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性格难以改变”之类的帽子,或者自认为学识浅、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实际上,只要方法妥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一、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二、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三、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四、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五、授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六、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七、纵容计——让孩子在“淘气”中开发潜能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是“破坏狂”,其实这类孩子往往很聪明,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来得坚定。因此,聪明的家长要试着“纵容”孩子的淘气和“破坏”行为,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个“爱迪生”。
八、处罚计——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教育孩子就要赏罚分明,孩子做的好要给予奖励,但孩子做错事时一定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错也要进行适度的处罚,这样孩子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免得在错误里越陷越深。
九、制冷计——给自负的孩子“泼冷水”。自负是指自我评价过高,目中无人,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自负的苗头,父母就应当运用“制冷”的手段,适时地给孩子泼点冷水,让孩子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十、包容计——让孩子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也许不够聪明,也许有很多缺点,可是作为父母,你绝对不能对孩子存有偏见,羞辱或嫌弃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信心,你就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孩子。
十一、样板计——父母要给孩子当好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
这个提问的语句不准确,悲观的性格,其实是经常出现悲观的状况。这主要原因是小孩怕困难,见到大小困难统统不敢面对,束手束脚,畏惧,悲观涌上心头。那么,怎么办?总不能让小孩到长大成人,被困难被悲观而淹没他的人生之路。赶紧从现在起,家长和老师,携他到有小小的困难的事务中,传帮带,共同把事做好,做完成,让他享受克服困难的小事中的甜味,从小困难的小事开始,逐步进入克服大困难,攻关一次大胜利,即使失败,告诉他是什么原因失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使他能在认识方面而得到提高,对大困难也不会有畏惧心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悲观低头,而是有困难可以战胜的强素心理。就这样,传帮带,从小风浪,再到大风浪中去,传帮带,身教言教相结在实践中去培养小孩,一个坚强的小孩,他会一个人走好人生道路。
当你希望引导他改变,就是对悲观的否定,就是认为悲观是不好的。这种否定可能加剧他的悲观,因为当一个人想要改变另一个人的时候,对抗就发生了,反而忽略了人本身。
在我们的观念中,如果与大多数人不同的地方,通常被认为是缺点,于是想尽办法去改变。可是,换个角度,这个不同为什么不能是他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当我们关注点在于悲观给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时,悲观就会处处搞破坏。反之,当我们看到孩子为什么需要悲观,悲观给他带来哪些好处时,改变自然就发生了。
另外,需要尝试弄清楚孩子性格中悲观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一个人的性格的养成,既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后天养育环境的影响。14岁的孩子性格悲观,他是从小就有这样的特点,还是从几岁的时候开始的?如果天生就有,改变天性有违自然规律。如果是因为后天养育环境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那尝试调整环境,然后静待孩子的成长。
以身作则,一乐观积极的行动引导他,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倾听他的悲观,让他接受悲观的情绪,认可自己,才能突破自己。
谢谢邀请:
这是一个具体的好问题。
正如歌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胆量和自信也是建筑在反复练习基础之上的。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自出生已来,看见周边事物各色各样,然后在感觉到自己的幼小,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见《自卑与超越》】。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阻断方式,如不允许......、.....不能动等方式,更会加重孩子的自卑。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变悲观的性格,建立起超强的胆量和自信呢?
一、父母对孩子的行为采取积极的引导,比如孩子想要某件东西,父母觉得不能给孩子,那么父母最好是找一个可以给孩子的或者与孩子商议完成一个什么任务之后在给。常言道:“挑刺儿容易,补漏难”,对于不期望孩子动的,找到可以给孩子动的作为转移是最好的引导,也不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二、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日常在家,奖励孩子有自己主见的行为,比如从孩子选择穿衣、穿鞋、和什么同学一起玩.......
三、鼓励孩子在家大声讲话,言语是建立自信、改变悲观情绪的“良药”。很多家庭的父母一边要求孩子在家轻声细语,另一边要求孩子在外面大方得体的讲话。试想一下作为成年人的父母或演讲家当众讲话都会怯场,何况是一个在熟悉环境【家庭】都不被允许大声讲话的孩子呢?
四、“毫无主见”【不以父母权威控制】灵机应变的与孩子相处,不给以父母自我意志强加给孩子设置特定的思想、行为界限【在法律与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比如告诉孩子一定......、必须.......孩子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好奇心促使他们思维极具跳跃性,引导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最好就是“毫无主见”的顺着孩子的思维行事。比如在我发起育邻人以来,与孩子游戏获得他们认可的最佳方式就是“毫无主见的”跟他们学习,如学习孩子跳舞、画画、讲故事......
最后,要给孩子贴积极阳光的标签,比如“勤于动手”、“爱思考”、“爱分享”、“有爱心”。切忌不可当众悲观孩子,给孩子贴“悲观”、“怯懦”负面的标签。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育邻人致力于发掘孩子的成长兴趣,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和谐邻里关系与家庭关系。欢迎您持续关注,共同探讨、促进孩子成长、促进社会和谐。
谢邀答题!
14岁的小孩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
尤其是悲观性格的男孩了、因为相对而言14岁的同龄女孩在心理上更成熟些。
如果要改变14岁的男孩悲观性格的话,只有让他融入到同龄人的生活中去、只有家长们帮助下让他和周边的同伴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老师尽力在学习上帮忙他在学习成绩上有个质的提高,这样小男孩并会对自己的性格由内向转为外向,会由孤单变成合群、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当一个人拥有了自信心、内心就会变得强大起来、性格也会由悲观变得坚强起来。
一个人的坚强与否主要由内心是否强大所决定的,当内心强大了、并能做到无坚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