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永不停步!
首先是要有钱,把基层设施建好,后勤保障要搞好;其次是聘请学术界的大佬,奠定学术基础,选准切入点,不盲目扩大规模,把名气打出去;再者建立一套优秀的体制机制,能充分发挥人才吸引和人才培养的作用。最后是要循序渐进
大学之“大”,不在于楼有多高,园有多大,而在于她容纳了多少大师,回荡着多少“声音”。
钱学森之问很好回答,却很难做到。北大蔡元培提出的“五育”,我们至今也没有做到,美国的强大,尤其近代科技的超速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大学教育,大学不应该是社会的缩影,而应该是社会的引领者。
这里不谈体制问题,如果我们今天非要在中华大地造一所我心仪的大学,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1.大学以探索“真我”为授业之根本(信仰)。当今社会普遍缺少对真理的探知勇气,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个缺乏诚信共识的社会是最大的“精神文明泡沫”。
2.让教师被足够的尊重,让成功者传道受业解惑。只有整个社会将知识和精神传承看做最高尚的事,才会激发最优秀的人去传道受业解惑,这不难理解很多美国政客、商人获得巨大成功后返回课堂,想一想作为他们的学生该是多么的骄傲、自信。
我们要改变对过去大学教育目标的认知。学习是从知识到常识再到哲学的历程,大道至简。我一直认为不能把学术上升到哲学的老师不是真的大师。一个好的老师能让学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一位大师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精神的召唤。(我至今仍然时刻感念那两位给我鼓励的老师,对我而言那是伟大而重要的改变)。
以上是我个人浅见,也可能是非主流的看法。这里我还想说一点,大学无法独立于社会而存在,无法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中学小学教育一脉相承,社会新闻媒介是更加深固的“大学课堂”,家庭父母又是影响最大的老师。社会需要正直善良勇敢诚信的人才,那么土壤在哪里?
有家长教育孩子“红灯停绿灯行”,当他拉着孩子看到没车的时候拉着孩子就冲上斑马线。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勇敢,却在自己遇到一点挫折的时候唉声叹气,悔不当初。所有,我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的是,朱清时暂时很难成功,不进在于体制问题,还在于社会的问题,这是你我他共同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好,祖国强大。
应该把马云老师的《达摩院》和《罗汉堂》这样的人来开课
英才教育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专长,爱拼才会赢的时代,学生也有责任努力
首先是培养人。要明白是培养人的什么。现在很多大学只不过是培养的机器。。。
如果是民办的大学,请保持经费之独立、人事之独立、学术之独立、思想之独立。
首先对于师资队伍来说,教育要去行政化;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大学宽进严出,发挥学生优势特长。
大学,是学会立人与立已的地方。立人与立己互为目的,互为手段。人我对立的地方,不是真正的大学。精英如如今清华、北大之学子,为何竟至于如此精致之自私?那是因为把人我对立化了,智能只能为私欲服务,而不能为精神之壮大服务。而学生又因何至此哉?那是因为大学本身已缺失了灵魂之故。找回大学升华精神的灵魂,深培养学子济世的情怀,学术难道会泯灭而不兴吗?!
我在这里只提一个小建议“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上课学习模式”而且是从大一开始。
就拿我这个普通本科大学生来说,可以毕业五年,我觉得大学老师更应该让学生注重学科实践,老师整天在黑板上读ppt,学生在下面玩手机,太尴尬了。
我的大学基本是在图书馆和社会兼职公司度过的……在课堂上学不到任何东西,书本上的自己也可以看明白。