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何为第一等事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12岁的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下课休息,王阳明一本正经的问私塾先生:”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这个问题就是说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私塾先生很诧异略略想了想说:“当然是读书中状元、做大官,就像你父亲一样(王阳明父亲王华,明宪宗十七年状元及第,致仕时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严肃望着先生郑重地说道:“我以为天下第一等大事就是读书做圣贤。”
做圣贤就是王阳明一生的追求,就是他所说和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出发点。虽然成为圣贤的过程中经历坎坷风雨、曾经沉迷佛道误入歧途、备受诟病诬陷,但王阳明最终成为孔孟之后切切实实的“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
我们为什么生而为人呢?我们人生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呢?我们为实现这个终极理想做了哪些准备呢?
迟到的洞房花烛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17岁的王阳明为遵从父辈的安排履行十几年前的婚约,到南昌迎娶江西省布政司参议诸养和家的千金小姐。新婚当日,各种礼仪结束后,已经喝了不少酒的王阳明偶听到外面热闹非凡,就偷偷溜出了诸府。忽然行至一处巍峨雄伟的道观,抬头一看,原来是千年古刹,许旌阳道场“铁柱宫”,也不细想,就踱了进去。王阳明一进庙门,就见一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道,盘膝静坐,闭目养神。本就体弱多病,崇道好释的王阳明便和老道攀谈起来,讲到修行、养生、打坐等等。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不知不觉鸡鸣三声,东方渐白。突然老道提醒,新郎官该入洞房了,王阳明这才恍然大悟,飞奔诸府。
17岁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男儿好汉,在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关键档口,机缘巧合遇神道,谈养生、聊佛道、说理想竟把洞房花烛、温柔缠绵抛到九霄云外,兴高忘返。这种痴迷劲头你有吗?
我们是否痴迷于某项事业、某份工作、某项业务而废寝忘食、目不窥园、孜孜不倦呢?
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25岁的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一次两次的名落孙山,此时的王阳明却无动于衷,他在思考着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他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境界、这样的行为注定了他的不平凡,也注定了他的圣贤之路必然成功。
平凡的我们,当巨大诱惑面前,当极度失败时刻的心态是怎样的,思考的是什么呢,后续行动又是什么呢?
他一疑,事就成了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中旬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南赣巡抚48岁的王阳明接到朝廷命令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阳明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一开始,王阳明来了个疑兵之计。他深知如果宁王顺长江东下,那么南京肯定保不住。作为留都的南京丢了,叛军在政治上就会占有一定的主动,平叛就会有困难。王阳明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果然如王阳明所料,宁王犹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才沿江东下。就是这十多天为给王阳明充足的军事准备。
心学大师也玩诡诈,兵不厌诈,他玩的仅仅是诡诈吗,难道不是对人心、对时势、对天理良知的正确认识并运用吗?
人生的路上充满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们不玩诡诈,我们是否有辨识诡诈的智慧呢,是否有应对诡诈的能力呢,是否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气和毅力呢?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广西平乱后的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然而不等朝廷的批复他就出发了。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周积无声的落泪,问:“先生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此心光明,短短的57年,王阳明修了一个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心。万事皆从内心而来,本着这个良知的内心他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痛、困顿,他成就了中华历史上无人比拟的功绩,他的思想远播海外,开启日本明治维新,他的事迹经久流传,军事、政治、商业等领域大佬中均能看到阳明学的忠实粉丝。
回首过往,我们的人生道路是否出于良知呢,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呢,是否做到了“此心光明”呢?
任时光变换,岁月流逝,但不变的是人性的美善丑恶。500年前的人性如此,500年后人性亦如此。我们唯有做的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句话:不作就不会死!
荒唐到极致的巨婴,老朱家的脸面尽失。要不是文官集团在努力维持国家的运作,朱重八估计都从地下爬起来找他算账。大明王朝就两个有能力的皇帝,朱元璋和朱棣,其他都是败家玩意无能之辈,明武宗那就是典型案例!他的事迹就像现在的家族企业,富二代三代拼命瞎折腾,公司员工努力维持运营想方设法赚钱啊,打江山的想的最多是如何帮他子孙就几个有用的人才,不至于短期内败光家产啊。王思聪等等不就是这样吗!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嫡長子,后人提及孝宗时以“恭俭仁至、勤政爱民”八个字来形容。在位的十八年,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承平时期,史称“弘治中兴”。八岁时,皇太子朱厚照正式出阁读书,以聪明见称,前日讲官所授之书,次日便能掩卷背诵。数月之间,已对宫廷繁文缛节了然于胸。朱祐樘几次前来问视学业,他率领宫僚趋走迎送,娴于礼节。然而,朱厚照狠狠给了他父皇一个巴掌,他荣幸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荒唐皇帝。他逍遥适意度过了十六年的皇帝生涯,做了明朝两百多年历史中最大的“顽主”。贪杯、好色、尚兵、无赖都是他的标签
朱厚照当太子的时候,东宫有八个随侍太监中号称八虎,以刘瑾为首。这些人为了巴结朱厚照想尽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法,当然年幼的朱厚照根本无法抵御这些东西的诱惑,可怕的是他终其一生也没有自拔,沉迷其中,娱乐了自己却荒废了国家。弘治时期的一些刚正廉洁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们便冒死联名上书请求严惩八虎,朱厚照一看这架势有点招架不住,也想除掉八虎
他逗留江南肆意玩乐,一天,武宗在江上打鱼,由于站脚不稳跌入江中,由于当时已经是九月天气,江水寒冷,加之武宗已经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武宗一行匆匆回到京城,虽然太医们尽心治疗,可还是没有挽回武宗的生命,数月之后,武宗病死于豹房,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明武宗这个称号可能有很多人不熟悉,明武宗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得天独厚。他的父亲是明孝宗,他父亲作为一位帝皇,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故事让很多人相信了爱情,同样也让朱厚照的通往皇帝之位的道路上没有任何竞争。在他父亲去世之前,他是一个受宠的孩子。整个大明无二的宠儿。
但他父亲的死,把他从大明的宠儿变成了整个大明针对的对象,整个大明王朝的眼光都在盯着他,要在他的身上找出错来。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他的年龄,他当时只是一个十五六的少年。正是人生的叛逆时期,作为我们普通人,我们所要去叛逆的只是我们的父母,而他所要叛逆的是整个大明王朝。一个十五六的小男生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在找茬的老爷爷。所以他信任宦官就很理所当然,因为宦官们不处处反对他,还听他的。
另外,他算是昏君吗?我觉得不算。虽然称不上千古明君,但大明王朝在他执政期间未显颓势。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他没有任性的去影响他父亲所留下的政策,而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玩。豹房一词,如果是别的皇上可能是酒池肉林的所在,可是在朱厚照来说就只是自己的动物园。
他的一生都是孩子气的一生。他会把宁王放掉再抓一回那是因为宁王是他曾经敬爱的叔叔啊。活剐刘瑾,是因为曾经的坦诚相待。一个孩子最受不了的就是背叛,所以他对背叛他的人的处置方式也会特别残忍。
有很多穿越到明朝的网文都把朝代放到了正德朝,除了正德皇帝表现的不像皇帝以外,他更像一位可以值得信赖的朋友。三十岁的正德皇帝死在了而立之年,他永远都是一个孩子。只想说愿我们了解所有的黑暗却心向光明,永远保留一颗童心。
纵观朱厚照一生虽是荒唐、爱玩,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朱厚照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一是江南赋税改革,通过杨廷和主持的赋税调整减轻了江南当地百姓的负担,二是沿海地区市舶司改革,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增加外贸收入。朱厚照外能抵御蒙古入侵,内能平叛安邦,即便自己可能也不太想当这个皇帝,但还是相对的有对这个皇位负他该有的责任,不至于皇权旁落,社会动乱。其实后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却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武宗。其实,明代自英宗教以来,国势渐弱,如果武宗能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兴之主,功垂史册;但他恣意妄为的行径却为后人所訾议,即便如此朱厚照仍然不失为一代明君!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521年。祖籍安徽凤阳,明孝宗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
在我看来,朱厚照是一个爱玩的人,因为玩而让自己有一点昏庸,当他不玩的时候也是可以爆发出很大的力量。
他给我我们最大的人生启示就是玩归玩,别瞎玩,该认真的工作学习的时候不要还在玩,最后只会是把自己给玩废。
你看看朱厚照,年仅31就死了,他的死因就是因为他玩的时候掉进了河里染上了风寒,最后病发而亡。
玩是天性,没有人不喜欢玩,只是我们要注意限度。
有一位皇帝,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跟大臣和百姓们开着玩笑,他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他是一个体育爱好者,他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宠信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八虎”,在东宫举办奥运会,项目有溜冰,相扑,摔跤,蹴鞠等。
他是一个杂技表演爱好者,宫中养着许多杂耍艺人,没事就给他表演吐火,皮影戏,口吞宝剑,胸口碎大石。
他又是一个动物保护者,他命国库出资建立“豹房”,也就是皇家动物园,饲养着老虎,大象,狮子,长颈鹿,鹰隼,鹁鸽等国家保护动物。后来因为他姓朱,又属猪,颁布“禁猪令”,禁止百姓杀猪。这猪肉是人类非常重要的食材啊,这下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连皇上餐桌上都清汤寡水的,所以“禁猪令”维持了仅三个月就被废除。
朱厚照为何禁止老百养猪。
他还是一个大商人,他命人在宫中给他修了一条商业街,广置货物,宫女太监们扮演成卖东西的商贩,这时,他就登场了,跟这些商贩们讨价还价,在一买一卖中赚得盆满钵满。
他也是一个旅行家,正德十二年,朱厚照瞒着文武百官偷偷溜出皇宫,直奔居庸关,幸亏居庸关巡关御史张钦拼着一死,愣是不给他开关门。最后朝廷百官仓皇追来,才将他们的皇帝劝回宫。
他甚至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宁王叛乱,消息传到京城,朱厚照不怒反喜,立马着手准备御驾亲征。明英宗土木之变的前车之鉴还摆在那呢,满朝文武百般劝阻,他仍一意孤行。他的大军刚出京城,南昌的捷报就传来,巡抚王守仁已经镇压了宁王叛乱。失望的朱厚照扣下捷报,大军继续南行,一路游山玩水走了四个月。他还觉得意犹未尽,让王守仁把抓获的俘虏放了,他披挂上马再跟这些俘虏打一仗,生擒了宁王才作罢。
那么他顺理成章地还是一个大将军,他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叫朱寿,封“朱寿”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他曾亲率大军与鞑靼打了一仗,以伤亡600多名士兵的代价打死了16名鞑靼士兵。
朱厚照一生好声色犬马,纵欲无度,年仅31岁就驾崩于豹房。虽然后宫佳丽众多,但他居然极不负责任地没有留下子嗣,皇位只好由他的堂弟朱厚熜接替。
明朝皇帝奇葩多,有多年不上朝的嘉靖和万历、有专业木工手天启、有喜欢老阿姨的宪宗,而要说奇葩之最,当非明武宗朱厚照莫属,其一生以放荡不羁、荒诞离奇为写照,甚至其“大名”都成为清朝皇子师傅们训诫阿哥们的专用语:不好好读书,想学朱厚照吗?
明武宗一生,既聪颖机智,又荒诞不羁,因此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个极端,有人认为他一生不务正业,好色贪杯、玩乐无度、不理朝政,设立“豹房”、宠信“八虎”和江彬等宦官奸臣,终日沉迷飞鹰走犬,常为满足一己私欲而出宫游玩,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
又有人认为,他英武过人,刚毅果断,弹指间除刘瑾、御驾亲征独自指挥大军大败蒙古小王子、平定安化王和宁王叛乱,且多次为百姓赈灾减赋,虽看似整日玩乐无度,但却从未荒废朝政大事,手下也有不少能人贤臣。个性善良随和、平易近人,在亲临前线打仗时能做到于普通士卒同甘共苦,且从其亲自指挥大败蒙古军的应州大捷中完全可以看出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即使皇帝是否称职尚有争议,但其作为一名出色的将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历史上诸多帝王中,最富传奇色彩,笔者最羡慕的潇洒皇帝,就是朱厚照。他既没有像雍正等勤勉之君那样,终日如苦行僧般为朝政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没过过一天享乐生活,最后为江山百姓耗尽了毕生精力;也没有像商纣王隋炀帝那样,因荒淫无度、鱼肉百姓,最终落得亡国之君的下场。享受昏君的生活,收获明君的结果,这样终日享乐又能不荒废朝政的皇帝,怎能不让人羡慕?
明武宗与其他皇帝的区别,可以用学校的不同天赋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做以类比,相比较整日勤学苦读的学霸和不思学习的学渣,朱同学就是个天赋异禀的聪明学生,即使不用整天抱着书本拼命背书做题,整天贪玩,也照样能保证成绩及格,学校里你会羡慕这样的同学,而这样的皇帝当然也是幸运和智慧的,堪称上天的宠儿。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还是对那些以天下江山百姓万民为己任,爱民如子,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政君王由衷崇敬,至于明武宗,究竟你眼中的他是个怎样的皇帝,荒诞、勇武、昏庸、智慧……欢迎你来说出自己心中的他是什么样的人。
明武宗正德皇帝!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多是批评为主!
明史记载,正德皇帝耽于享乐,亲近小人,甚至自己给自己加封官职太过胡闹,对于礼法制度全然不顾!但是武宗任用正直贤明的大臣,所以即使他不怎么理朝廷政务,但有这些大臣稳定时局,也不至于让大明陷入危机!
然后又不无叹息的说道:“要是正德皇帝能像他爹那样,勤于政务克守礼法!应该可以使大明越发昌盛,自己也能名垂青史,而不至于被后世当成昏君!”
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其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明武宗正德皇帝并非是什么坏人,甚至都不应该称为昏君!
只是他志不在朝堂政务思虑天下,而是喜欢玩闹于市井嬉笑于豹房(正德皇帝用来养宠物的地方)!却又矢志征战沙场御敌于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武宗其实并不适合当皇帝,而更适合做个世家公子!我们试想一下“一位世家公子,整日流连妓寨花坊,于人斗殴在闹事街头,可突然有一天决定报效国家,毅然参军征战沙场!”这会不会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结语
明武宗的人生,死后史书的记载!告诉我们,人最好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培养但若是跟自己的本职工作起了冲突,最后只能是事业不顺还要落一个不务正业!
骂他的人太多了
我来赞他几句吧
他的谥号——明武宗
为什么有“武”这个谥号呢
谥法中说:
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基本上是好词啊
他死后又没有儿子,不可能有儿子来评价父亲
是他堂弟继承的皇位
所以,应该说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从弘治明孝宗年间开始
只要翻开明史,必然可以看到一个闪亮而邪恶的名字——小王子
他是一个蒙古部族的领袖
几乎每年都要来明朝这边赚外快
有时候一年数次
但是,在他与朱厚照一战之后
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明史上
而明史中记载着双方伤亡人数总共不到100人
这就奇怪了
小王子身为一个部落领袖,损失几十人就不再敢来打秋风了?
这一点很不合理
朱厚照肯定是给予小王子一次重大的打击
使他不敢再南下而牧马
所以我觉得编写《明史》的人不仅无耻,而且低能
朱厚照时期,南方的对外贸易十分盛行
澳门的租借,并非是不平等条约
相反,因为澳门的租借,有更多的西学开始传入中国
而且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更有甚者,朱厚照本人还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葡萄牙语
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个略懂西方语言的中国皇帝了吧
明朝17个皇帝,朱厚照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他率真个性。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不受封建之束缚。在位时间虽短,却是丰富多彩传奇的一生。
虽然荒唐,但不昏庸,任用名臣首辅李东阳,斩除太监刘瑾腌党。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褒贬不一。
做人其实就得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活在固定的框架之内实在是枯燥无味。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两面性。哪一面占据了上峰也就定格了这一个人的一生。
人可以放荡不羁,但要做到大事不糊涂。
人可以阴阳两面
但要做到善的一面在前
人可以贪色好玩
但要做到分寸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