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后小学中学的书也不能卖。
我儿幼儿园的书都还在[捂脸][捂脸],现在高一了,屋里一间房子全都是他的书,等他大学毕业了自己看着办
都有用图,要保留好。
这想法好特别,害我以为课本好值钱
千万别。没分科之前,初中的书都留着。分科之后,可以部分处理掉。
以我自己的经验,初中的书基本上可以自由处理了,因为你高中很大概率是用不上了的。
高中和初中不管是学习的内容还是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方式都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你用不着再去看初中的书。对于基础弱的学生,你大概也没什么时间去重新复习初中的知识,因为你高中新的东西还来不及消化……就是这么悲催。
应该可以卖了吧,我孩子马上高二了,初中的书摸都没摸过一下,卖了腾地方放高一的书!
不能卖,有些课程高中还要上,有个初高中衔接
整理出重要的笔记本和知识点归纳书,其余课本基本用不着了。如果你没有这类知识点归纳本,那还是留着吧。
自己江苏考生,高中的时候基本用不着初中的书了,除了高一的时候要强化一下基础,找一找以前的知识点看看。
到高中了你基本就不会去看这些东西了,除非你基础太差,不然你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研究高中的新知识点,准备新课,写作业之类的。再说,除非必要,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初中的书。
要纪念或者留着给其他亲戚朋友的孩子用的话,可以留课本,不然包括练习册之类的可以卖掉。
我侄子初中一毕业就把书全卖了,美其名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当时我也挺奇怪的,当年的我,都把小学初中的课本一直保留着,直到今天,也算是对自己学生时代的一种回念。
当我问侄子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的把书卖了?
他告诉我:
1、读累了,不想看见闹心。
寒窗9年,从6岁开始,到15岁。从一个大字不识的顽童到如今的之乎者也,侄子认为自己已经学富三斗,基本够用了。
每天鸡叫起床,每天狗叫睡觉。连双休日都被老妈从睡梦中拎着耳朵起床,去学一些她认为很“重要”的英语课、钢琴课、跆拳道。
特别是跆拳道,除了被人打,基本就没打过别人。
看见这些旧书,不想让自己的高中之路闹心,眼不见为净,熬完这三年再说。
2、读书无用论。
家里的表哥表姐堂哥堂姐,有的本科毕业,有的大专毕业,没一个有好工作,有的连工作都没有。
自己现在还在被老妈撵着走他们的老路,想想都后怕。这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是傻吗?
把初中的课本卖了,一了百了,留着也没用。
听了侄子的心里话,我百感交集。原来在他的心里,读书是这样的。但细想之下,他说的有错也没错。
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境界,可以让自己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可看看那些为了求职挤破脑袋的大学生,也确实有点心累。
可又有哪些为了祖国建设贡献毕生精力的,如钱学森孙家淦等科学家,都是从寒窗中来的,他们求学是为了报效祖国母亲。
可侄子说这种想法在同学中有很多,看来是教育与社会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我是“阅尽人间冷暖”,谢谢你倾听我的诉说,如有不同看法和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其实你想卖是可以卖的,但是如果家里有位置放这些旧课本,对于走过那段青葱岁月的人来看,我们还是会选择不卖的,原因是那里有你的生命印记啊,与成绩无关、与经济无关,只关于情怀。
很多人说留下来补充基础知识,其实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到了高中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够了,每天基本上是满课,如果是基础不好,我们也是选择一些对于知识点提纲挈领的书来补,这样反而补得快,而且效果也会好很多。况且高中的知识和高中绝然不同,深度和广度有了质的提升。
那为什么我们不卖这些旧书呢?因为中学时代之前或者说大学之前的我们,经历都是很单纯的:除了学校和寒暑假,还能有什么能够记录那段青葱岁月呢?寒暑假就是我们到处旅游看世界,留下照片和视频记录;学校就是我们的学习,这些课本本身就是一段历史、一段难忘的回忆。看着自己的字越写越好,看着自己的笔记越来越精辟,这本身都是自己进步和成长的记录。
讲到这个问题,突然想起我的师妹,她和男友一起去丹麦留学,回国的时候,将在国外生活的学习资料,还有锅碗瓢盆都花高价邮寄回国了。后来谈起这件事情,她说也知道卖了回国再买会更便宜,但这邮寄回国的不是锅碗瓢盆,邮寄回国的是她的情怀和那一段难忘的回忆。我深以为然。
我两个小孩的,把厅推得满满的,什么都都敢清他们的,早就等着明年中考清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