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二、守岁为何又叫熬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三、守岁如何平平安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四、守岁应特别注意的风水事项
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请务必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大门上的“福”字,千万不要倒着贴。关于此可参看郑博士前两天的博文。
家中破损的家居要处理:该扔的扔、该修理的修理。千万不要届时坐在摇晃的椅子上。
晚上所有的灯要打开,一直开它三天三夜。
晚上八点之前要烧香拜佛。具体内容,可参看郑博士相关博文。
要穿红衣裳、挂红灯,放鞭炮。以图吉利。大年三十开运的具体方法,请参看郑博士相关博文。
大年三十这一天千万不要骂小孩,更不能争吵,否则来年不利。
自己单独过年的朋友,郑博士建议你将你的电视机全天全夜开放,以增加自己的“气场”。
五、压岁钱如何派发?
派红包是年三十的一大特色。依传统观念,只有成年人才具有“资格”派红包,而真正算得上是成年人的,是已经结婚成了亲的男女,若四五十岁了还是孤家寡人,便总有严重的不足,纵得家财万贯,但却无妻,便是未能完成人生的终身大事;而即使只有十七八岁,但只要是成了婚,不管有否子女,便比一个三四十岁还未成亲的人,更加像成年人。
在大年三十,成年人为了要显示自己是长辈、要令孩子们开心,便会使用红包,派发给每一个小孩。
红包一般上是从大年三十开始分发,一直延续到正月。成年人固然要派给家中的小孩后辈;也要派给前来拜年的小孩,而他们前去人家的家中拜年,也一样免不了要派红包。不过,在传统上,小孩子们获得红封包,并不是从年初一开始,而是在前一天,即是大年除夕的晚上,便已经从长辈手上接过红包,这就是压岁钱。
在除夕晚上吃过团圆饭后,长辈就会给家中的儿童和妇女压岁钱,这是因为昔日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并不容易自己赚钱,在经济上要依赖丈夫,自己并没有钱,所以,压岁钱既给孩子,也给妇女。
现时,有些家庭依然行着压岁钱的传统,会在大除夕夜给孩子们红包。但其实,真正的压岁钱,并非用红包装着的,当时,长辈会用一根红线,把一百枚铜钱串起来,这百枚铜钱,象征着长命百岁,是给接受压岁钱的人的祝福,带有高度的祈福意义。
因为要给过去一年的自己一个交代。
守岁习俗俗名“熬年”,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传说岁火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中国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守岁」是一个习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概也只有除夕这一天,「熬夜」是仅此一次的特权。平时唠叨你要早点睡觉的家人,在这一天,他们都会非常乐意加入你这支熬夜大军,所以,「守岁」也叫「熬年」。
「守岁」的风俗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家家户户都会点起油灯,通宵守(熬)夜。
传说在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凶神恶煞的怪兽,叫做年。
每逢大年三十晚上,年兽便会出来作怪,伤害人畜,毁坏田园,给辛劳一年的人类降祸降灾,无恶不作。
为了躲避年兽,人们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早早就门窗紧闭,不敢睡觉,坐等天亮,等待年兽退去。这就是最原始的守岁。
后来人们发明了鞭炮,可以吓跑年兽,历经千年,守岁与放爆竹一直流传下来,时至今日。
其实据考证,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唐朝诗人孟浩然《岁除夜有怀》,其中一句“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最能说明守岁习俗。
我是优秀文化创作者,想看到更多优质内容,可以关注我。
大年三十守岁是从战国时期就遗留下来的习俗,主要是彰显中华民族的孝悌文化,后辈为先人守岁,敬请先人回家同团聚。
大年三十为什么要守岁,这里至少有三种意义,分别是如下原因。
第一,传统的思想认识是在这个夜晚,全家人团聚一起,同时请回游离在外的祖宗家神们共享天伦之乐。这期间可以烧香拜祖,祝福一家人平安,可以焚纸招魂,祈求来年一切平安。另外,这天晚上还要鸣放鞭炮,驱除驻守家里的妖鬼邪怪。晚饭饺子要先让家神们尝,希望他们上天言好事,下来保平安。有饭她们先吃,有事她们先知。
第二,这夜的守候是难得的团聚,一家人可以畅所欲言,挽留一年来最后的难忘时光。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爱恨情仇,家事教训,优劣对比,从中总结经验,制定规划新一年的美好设想。一家人可以尽情地消麽时光消费食物强化生命中最珍贵的亲情。
第三,这个晚上的守夜,是传承历史文化的标志。遵寻了这一传统,表明没有违背人情世故,没有叛逆行径,也符合了大众心理。所以,三十晚上的守夜,是心灵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