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个想过多遍的问题…为什么历史在大学不是必修课?

貌似只有大学没有历史课,所以毕业到社会上以后有很多数本忘祖的人……


不是大学没有历史必修课,而是历史课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属于基础知识和常识课了属于专业课程,同时大学也不是学基础知识的地方,而是学习专业学科的地方,也就是不属于普及类知识。小初高三个教育都属于普及类知识。

中国的教育小初高学基础和常识,大学、中专、职业学专业知识,这种模式,历史的常识在小初高都已经学完,大学没必要再重复一次,所以历史课自然就停了。

但停历史课不代表历史就没用了,而是它并到其它专业,如:考古,考古这个专业虽然比较冷门,压力也很大,但仍然是国家重点的扶持对象,所以在这个专业里,历史是必修课,而且还是学分课之一,没了历史这个学分,你的考古专业别想拿毕业证。


因为历史需要学而精,如果特意开必修课,不进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会浪费教育资源。很多历史学家穷极一生的研究,也仅仅是深入了解历史。而是学习历史,需要很多其他学科的辅助,如社会学,哲学,金融学等等,那这就本末倒置了,抛弃本专业,是不现实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学历史,高中,初中的知识已经能够普通人使用。所以历史不能成为大学中的必修课。

不能说因为历史不是必修课就导致很多人忘祖,因为高中初中的历史课已经足够梳理世界历史的框架。那些忘祖的人,是在他们思想教育上松懈。很多没上过学的人,也很尊重祖宗,尊重历史,这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果。


其实可以从义务教育聊。为什么把小学和初中定位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呢?因为这些是基础,是入门。

同样的,历史这门学科也要分入门和进阶。我们在初高中学的历史,相较于专业人士来说,就已经入门了,所以大学里头没必要作为必修课来学。

大学里历史这门学科,不仅仅是了解事实这么简单,还有很多研究方法,很多分支。

就跟心理学一样。心理学不是研究人的吗?不是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吗?为什么不作为必修?因为你入门可以,但是必修,就要学很多研究方法,这些很专业。

必修的东西太多了,像数学,计算机这些。与历史相比,这些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上帮助更大。你可以认为把“历史”挤出去了。

而且,历史这样的学科,如果不是专业研究,很容易变成“造谣”。有时候,确定一个事实,就要好几天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翻阅书籍、对比查证等等,对于学生来说,这太耗时耗精力了。


你说的没错。除了文科的一些大学和专业,大学历史只是一门选修课。

这么设置,是有原因的。教育部指导下各高校的教学大纲都是这么规定的。对于中小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应该说它是通识课,作为中国的孩子必须要学,也算比较完整。

但是在大学里,如果是选择文科类专业,就是必修课。而其程度、深度和拓展更大,包括世界历史、各国历史也必须修读。

而对其他非文科类专业,就是选修课的设置。这主要是考虑专业内容和方向。

需要明确的是,大学学习必须培养学生在大学所学专业确定的前提下,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出自自身兴趣爱好,一定要学会自主学习甚至批判性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在网络大开、图书馆纸质和电子资源丰富的开放中,学会去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课程、资料进行学习。像历史学习亦该如此,这才是大学自我选择和自我学习的成长。因为兴趣,因为积累,都是自己的沉淀!


原始地址:/kepu/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