业导师也开展了线上的科研合作,而且不少本科生同学也参与了这些科研活动,这些线上的科研活动由于有企业的场景支撑,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也更容易建立起本科生的科研兴趣。
对于本科生来说,大一和大二期间是参加科研的黄金时间,一定要积极把握住各种实践机会,这会为后续的发展带来更大的选择空间。
如果你有做科研的心,有能力,想要学习到更多,也是有很多方面去尝试的。一般情况下,要看你对哪些方面感兴趣。1、你的专业老师,一般会有自己申请研究的项目等,如果你对某些方面感兴趣,你可以对老师表明你的想法、决心等,老师也会让你跟着他,做一些事,而且如果导师够好,机会就很多,学习到的也很多,当然,既然导师较好,那就看你有没有能力被导师认可。2、接着,如果你自己有一些想法,思路,都可以与老师讨论,老师也会给予你专业性的建议等。你也会尝试着做一些方面的研究。3、每年全国范围内、省级内等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研究活动,如果你有想法,就需要发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组织好队员,请老师指教等等,这也是一种选择。
无论是在什么阶段,都是可以做科研的,主要还看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