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和孩子相处是一门学问!
孩子是大人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大人是孩子坚强且依靠伙伴。
内心深处,我特别期待和孩子一起成长!由于工作原因,和孩子基本是聚少离多,最长的时间也不过七天。我很期望和孩子在一起,弥补过去我不在他身边的日子,可是当我休假期间却发现,我没有学会和孩子更好的相处。
休假期间和孩子相处过程中,些许小事,我和孩子就会发生过争执,闹得彼此都不开心。最后我和儿子都小心翼翼的和对方接触,我很感慨,突然意识到和孩子相处应该是需要技巧、需要原则的。我们到底应该秉承什么样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角色和孩子相处呢?
纠结的是,我应该是一个慈父的角色还是一个严父的角色?是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还是孩子的导师?我应该是让孩子害怕我还是和孩子建立伙伴的关系?忽然我发现,和孩子相处是一门学问,当然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整理阿德勒心理学笔记时,看到阿德勒说: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个给我带来了很大启示。我意识到人和人的相处,应该是只有两种关系: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是服从者和被服从者的关系;横向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是互惠互利,是帮忙和鼓励的关系。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找到了和孩子相处的秘诀。和孩子相处期间,我只需要扮演好两个角色即可,其一是传统的父子关系,即纵向关系;其二是伙伴关系,即基于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忙和鼓励的关系。
在生活中区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候场合、什么情节应该采取何种关系,那么和孩子相处应该就比较容易了。当然这个需要和孩子妈妈,和孩子一起在家庭会议中相互讨论,获得全体人员的认同后实施,同时还要相互监督,如果有异议大家可以在晚饭后提出异议。孩子和孩子妈妈比较赞同,我们家实施了一个多月,发现效果比较显著。我想这应该是探讨和孩子相处的一个方法吧。
也许您会问怎么具体执行呢?比如您可以和孩子共同约定一个手势,一个专属于您和孩子的手势,当您做出这个动作时候,孩子就知道您是要行使爸爸的角色了,您和孩子的关系现场处于横向关系,还是会听从您的建议,遵守您的安排(但是允许孩子和您单独相处的时候,提出质疑,提出建议)。还是会照顾您的感受,体现出对您的尊重,但是您也需要考虑孩子的面子,还是在感受,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交流,而且就应该是像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不能经常性的动用此类手段,这势必会危害到自己的权威形象。
和孩子处于横向关系时,就应该按照分离话题所说的那样,放下爸爸的架子,放下爸爸的矜持,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当做孩子的伙伴,用心的投入这段新的关系当中去,孩子必然和您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必然和您奔向同一个方向。
亲爱的朋友您和孩子相处有过什么样的心得呢?
谢邀,个人认为,高中时期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强很重要,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高中毕业就是中国法定的成年人了,需要多引导,多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而不是一股脑的把答案全部告知。
.1.尊重。这是第一位,高中时正处于青春期,很想独立做自己。不管什么事情,表明尊重他的意愿第一位,然后再适当的给建议。
2.信任。发自内心的信任会比虚假的鼓励效果更好。
3.适度保持距离,不要过度嘘寒问暖。
静静地看着就好。
一味的埋怨,是很多爸妈的共性。而真正对提升有效的,却是对孩子的鼓励和行动。
体会一下,在工作中,Leader交给一个任务,我们为了将这个任务完成得更好,为了证明自己能行,熬了好几个加班加点才完成,豁然开朗,成就感满满,兴冲冲地拿着结果去汇报。
得到了Leader这样的回答:
方式一:“好的,你先放着,或者,根据你之前的糟糕表现,你先再检查检查,我有空的时候再看。”
方式二:“怎么还像上次一样,我一眼就看出好几个格式都不规范,自己找原因,赶紧改,这么简单个事情都做不好。”
方式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你之前的东西白学了?小王都比你做得好,再给你一天的时间,做不好就别干了!”
方式四:“做好了?这么快,给我看看。嗯,有几个格式标准问题,你去改下,然后马上给我。”
方式五:“不错不错,除了几个格式标准问题,比上次有进步,赶紧改下尽快给我,下次注意。”
对于前面三种回答方式,基于人的情感本性,言语中对我们的反馈是,漠不关心的,埋怨轻视的,呵斥粗暴的。
听了这些谁都不会有好心情,久而久之,言语自然能少就少,甚至某次被主动问起,都有一定的“心理阴影”。
家长和孩子之间也是一样,人都是希望别人对自己成果表示赞扬,没有赞扬,得到肯定也是好的。
我们都是读书过来的,分数和名次每次都显著提升是不可能的。但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要明白,提升都要鼓励,都要表扬,提升无大小,哪怕孩子一次考试只是进步了一两个名次一两分,也不例外。
提升本不易,不要再拿着“差不多”“还那样”“我也没办法,不管你”这样的言语“敷衍”孩子,甚至是埋怨和呵斥。
当然,鼓励和表扬不是目的,目的是和孩子一起,心平气和的,客观的,分析每个题目和知识点,为什么会进步,为什么会退步,下次要怎么样行动才能更好。
有很多家长有个疑问,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愿意和家长多交流,甚至躲避和爸妈谈起学习和成绩上的事情,反而比较听老师的话,和同学能扎堆。
其实原因很简单,很多爸妈对孩子学习上的事情来说更多的是扮演着催促、不关心、埋怨、甚至呵斥的角色,而老师和同学恰恰是扮演着和孩子一起相互鼓励、挑战和行动的人。
我是周庭,物理老师一枚,我把我的原创讲义公开给大家,希望能够给更多的同学更高效的帮助。觉得回答有用,记得分享给大家。
谢谢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高中生都有十七八岁了,他们也都过了青春期的叛逆了。他们基本上接近一个成年人的思想了,所以我们家长在和高中生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能简单还像从前一样把他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小孩来对待。不能简单粗暴的,要求,命令孩子做什么,不许做什么。这样的话孩子会很反感。我们应该平等的看待孩子,他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思想,所以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尊重他们,听听他们的想法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听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分析一下。这样的话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成年人的交流语境,传递尊重和信任,聆听不同观点的表达,鼓励自主选择,允许试错,肯定自我担当,注重探讨与分享。
我觉得还是基于平等的角度,却对带孩子,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不能够让孩子对待自己言听计从。多听孩子自己的想法,耐心的聆听孩子的看法,不要对他们的想法正面批评,多鼓励,多引导!
高中是学生三观的养成期,此时会形成与父母较大的代沟,不爱与父母交流,对父母表现不耐烦甚至可能会父母争吵,此时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有耐心尝试与孩子做朋友,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有情感方面的。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对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一般人是很难改变父母要尝试孩子交流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打骂,不能忽视,给孩子一种独立的存在感。
高中生已经算是成年了,既然成年了就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没有直接管理他们的能力,不管做什么,我们做父母的都要无条件支持,但是如果有不良行为一定要制止,这是做父母的义务。
交流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1,心平气和的与他交流,如果是很生气很强势的交流只会适得其反。2,先肯定对方的观点,再说出自己的建议,心理学上讲的,这样效果会很好,既满足了他的自尊心,又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实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是很普通的事,只是孩子上了学,交流次数减少了,感觉就会生疏。所以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
与孩子成为朋友了,从小就应该维护好这样关系,不要总觉得自己是父母,可以对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高高在上永远走不到孩子心里的。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比较普遍,高中期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快成年的他们这时也在叛逆期。和高中生交流要先去了解他们现在需要什么,这时的孩子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穿衣搭配有了自己的风格,处事也有了自己的原则,有了自己正在感兴趣的事情。这时一直给他们讲大道理是没有多少成效的,要结合他们现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去交流,效果很更好。如孩子喜欢的某某歌星,你可以说你也喜欢他唱歌,让孩子和你有共同话题,这样慢慢引导去交流孩子就没那么反感了。
心灵沟通,朋友式沟通,信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