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多陪伴,多抚触,多拥抱,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帮助他建立他和世界友好的链接
孩子的潜意识,有正向光明的,也有阴影暗黑的,我们父母能做的,是给予他爱和意志。让他的光明的一面成为性格的主导。孩子出生,我的原则是无条件的爱,给予充分的爱,充分的陪伴,需求及时响应,她现在很阳光,充满灵性。具体可以推荐《西斯弗育儿手册》
宝宝一出生,外界的一切信息都将涌入他的心灵,他的眼、耳、鼻、舌、身的所有器官,以及那若有若无、神秘不已的“第六感官”,都贪婪地吸收着外界的信息。
这些信息与孩子的心灵碰撞,他做出反应,形成感受,并积淀下来,逐渐固定,大约三四年的时间就铸成了他的潜意识,深深地影响他后续的发展和一生的生活。
所以宝宝“二次孕育”中,父母和家庭应当为孩子选择怎样的生活至关重要,当然要为孩子选择最美好的、最幸福的、最具备爱心的、最快乐开朗的、最丰富有趣的、最引起好奇探求欲望的、最有是非观念的、最能让孩子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喜悦的生活内容去熏陶他,也就是要用最优质、均衡的精神营养去哺育宝宝,“对牛弹琴”地让孩子吸收,充分促进他身心的健康成长。
那么“二次孕育”中宝宝的“主生活”应当用什么标准去选择,去确定?简单地说“主生活”要极利于开发宝宝的右脑潜能,并能激发左脑潜能。
1.孕育宝宝爱的情感
关爱、呵护、安慰、逗乐、游戏以及关心他人、获得快乐等,是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天然需求。给孩子以幸福感、安全感、亲切感、快乐感,使他的潜意识感到人间是安全的,生活是快乐的,人际关系是亲切的。这样他就会成长为幸福快乐、积极开朗、亲切友爱、无拘无束的人,将来与胆小孤僻、拘束不安、畏缩不前无缘。
父母要鼓励孩子笑、说或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家人和周围人的热情和爱心,例如点头、招手、欢迎、恭喜、再见、拥抱、飞吻,把好吃、好玩的东西送给他人,抚摸他人碰痛的地方,小朋友摔倒了扶他爬起来,拿毛巾给爸爸擦汗,递小凳给妈妈坐,给奶奶捶捶背,给爷爷按摩,帮妈妈做家务劳动,劝大姐姐不要哭,等等。
人生来都有生理需要,并渴望得到满足,因此孩子都有天生的自私倾向。为此,“二次孕育”中务必要注入“关心他人,快乐自己”的潜意识,从而把孩子培养成为健全的、善良的社会人。
鼓励并与孩子一起种植花草树木和庄稼,饲养可爱的小动物,这既可培养孩子关爱生命、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品质,更可铸造孩子博爱的情操。
当他人或别的小朋友有了进步、做出成绩时,应鼓励孩子热烈鼓掌,热情祝贺。这样孩子长大了,就会为他人的成功而喜悦,愿意向他人学习,而不生嫉妒的“毒瘤”。
2.孕育孩子美的情感
让孩子沐浴在美的环境中,培养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潜意识。孩子生活的环境务必要整洁、朴素、大方、和谐,墙上张贴美丽的图画,家中最好有高雅的雕塑,四周环境应该绿化。
一家人要经常欣赏美术作品、艺术摄影,还要外出欣赏自然风光,以及各种各样的建筑美、装饰美、商品的设计美和包装美等。另外要多与气质文雅、服饰整齐、语言流畅动听的人接触,这样孩子的行为和语言也就美起来了。
塑造潜意识美感的另一方面是让孩子沐“音乐浴”。胎儿和婴儿经常听听高雅音乐、经典名曲(连睡眠时也可播放),甚至以此作为生活的背景音乐,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不仅爱音色美、旋律美、节奏美的音乐,而且想象力也特别丰富。
3.孕育孩子的宁静感、理智感
当今孩子大多非常好动,所谓“眼睛一睁,闹到熄灯”,把大人闹得筋疲力尽。
怎样让孩子做到安静专注呢?要让孩子生活在相对宁静的环境中,孕育者要安详、愉悦,脾气不急不躁,说话轻声细语,做事有条不紊,动作迅速准确,情绪比较稳定,对孩子态度亲切而又认真(有时还带有平静和严肃)。
要多给孩子轻声细语地讲故事、念儿歌、背古诗;多多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互问互答;也可与孩子一起下棋、画画、读书、做手工、做桌面游戏等;还要鼓励孩子独自安静地玩耍。总之,快乐一定要有个“度”,狂欢和疯闹不可太多,宁静、理智才是最优的心境、最长久的快乐。
现在许多婴幼园几乎没有宁静可言,连活动课上孩子也大声喊叫,师生的嗓子都处于“亚嘶哑”状态,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4.孕育孩子的成就感、自信心
一定要经常启发、引导、帮助孩子做好许多事,让他不断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获得赞许的快乐,这样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就会迅速增长,在潜意识中构建了美好的自我意象,在以后的生活中总是充满自信,高扬起理想和成功的风帆。
家庭里应当设置一个“宝宝成功记录栏”,凡是孩子各方面的第一次成功,都要在栏目中作记录,并缀上小星星。如某年某月宝宝第一次自己吃饭;某年某月宝宝第一次安静地自己学习,不要大人陪伴……这样日子一久,孩子的潜意识里会无时无刻不在创新生活,不在积极向上。
要鼓励孩子努力克服困难,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去克服,并且暗中帮助他做出某些成绩。例如做一个生日礼物送给老师,画一张最有想象力的画挂上墙,排练一个最精彩的节目等等。帮助孩子做好一件有“轰动”意义的事,往往会使孩子建立起一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培养孩子的整个过程中,养育者应自始至终对孩子充满希望和信心。必须做到积极暗示、杜绝一切消极暗示,哪怕在孩子不争气、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坚持积极暗示,决不可无意中掐掉孩子自信的嫩芽。
5.孕育孩子的是非感、荣辱感、惧怕感
孩子不可一味接受表扬、赞美和赏识,更不可给孩子的不良行为“戴高帽子”,哄骗孩子“乖”,那样孩子不但毫无是非感、荣辱感,而且会变得只能听好话,不能接受批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甚至目空一切,结果会造成心理扭曲和未来人际交往的失败。
我常见有的成人,生活中遇到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或受到一点点冷淡,心情就立刻消沉下来,脸色很难看,在场的气氛即遭到破坏。追溯他的童年,往往就是任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他只想到自己的感受,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从小就要给孩子建立生活的准则,大人作出榜样,要求孩子也严格遵守。要做到不允许做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不可时紧时松,这样孩子就没有痛苦。
爱孩子务必宽严并济。平时要结合生活,通过谈话和讲故事,告诉孩子好宝宝应当怎样做或不应当怎样做。经常认真、和蔼地给孩子讲行为的是非标准,甚至把要求孩子的行为标准写下来,长期坚持实行。
母教的第一大敌人是溺爱,女性在自己亲生的婴儿面前其智商是最低的,往往“爱昏了头”,失去了评价孩子的是非标准。为此,年轻妈妈务必要头脑清醒,提高警惕。
孩子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力极差,但对成人的好恶表情却非常敏感,所以“二次孕育”中要特别善于运用“表情教育”,在与孩子相处的每一时刻,教育者什么情况下可以欢笑,什么时候应该微笑,以及什么情况下应该赞许、认真、严肃、冷淡、生气、微怒、气愤等等,都要把握得十分得当。当孩子做错事时,还要使他感到害羞、惧怕。正常的惧怕感、羞耻感、后悔感也是心理发展必备的良好情感因素。一些青少年无法无天,吸毒、凶杀都毫不惧怕,其病根仍在婴幼儿时期缺少是非感、荣辱感、羞耻感和惧怕感的熏陶上。
6.孕育孩子热爱劳动、独立做事的责任感
从宝宝1岁开始,教他自己玩耍,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帮助、检查、评定、表扬孩子的劳动成果。
这不仅是为了发展孩子的智能,更重要的是孕育他的责任感:在他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关心他人也是自己的责任,得到他人的帮助后要表示感谢等。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独立性就很强,做任何事情都有责任心,没有消极依赖心理。
总之,“二次孕育”是心灵的塑造,是心理板块的构建,是人生常青树的生根催芽。有人说上帝造人,我说是父母和社会造人。著名母教专家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中提出了“化育”和“习育”的概念,真是太好了!“二次孕育”中,“化育”和“习育”是最有用武之地。
“二次孕育”中注入的潜意识素质,应当还有很多很多,例如通过锤炼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开朗性格;通过规律生活培养孩子的自制、自控能力;通过在提问、讨论中认识万物,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音乐生活培养孩子的乐感;通过听中外经典诵读培育孩子的语感;通过看图形、色彩、画画培养孩子的色感、美感、空间感……
只有一切生活都达到“感”化的程度,生活才会在孩子的右脑中深深扎根,终生陪伴孩子的心灵。
最后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孩子长大了做好事、做大事的英雄气概,务必要注入孩子的潜意识之中。
要经常与孩子“讨论”长大了做什么,要让国家如何如何,使地球如何如何,使天下人如何如何等等。孕育者还要经常对亲戚朋友夸奖孩子有理想、有出息、有意让孩子听到一点点……这能使孩子气概大增,贯注终生!
人类是从荒芜的地球中成长起来的,文明是从艰难困苦中发展起来,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世世代代祖先流血流汗奋斗牺牲换来的。我们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时,也要让世界更美好。
所以,人应当有做好事、做大事的胸怀。这种胸怀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胸怀点点滴滴地影响孩子,慢慢滋润孩子的心田,真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化育”,是构建孩子心理板块最重要、最基本的元素。
母亲的十月怀胎,是造人的“一次孕育”,它塑造了孩子的“生理雏形”。出生时宝宝的身体那么柔弱,但却能够摄取营养,经受锻炼,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健者。
宝宝从出生到3岁,是造人的“二次孕育”,它塑造孩子的“心理雏型”,开发出一个人的巨大心理能,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方向、速度和成就。
我之所以提出“二次孕育”,是为了强调心理养育的极端重要性——构建起人生的“潜意识板块”。
地球科学称地壳运动为“板块运动”,地壳的板块巨大、结实、深厚且力量之大。把“板块”与人的潜意识连在一起,说明人的潜意识对人的思想、信念、情感、兴趣、行为、习惯、性格、气概等有非常大的驱动力,又有非常大的稳定性。
潜意识能不知不觉地、顽固执着地支配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这一现象超越人们常识范围,人的潜意识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基本动力。
为什么人人都有“母亲情结”?一生到老都爱母亲,真是“儿不嫌母丑”!古今中外多少关于母亲的诗歌、歌曲和散文都经久不衰。
我的二姐,80多岁时患老年痴呆症,不省人事,但在昏迷中身体极度难受时仍然大声呼唤“妈妈!”“妈妈呀……”。我们的母亲己故大半个世纪了,为何昏迷中的80老人仍会念念不忘地呼喊母亲呢?是因为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声音和慈爱、母亲的笑容和动作贮存在生命潜意识的深层里,不可磨灭。
为什么人人都有“母语奇迹”,把母语方言说得那样惟妙惟肖,天衣无缝;不论是多么复杂的语音语调、说辞说腔,每个在当地成长的人都能说得丝毫不走样,那怕是傻子也大多能学好方言的每一细微之处呢?是因为母语在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像从不断流的小河水,日日夜夜地流进孩子的潜意识,并且成为构建“板块”的钢筋。
为什么人人都有“性羞耻感”,一谈到“性”的问题立刻就会脸红,感到羞耻和难为情,难以启口呢?其实“性”是极普通、极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像人要吃饭、睡眠一样,没有可害羞的。孩子生下来毫无性羞耻感,他最初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从来不需要“遮羞布”。
那么羞耻感是哪里来的呢?3岁之前宝宝敏锐地觉察到成年人对“性”讳莫如深,言辞躲躲闪闪,因“性”而脸红,谈性而色变;当他裸露时,大人就神秘地羞辱他:“丑,丑,快把短裤穿上!”等等现象时,“性羞”很快进入他的潜意识,像岩浆凝固在板块之中。
为什么西方人特别喜欢纯音乐,古典名曲家喻户晓,播放交响乐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生活背景?是因为西方音乐生活太普及了,孩子一出生就浸泡在纯音乐之中,那美妙的旋律也注入了巨大的潜意识板块之中……。
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了“二次孕育”其间,孩子吸收的信息所构建的潜意识板块其能量之大、稳定性之坚实,它可以塑造个体性格、民旅性格,乃至形成人类共有的性格,它的“心理能”是任何“显意识”的认知和理智选择都无法匹敌的。
为什么四岁之前是形成“板块”时期?因为幼儿处于右脑发展领先时代,而右脑的功能极大地优于左脑,几乎达到百万倍之多。
大脑右半球主管吸收事物的图像、形象、颜色、色彩、声音、表情、情感、情绪、肢体动作,空间信息等等,此时用右脑接收的世界形象和生活情感模式,像血肉一样长在脑中,以后是怎么也抹不掉的。
这就是“二次孕育”,塑造了“第二生命”心理人的雏形。以后左脑发展起来的语言、数理、逻辑思维,虽然也有巨大的认知能量,但怎么也离不开已经铸成的“潜意识板块”的摆布。显意识好比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总也摆脱不了水下巨大冰山的底座,只能随着冰山底座的移动而漂流。
孩子经过“二次孕育”,构成起潜意识板块以后,情感、意志、性格、气质、气概的基础部分即稳定下来,以后极难彻底的根本性的改变,所以人们往往误认为人的潜意识情感和行为是那个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命运。可见“二次孕育”对人一生是极其重要的!
记得我上小学时,听老师讲动物、植物,又在与小朋友快乐游戏中,看到大树、小树、和花草,曾忽发奇想地感叹:做人多好,做动物也很好,能够自由自在地走动、跑跳、说话,到处去玩;做植物真太可怜了,一动也不能动,成天成夜站在那里,又不会说话,做植物太没意思了!
现在想来,我对此有新的感触。动物和人的“自由自在”也是有限的,总是只在一定范围之内,人的自由天地看来很宽阔,但不知不觉受着他的潜意识板块、性格的羁绊。
我成年后,半个多世纪了,遇见过各式各样的人,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毫不例外受着他的潜意识和性格的制约,能挣脱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人极少。至于那些从小养成的怪癖性格,人一生受其害而不可自拔。再加上社会的制约,人生哪有多少自由度可言啊!
要得到比较充分的自由,还是从小铸就朝气蓬勃、积极开朗、富于遐想、勇于探索、敢做试验、有开拓创新精神,并具备爱心和独立自控精神的“潜意识板块”吧!
首先爱心很重要,宝宝一生下来给他最亲切的笑容,最温存的呵护,他的潜意识自然会感到世上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与安全,长大起来也会同样报以对人们的爱心。
其次要有同情心,成年人要关心老人、病人、有困难的人,热爱小动物,孩子同样能受到感染和产生共鸣。
让孩子从小就沐浴在有爱有温暖的环境中成长,那么他的潜意识自然就会感受到!所以营造环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