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是一个体系话的事情,切忌什么书都看,总体来说最好可以给自己先列一个书单,比如国学类,经济类,如果不会分类可参考当当等线上平台的分类方式,不同年龄阶段或不同的职业需求可能看的体系也是不同。
目前来说比较喜欢看资本论和国富论,二者是站在两个不同阶级的著作,互相印证,可以更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则,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好的书籍都能抚慰心灵,填补内心的空洞,或静或动都是思想与情绪的游走。
书香乃是人间第一香,它能透骨食髓,所以说,你的气质里透着你读过的书真的不为过。
每个人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不同,便产生不同的偏爱,不同的共鸣。而当历经沧桑,阅尽世事,才有可能殊途同归吧!
不管谁的书,能震撼你,感动你,警示你,指引你的都会被爱,这与是否是名著无关吧!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他在书中讲到简单真理和多元思维模型,以及人类误判心理学,都是很好的工作生活指南
老子的道德经,这是人类杰出的哲学智慧,言简意赅,不论世间何种困惑,终能从道德经中悟出其谛。
这个看年龄段的。
十三四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哈利波特》。感觉打开了新世界。
后来,看四大名著,看国内外名著。但是唯一读了两遍,看电视看了好几遍的就是《三国演义》,还有一些当年爱看的书,已经找不到了,连名字也想不起来,很遗憾。因为小众,所以网上也找不到痕迹了。大概是故事书太少,那时候就完全当故事书看了。
二十来岁的时候,看的最多的是白落梅的书,像《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世有桃花》等,还有曲黎敏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这些都是女生看的书,可能带一点伤春悲秋的情情爱爱。
然后就开始看历史书《明朝那些事》、《道德经》、《菜根谭》等这些,因为感觉可以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可以明净内心,让自己保持理性。
现在看书也挺杂,《三体》这种科幻也看,《浮生若梦》这种市井生活也看。还有些零零碎碎的国内外各种类型的书。有些打发时间,有些是想学点知识。
喜欢看文学和历史。
常读唐诗宋词,看唐宋八大家,中国通史等。
培根说:读史让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
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聊斋志异,喜欢就是喜欢,不知道原因,莫名的感觉。想来可能是可以遐想吧。
《围城》。钱钟书的”愤世嫉俗“不是把不合适宜的老祖宗的话东引西摘地说教;而是通过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调,把个个读过几本书的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一一勾画出来。
(1)“‘——哼,高松年还要我写篇英文投到外国什志上去发表,让西洋人知道咱们也有牛津剑桥的学风,不知怎样,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辛楣叹口气,不知道这正是中国的厉害,天下没敌手,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
有些人怀疑中国是一个大染缸,无论什么外来的东西放进去就变了颜色,这未尝不是事实。
(2)“有时候一个人,并不想说谎话,说话以后,环境转变,使他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意向。办行政的人尤其难守信用,你只要看每天报上各国政府发言人的谈话就知道……”这是“言行不一致”的人的最好托词。
(3)“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叫‘亚历山大’,有的叫‘伊利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Florrie);有个人叫‘火腿’(Bacon),因为他的中国名字叫‘培根’……”在语文水准日益低落的今天,这段嘲讽文字可说是现实最好的写照。
(4)“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他没读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是演员的大幸。”这样讥讽人类假动作的方式,既生动又有趣。
上述几近诙谐笑闹的笔调,其实是极高水准的幽默和严肃的综合品,寓正于反的创作,不但含蓄、有趣,而且经得起咀嚼。“作为一个高明的讽刺家,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刽子手,刀落处头颅已经离开了脖子,犯人尚不知觉”。钱钟书就属于具有这种风格的幽默大师。
我比较喜欢看一些励志的书。这些书总能在逆境中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和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
最喜欢村上春树,因为他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刚刚好,看见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共计十五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因为金庸先生的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让我们在娱乐之余有对人性更深的思考!
韩寒,作品中的激烈言辞、偏执的观点不是为了成名和与谁过不去争斗,只是用这些词汇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和作家观点。在他的小说中,精彩的不是作品的故事情节或者人物塑造,而是他文章中的语言。充满智慧的调侃与幽默,夸张、尖刻的语言特色,丰富的比喻
谁的书好看,我就看谁的书。
比如我现在看的《王蒙自传》就不错。
《思维风暴》因为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才是王牌[呲牙]
《素履之往》是木心先生的一本散文小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一版,整本书薄薄的205页,纸页大小介于A5与A6之间。拿在手里、装在包里都不会是有负担的重量,封面设计简约朴素,纸张触感也很好,很适合当做地铁读物。
整本书分为三辑十七节。每一节不是一篇前后衔接的完整文章,而是由许多随感和思考组成,但是精辟之词处处可见。所以读起来虽不足以朗朗上口,但却足以引人亢奋。
读木心的书,是停不下来的。虽《素履之往》是本随笔集,但先生的妙语慧句俯拾即是。
《素履之往》的书名和其中许多章节的名字均出自《易经》。
《易·履》中有言“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其中的言外之意便是:在此尘世间,我愿坚守吾志,纵使一人独行,亦无悔。
这大概也是木心自己一生穿行在艺术与美学中的行为准则,如同屈原所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书中让人流连忘返的句子太多,稍作摘录如下。
在《素履之往》这本书的第二辑“一饮一啄”中,妙语短句尤多,颇值得玩味。
【一饮一啄】
1.好看的人,咬指甲时尤其好看
2.那要看樱花树下有没有自己
3.橡皮外套的气息毫无情趣
4.微雨夜树丛间传来波兰的心悸
5.问何所嗜予嗜离题尤其在情爱上
6.一个酒鬼哼着莫扎特踉跄而过我觉得自己蠢极了
7.雨后总像有谁离去了
8.微风善记忆
9.云影暗了街这头那头的房子亮得很
10.动物从不一边走一边吃东西的
11.有的朋友犹如厨房的砧板不能无不必多
12.你煽情,我煽智
13.富贵之家,贫贱之家,灯光都是暗暗的
14.又来一个羞答答的厚颜无耻者
15.那脸淡漠如休假日的一角厂房
16.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17.说直爽他是汽车加油站那种直爽
18.人们都不感觉到邮局的凄惨神奇
19.思想会冻好多哲学著作是冻疮
20.晴秋上午随便走走不一定要快乐
21.时装多半是上当的意思
22.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的秋天吹来的
23.不太好看的人最耐看
此外还有处长句。
1.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生活是多味的也是多维的,细水流长的生活,需要一点烟火气和不平静,在热闹中寻求一份宁静,在孤独中静觅一处芳草园,愿我们的生活,不仅有琴棋书画诗酒花,更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2.你的眉目笑语使我病了一场。热势退尽。还我一场寂寞的健康。
心爱的人,一颦一笑,都让人仿佛坠入云端,那样的心情愉悦如一股暖流从心底间缓缓而过。
3.快乐是吞咽的,悲伤是咀嚼的;如果咀嚼快乐,会咀嚼出悲伤来。
人的一生,酸甜苦辣,悲喜交织。快乐的时光最容易流逝,不管你怎么抓都抓不住,而悲伤是慢悠悠的,它一步步侵蚀,一步步使你清醒。快乐是偶然不能咀嚼,会咀嚼出苦味来。
4.生命好在毫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叫尴尬狼狈。
时常夜深人静的时候问问内心的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每个人想要的不同,想要好好的体验一把大千世界、想要孝敬父母,成为家人的骄傲、想要和心爱的人一起携手白头、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
5.炎炎长夏过后,最初的凉爽,使人轻松地想去干件大事。春去冬来,花开花落,在寒冷的冬天,想念夏夜凉凉的风。在燥热的夏天,反而想起冬天的阳光,照进人的心里暖洋洋,四季更迭,是大自然的优待,更是生命的洗礼。
正如,清代戚惠琳的诗云:“素履之往,其行天下。士如皓月,其心朗朗。素履之往,彼道坦坦。士如昭日,其姿阳阳。”
这便是木心先生最最真实的写照。
我最喜欢看明史。因为明朝是由一个最低层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奋斗建立的,也是唯一一个。
我喜欢读的书很多,这种读书的欲望都是在高中被压制的。高中上学我最多也是了解一些世界名著,心里也是默默留下来。上大学必须要看一看!
我真的强烈推荐3本书(国外暂不推荐,它有时候就是一个标识)
1:平凡的世界(3本)
这本书如果你在上大学,真是一定要看的。高中说的最多的书就是这么书,它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可以用中国变迁的思路说,也可以用一个人的价值观去说。这本书离现在多长时间了,但依然被推崇为中国人必看的书,不是没有原因。
真实,它这本书给你的就是真实2字。
强烈建议每一个年轻人去看(大学生肯定要去看)
2:三体(3本)
这本书给你的世界观太大了。我考研时,成为考研人,在那个圈里面他们经常借用3本的理论。比如:降维打击,猜疑链啦。当然我们都是以一种看玩笑去解读。
我也经常看一些视频,里面就经常借用3本里面文明。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的打击,是多么虐杀呀
3:围城(1本)
我现在就能笑出来围城里面发生的事。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来,亦是围城总结。
这是钱老爷子写的书,那才叫一个幽默,那是一种文化人的高级幽默。和韩寒的三重门一对比就能明白啥叫内涵!却是三重门差的太大火候了。
最最搞笑片段:就是他们一路去任职路上的事。[偷笑]如果你读着读着就明白对婚姻中的理解了吧。
此处仅以中华历史人物而论(不含国外),古代即老子巜道德经》,近现代为钱忠书巜围城》,在钱书中大量人性底层核心心理的描绘是超越东、西方文明文化思维思想模板、制肘的,以上升至人类共性理性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层面!其描绘人物之手法高超,做一个譬喻,即现实降维落地版本的巜巨婴》。
从初中起我节约另钱求读鲁迅的书。
特别是((阿Q正传〉)!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对我一生的影响太太了,感人激励平凡的人创造不平凡的世界
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