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复读三年考进985你愿意吗?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事除了学生自己的意愿还要看家庭条件,条件好父母愿意也很重要,不然就是条寄生虫啊。人生有时是场赌博,你投入的时间金钱是否会有你想要的回报?谁也不知道。做了才知道,但没有后悔药啊。另外,现代社会发展快,机会多,不再只有一条独木桥。以上这些如都考虑过了,那就行动吧。


不愿意,我最多复读一年


作为一个省内普通二本院校应届毕业生,我可以很负责人的说。

愿意!

或许在你高三的时候,对复读三年深恶痛绝,对院校之间的区别嗤之以鼻,信奉什么“一本是卧铺,二本是硬座,三本站票”之类的狗屁言论。

但当你站在我这个位置,亲身走过来,你就会发现。

本科毕业院校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一条难以逾越的天堑鸿沟。

如果你只是普通的二本,甚至三本、专科,那么在985、211名校毕业生面前,说白了各方面都是受到歧视的。

对,你没看错。

就是歧视!

如果毕业之后,你想直接参加工作,去了北上广深。

你就会发现,很多知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敲门砖就是211起跳,如果你手里没有这个学历,那你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当然,这里排除那种个人能力极为优秀的人才,这种人到哪都吃香,但这只是个例。

我本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到了北京之后,在西二旗找了一家不算知名的公司实习,别人一问你是哪个学校的?

说实话,我脸一下子就红了,学校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人家不要说我这个学校了,连我这个学校所在的城市都没听说过。

如果你要考研,想要鱼跃龙门,逆袭985、211.

对不起,这里面的歧视更加严重。

我上一届有个学姐,研究生考的是湖北地区某顶级师范院校,比试前三,面试的时候生给刷了下去,你说这其中因为什么?

而且还有很多院校,会故意压低分数,把名额留给那些名校的调剂学员。

就算我上面说的这些,你都不考虑,那就从学校本身来讲。

那些普通的二本,甚至普通的一本,在很多层面上,都无法与985名校相提并论的。

师资力量雄厚

先是最简单的师资力量。

985院校老师都是什么样的,说实话,我没见过,我也不知道。

但不用我说,大家也能想到,那些钻研学问的老学究基本上都被国内的高等院校包圆了;那些年轻的优秀毕业生,不是985毕业直接留校了,就是慕名而来的。

说白点。

清华、北大、人大、浙大、复旦毕业,有志向在大学任教的,有人会选择一个普通的二三本院校吗?

但我们学校的老师,上课时间不来的,欠高利贷跑路的,本科毕业的,一个人教好几科的,基本上你能想象到的,都能在我们学校找到。

而这,就是普通二本、三本院校的常态。

老师差距如此之下,那教学质量上的差距,同样也就显而易见了。

学习氛围浓厚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

二本院校、三本院校的学生,都是多少分?

顶天也就460左右,高一点的四百八九,普遍都是四百左右,三百多的也不少。

但是985院校的学生,哪个高考不是550、580以上,甚至普遍都要600分左右。

高下立判。

不是说二本里面没有愿意认真学习的,也不是985没有逃课挂科的,但这些个例在庞大的基数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的。

二本院校,十个里面可能就一到两个学习的;但985,十个里面,可能都遇不到一个不学习的。

环境对人的影响,那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你就算是再不想学,周围的人都学,你也就学了。

我初中的时候,在火箭班,全班几乎都是校榜前100,甚至校榜前50的。

我是托关系的进去的,在班里常年倒数第一。

但最后中考的时候,我也是顺利考上了市里一流高中,碾压了不知道多少普通班的学生。

这就算环境的重要性。

连个上课跟你唠嗑的人都没有,你还能怎么办?

机制相对公平

这一点相信很多同学都深有体会。

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奖学金上。

我曾经不止一次看到,拿着苹果手机,涂着圣罗兰的口红,背着香奈儿包包的女孩,却拿了国家助学金,而真正需要这笔钱的同学,却永远也拿不到。

我有一个同学,在某个三本,拿了国家助学金8000块,到账就得给导员转4000,又给导员买了两条中华,剩的钱才是自己的。

我们某个班班长,考试刚开始不久就被抓出去了,结果出成绩之后,居然离满分就差4分!

就这种机制下,大家觉得会有公平可言吗?

不是说985就没有这种情况的发生,但相对二本院校,肯定要少。

因为985院校体量大,可支配资源多,又要保证985院校的脸面,因此也就不会像普通学校那么疯狂。

同学质量优秀

说句现实一点的话。

以后走向社会,同学可以说是你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了。

有什么事情,同学之间也肯定要比社会上认识那些人好说话。

如果你是985院校毕业,那你的同学自然也是985毕业,日后都是社会上优秀的,顶级的人才。

就算你混得一般,但你的同学混得好,家世好,日后说话办事都方便。

但如果你是普通学校毕业的,周围的同学也就很普通,很难出现那种人中之龙,那你以后能借力的机会也就无形之中少了很多,社会关系网无形之中弱了很多。

其实现在我走出社会,越来越觉得当年是多么的幼稚,想法是多么的简单,读书无用论是多么的可笑。

现在才明白,知识永远是第一竞争力。

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就是那些读不好书的安慰自己的产物。

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出身。

就算上不了985,最少也要去一个211。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话题。


谢邀!愿意啊!挑战自己,挑战一切不可能!!但这其中的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只要努力了,就没遗憾了!!


原始地址:/zixun/4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