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果真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吗?

南通果真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吗。从各种来源判断,南通确实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


南通如果真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流放才几个人!九牛一毛,才也不足以影响南通的繁衍,老人说只要有体味的人都不是纯汉人,我认为汉族是中华民族的的一份子,和我们的民族一样是具有多样性的,一切都可以包容和吸收!没什么!


南通以北,连云港以南


我是南通的,听说有这个说法,但没有经过考证


有官方历史记录的无南通流放犯人一说!

广东是古代犯人寡妇集中地!

百度!

广东人祖先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占岭南,秦将赵佗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五十万的居民至岭南[36]。为了稳定军心,解决战后驻留士兵的配偶问题,向朝廷申请加派3万单身女性来岭南,其理由十分含蓄:“为来自北方士兵补衣服”。秦朝最终批准这个申请,但是在数额上打了折扣,15000名中原寡妇和未婚女子浩浩荡荡加入支援边疆的行列。


南通在过去确实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南通一难通,地理上僻远。


南通到底是不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首先我们要尊重历,先了解古代流放的刑法,其次再解读南通城的历史,这个历史问题就真相大白了。

中国古代流放犯人主要分为三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秦汉时期,流放的地点主要是南方的荒蛮地区;第二个阶段是唐宋时期,流放的地点主要是国土的边境地区;第三个阶段是元明清时期,主要是按照“南方人流放北边,北方人流放南边”的原则,南方主要是蛮夷地区,北方则是东北的宁古塔。

古代著名的六大发配流放地:

一,是其湖北的房陵,曾流放过两位皇帝、十位王爷、一位驸马和一位丞相,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的流放之地。

二,是海南的崖州,包括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宋朝宰相丁谓、大学士胡诠、元朝宰相王世熙在内的至少十五位名相、贤臣、学士被发配至此生活;故有“天涯海角”之别的传说。

三,是广东的潮汕地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流放至此,这个地方的瘴江因为韩愈大名改为韩江。

四,黑龙江宁古塔,包括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在内的明清两朝数万大臣曾流放至此,是清朝皇氏宗亲的钦定流放之地。

五,是贵州的黔州,唐朝名相长孙无忌、唐高宗太子梁王李忠、唐太子李承干等名流皆流放至此,广泛也包括云贵川交界处。

六,是河北的沧州,因为《水浒传》林冲发配沧州而闻名,那个时候沧州是沿海滩土地,贫瘠之地。

南通的历史非常悠久

据南通史记,20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此打鱼,农耕,随着2000年间海中沙洲逐步涨接而成。随着人口迁入增加,逐步建立各级行政建制。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等国地域,设置宁海、如皋等县,属海陵郡,这是南通北部地区建县之始。而南通南部地区旧称为通海。

唐代开发胡逗洲设盐亭场,并设置盐官,属扬州海陵县,隶属于淮南道。后来升设有狼山镇遏使的职位,驻所狼山镇。

宋朝(1023年)将通州改名为崇州(崇川),隶属于淮南东路,领静海、海门两县。元朝(1278年)通州升为通州路,领静海、海门,崇明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静海县废,并入通州,通州增领崇明县。洪武九年(1376年),崇明县改隶苏州府,通州仍领海门县。

根据史书记栽,自大秦统一中国后,到两宋及元明朝一千多年历史,南通没有流放犯人的历史,而清朝就废除流放的邢法了。

据《南通城史》记录,置南通县城一千多年,即春秋战国始,南通曾属楚,吴国领地,那时已是产盐重地,不是蛮疌之地,也就不存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综述情况,从全国流放地中,不包括江苏省区域;再从南通城史中,境内也没有流放犯人的记录。所以南通根本不是流放地,是毫无历史根据的说法。

请关注陈述事实,文章有不周全之处,请大家在评论区斧正。(图片有侵权即删)


古代南通是江中孤岛,所以作为流放地,也很合适。南通城老濠河环内,以前有很多蒙古族后裔,这个不是秘密。据说南通话也有蒙古语的影子(这个不靠谱)。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最早听说关于南通是古代流放犯人是人们说为什么南通方言这么多,而且彼此不通的时候。南通古称通州。

在南通确实有这样的说法。南通市是我国成陆较晚的地区,除了西北部海安、如皋一带之外,其他地区在历史上长期都属於海域,因长江奔泻东下的过程中挟夹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淤积,而渐成片片沙洲。随着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众多沙洲越积越大,而渐渐连成片,便与大陆相连接,至满清末期,已基本形成南通如今的境域。

因而,南通的发展史较晚,而被列朝统治者视为荒凉边远之地,更是在很长时期内被当作罪犯流放地。据《宋史·刑法志》载:..先是,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今烟台长岛县)及通州海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而通州岛中凡两处官煮盐,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今上海崇明县),懦弱者隶东州市(今启东)。

有资料显示约六朝梁元帝时(552年),长江口出现的壶豆洲(又名胡逗洲)便有流人煮盐为业,这些流人大抵指流放犯人也有无业游民,主要来自江南常州(今常州、武进、宜兴、无锡、锡山、江阴一带),这些人基本上保留了吴越文化的特性。隋时胡逗洲属海陵,唐玄宗时因军事上的需要,狼山成为浙江西道节度使管辖下的一个军事据点,胡逗洲成了浙江西道常州的辖地。唐末军阀割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姚氏家族三代(姚存制、姚廷、姚彦洪)统治胡逗洲(其时称静海)、东布州达半个世纪之久,其军队和家属有万人之多,多为吴兴人,其时南方文化占了统治地位。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周师克淮南,取南唐长江以北地区,升静海都镇为静海军,属扬州,不久改为通州,设静海、海门二县,由于静海岛与大陆涨接并改属海陵郡管辖,静海人与如皋等地的居民交往日渐频繁,同时又有大量的海陵人来往于两地之间或定居。至元初,北方又有犯人流放到通州,南方文化的影响似乎逐渐减弱。但元末张士诚起兵江南,明永乐初燕兵之乱,使大批江南居民移居如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不少江南商贾和手工业者纷纷来如皋安家落户。

由东布洲形成的海门岛,当初亦为流放犯人之地,流人亦来自常州一带,由于隔了130多年才与静海县涨接而造成的文化隔离,使海门人始终保持了吴文化的特色。至明初,一部分拥戴过张士诚的江南士民,被惩罚性地强迫迁移到吕四港一带。他们于常熟白茹港集结,渡江来到吕四,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白茹抽丁”,他们同样保留了江南文化的风土人情。至18世纪初,崇明人陈朝玉(1688一1761)率妻来到海门,沿江岸垦殖,并带动了大批崇明人迁来江北。他们辛勤垦殖,使沿江新垦地渐成村落。其时海门境内一万多人,崇明人近三千人,以后200年间不断有崇明人迁至海门。至近代纺织工业的形成和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安徽、浙江、广东、上海、镇江等地工商户和其他人至南通定居、经商和进行文化交流。南方文化的影响几乎一直延续着。(源自南通之窗)

这些也只是我在网上看的的资料,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了解一下南通的冒姓保姓和蒙古族的关系~


中国古代主要有三个流放犯人的地方,南方岭南地区、西北边疆、东北宁古塔。

『』南方岭南地区

南方岭南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虽然这些地区现在很富裕、很发达,但在古代,属尚未开发的“蛮荒烟瘴之地”。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流放到潮州的途中写下脍炙人口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倒霉透顶的宋朝大文豪苏轼则多次被流放到岭南一带,最远到了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

(苏轼)

『』西北边彊

西北边疆与北方游牧民族接壤,自然环境极为恶劣,是统治者喜欢流放犯人的“天堂”。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曾会流放到这里。林则徐与妻子道别时,写下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名句,传唱至今,留传千古。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被流放。)

『』东北宁古塔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经常在发怒时说:“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就这一句话,就会令所有人生无可恋、万念俱灰……

宁古塔的具体位置在今天黑龙江牡丹江市海林市。在清朝,那里是千里冰封、寸草不生。流放到这里,便是最严厉的惩罚了。

曾经在宁古塔改造过的官员方拱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在宁古塔,犯人全家都要给镇守边疆的军人当奴隶,男的做牛做马,女的则被披甲军人肆意凌辱。他们的后代,生子生女代代为奴、世世为娼。

所以,只要听到“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他们宁愿杀死妻女,然后自杀,也不愿去那里活受罪!

古代犯人或是曾经的达官显贵被流放之后,往往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南通的通州、如东、启东,海门、古代在汉朝以前还是汪洋大海中的沙洲,南北朝时间沙洲开始相连,有人定居,设盐场,唐朝时期已形成规模设镇,海门、启东、如东、通州东北还是海面,只有崇川区形成大陆,五代时候通州如东形成陆地,海门启东在明末清初时期形成陆地。

据记载,北宋时期吕四附近的沙洲上有个监狱,关押朝廷罪犯,目前还没考证。


现在经济发达的南通,在古代果真是流放之地吗

南通是江苏的一个重要的城市,本身靠着长江,并且隔海边也非常的近,在全中国最富的长江三角洲之内,所以经济相当的发达,在江苏的经济也是仅次于苏锡常和南京之后。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南通远远没有现在的地位。

那时候的南通是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并且是一个流放犯人的地方。在北宋的时候,当时的名字叫做通州,这里的地理环境是在当时人们看来是相当的恶劣。因为古人和现代的人是不同的,当时人们是不愿意住在海边的,海边的土地一般都比较的贫瘠,产生不了多少的农作物,而当时宋朝最富有的地方是中原,也就是河南,宋朝的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现在经济发展与以前不同,所以靠海的城市一般都比较的富有。但是以前的时候,人们可不愿意靠海居住,因为在海边一般都有比较大的风沙,并且日晒雨淋的。而且每年都有台风台风过处,以古代的那点技术根本就扛不住。也许人们说在海边有沙滩好啊,但那那是现代,古代人并不喜欢沙滩,而且江苏的海边一般都是一些盐碱地,别说没有沙滩,就连普通的农作物都无法耕种。

当然有人说在海边可以吃海鲜,毕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海边可以打到很多鱼类鲜虾之类的。但是古代的人们并没有现在这么喜欢吃海鲜,而且那个时候的渔业并没有现在的技术,所以能打到的非常有限,而且当时出海打鱼由于船小,只能在近海,所以产量和品种都非常有限。而且出海打鱼有着各种莫测的威胁,古代一般情况下都是生活不下去的人才会冒险出去打鱼。当时把犯人流放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又因为土地的原有,无法耕种土地,而且地处偏僻,所以很难逃脱,可谓是一个天然的流放犯人的好地方。有人说在海边可以晒盐卖盐,古代盐价确实高,但是都被朝廷给垄断了,个人是无法私自卖盐的,否则就是杀头的大罪。

当然时代不一样了,今天的南通早已经不是千年之前的南通。长江三角洲也成了中国最富有的地方,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何为流放?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的惩罚的刑罚。流放有着非常古老的起源,但一直到秦、汉时期才逐渐形成其多特具有的体制,到了南北朝时期流放已经成为了重刑的一种。

这一种刑罚,一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其中已然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算得上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

而南通,确实是中国古代犯人被流放的地区之一。

南通,是如今江苏省的地级市,也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的27城之一,发展得极为繁华。然而在中国古代,一般称南通为“通州”,并且那个时候的南通远远没有现代繁华,反而还是一处极为贫瘠和偏僻的地区,这种地区往往最为适合犯人流放。

在宋朝往前,南通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流放地,其中大部分都是逃亡到此地的难民。直至宋朝开始,南通才彻彻底底成为一个流放地,其中也以犯人的数量为最多,而值得一提的是南通也仅仅只在北宋成为了流放地。

关于南通此地,在《宋史》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门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而通州岛中凡两处官煮盐,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州市。”

在宋朝,根据犯人罪行的严重程度,有着相对应的流放方式。就好比说武松被发配沧州牢城营,宋江被发配江州,卢俊义被发配沙门岛等等,都是根据罪行来决定的。此外有些罪行比较轻的犯人,就会直接被朝廷发放到当地州府进行劳役。

并且由于当时无论是南宋还是北宋,其国土面积并不是很大,所以一般不会有“流放千里”这一现象,就算有也是少数。

除去南通之外,在宋朝还有其他较为出名的流放地,即《水浒传》中经常能够看见的沧州、江洲和沙门岛等等,其中沙门岛能够算得上是北宋被流放犯人的最集中地区。人们都说这个沙门岛比起清朝那个令人闻之丧胆的宁古塔还要可怕和危险,一旦进入沙门岛那便是“配沙门岛,至者多死”,沙门岛的死亡几率也高达91%。

所以说,还是老老实实做人,安安分分守己来得最为实在。


现代人眼中的沿海城市都是富庶之地,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沿海城市有着贸易的天生优势。可是南通这个临河又临海的城市,在古代却是犯人的流放之地,这一点令很多人都想不通。难道这些犯人都有着深厚的背景?流放于此并不是让他们受罪?而是让他们享清福来了?

古代的南通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所以被选为流放之地

为何说南通是古代的流放之地呢?很多人不断寻找着蛛丝马迹。有人说:你看南通人的外貌特征明显不像南方人,更像是北方的蒙古族。还有人说:南通这个地方没有自己的方言,反而是很多种方言掺杂着使用,所以说这里是古代的流放之地绝对没错。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南通的相关文献,其中也提到过有一些犯人被流放南通,有过这种记录的朝代仅仅只有北宋而已。

当时的南通还只是一块沙洲之地,土地贫瘠没有任何出产,想要在此生活也只能依靠一条小船出海打鱼。所以说在古代人的眼里,南通成为了最好的流放地。

毕竟明代之前的造船技术并不先进,因此不可能出海进行跨国贸易。南通又没有肥沃的农田供人耕种,这里生活的人往往饥一顿饱一顿。想着靠打渔来增加收入更不可能,能运出去的只有腌制好的咸鱼,这些东西有钱人家才不会吃。而且古代人似乎并不喜欢海鲜,他们更愿意吃一些鱼腥味轻一些的淡水鱼。

除了打渔之外,南通生活的人还可以煮盐。可是在古代盐和兵器,都是当时的朝廷禁止私自售卖的违禁物。所以说想要以煮盐为生更加行不通,每天除了风吹日晒地在海上漂泊,似乎没有第2条出路。

南通不仅仅有被流放之人,还有逃难至此的流人

何谓“流人”?根据古代资料的记载,“流人”就是古时候所说的流民。那个时候的老百姓的生活很艰苦,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一年的收成全看老天是否赏脸。一旦有一些天灾人祸的话,全家为了有条活路只能去逃荒。

曾经《太平寰宇记》中有过这样的描写:“胡豆洲在县东南二百三十八里海中,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五里,上多流人,煮盐为业”。这里的流人就应该是所指的那些难民,王昌龄所写的《听流人水调子》,这两者其中“流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很多人为了讨生活来到南通,从此在这里扎根生活下来。天南海北的地方话汇聚一地,形成了南通特有的语言环境。甚至于现在南通有的人,一口气可以说出三四种地方话来,而最早的南通地方话,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通州发展的前世今生,全看这两个朝代

通州(古代对南通的另一种称呼)能够从一片不毛的沙洲之地,发展成为繁华的发达城市,明清时期是它最重要的转折点。明成祖朱棣大手一挥定都北京,之后又扩建大运河,让通州成为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枢纽站。本身明朝的制船业非常的发达,而且走水路往往要比走旱路快很多,瞬间全国各地的商家富豪全部聚集于通州,为通州带来了商业活力。

通州发展的最巅峰时期,要属明朝中期到清朝早期这段时间。此时的通州一扩再扩,早就成为了一个商业贸易的超级城市。在这里几乎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各种商品,光种类繁多的市场就有几十个。

凡事有兴必有衰,到了清晚期我国有了铁路,漕运渐渐从水路转向铁路。通州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普通的商贾可用不起铁路,盐、茶这些大宗货物,依然要靠京杭运河来周转。

只不过每年运河的运输量逐渐减少,造成了运河内的淤泥越聚越多,这便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船少导致运河淤泥拥堵,随后运河的水量也会减少,水量减少了很多大船就无法航行通过。

与之相比当时中国的铁路发展非常之快,此时运河的运输量仅占铁路运输量的4%左右。最终在光绪三十一年的时候,运河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弃之不用,通州也迅速没落了下去,再也不见昔日的繁华。

如今的通州在蓬勃发展,昔日的运河和漕运旧址,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这座见证了几个朝代兴衰的古老城市,焕发着新的青春。这里如今的运输业依旧发达,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了很多通州人心中的理想家园。


提起南通,就会想到江苏的高考,可以说南通是江苏省内最牛气的高考大市。而江苏省内的高中生第一次了解南通,估计也是通过这个途径了解,因为每当高考前的模拟试卷、联考等等,必有一份考卷来自南通市。

此外南通市也是江苏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它的地理位置靠着长江,并且离海边也非常的近。它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之内,所以经济相当的发达。不可否认,现在南通的经济文化欣欣向荣,一切都在高速发展。

然而在古代的时候,它却远远没有现在的地位。因为封建社会劳动力低下,这里十分贫瘠,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

南通,古称通州

南通在古代也称通州,建制于五代十国末期,当然在此之前也已经有人生存。现如今的南通城区一带,唐朝初年还在长江口的海里,是一个沙洲,经过专家考证叫胡逗洲。所以说南通是长江泥沙冲刷堆积出来的,唐代以前只是海中大小不等的沙洲,后来才慢慢连接起来。

据《太平寰宇记》在记载:胡豆洲在县东南二百三十八里海中,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五里,上多流人,煮盐为业。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期一部著名的地理总志,当中的内容几乎都注明出处,给后人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所以该书中记载的风土人情基本上都算是客观公正,而关于通州的记载,简单来说就是说,在胡逗洲这块地方,有很多流人,以煮盐为生。

当然这里的流人应该只是指流民或者可以称之为难民,可能这个名词是受写作人的主观因素考量。因为这里的地理环境是在当时人们看来是相当的恶劣。

需要指出的是,古人和现代的人的生活方式及生存观念不一致,现代靠海边的城市有港口,基本上靠海的城市经济水平都比较发达,人们生活水平比内陆好了不知一丁半点。但在古代,人们是不愿意住在海边的,海边的土地一般都比较的贫瘠,产生不了多少的农作物,同时因为在海边,一般都有比较大的风沙,雨水也不少,每年还会有台风肆虐的困扰,这在人力为主的封建社会根本就无法常驻。

所以久而久之,通州就变成了人们心中最不想去的地方,来到这里的人估计也就是社会最底层的逃难的人,也就是流人。

南通,流放罪犯的地方

通州,在正史明确记载被官方作为流放地的只有北宋一朝。而被流放的人也是五花八门,有宋初边城守将张昭允、有皇室服装管家李美、有做过宋仁宗时期宰相的王随、有跟书东坡起名的文学家黄庭坚的岳父进士孙觉等等,所以不管文臣武将都有流放到通州的记录。

据《宋史》记载:有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门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

此外通州海岛据学者考证,应该就是靠近通州的长江口的沙洲。在北宋时期通州下辖二县,一个是静海县,一个是海门县。通州海岛隶属通州,因此,南通在古代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这个说法,是有历史依据的。

南通人的组成

既然南通是一个流放犯人的地方,那南通人到底都从哪里来的?上文提到,南通这块地方在古代,是长江泥沙冲刷堆积出来的,所以早期的南通人绝大多数是移民构成。有古代江南人和淮扬人,还有部分发配服刑的囚徒和避祸的逃犯。有一个最好的佐证,就是南通存在多种方言却,外地人初到南通后,往往被南通方言搞得摸不着头脑,甚至一个地区就有三种以上方言,确实很难听得懂。

此外网上说,南通人中还有部分是蒙古族人的后裔,这点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只能说确实如此。

据《南通市志》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人之后元善受招抚,以保姓定居通州,是有据可查的蒙古族后裔;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闻知蒙族讳元善文韬武略、才华出众,因而心中十分喜爱,于是传书招抚,赐姓保、封天官。现在在南通古城“六桥”内,就有六条巷子以其姓为巷名,显然南通保家不是一般人家,保氏家族是一个特殊家族。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岁月中,南通的确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之一。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现如今南通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祖国越来越强大的一个缩影。


据历史记载,南通确实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之一,但是在封建社会漫长的岁月中,仅仅是在北宋一个朝代有犯人流放至此而已。

我们看电视都知道流放是古代的刑法之一。流放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犯人的流放地一般为边荒之地。比如说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流放到新疆伊犁,曾在西安和老婆见面的时候留下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南通作为流放地在历史上只有北宋有记载。

《宋史》有“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门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而通州岛中凡两处官煮盐,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州市”的记载。北宋时期通州下辖二县,一个是静海县,一个是海门县。通州海岛隶属通州,应该没有争议,因此,南通在古代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这个说法,是有历史依据的,不过仅限北宋一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确实如此,南通古代就是流放地。

大家也许不知道,古代和今天不同。

今天的沿海因为贸易的原因,通常比较发达。中国最富裕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全部靠海。

但古代不同,恰好相反。

沿海地区通常土地相对贫瘠,很多还是海水覆盖的盐碱地,不能种植粮食。

同时,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海啸影响,危险性远远比内陆要大。

而海边最大的优势就是渔业。然而,古代渔业并不发达,远洋渔业几乎没有,渔民多是在近海用小船捕鱼,收获量有限。

古人可不像今天一样喜欢吃海鲜,因为缺乏冷藏海鲜运输的设备。所以,海鲜基本只能就地解决,或者晒干制作成腌制品。

而古人非到万不得已,一般是不会吃咸鱼这种腌制品的。

所以,南通古代不是什么富裕地方,很贫穷,人民多以制盐为生。

然而,他们制作的盐不能自己销售,必须卖给政府,所以收入很少。

宋代正式建立通州,之前唐代的通州,也就是今天南通市区,还是长江中的一个沙洲。

不过南梁时期,通州也就是南通已经存在。

著名的杀人魔王侯景,就是在南通被杀。

当时南通就已经有不少流民,以制盐为业。

但这些流民不是流放的人,而是从北方逃难而来的难民。

从宋朝开始,南通彻底成为流放地。

《宋史》写到“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门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而通州岛中凡两处官煮盐,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州市”

这个海门岛,就是靠近今天南通市区的地方,当时仍然是一个长江沙洲。

由于偏僻,无法种地,甚至难以逃脱,这里成为最好的流放地。

然而,南通作为流放地仅限于北宋时期。

南宋开始,南通已经靠近金国前线,不可能作为流放地了。


从多方资料来看,南通确实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

古代流放到南通的犯人,大体可分成三种情况:

一、南宋之前的古代战爭中,擒获的敌方俘虏,被押送到南通流放,(注:古南通的胡逗洲四周环水,这种地形非常有利于管理流放犯人。)这些俘虏大部分是鲜卑人、西域人。

二、古代的罪官以及刑事罪犯,被押送到南通流放。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据有关文献披露,古代也有冤、假、错案。有些所谓的罪官,并非贪官、坏官,而是因为主见不同,在宫廷内内斗中失败,所遭至的迫害、冤屈。

例如:清朝的爱国将领林则徐,虽然当年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流放到新疆伊犁,但是百年之后,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光辉形象,永远不可磨灭。

三、明初,朱元璋的军队打败了驻防在南通的一支数万人的蒙古军队。从资料分析,这支蒙古军队应该是忽必烈(成吉思汗)第四个儿子下属的一支部落军队,他们为了保全败军残部以及全体随军家属的性命,接受了明朝军队提出的(就地流放)的全部条件,明朝军队也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管制措施:允许蒙古人从事农牧业、手工业、经商等;为了防止他们逃回蒙古大草原,批准未婚蒙古人与当地青年男女互相通婚,促其扎根南通;只是每年秋后,蒙古人必须按收入比例,向明朝官府缴纳重税而已。

然而这批蒙古人及其后代相当聪明、勤奋,他们不仅与南通原住民相处很好,而且在以后南通的各行各业中,相继出现过优秀人才。到明朝中期,流放定居在南通的蒙古人已经不再受歧视了。

而今,经历数百年的通婚、变迁,南通籍蒙古人及其后代,已经完全与汉人同化,不分彼此。


原始地址:/jingpin/9164.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