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可能是生理原因或心理原因,在这个年龄段,如果出现了头疼等问题由压力过大引起,可以考虑是否因学习习惯引起或者真的自己受不了这样学习节奏,总之,调节心态可以面对绝大多数问题。
高中生了,不用装头疼来逃避学习,可能是脑神经衰弱,也可能是紧张性头痛。高中生压力挺大的,有的就是那种神经性的头痛。还是去检查检查比较好,也可以用一些营养素来替代。
高中生涯三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这三年是人生的分水岭,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和任务是最重的。
高中生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很多同学每天早上四点五点就起床了开始背书,晚上还要熬夜做题。白天绝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教室学习。可见,高中生承受的体力强度非常之大;而且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们身心发育达到最旺盛的时期,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渴望成熟相互交织,更容易出现身体的过度劳累和心理的波动。
高中生偶尔表现头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都是难以避免的,作为老师、家长和成年人要给予关怀和理解,及时帮助学生去就医康复。老师和家人细微的关怀和帮助都能激发高中生学习的动力。
如果说高中生因为头痛就认为是在逃避学习,这种情况的出现也非常多见和正常。毕竟十五岁~十八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身心都未完全成熟,而这个阶段身体劳累学习压力巨大,实在承受不了,找理由想逃避,也是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
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如果认为是高中生在逃避,也应看破不说破,毕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找理由去逃避也是暂时的一种自我调节的过程,老师和家长要给学生这个缓冲的时间和过程,从身心上给予缓解和理解,可能家人或老师的一杯热水一句暖心的话,就能化解学生心中的烦恼。
总之,人的成长道路是崎岖不平的,没有人就能完全一帆风顺。我们成年人应怀有包容理解博爱的情怀,我们的孩子或学生才能更加健康的地成长,反之,得到善待的孩子或学生也会去善待他人!
你好,我是一名清华在读博士,当过7年高中生家教,进入大学之后,我就开始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冲刺高考,为高考冲刺做充足的准备。
高中生在高中学习生涯中,难免会遇到逃避上课与学习的表现。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因为头疼、肚子不舒服为理由而拒绝上课。这种情况十分普遍,但是对高中生来说,这种行为虽然逃避了几节课,但对自己的学习却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大多数情况下,高中生的心智并不是很成熟,而高中繁重而枯燥的学习会常常让他们觉得压力大,情绪抑郁,导致他们对高中学习产生逆反与厌倦的心理。
遇到这种情况,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要学会自我调节。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帮助孩子自我调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询问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及时帮他们解开心中的疑惑。如果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经常在逃避学习,这个时候,一定要与孩子谈心,帮他分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你是一个高中生,实在不愿意上课时,一定要多从自身找原因,然后根据自身的原因进行情况的分析。
但高中学业压力大,我们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学生因为学习而导致身体状况出现问题,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看病,千万不要因为身体问题而耽误自己的学习进度。如果是故意逃避,那么这种行为十分不明智,因为这是完全害了自己。高中的学习不是为任何人,而是为自己,如果你把学习当成是为家长为老师而做的义务,那么你就算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也不会获得一个很好的成绩。
高考冲刺阶段已经到来,希望每一个高中生都能抓住最后的冲刺机会,考入自己心仪的理想大学。
我是一个有十多年教育经验的教师,也有过高三冲刺阶段偏头痛的经历,所以对该问题很感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平常很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多孩子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然后饱有热情、自发自主地学习该门学科。
换言之,亲其师,虽不令而从;恶其师,虽令而不从。
同样地,亲子关系的亲密与疏远,会展现出同样的效果。
孩子向长辈表示自己头疼,这位提问者先质疑对方以头疼之名行逃学之实,该提问者的质疑就说明亲子关系有了裂痕,出现信任危机,更别谈融洽和亲密的亲子关系。
家长听说孩子头疼,首先应该赶紧表示自己的关心和慰问,用贴心的话话、关切的动作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担心,这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无疑是特别好的机会,对修复关系有较好的帮助。
孩子头疼若是生理疾病,家长温暖的话语如同春风暖化孩子疲惫的身体。孩子头疼若是想借此逃避学习,自然有厌学的深层原因和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下子能解决。家长此时若表现出的是着急和担忧,孩子不会觉得家长傻好欺骗,反而会因为被深爱而自我反省,还可能愧疚。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从内心讲都不想撒谎,不讲真话实有隐情。
所以,家长何必把功夫放在猜测和鉴定孩子头疼真伪上,那都没有意义。平常应该用心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细节上,这样很容量作出合理判断。孩子若在校住宿,多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沟通,自然也能了解到一定情况。或者找孩子的书本和作业本,翻一翻,察看其书写及笔记多寡,很容易判断出孩子学习状态,平常学习到底是投入了还是在敷衍。
多传递温情,不吝啬你的关切之语,亲子关系会更融洽。关系好了,孩子会愿意与您说知心话,也更愿意接受您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