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应不应该砸孩子手机?

该砸,没有孩子的是不能体会的,当孩子已经没有心思学习,一回家就捧着手机刷抖音,一会玩游戏,喊吃饭没反应,晚上放学回来,作业不写和同学聊微信,看视频,你说她理也不理,还不砸了手机能怎么办?我也想好好说教,摆事实,讲道理,有用吗?只好最最后一次通牒不听后,果断砸了她玩的手机,不然后果难以想象,目前看,还是效率低,但起码玩的选择少了很多,如果手机上那么多能玩的,她根本静不下来学习,为了孩子专心,砸就砸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大人应不应该砸孩子手机?




不应该,现在都是网络时代,大人都是一天到晚手机不离身,应该控制小朋友玩手机的手机,多可以带小朋友去逛逛街,玩玩游戏,尽量的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




大人砸孩子的手机,就是使孩子失去了尊严,他心里恨你,翅膀没硬。




不应该吧这种程度有点大了




大人能自我控制住,就别砸了。孩子也是太气人,大人才砸的




这个问题有意思,科技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利大于弊,用不好玩物丧志。当初买手机的目的是为何,最好是约法三章,转移注意力。




非常理解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恨不得把手机砸了的心情,其实大部分孩子迷恋手机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家长纵容的结果。大部分家长给孩子玩手机是图省心,用手机来代替自己对孩子的陪伴,时间一长,孩子就玩习惯了,渐渐地孩子把玩手机当成一天当中最重要最有意思的事,甚至反过来用手机来做要挟,不让玩就不学习,不让玩就不吃饭,不让玩就摔东西等等,所以那些因孩子迷恋手机而特别痛苦的家长,实际上吃了自己无原则的苦果!

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给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规则要明确

也就是妈妈要和孩子明确约定玩手机的时间和规则,清晰地指出孩子要改正的行为。比如,玩游戏必须在高质量完成作业之后,每天玩手机不能超过30分钟,等等。这样的标准,比妈妈以前跟孩子说玩手机要适当,每天时间不能太长,要更具体更明确,规则越具体越明确,就越容易操作。

同时,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在这儿,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约定要公开化

也就是和孩子约定了明确的规则后,要逐条地写出来,双方都签字、按手印,然后张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让孩子和家长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家里来客人也能看得到。公开承诺,是对孩子非常有效的制约。

3,执行要坚决

也就是真正执行的时候,只要孩子完成了约定,就要及时给予奖励,重点是语言上的鼓励,而没完成,孩子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很多孩子说话不算数、耍赖,根本原因就是有约定但家长不追究违约责任,导致约定没有丝毫的约束力。




大人不应该砸孩子的手机,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正确的,只要家长给孩子利弊关系,什么事多鼓励孩子,换方法的去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玩手机的危害和正确运用它,才是合理的,这样孩子以后有什么事,也会告诉父母该那么去做,就像朋友一样相处。




不应该劝导为主。




现在的很多孩子成天都在抱着手机,缺乏跟家长的交流,很多时候令大人忍不住想要砸手机,这个时候大人砸孩子的手机虽然能理解,但绝对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和怎么办呢?

01

错在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能控制情绪的坏榜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一般说来,符合愿望的,产生的就是愉快的正面情绪;不符合愿望的,产生的就是不愉快的负面情绪。当然还有相互矛盾共同存在的复杂情绪。

孩子上学以后,基本具备了成人所具有的各种情绪表现形式,并且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情绪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比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懊恼,集体的荣誉,友谊的幸福等,并且向着更高级的情感发展,比如道德感,理智感等。积极的情绪对孩子有激励作用,令人精神振奋,乐观向上。负面的情绪则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但是,他们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微弱,情绪处在波动大、不稳定的状态。

所以教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不让负面情绪左右孩子的行为,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家长的身教是最好的榜样。砸手机的行为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能控制情绪的坏榜样。“冲动是魔鬼”,很多错误和灾难都是情绪冲动的产物。理智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情绪的控制是任何人都应该有的能力和修养。

02

错在向孩子暴露了你的无能和暴殄天物,增加孩子的负罪感。

手机毕竟不是个玻璃杯子或破碗,怎么也要花几百块钱买的。你连这样的东西都敢砸,第一说明你无能了,第二说明你不珍惜劳动换来的东西。这会使你所有关于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教育付诸东流,过后说不定还得买。孩子的心疼、可惜、恐惧,都会变成负罪感,懂事的还会内疚,反叛的则变成对你的仇恨,日后更加不好教育。

03

砸了孩子的手机怎么办?

果断认错是消除影响、弥补上面说的两种错误的最好办法。向孩子认错并不影响大人的脸面和威信,并且做了知错能改的榜样。先承认不能控制情绪的错误,让孩子接受教训;再承认不能砸东西,特别是贵重的东西;最后说明自己为什么会气成这样,向孩子进行沉溺手机的危害性教育,并且要求孩子认识错误,保证悔改,以观后效再考虑重新购买。要让孩子不沉迷于玩手机,要靠教育引导,砸手机肯定不是好方法。




不应该,可以没收,直接砸了孩子心里肯定会很难过。可以没收放学了或者作业做完了可以玩一会,不能让他长时间持有手机




原始地址:/qinggan/6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