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为了要一样东西只要不给,他就通过一直哭和复读的方式来达到他的目的,而家长也不停的讲道理,引导,拿其他的东西代替,等他哭够,这些都试过还是没有任何鸟用,就算发火都没有用,开始使用完棍子他就停嘴了!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对孩子发脾气了!




应该不是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而是少发脾气,不该发的脾气不要发。

常发脾气肯定不好,对自己不好,对孩子也是,孩子以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在生活中也是会变得爱发脾气。

所以,少以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减少,降低,做到不发脾气是不可能的,也不要,只要是对事不对人,只要是忍无可忍时,该发还是要发的,因为发脾气有时能够做到警戒,做到反思。

有种脾气我觉得是万不能发的,那就是把自己的气撒到孩子身上。自己一定要拎清,界线要清楚。因为如果把自己的气撒到孩子身上,孩子会变得没主见,没是非,你在孩子心目中更是没威信,孩子也不会外向乐观。




我是一个两岁半男孩子的妈妈。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平时我们家的孩子性格是比较好的,因为我的性格也比较平稳,其他家人也是一样的。

可是这两天可能是由于生理周期的原因,变得脾气暴躁。对小孩就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呢,忍不住就骂两句拍两下。

很明显的感觉就是这几天孩子特别爱哭,特别黏我。心里特别脆弱。没事儿就要哭几下,哼哼两声。特别没有安全感一样。时不时扬起小脸,一脸无辜的望着我说:妈妈,你不要再打我了。

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他很烦躁。可能是感觉自己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心里不服气。所以跟平时很不一样。感觉很可怜。

在我的性格,脾气比较稳定的时候,孩子,活泼爱笑,话多。当我脾气暴躁的时候,孩子就会遭到牵连。它会间接的把母亲身上一些不好的脾气和习惯继承下来。

所以说我们能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动手。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尽量克制自己的脾气,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




人非圣人啊!

先说说我自己。我自认为我对待我儿子已经很有耐心了。只要他叫我,跟我说话,不管我在做什么,我都会丢下手上的事情,蹲在他面前,看着他的眼睛耐心地听他说话。

如果他淘气犯错。我也一般不发脾气,耐心跟他讲道理。

只有当我讲了好几回他还是不听,屡次犯错,我才会发脾气。

每次我发脾气他就会很伤心地哭,过来叫我抱抱,以此判断我是不是还在生气。

我从我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中总结道:如果我们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会变的害怕、伤心,心里会没有安全感。

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发火,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麻木,发火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再犯已经犯过的错误,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发火,发火之后却不跟孩子讲如何改正,那么发火真的毫无意义。

再讲一个例子:我婆婆常常因为孩子捣蛋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而冲孩子大声发火,甚至有时候都动了棍子。但是发完火之后,自己又在那气鼓鼓地收拾孩子捣蛋弄乱的屋子。

这时候我们就知道,其实,发脾气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孩子记住教训。要让他们承担犯错的后果,而不是让大人承担后果。

最后,希望大家对待孩子还是多些耐心,不涉及原则性错误,就尽量不要发火,不然以后孩子大了,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不复存在了。




柠檬发现,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发脾气,有时候甚至在教育孩子时理所当然的发火,这个时候口中的“为你好!”真的是在教育孩子吗?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坏脾气更多的是发泄,并且发泄的后果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这是因为家长在和孩子相处时如果经常发脾气,是很容易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不论你怎么发火、打骂孩子,孩子就是不配合,能反抗就反抗,然后还可能会不断地做出让我们更加生气的事。而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这种习惯,那么可能在他长大之后,也会模仿家长的习惯,变得脾气越来越暴躁、甚至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者家人,对事物充满了抱怨。

如果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一直承受家长的脾气则可能会让他们日益沉默寡言,然后不愿意再听你说话。而处在坏脾气带来的家中会让孩子心中充满了负面情绪,不愿意表达的他们只能埋在心里,长此以往,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沉、多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严重的还会患上抑郁症。

其实,家长每次发脾气都像是一把剪刀,在慢慢剪断、破坏父母和孩子建立的关系,也一遍遍的在他们心中造成不可磨灭的痕迹。

事实上,当我们不发脾气时,尤其是当孩子做错事,已经为挨骂做好准备后,我们选择了理解、宽容和平静的解释,这时孩子反而会反省自己的错误,认识到不对的地方。有些孩子在我们收起脾气之后立刻就会有改变,而有的孩子则需要一次次的试探,考验我们的耐心,这就需要家长真正的将脾气变好,而不是几次的虚假对待。

相信听到这里的家长一定很郁闷,谁都知道脾气差不好,可到底怎么改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不发脾气。因为这东西,你不发,它就不存在;相反,如果不加约束,只会越来越大。

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都证明,我们的行为助长自己的情绪,摆出暴力姿态的人,只会让自己更加愤怒。所以,如果你看到孩子调皮捣蛋,先双手叉腰、眉毛倒立、眉头紧锁,你一定没法好好的跟孩子说话。当然,改起来也不难,从生活中每一个想要发火的瞬间来练习,感觉到自己生气后,先检查你的身体语言,放下每一个充满敌意的动作,比如指向对方的手指、绷紧的肌肉、凶狠的表情等等,极力放松自己。

然后再控制自己的语言,不要让伤害别人的话脱口而出,即使生气也不要任意表露情绪,事后可以再用其他方式发泄出来。因为要想变成好脾气的人,必须一遍遍的与好脾气相逢,尽量不让坏脾气有出来露脸的机会。

你可以给自己立一个规矩,不论多生气,都不立马发作,要是不小心发了脾气,也要立刻收住,告诉自己“等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之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买一个半小时的沙漏放在那边,然后在这半小时里,去做一些转移注意力并且能让自己心情好的事情,比如出去走走、唱歌、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上网、给朋友打电话等等。

或者你可以准备两张纸条,一张写上自己发脾气时的情况,可以是发脾气时做的事情、说的话、造成的后果等等。第二张纸上写下你想要改变坏脾气的愿望,具体的描述一下好脾气的优点、以后的影响、自己的决心等等。

然后立刻将第一张纸条狠狠撕碎、烧掉或者冲马桶里,把坏脾气销毁。再将第二张纸条贴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规定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想发火,都要先跑过去看看纸条,看完再决定发不发脾气。

这两个方法我们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只用一种,你们有其他好的措施也可以留言告诉柠檬,我们一起分享学习。




谢谢邀请!

为什么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这个问题有太多的分析方向可以回答了,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要确定一点,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今天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就在这个过程中“习得”了“发脾气”。

做父母,是一项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的事业。而这个事业贯穿孩子的终生,对孩子人格的影响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识了太多的父母把自己的压力通过发脾气来宣泄给孩子,然后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习得了这样错误的宣泄方式,再循环反复的应用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生生不息…

孩子都是渴望被温柔呵护长大的,那些在谩骂和责备中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成长为低自尊的孩子,大量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群人生的成就是远远低于高自尊人群的。

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发脾气,这既是保护孩子的自尊,也是对孩子人格的影响,同时更是对自身形象的维护!我是宸妈,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我的欢迎关注!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自尊,孩子是我们生育的不错,但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发脾气。

即便孩子犯了错误,发脾气也是不对的,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还会带来负面效果。你冲孩子发脾气多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将来孩子也很有可能会冲你发脾气。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一个关于教育的古老寓言。

在很久以前,有三对年轻人,他们在同一天结婚,也在同一天向上帝祈祷:“万能的上帝呀,请赐给我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请赐给他聪明、勇敢、爱心和健康。”第二年,正如这三对夫妇所求的,每一个家庭都生下了一个小宝宝。他们从此开始了快乐、麻烦、忙碌的生活。

二十年后,这三对夫妇又来到了教堂,向万能的上帝祈祷。

第一对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我们的孩子现在完全成了一个暴戾的人。”

第二对说:“上帝啊,求你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他自私、贪婪,又一无所长,我们不知道他以后靠什么生活。”

最后一对夫妇说:“万能的上帝啊,感谢你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孩子,他热情,聪明,又有爱心,他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

这时候,教堂的穹顶上突然被一道光照亮,一个声音从这光中传出:“我的子民啊,二十年前,我应你们的要求,把三个可爱的孩子交给你们,他们都一样聪明可爱,这是在他们出生时你们都看到的。那个时候以及以后的几年,谁不是沉浸在孩子降生的喜悦中呢,谁不心怀感激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我送到你们身边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聪明可爱,只不过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罢了,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足以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骄傲。但是后来呢,你们之中的人,有的悉心去培养,像照料一粒麦种;有的却渐渐失去了耐心,不再去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反而粗暴、简单地对待孩子,以致孩子越来越愚钝,甚至走向歧途。我的子民啊,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你们中间,那些悉心照料和培育孩子的,并不全是富有的,有权势的,有的甚至屡遭厄运,但他们的信心和耐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有的尽管富有,但却早早地在教育上抛弃了自己的孩子……”

教堂里的三对夫妇,此时早已泪流满面。他们无不在心里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上面这则寓言故事来自《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许多人认为,它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所著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部对世界上无数家庭和学校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著作,畅销一百多年,曾引发欧美国家教育变革,特别是在美国,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引领美国教育达30年之久,被誉为是一本奠定了美国近百年来人才优势的奇书。至今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和家庭中,依然延续着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理念。

在这本书中,斯宾塞不仅分析了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还强调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灯。

然而,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斯宾塞认为,即便是饲养一头牛、一匹马,人们都知道应该去获取相关的一些喂养知识,更何况养育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懂教育的父母,就如同一个做生意的人不会算帐、一个没有学过解剖学的人给人进行外科手术一样,一个对孩子身体、道德、心智方面了解甚少的父母如何去指导孩子,或许只剩下了各种武断的责骂、尖叫、惩罚和孩子无奈的哭声。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就要改变自己




虽然对孩子发脾气可以很快解决孩子的问题,但是长远看来对孩子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并对亲子关系有很大的挑战。具体有如下几点:

第一,家长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可以会有自卑、软弱的性格特点

第二,孩子还可以会有反抗、逆反的心理的特征

第三,长远看来,发脾气稚嫩解决孩子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长远问题,并且家长和孩子的矛盾,还会不断升级。

总之,对孩子发脾气来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不可取的。




人都是有情绪的,而且难免有控制不住的时候,发脾气也没有什么不好。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也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在发脾气前或发完脾气后,一定要问问自己:是什么让我如此愤怒?

仔细地询问自己,可能会发现不同的答案。

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妈妈愤怒大吼。在这件事中,妈妈经历了什么呢?

首先,孩子做作业拖拉,其实是消极反抗妈妈做作业的要求,也就是拒绝妈妈。妈妈因为孩子的拒绝而生气。

然后,生气的妈妈在说话语气、动作上,都会表现出压抑的烦躁。她可能会严厉地说:“快写!”在孩子看来,生气的妈妈很可怕,开始害怕妈妈,虽然很想要快点写,但害怕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且这题目怎么那么难呢?

烦躁生气中的妈妈,无法注意到孩子的变化,她开始只专注于一个目标:你快点写完,我才不那么烦躁,我才能从生气的情绪中摆脱。但孩子怎么就是慢慢吞吞,于是愤怒升级。她可能会说:“你要再不写,我要打你了!”

孩子也开始反抗,干脆完全不写了!

妈妈的愤怒再升级!但同时她感觉很无力和无助,就是让孩子写个作业啊,我怎么也做不好?我怎么这么没用?

所以,回顾整件事,可以发现,让妈妈生气的,是孩子的拒绝!

如果父母在发脾气前,能够仔细分析自己发脾气的原因,而控制自己的脾气,孩子也会做得像你一样。如果父母发脾气的时候,摔东西、打孩子,孩子也会跟你一样!

你怎么对孩子的,孩子也怎么对你!




首先,我觉得如果可以,对谁都不要发脾气。不管是面对谁,发脾气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当然有些时候是不受控制的。

其次,对孩子而言,学习是从父母开始,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也会慢慢学会,脾气变坏,甚至有暴力倾向,或者变得孤僻。而且对孩子发脾气,只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没有一点好处,并不是对孩子发完脾气,他们就会变好,就会听话。

最后,好的父母不是不发脾气,也不是乱发脾气,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的成长。




父母对孩子发脾气。也不是父母的过。不能抱怨父母脾气暴躁。说穿了,只是父母很累而已。就是因为累了,所以才要发脾气。你不累,你给我发一个。每天起早贪黑的做家务,做饭,洗锅的,哪有父母不打孩子的。棒大底下出孝子。好孩子确实打出来的,现在的孩子惯的无法无天,说不得骂不得。吃好的穿好的,得瑟的。娇生惯养的,不知道好不知道坏,记吃不记打,你对她好,她就记你对他不好,他就不记。一说吃东西记得比什么都清楚,一说写作业那个脸耷拉的。就像个猪头似的。那几年的孩子有几个像现在的孩子,这样。一点规矩都没有。活在那几年里早就把你枪崩了。现在生活变好了,孩子们生活的也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改变了。再加上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对孩子的宠坏。老年人整天和孩子们打交道,肯定教不出孩子的好坏,如果孩子经常和父母不在一起,教育的方式肯定不对,所以不打不行。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年轻人们就想管治老年人们就想惯坏,最好是分开过。这样下去对孩子很不利,你想想,一面是管孩子一面是惯孩子那么孩子以后将来的性格能好了吗?孩子的未来能好了吗?说穿了就是。就是累了,她要发脾气。如果你哪一天不累的话,我让你发一个脾气,你给我发一个来试试。你肯定发不出来,对不对?总而言之,一句话,累才发脾气,不累永远不发脾气。




原始地址:/rebang/59703.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