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经历古代、近代、现代三大历史时期演变

魏晋以前的推荐考察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清代的科举制、洋务运动时期、民国时期的新考试制度,新中国成立继续完善考高制度,文革时期层一度中断,1977年恢复考高,2000年全国扩招,部分学校自主招生,实行3+X,分文理综合。

1、汉代,以考察推荐为主,主要从德、孝两个方面考察,如曹操就是举孝廉入仕途。

2、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从家世、道德、才能三者综合考评,优于考察推荐制。

3、隋唐至清末科举制,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选拔,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最大限度的选拔人才。科举制起源于隋,完善与唐,鼎盛与明,辛亥革命后废除。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为广大有才学者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繁荣做出贡献。

4、洋务运动时期,一方面主张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新式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甘肃法政学堂(兰州大学),引进数学、化学自然学科,外语成为主要课程。另一方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如詹天佑赴美留学。洋务运动兴办近代教育对社会最有深远影响的

5、民国时期成立诸多大学,如燕京大学,全国统一考试和学校自主考试相结合。

6、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完善高考制度,文革时期曾中断,1977年恢复高考,2000年教育部实行扩招,实行全国统一卷和地方卷相结合,后逐年改革,最大限度满意人民的需要。


要说高考,那还要从晚清说起。在这我们国家是没有高考的,那会儿叫“科举”。晚清,内忧外患,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学习。

最早的留学生,应该是洋务运动时期海军派往英国深造的海军军官。他们1877年通过考试后被派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学习。那时中国还没有大学,出国留学的考试应该是最早的“高考”了。

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便先后派遣120幼童留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第一批留美幼童是在1872年赴美留学,1878年参加的高考,只不过是在美国参加的美国高考。

后来,清政府也开办大学,培养人才。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之后便是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和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有了大学,自然也要有入学考试,那就是“高考”。起初的学员并不是通过专门的招生考试选拔的,而是直接从通过科举考试的举人、进士中选拔。学堂成立当年招收举人、进士出身的京曹入院学习,十二月开学,学生不满百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式筹备后,直等到1902年10月14日,京师大学堂正式举办了招生考试。为做好招生工作,京师大学堂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地地方官先在本地选拔,择优录取,然后再送到京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招生的首先是速成科。考生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这种评分办法是中国高等学校以60分为及格标准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开始,本次共录取200名学生。

1905年,9月2日,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奏请停止科举。清廷在1904年推出了以日本为模式的新教育体制,即所谓的“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把全国学堂分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块,其中基础教育分为三等七级,即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中等教育(中学堂)和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职业教育则包括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特别教育等。从划分上来看,这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了。1906年开始停止各种乡试、会试等科举考试。中国的高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建国后,高考制度经历了一些列的调整。我们先将高考的前十七年分为1949-1956年高考建立。1949-1954年,高校招生向工农开门,对所谓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的排斥还不明显。1955-1957年,提高报名政治条件,严格政治审查,优录制度“初具规模与格局”。1957-1958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下高考受到批评,1957年时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各项规章已基本确立;反右派运动后,“阶级路线问题”开始主宰招生过程中的各个方面。1958-1960年的高考在教育革命中,利用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的手段力图变革苏联模式回归革命传统的失败导致了文革的爆发,“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与政治的利益动因”。1959-1962年恢复经济问题下高考再次受到关注,1963-1965年重提阶级斗争下高考受到批评四个阶段。1957年时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各项规章已基本确立;反右派运动后,“阶级路线问题”开始主宰招生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高考全国统一招生模式在1959年终于确定下来。1958-1960年的高考在教育革命中,利用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的手段力图变革苏联模式回归革命传统的失败导致了文革的爆发,“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与政治的利益动因”。1961-1965年的高考制度是“最有理性的时期,体现了典型的制度化特征”。纵观这十七年的高考发展,主要是围绕“通过政治审查来兑现”的“高考权利主体”的斗争,而1957年的反右是关键。在全面学苏的浪潮中,高校招生却采取了统一招生的办法,这一特殊的现象引人深思。这种招考方式对国家而言效率最高。在减少考试带来的经济负担的同时,考生几乎可以报考所有的院校,对广大工农群众敞开了大学之门。

之后的十年,停止了高考。(不多说,不知道的问家里老人)。

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恢复高考。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此,高考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论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还是巩固政权,都需要大量人才。

当时,中国境内的高校,分为国民政府留下的各类国立大学,有私营性质的私立大学,有西方教会办的教会大学,还有我党创办的干部学校。这些学校都实行自主招生,各自命题,自行录取。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才。1950年5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招生考试文件《关于高等院校195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要求各大行政区,根据该地情况,在区内实行统一考试招生。

1952年,国家为了平衡教育资源,方便考生参考。将高校招生纳入国家计划,使其走向正轨。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院校暑期招生规定》,明确要求自本年度起,所有高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国家对招生名额严格控制,考试细节统一操作,考试时间定为每年的8月15日一17日。从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正式形成,进入到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新时期。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1965年。

1966年,文革开始,高校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拨相结合的方式,招收新生。此法延续到1977年。

1977年,文革已结束。邓小平复出,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随后颁发了《关于1977年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指导意见》,恢复高等院校考试招生,统一考试,统一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从参加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学生学费开始增加。并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此后1989年,标准化考试全国推行。

1996年高校实行并轨招生。

1999年,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实行产业化。全国高校都扩大招生规模,学生学费猛增。

2002年,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高考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实行了网上录取。

2003年,改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一8日。

2016年,全国26个省市实行了统一命题的试卷,统一录取。

近几年,我国每年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都达到800万从上。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2019年,70年的中国高考史,也是70年的中国教育史,还是中国70年的成长史。

中国各高等院校,每年为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为中国腾飞于世界之巅,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中国高等教育,经历多次改革,已经从当初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应用形多样化教育,使更多中国人受益。

希望中国更强,中国教育更上一层楼。


中国高考的演变历程分五个阶段:

1.建国至60年代

1949年,沿用民国旧制,高等学校单独招生考试。也就是说你高中毕业了想读大学,直接去想就读的大学报名考试;

1950年5月26日,第一部高校招生文件《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五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诞生,东北、华北、华东73所高校联合招生考试。标志着新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正式开始实施;

1951年,在三大区联合招生的基础上,实行各大行政区域范围内联合招生;

1952年,首次全国统一高考,时间规定为每年8月15日-8月17日三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2.70年代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办试办班,恢复招生;

1973年,文革之中唯一一次全国统一考试,因出现“白卷先生”张铁生事件而流产;

1977年8月,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了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决定立即恢复高考,高考在当年12月9日、10日举行。

3.80年代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发展,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4.90年代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招生,学生进入大学全需自费,且学费开始增加;

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捷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

5.21世纪以来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了春季招生改革;

2001年,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放开高校招生年龄限制;

2002年,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定在每年的6月7、8日。

2004年,教育部扩大了分生自主命题的范围,9省开始自主命题探索;

2005年,海南高考状元“梦断清华”引发对“高考移民”及“高考公平”大讨论;

2007年,鲁、宁、粤、琼课程改革后第一次高考,同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2008年,江苏高考改革,实行“语数外”统一高考加学业水平考试“七选二”模式;

2009年,江苏、福建、安徽实行“语数外+综合”考试模式,高考进入“3+综合”时代;

2012年,开始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

2014年,教育部陆续出台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上海、浙江率先试点,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

2016年,全国26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新的高考改革时间表。

以上内容多见于网络资料。

笔者为山东人,2008年参加高考,当时的科目设置为“3+1+1”模式,即语数外+综合+基本能力,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天下午数学考完,大家都懵了,太难。好在班主任及时疏解安慰。

相信高考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会越来越公平,越来越合理,能够遴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让他们到高等学校深造成才!

大家是什么时间参加的高考呢,考的都是什么科目,又有什么难忘的事呢?欢迎留言讨论!


原始地址:/faxian/1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